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么看文物一定要走進博物館?
沉默的文物能告訴我們什么?
如何才能讀懂歷史遺存的“語言”?
就像偵探為還原事件真相努力尋找的蛛絲馬跡那樣,
一件文物,就是還原歷史的一片拼圖,
要找到它所屬的位置,就要看清它的各個面向,了解它所屬的那個時代。
與眾多文物概覽性著作不同,本書更注重對“物”本身多層次、多維度的分析闡釋,提供由“文物”達“中國”的一種路徑,展示中國璀璨歷史文化縮影的同時,予讀者以觀看文物的啟示,以期廣大文博愛好者和專業研究人員均能有所裨益。
篇目:
何尊
“中國”一語可考的*初出處;
“古奇器”“金石學”與現代考古學的淵源;
從青銅銘文和紋飾認識““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中國”概念的生發——點至邊的擴散,邊向點的震動。
曾侯乙編鐘
先秦古墓中所見僅有的出土時立架懸鐘的編鐘;
現今通用的七聲音階在先秦時期就出現了嗎?
除了“八音之中,金石為先”的鐘磬之外,曾侯乙墓還出土了9 種 125件樂器,它們分屬什么門類?能組成一支怎樣的樂隊?
……

基本信息
......

......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隆重推出上海博物館編《70件文物里的中國》。在這本書里,文博領域的專業研究者們試圖選取公眾感興趣的角度,以70件文物為支點,帶領讀者通過“物”重觀中國歷史漫長恢宏的演進過程。
一件器物、一幅圖畫、一方碑刻,一處遺址……皆為認識“中國”的一個視角,從偉大的藝術品到日常生活用具,不同時代、不同地區的文物*終匯成一幅多彩壯麗的祖國山河畫卷。

......

上海博物館
上海博物館創建于1952年,1959年10月遷入河南南路16號舊中匯大樓;1993年8月,上海博物館人民廣場現館舍開工,1996年10月12日建成開放。上海博物館是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其收藏、研究、展覽和教育以中國古代的藝術品為重點,館藏文物近102萬件,其中珍貴文物14萬余件。
上海博物館的文物收藏包括青銅、陶瓷、書畫、雕塑、甲骨、符印、貨幣、玉器、家具、織繡、漆器、竹木牙角、少數民族文物等31個門類,尤以青銅、陶瓷、書畫為突出。上海博物館現有十個藝術陳列專館、四個文物捐贈專室和三個特別展覽廳,著力體現各藝術門類的完整發展歷史,體系之完整、藏品之豐富、質量之精湛,在國內外享有盛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