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 id="2ua4q"></center>
<center id="2ua4q"></center>
<sup id="2ua4q"></sup>
<center id="2ua4q"><wbr id="2ua4q"></wbr></center><center id="2ua4q"></center>
<center id="2ua4q"><div id="2ua4q"></div></center>
<center id="2ua4q"></center>
<optgroup id="2ua4q"><wbr id="2ua4q"></wbr></optgroup>
首頁 / 商品詳情

當當網 中國考古學·兩周卷 正版書籍

原價:¥258.40優惠券:¥25券后價:¥233.4

......

基本信息

版權信息

《中國考古學》總序

緒論

章 先周文化探索

節 課題的提出

第二節 先周文化及其淵源的推斷

第三節 先周文化的分期及分布地域

第四節 聚落形態和社會生活

第五節 先周文化與周邊青銅文化的關系

第二章 西周文化的分期、年代和都邑

節 西周考古的主要工作

第二節 西周考古學文化的分期

第三節 碳十四測定的西周考古學的年代框架

第四節 都城和聚落形態

第五節 墓葬制度和習俗

第三章 西周時期的諸侯國墓地

節 燕國墓地

第二節 晉國墓地

第三節 虢國和應國墓地

第四節 衛國、邢國和管國墓地

第五節 鹿邑太清宮長子口墓

第六節 魯國故城墓地和劉臺子墓地

第七節 國、潶國和戈國墓地

第四章 江南地區的西周文化

節 長江中游的西周聚落遺址

第二節 長江下游的土墩墓

第五章 西周時期的農業和手工業

節 農業和養殖業

第二節 金屬冶鑄

第三節 陶器和原始瓷器的燒造

第四節 玉器和漆器的制作

第五節 骨器、蚌器、牙器和角器的制作

第六章 西周時期的文化

節 新發現的西周甲骨文

第二節 新出金文所見史實

第三節 金文歷譜與西周王年

第四節 音樂與藝術

第七章 東周時期城市的發展

節 東周時期城市特點

第二節 東周王城

第三節 晉國與韓國、趙國、魏國都城

第四節 燕國都城與中山國都城

第五節 齊國與魯國都城

第六節 秦國都城

第七節 楚國都城

第八節 東周時期的其他城址

第九節 東周長城

第八章 東周時期中原地區的墓葬

節 中原地區的東周墓葬

第二節 齊魯地區的東周墓葬

第三節 東周秦墓的埋葬制度

第四節 東周燕墓的埋葬制度

第五節 東周中山王墓

第九章 東周時期南方地區的墓葬

節 東周楚墓

第二節 蔡侯墓與曾侯墓

第三節 吳越地區的東周墓

第十章 東周時期的生產技術

節 東周時期的鐵器

第二節 東周時期銅礦的開采和鑄銅技術的革新

第三節 東周時期的制玉工藝

第四節 東周時期的絲綢織物

第五節 東周時期的漆器制作

第十一章 東周時期的社會生活

節 東周時期的金屬貨幣

第二節 東周時期的度量衡器

第三節 東周時期的青銅鐘

第四節 戰國時期的簡帛

第五節 戰國時期的繪畫

第十二章 兩周時期周邊地區的考古學文化

節 辛店文化

第二節 寺洼文化

第三節 沙井文化

第四節 夏家店上層文化

第五節 玉皇廟文化

第六節 桃紅巴拉文化

第七節 毛慶溝文化

第八節 楊郎文化

第九節 巴蜀文化

第十節 云南地區的青銅文化

后記

......

  自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紂、建立周王朝,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秦王朝,這一時期在中國歷史上稱為周代。周武王建都于今陜西西安附近,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將都城遷至今河南洛陽,由此,史家又以西周、東周稱之。在本卷——《中國考古學·兩周卷》中,介紹了我國考古工作者在20世紀中對兩周遺址進行的一系列考古發掘及其研究成果。這些發現在許多方面填補了文獻的空白。本卷從不同視角闡述了周王朝存在的八百余年間,周代先民創造的青銅文明。從中,可以看到它比商代文明更加燦爛,還可洞察到東周時期出現社會變革并向封建制度轉化的必然趨勢。

  在中國近兩千年的青銅時代中,兩周時期處于*時期。銅礦的大量開采與冶煉,鑄造工藝的改進與創新,使青銅業獲得很大發展,生產了大量青銅制品。這些青銅制品不僅用于社會生產與生活的各領域,而且推動了商業與貿易的發展。青銅制品中還有許多驚世之作,在人類文明史上占有特定地位。在青銅業發展的基礎上,出現了人工冶鐵業。尤其重要的是,生鐵冶鑄技術在春秋時期出現后,推進了鐵器在農業與手工行業中廣泛應用,從而進一步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中國考古學·兩周卷》依據目前所見的考古材料,分列各章從多個方面進行闡述。讀者可從西周與東周時期的都城遺址的規模、布局與出土物的介紹中,了解到它們的社會政治與經濟狀況;還可觀察到宗周與諸侯國勢力的消長。從眾多墓地資料中可以看到周公所制的“禮制”及走向“禮崩樂壞”的過程。從反映農業、手工業發展水準的各種遺存中,可以感受到古代先民的聰明才智與卓越的創造能力。從一件件精工雕琢的工藝制品、長篇銅器銘文到成編、成組的鐘磬與管弦樂器,以及一幅幅極富詩意的繪畫作品中,可以追尋古人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周邊地區發現的不同遺存中,人們可以看到各少數族群居民身處特定環境,在與中原居民的頻繁交往中創造了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凡此種種,都相當全面地勾勒出兩周時期的社會風貌,從中可領略到有周一代先民們在兩千年前創造的輝煌。進而可意識到兩周時期的文明成果,對后世的文明發展所產生的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本卷引用的資料十分豐富,各章中涉及的內容相當寬泛,對從事考古學、歷史學、民族學、藝術史、文物與博物館等相關學科的研究工作者,均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

......

<center id="2ua4q"></center>
<center id="2ua4q"></center>
<sup id="2ua4q"></sup>
<center id="2ua4q"><wbr id="2ua4q"></wbr></center><center id="2ua4q"></center>
<center id="2ua4q"><div id="2ua4q"></div></center>
<center id="2ua4q"></center>
<optgroup id="2ua4q"><wbr id="2ua4q"></wbr></optgroup>
黄色片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