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 id="2ua4q"></center>
<center id="2ua4q"></center>
<sup id="2ua4q"></sup>
<center id="2ua4q"><wbr id="2ua4q"></wbr></center><center id="2ua4q"></center>
<center id="2ua4q"><div id="2ua4q"></div></center>
<center id="2ua4q"></center>
<optgroup id="2ua4q"><wbr id="2ua4q"></wbr></optgroup>
首頁 / 商品詳情

【贈藏書票】資治通鑒熊逸版第三輯 熊逸 著 熊逸講透資治通鑒 秦亡漢興 驚心動魄 哲學

原價:¥299優惠券:¥30券后價:¥269

書名: 《資治通鑒熊逸版》第三輯

定價: 399

ISBN: 9787513353175

作者: 熊逸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裝幀: 精裝

開本: 32

●上市兩年,經住了市場和讀者口碑的雙重考驗。《資治通鑒熊逸版》一輯上市兩年,銷量近八萬套;第二輯上市一年,銷量近四萬套,兩輯的豆瓣評分都在9分以上。

●前兩輯沒讀?沒關系,第三輯才是正片。第三輯講述秦亡漢興的精彩歷史,其中有你非常熟悉的歷史人物(胡亥、趙高、李斯、陳勝、吳廣、劉邦、項羽、韓信等)、歷史事件(陳勝吳廣起義、楚漢爭霸、鴻門宴、霸王別姬等)。跟隨熊逸老師的腳步,用不一樣的視角,把你熟悉的這段歷史重走一遍。

●延續一輯、第二輯的寫作風格,以260個問題為抓手,用“串講”的方式解讀典。作者調用幾十年積累的知識儲備,結合新的學術進展和考古發現,提出問題,大膽質疑。這套書的視野可能比司馬光本人更開闊,而你也可以站在作者的肩膀上,看到更遠的過去與未來。

●作者本人就是這套書有力的名片。熊逸老師堪稱奇人,為人低調,隱于市而專心著書,極少有人見過他的真面目。他在得到App開設的《熊逸書院》《熊逸說蘇軾》等10門課程,超60萬人加入學習,每門課都廣受好評。已經出版多部作品,如《王陽明》《春秋大義》等,豆瓣評分幾乎都在8.0以上。

●特別的裝幀,值得珍藏。特別邀請《中國傳統色》作者郭浩老師為這套書定制了每個朝代的專屬顏色。一輯講述周朝沒落,標志性顏色是玄和纁。第二輯講述秦朝崛起,標志性顏色是兵馬俑的俑綠和俑藍。第三輯講述大漢初興,標志性顏色是俑紫和青衿。這套書特意設計為口袋本,一輯九冊,輕盈便攜,盈手可握,飛機上、地鐵上、枕頭邊,小小一冊,隨時都可以讀起來。

對于《資治通鑒》這樣一部影響深遠的史學典,我們該以何種方式讀懂它?《資治通鑒熊逸版》給出了答案。這是一項跨越數年的“讀史大工程”,作者熊逸用“串講”的方式,為讀者逐字逐句解讀《資治通鑒》。他的解讀并不局限于歷史本身,而是從中生發出對社會、文化等多維度、立體化的剖析,力求解讀出現代人的大歷史觀。

這項大工程已經進行到了第三輯,內容涵蓋《資治通鑒》秦紀三,以及漢紀一至漢紀六,以260個問題為抓手,帶你領略秦亡漢興的恢宏歷史。

這可能是你熟悉的一段歷史:

