


基本信息
雨果原序
一八三二年勘定本作者附告
第一卷
一、 大廳
二、 彼埃爾·格蘭古瓦
三、 紅衣主教大人
四、 雅各·科柏諾老倌
五、 卡席莫多
六、 愛斯美臘達
第二卷
一、 從夏里德到席拉
二、 河灘廣場
三、 Besos para golpes
四、 夜里盯梢的諸多麻煩
五、 還有麻煩
六、 摔罐成親
七、 新婚之夜
第三卷
一、 圣母院
二、 巴黎鳥瞰
第四卷
一、 善心的人們
二、 克洛德·弗羅洛
三、 Immanis pecoris custos, immanior pes
四、 狗和主人
五、 克洛德·弗羅洛(續)
六、 不受歡迎
第五卷
一、 Abbas beati martini
二、 “這一個將要扼殺那一個”
第六卷
一、 對于古時司法的公正一瞥
二、 老鼠洞
三、 玉米粑粑的故事
四、 一滴水,一滴淚
五、 玉米粑粑的故事(續完)
第七卷
一、 把秘密透露給山羊的危險
二、 教士和哲學家畢竟不一樣
三、 鐘
四、 'ANAΓKH
五、 兩個黑衣人
六、 空地上大罵七聲會有什么后果
七、 莽和尚
八、 臨河窗子的妙用
第八卷
一、 埃居變成了枯葉
二、 埃居變成了枯葉(續)
三、 埃居變成了枯葉(續完)
四、 Lasciate ogni speranza
五、 母親
六、 三顆人心各不相同
第九卷
一、 熱昏的瘋狂
二、 又駝,又瞎,又跛
三、 又聾
四、 黏土和水晶
五、 紅門的鑰匙
六、 紅門的鑰匙(續)
第十卷
一、 貝爾納僧侶街上格蘭古瓦妙計連生
二、 “你就去當無賴漢吧!”
三、 歡樂萬歲!
四、 好朋友幫倒忙
五、 法蘭西的路易先生的祈禱室
六、 “衣兜里的小攮頭”
七、 “夏多佩馳援來到!”
第十一卷
一、 小紅鞋
二、 La creatura bella bianco vestita(但丁)
三、 孚比斯成婚
四、 卡席莫多成婚 ........

一八三一年二月一八三二年勘定本作者附告
曾有錯誤的預告,說是本版預定要增加若干新的章節。本應該說:將增加未曾刊入的幾章。因為,如果說“新”的意思是“新寫的”,那么本版增加的幾章并不是“新”的。這幾章是與本書其他各章同時寫就的。這幾章也寫作于同一時期,來源于同一思想,一直是《巴黎圣母院》手稿的組成部分。不僅如此,作者真不明白:這樣的一種作品完成之后怎么可以另有新的發展。這并不是可以隨心所欲的。作者認為,一部小說的產生,在某種意義上必定是各個章節一起產生的;一部劇作也一定是所有各場同時產生的。請讀者不要以為,諸位所稱戲劇或小說的那個神秘小天地,它那個整體的構成部分有多少數目,愛怎么規定都行。這種性質的作品,至少其中的某一些,本是一次激發而出,以后也就是那樣了,要是嫁接個什么,焊接個什么,那是不能生根的。事情干都干了,您就別翻悔了,別去修補了。書既已出版,創作物的性別——無論是否得一壯男——既已判明并已宣布,孩子既已呱呱墜地,他就算是生出來了,就是他那個樣子,就在那里,父母再也無可奈何了,他是屬于陽光空氣的了,您就讓他照原樣去生、去死吧!您的著作失敗了么?湊合算了!別去給失敗的著作增加什么篇章。它不完整么?您在產生它的時候就應該使它完整的。您的那棵樹扭結了么?您是沒法把它扳直的。您的小說害了癆病?您的小說活不成了?它所沒有的生命力您是無法給予它的。您的劇作生來缺條腿?請您聽我說,別去給它裝條木頭腿。