一位位叱咤風云的歷史人物你方唱罷我登場:胡亥、趙高、李斯、陳勝、吳廣、劉邦、項羽、韓信、蕭何、張良……

一樁樁耳熟能詳的歷史事件應接不暇:陳勝吳廣起義、楚漢爭霸、鴻門宴、霸王別姬……

一個個亟須追尋的歷史真相等待你去探索:陳勝是怎么走向失敗的?殺機四伏的鴻門宴是怎么發生的?漢朝外戚干政的問題是怎么來的?……

現在,請你跟隨熊逸老師的腳步,了解歷史的發生,理解歷史的發展,終學會運用歷史的思維。

|一冊|

|秦紀二|

二世皇帝上

秦二世皇帝元年

001 胡亥從秦始皇手里繼承了什么

002 為什么說胡亥的統治有系統性風險

003 秦二世是怎么做皇帝的

004 趙高是怎么獻計獻策的

005 胡亥怎么對付大臣和諸公子

006 秦國宗室振恐是怎么回事

007 陳勝、吳廣起義是怎么開始的

008 閭左和適戍是怎么回事

009 戍邊誤期真的是死罪嗎

010 為什么說陳勝準確把握了形勢

011 陳勝、吳廣是怎么凝聚人心的

012 陳勝是怎么從稱將軍到稱王的

013 張耳和陳馀是怎么發跡的

014 張耳和陳馀為什么會碰壁

015 為什么山東少年快響應起義

016 陳勝是怎么趁熱打鐵分兵行動的

017 蒯徹是怎么說服范陽令的

018 蒯徹是怎么說動武臣不殺范陽令的

019 陳勝為什么不聽孔鮒勸諫

020 章邯是怎么解決函谷關兵力不足問題的

021 章邯是怎么打敗周文的

022 武臣是怎么自立為王的

023 劉邦的出身是怎么被神化的

024 “漢為堯后”的說法是怎么來的

025 劉邦年輕時是個怎樣的人

026 接風宴上為什么會收禮金

027 呂公為什么會把女兒嫁給劉邦

028 劉邦的外婦是怎么回事

029 劉邦是怎么斬蛇起義的

|第二冊|

030 漢朝到底是土德、水德還是火德

031 劉邦是怎么被擁立為沛公的

032 項梁叔侄是怎么起家的

033 江東八千子弟是怎么來的

034 山東六國是怎么接連復國的

035 武臣是怎么被廝養卒營救的

036 周市為什么堅持立魏咎為王

二世皇帝下

秦二世皇帝二年

037 吳廣是怎么被部將殺死的

038 為什么說秦二世缺乏歷史經驗

039 叛軍大將主動投秦是怎么回事

040 陳勝是怎么走向失敗的

041 陳勝為什么獲得了隱王的謚號

042 劉邦為什么自認是沛縣人

043 為什么說黥布的身世更勵志

044 吳芮和黥布有什么不同

045 劉邦和張良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046 陳嬰為什么甘愿被項梁收編

047 為什么說景駒敗在山頭主義

048 怎么理解“楚雖三戶,亡秦楚”

049 為什么楚國上下齊心以秦為敵

050 為什么說齊國沒有大局觀

051 田榮為什么不肯出兵援項

052 趙高是怎么大權獨攬的

053 趙高是怎么陷害李斯的

054 李斯是怎么反擊趙高的

055 李斯是怎么被斬草除根的

056 后人如何評說李斯

057 項梁為什么派宋義出使齊國

058 楚懷王是怎么親臨一線的

059 為什么王離對巨鹿只圍而不攻

060 楚懷王到底有沒有偏袒劉邦

061 楚懷王之約有哪些疑點

|第三冊|

秦二世皇帝三年

062 宋義為什么不積極攻秦

063 為什么陳馀不肯救援張耳

064 破釜沉舟的戰術奇跡是怎么發生的

065 張耳和陳馀是怎么反目成仇的

066 彭越是怎么樹立威的

067 酈食其是如何逆轉命運的

068 酈食其是怎么讓劉邦轉變態度的

069 挺進關中前劉邦有哪些新戰績

070 劉邦是怎么拿下南陽的

071 為什么說王陵的歷史是一筆糊涂賬

072 章邯為什么在略占上風時投降

073 項羽封章邯意味著什么

074 趙高指鹿為馬的目的是什么

075 望夷宮之變是怎么發生的

076 秦二世和趙高是怎么死的

077 秦二世之死的另一個版本是什么

078 劉邦是怎么成功突襲峣關的

| 漢紀一 |

太祖高皇帝上之上

漢太祖高皇帝元年

079 太祖高皇帝的稱號是怎么來的

080 劉邦為什么不殺投降的秦王子嬰

081 漢代人是怎么強調劉邦的天命合法性的

082 劉邦為什么會“約法三章”

083 項羽為什么會坑殺二十萬秦軍

084 劉邦據守函谷關,項羽為什么大怒

085 項伯奔赴霸上的初衷是什么

086 殺機四伏的鴻門宴是怎么發生的

087 為什么說鴻門宴的記載疑竇叢生

088 項羽為什么要火燒咸陽

|第四冊|

089 到底該怎么分配反秦大業的勝利果實

090 項羽是怎么分封諸侯的

091 項羽的分封有哪些大麻煩

092 為什么說項羽封關中種下了禍根

093 劉邦的封地有什么優勢和劣勢

094 劉邦選擇了什么路線進入漢中

095 項羽封諸侯王到底公平不公平

096 韓信是怎么在底層掙扎的

097 韓信是怎么逆天改命的

098 韓信是怎么給劉邦定北伐戰略的

099 劉邦終得天下的說法是怎么來的

100 劉邦是怎么麻痹項羽的

漢太祖高皇帝二年

101 誰是義帝之死的元兇首惡

102 劉邦手下有兩個韓信是怎么回事

103 陳平早年有哪些傳奇經歷

104 陳平是怎么抓住翻身契機的

105 劉邦為什么會破格提拔陳平

106 劉邦是怎么應對陳馀的出兵條件的

107 彭城之戰劉邦是怎么逃脫的

108 劉邦為什么會把親生骨肉推下車

109 劉邦是怎么重振軍威的

110 劉邦是怎么不拘一格用人的

111 還定三秦的任務是怎么落幕的

112 劉邦為什么頻繁慰問后方的蕭何

113 韓信是怎么奇襲魏王豹的

| 漢紀二 |

太祖高皇帝上之下

漢太祖高皇帝三年

114 韓信是怎么打贏井陘口之戰的

115 韓信是怎么拿下燕國的

116 隨何是怎么斷掉黥布退路的

117 張良是怎么運籌帷幄的

118 陳平是怎么離間項羽君臣的

|第五冊|

119 信史里的英雄是怎么變成神的

120 如何理解轅生一言興邦

121 劉邦為什么奪韓信和張耳的軍權

122 為什么讀歷史要有容錯度

123 酈食其是怎么功敗垂成的

漢太祖高皇帝四年

124 項羽是怎么丟掉敖倉的

125 項羽為什么沒有烹殺劉太公

126 項羽、劉邦是怎么互相傷害的

127 韓信是怎么奇襲龍且的

128 韓信為什么不肯背叛劉邦

129 劉邦、項羽是怎么中分天下的

| 漢紀三 |

太祖高皇帝中

漢太祖高皇帝五年

130 劉邦是如何再次進攻西楚的

131 霸王別姬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132 西楚霸王是怎么烏江自刎的

133 為什么說劉邦處置項氏親族政治智慧高

134 改封韓信的資治意義是什么

135 高帝五年詔的政治意圖是什么

136 劉邦是怎么給分蛋糕方案定調的

137 田橫為什么不相信劉邦的承諾

138 劉邦處理殘余敵手有多少手腕

139 劉邦是怎么建都長安的

140 張良為什么閉門謝客,熱衷養生

141 劉邦分封盧綰有什么深意

漢太祖高皇帝六年

142 韓信真有造反的意圖嗎

143 劉邦是怎么處置韓信的

144 劉邦是怎么大封異姓功臣的

145 劉邦是怎么分封同姓王的

|第六冊|

146 劉邦的分封遇到了什么難題

147 大漢帝國的政治結構是怎樣形成的

148 冒頓單于是怎么發跡的

149 劉邦為什么會為禮儀問題焦頭爛額

漢太祖高皇帝七年

150 西漢的禮樂制度為什么一直是半成品

151 劉邦為什么總是御駕親征

152 白登山解圍的關鍵是什么

153 為什么皇家宮殿一定要壯麗宏偉

| 漢紀四 |

太祖高皇帝下

漢太祖高皇帝八年至九年

154 漢代的和親外交是怎么開始的

155 貫高之死引發了怎樣的君臣關系大討論

漢太祖高皇帝十年

156 劉邦廢立太子為什么沒成功

157 《資治通鑒》為什么只字不提商山四皓

158 陳稀判亂的前因是什么

159 劉邦是怎么平定陳豨叛亂的

漢太祖高皇帝十一年

160 韓信是怎么被呂后使詐殺死的

161 劉邦為什么接連遭遇謀反

162 劉邦為什么赦免祭拜彭越的欒布

163 南越國是怎么來的

164 是什么讓劉邦重新思考文化和道德的價值

165 劉邦養病不見人是怎么回事

166 如何理解漢帝國開國的特殊局面

漢太祖高皇帝十二年

167 劉邦為什么被迫御駕親征

168 黥布之亂是怎么平定的

169 劉邦怎么打消了廢太子的念頭

170 劉邦怎么處置變心的盧綰

171 劉邦是怎么交代身后事的

172 劉邦為什么會密詔斬樊噲

173 陳平是怎么贏得呂后信任的

|第七冊|

孝惠皇帝

漢孝惠皇帝元年

174 呂后是怎么殘害戚夫人的

175 漢惠帝賜民爵級有什么意義

漢孝惠皇帝二年

176 劉肥是怎么逃脫呂后加害的

177 曹參在齊國是怎么成為賢相的

178 蕭規曹隨是怎么發生的

漢孝惠皇帝三年

179 季布為什么說樊噲當斬

180 如何理解和親政策

漢孝惠皇帝四年

181 漢朝外戚干政的問題是怎么來的

182 廢除《挾書律》有什么意義

183 叔孫通為什么主張“人主無過舉”