所以,作者特別希望讀者明白:本版增補的那幾章并不是特意為這次重印寫作的。本書前幾版中沒有刊入這幾章,原因十分簡單:《巴黎圣母院》初次付印之際,這三章草稿那部分材料遺失了。只好重寫,否則就得舍棄算了。作者當時考慮,好在這三章中只有兩章由于篇幅,多少算有點價值,而這兩章卻是關于藝術和歷史的,對于無論劇作或小說的實質并無關礙,不見了,讀者是不會覺察的,只有作者一人知道尚付闕如這一秘密。于是,作者決定舍棄算了。況且,要是必須供認不諱,作者是由于懶惰,對于把丟失的三章重新寫出來的任務委實望而生畏,還不如干脆另寫一部小說哩。
如今,這三章又找到了。剛會,作者就趕緊把它們一一復歸原位了。
因此,現在,下面就是這部作品的全貌,就是作者當時巴望的樣子,也是那時把它制就的樣子,好也罷,壞也罷,持久也罷,易逝也罷,反正作者意欲的正是如此。
誠然,有些人雖十分高明,卻在《巴黎圣母院》中僅僅尋求戲劇性、尋求故事情節,這重新找到的幾章在他們看來,也許沒有什么價值。但是,或有另一些讀者已經發現:研究研究本書中蘊藏的美學哲學思想并非無益,自會慨然樂意在閱讀《巴黎圣母院》的過程中從小說形式下面探索出小說情節以外的寓意,樂意——請允許我們使用多少有點狂妄的詞句——透過詩人現在這個樣子的創作,追尋出歷史學家的體系、藝術家的宗旨。
主要是為了后一類讀者,作者才在這一版中補入三章,企望使《巴黎圣母院》臻于完整,——假定《巴黎圣母院》當真值得臻于完整。
其中的一章表達并闡述的是:建筑藝術當前日趨傾頹式微,這一藝術,在作者看來,必不可免衰亡滅絕。不幸,這樣的看法在作者心里已經根深蒂固,而且久經深思熟慮。不過,他也覺得有必要在此申明:他熱烈希望終有一日,未來會證明他的看法錯誤。他知道,藝術,無論哪種形式的藝術,都可以充分寄希望于未來的世代,既然我們聽見尚在幼芽狀態的天才正在我們的工作室里蠢然萌發。種子既已撒在犁溝里,收獲一定豐饒!作者的隱憂(讀者可以從本版第二卷中看出原因何在)只在于:千百年來一向是培育藝術土壤的建筑業,這塊古老土地中的精液元氣恐怕已經消耗殆盡。
幸好,的青年藝術家們生氣勃勃,健壯有力,可以說是前途不可限量,竟至于特別是在如今的建筑學校里,教員雖然十分可厭,卻仍然不知不覺,甚至完全事與愿違,培養出的學生。這就好比那個陶工,賀拉斯說,想的是做個小罐罐,做出來的卻是大甕。Currit rota, urcens exit。
但是,不管怎么說,不管建筑藝術的前途怎樣,不管我們的青年建筑師們今后怎樣解決建筑藝術問題,我們在期待新的建筑物出現的同時,還是好好保護古文物吧!只要可能,我們就要激發全民族去愛護民族建筑。作者宣稱,本書的主要目的之一正在于此,他一生的主要目標之一也在于此。