漢孝惠皇帝五年至七年

184 漢惠帝怎樣走完了“擺爛”的人生

| 漢紀五 |

高皇后

漢高皇后元年

185 呂后給惠帝發喪的時候為什么欲哭無淚

186 呂后是怎么擴大權力的

187 白馬之盟到底是怎么回事

188 呂后是怎么穩定政局的

189 呂后是怎么一步步冊封呂氏家族的

漢高皇后二年

190 行八銖錢有什么重大意義

漢高皇后三年至四年

191 呂后是怎么擴大政治版圖的

漢高皇后五年

192 一年兵役的期限有什么弊端

漢高皇后六年

193 呂后的貨幣政策是怎么宣告破產的

漢高皇后七年

194 呂后是怎么打造權利核心結構的

195 劉章是怎么扭轉劉姓頹勢的

196 呂后為什么著力打擊諸侯中的劉邦諸子

漢高皇后八年

197 呂后的遺詔動了誰的奶酪

198 為什么說呂后后關頭揠苗助長

199 劉襄和劉澤是怎么斗智斗勇的

200 劉氏、呂氏和功臣集團是怎么陷入僵局的

201 功臣集團是如何設計反擊呂氏的

202 功臣集團是如何聯手劉氏控制局面的

203 呂氏集團是如何被肅清的

|第八冊|

204 平叛功臣如何處置惠帝諸子

205 兩個方案代王該怎么選

206 劉恒終是怎么接受皇位的

207 “王者無私”真是行之有效的政治法則嗎

208 張蒼為什么能撿一個落地桃子

209 劉恒是怎么禮讓再三即位的

210 劉恒是怎么入主未央宮的

漢太宗孝文皇帝上

漢太宗孝文皇帝前元年

211 漢文帝是怎么迅速安定天下的

212 陳平為什么會謝病辭職

213 古代社會為什么常常輕罪重罰

214 漢文帝立太子有什么玄機

215 竇氏是怎么當上皇后的

216 漢文帝是怎么積極投入皇帝角色的

217 漢文帝是怎么跟功臣集團角力的

218 漢文帝是怎么恢復與南越的邦交關系的

219 賈誼是怎么成為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的

漢太宗孝文皇帝前二年

220 漢文帝為什么要詔令徹侯歸國

221 廣開言路真正的作用是什么

222 袁昂是怎么巧妙勸諫漢文帝的

223 為什么認識古代經濟要理解皇帝視角

224 皇帝親耕的意義是什么

| 漢紀六 |

漢太宗孝文皇帝前三年

225 漢朝初年太尉為什么時置時廢

226 劉長為什么刺殺

227 文帝為什么縱容劉長

228 張釋之是怎么當上官的

229 張釋之的行政見解高明在哪兒

230 張釋之是怎么一路晉升的

231 張釋之審犯蹕案有什么深遠影響

漢太宗孝文皇帝前四年

232 文帝為什么疏遠賈誼

233 文帝為什么把宗廟建在城外

|第九冊|

漢太宗孝文皇帝前五年

234 賈誼為什么不贊成使民私鑄錢

235 賈山為什么不贊成放開鑄幣權

漢太宗孝文皇帝前六年

236 處置劉長透露了怎樣的生活史細節

237 文帝是怎么安排劉長身后事的

238 陪同和親的中行說如何報復漢朝

239 賈誼怎么突然變成了梁太傅

240 賈誼為漢帝國痛哭的大事是什么

241 賈誼有什么對付匈奴的計策

242 財富換和平真的可行嗎

243 后世如何評價和親政策

244 賈誼如何看待民間的奢侈品狂熱

245 賈誼為何主張限制奢侈品

246 賈誼為何主張移風易俗

247 賈誼是如何看待儲君教育問題的

248 賈誼是如何看待漢代司法問題的

249 大漢帝國從法治轉向禮治有什么困難