《巴黎圣母院》也許已經為中世紀建筑藝術,為至今某些人所不知,更糟糕的是為某些人所誤解的這一燦爛藝術成就,開拓了真正的遠景。但是,作者遠遠不能認為,他自愿承擔的這一任務已經完成。以往,他已經不止一次維護我們的古老建筑藝術,已經高聲譴責許許多多褻瀆、毀壞、玷辱的行為。他今后也要樂此不倦。他已經承擔責任要反復宣講這個問題,他一定要反復宣講。他一定要堅持不懈,捍衛我們的歷史性文物,其不懈絕不會亞于我們學校里、學院里那些打倒偶像者攻擊它們時的窮兇極惡。因為,眼見中世紀建筑藝術落在什么人手里,眼見的那些胡亂抹泥刷灰者是怎樣對待這一偉大藝術的遺跡,真是叫人痛心啊!我們文明人眼睜睜瞧著他們干,只是站在一旁噓他們,這真是我們的恥辱!這里說的還不僅僅是外省的事情,而且是就在巴黎,我們家門口,我們窗戶下面,在這個偉大的城市,文化昌盛的城市,出版、言論、思想之都,每日發生的事情。我們不禁要在結束這一《附告》的時候,舉幾個例子,來說明就在我們眼皮子底下,就在巴黎藝術公眾的眼皮子底下,悍然不顧被這種膽大妄為搞得狼狽不堪的批評家們的抗議,每日都在策劃、爭論、開始、繼續、安安穩穩進行到底的種種滅絕文明的行為。近拆除了大主教府,這座建筑趣味低劣,倒也罷了;可是,跟大主教府一塊兒,把主教府也捎帶著拆除了,——而這卻是十四世紀遺留下來的稀罕古跡,專以拆毀為能事的建筑師根本不懂把它識別于其他。他們真是良莠不分,一視同仁統統拔掉。現在有人在議論要把精美佳品樊尚小教堂平毀,拿去同磚石泥土一起建造莫名其妙的城防工事,甚至朵麥尼在世之時也不曾覺得需要的工事。一方面不惜工本修繕和恢復波旁王宮這么個破爛玩藝兒,另一方面卻聽任春分的大風把圣小教堂無上佳妙的彩色玻璃窗戶打得個七零八落。屠宰場圣雅各教堂的鐘樓四周搭起腳手架已有幾天了,近哪個早上就要大動鎬頭了!已經去了個泥瓦匠,即將在司法宮司法宮那兩座可敬的鐘樓之間蓋一棟白色的小屋。還有一個泥瓦匠,即將閹割那座有三座鐘樓的封建時代大寺院牧場圣日耳曼。當然還會找到一位去拆毀國王的圣日耳曼。這些泥瓦匠都自命為建筑師,由省政府或國庫雜支中開銷工資,居然也穿上綠色常禮服綠色。凡是低級趣味損害高雅趣味的事情,他們都干。在我們寫這篇《附告》的當兒,真叫人痛心:他們中間有一個正在處置杜伊勒里宮,另一個對著菲利貝·德洛姆臉面正當中砍了一刀。于是,這位泥瓦匠先生的笨重建筑物便厚顏無恥地在文藝復興時代這座俏麗的建筑物指杜伊勒里宮。被拆毀前的建筑確為文藝復興風格的。的正面矮墩墩地趴著,當然也就算不上我們這個時代見多不怪的丑事了。
一八三二年十月二十日于巴黎

這是大教堂的時代。這是一個美與丑,善與惡的故事。
吉普賽少女愛斯美臘達在街頭賣藝,圣母院教堂副主教克洛德·弗羅洛欲占為己有。后發現她另有情人,又刺殺她的情人并嫁禍于她,致使她被判死刑。相貌奇丑、對她充滿愛慕和謙卑之情的敲鐘人卡席莫多把她救到圣母院避難。克洛德·弗羅洛把她劫出,威逼她屈從于他的獸欲。遭到拒絕后,克洛德·弗羅洛把她交給官兵,在圣母院樓上看著她被絞死。卡席莫多在絕望中憤怒地把撫養他長大的克洛德·弗羅洛推下頂樓,活活摔死。自己則到鷹山地穴摟住愛斯美臘達的尸體,與她死在一起,完成了“婚禮”。







雨果(1802-1885),法國小說家、詩人。波德萊爾認為“雨果是那的人,人人都仰望著他,尋求當前的口號。”《巴黎圣母院》是他的長篇小說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