250 賈誼設計了怎樣的禮治方案

漢太宗孝文皇帝前七年

251 “擅征捕”是目無法紀還是司法特權

漢太宗孝文皇帝前八年至前九年

252 賈誼為什么反對封劉長之子

漢太宗孝文皇帝前十年

253 司馬光為什么批評漢文帝殺薄昭

附錄

254 司馬光從秦亡漢興中看到了哪些教訓

255 漢代人如何看待自己親歷的

256 熊逸如何解讀秦亡漢興的歷史

257 劉邦是如何戰勝項羽的(上)

258 劉邦是如何戰勝項羽的(下)

259 漢帝國在建國之后遇到了哪些問題

260 如何理解從呂后到漢文帝的漢代政治

熊逸,著,學貫中西的思想隱士,著作等身的文史作家,堅持用學貫中西的現代視角,解剖中國傳統文化。

得到App課程主理人,開設有《熊逸講透資治通鑒》《熊逸書院》《熊逸說蘇軾·30講》《熊逸講莎士比亞》《熊逸·唐詩修50講》等課程。

著有《熊逸說典》《春秋大義》《周易江湖》《孟子他說》《逍遙游》等多部暢銷書。

很多中國人都有一個愿望——從頭到尾讀一遍《資治通鑒》,這套書就是這樣一個知識工程,熊逸老師會帶領讀者逐章逐節,甚至逐字逐句地把《資治通鑒》研讀一遍。不是把古文翻譯成白話文那么簡單,而是抓住一個有意思的點,由此延伸開去,幫你洞開一個全新的世界。你只需要跟著他,就能做讀懂《資治通鑒》的少數人,讓知識真正為你所用。

以我之見,《資治通鑒熊逸版》是當今讀《資治通鑒》一正確的讀法,也是我們讀一切中國古書的正確讀法。司馬光沒看過的、后世才有的書,熊逸讀過;司馬光看過的書,熊逸也讀過。熊逸知道司馬光在書中說對了什么、說錯了什么,熊逸還知道什么是司馬光故意說錯的。這種多視角、多維度的講解,熊逸對中國的歷史敘述、包括中國文化進行了祛魅。這個更鮮活的歷史只會讓你更加熱愛中國歷史——不是那種“我家祖上特厲害”的愛,而是實在的親切感。

萬維鋼 科學作家,“中國好書”作者

正如哲學可以反觀日常,歷史亦可言說當下,讀史,是為了更好地活在當下。只是大部頭的《資治通鑒》會讓許多人望而生畏,要想讀出其中的深意,更是巨大挑戰。熊逸老師不僅精通史料,而且視野宏闊,他的精湛解讀,貫通中西古今,既有對古人透徹的理解,也有對今人深切的關懷。

劉擎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

一個人的經歷總是有限的,所以就管理學而言,古代歷史和商業案例是一樣的,都能為我們提供更豐富的人類經驗。熊逸老師講《資治通鑒》,在古人的家國故事里,處處看到今天的管理學難題,常常讓我有會心之處。商業進化很快,人心進化頗慢,希望這本書也給當下的你帶來啟發。

劉潤 潤米咨詢創始人

《資治通鑒熊逸版》第三輯開始了。

前兩輯的內容,結束了一段完整的戰國史,看秦始皇如何締造了一個前無古人的郡縣制帝國,又如何把中央集權的政治結構推上了一個有的高度。但結果,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偌大一個秦帝國,忽然在極盛時期土崩瓦解,傳國僅二世,歷時14年。這種戲劇性的變化,在當時應該超出了有人的預料。

這一輯,我們將要走進秦亡漢興的歷史。

一個轉折點

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也是一個造化弄人的時代。在一系列復仇、奪權和渾水摸魚的事業背后,是一場新制度與舊制度的斗爭,新算法與舊算法的斗爭。

在當時,通過一場大革命來推翻一個新興的統一帝國,恢復到諸王分治的舊制度,幾乎是天下人共同的愿景。在這樣一種舊制度與大革命的糾纏里,舊制度通過一場大革命,吞噬了新興的統一帝國。然而成功來得太短暫,被種種回憶所辛苦鍍金出來的舊制度,竟然在轉眼之間凋謝、干枯、飄散,任由失敗者的幽靈李代桃僵,成為后的贏家,從此“百代都行秦政法”。

這是一場奇異的轉變,是整個古代中國歷史當中關鍵的一個轉折點,它決定了中國社會的走向將與西方世界判然二途。

所以,我們理解中國,要著力去理解的,正是這一段歷史。

在方法論的意義上,進入《資治通鑒熊逸版》第三輯之前,我想跟你分享的是一部書和一個人:書是歷史學家錢穆先生的《莊老通辨》,人是趙國名將李齊。我猜,這本書和這個人,你可能都相當陌生。

這一部書和一個人會不斷提醒我們,哪怕再合情合理、無可辯駁的推論,也只是推論,并不等于史實;在古代史領域里,哪怕有已知條件盡在我手,我們仍然會錯失一些其實不可或缺的事物,以至于我們所以為的全景、全貌,不過是盲人摸象或者管中窺豹而已。

一本書:《莊老通辨》

《莊老通辨》是錢穆先生在1923年至1957年間撰寫的一系列論文,論述《老子》的成書晚于《莊子·內篇》。這樣的結論雖然十分顛覆常識,但錢穆先生以其深厚的學術功底,將考據做得細膩而典雅,汪洋而雄辯,很難不讓讀者服氣。

但是,1993年,湖北省荊門市郭店村發現了一座戰國楚墓,800多枚竹簡重見天日,《老子》一書赫然在列,雖然它的內容和傳世本有不小的差異,但顯然可以鐵證如山地推翻《莊老通辨》的結論。

華夏古史,總有一種“煙波微茫信難求”的感覺,雖然我們不該被那些太過有限的史料制約住磅礴洶涌的想象力,因為這會徹底扼殺讀史的趣味性和啟發性,但保持審慎的理智也十分有要:基于史料的推測并不等于史實本身。一切推測,哪怕看上去已經足以取信于人,也僅僅是推測而已,隨時都有可能被將來新出土的材料顛覆。

《資治通鑒》梳理秦漢之際的這段歷史,主要的剪裁對象是《史記》和《漢書》。嚴格來說,《漢書》的相關記載也只能算是二手材料,因為其史源依然是《史記》。今天雖然有若干新出土的材料是司馬光所未見的,但我們能夠參照的典籍,并不比司馬光當時所能參照的多出幾許。這就意味著,有很多《史記》沒講清楚的問題,《資治通鑒》照樣講不清楚。今天我們也只能破解其中的極少數謎題,對于絕大多數難解的事件,要么疑者傳疑,懸置不論,要么憑借過于有限的史料,做出盡可能合乎情理但顯然憑據不足的推測。

但是,古史材料的有限性,也會帶給我們一種很踏實的感覺,因為全部材料都已經盡收眼底,每位讀者在大限度上可以獲取的,其實都是同樣數量的已知條件,至于如何組合這些已知條件,從中生發出自己的理解,形成對自己有益的啟發,這一切各憑造化。不像明清以后的歷史,史料浩如煙海,橫跨多種語言、多種立場、多種維度,實在讓人無從下手。而如果踏入近現代史階段,更要苦等不同國家所設置的檔案解密的遙遠期限。因此,不要說普通讀者,即便是專業學者,往往也只能給自己的研究框定一個狹窄的范圍,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

從這層意義來說,真的很慶幸《資治通鑒》果斷結束在了五代十國。

<center id="2ua4q"></center>
<center id="2ua4q"></center>
<sup id="2ua4q"></sup>
<center id="2ua4q"><wbr id="2ua4q"></wbr></center><center id="2ua4q"></center>
<center id="2ua4q"><div id="2ua4q"></div></center>
<center id="2ua4q"></center>
<optgroup id="2ua4q"><wbr id="2ua4q"></wbr></optgroup>
黄色片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