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市一年,經住了市場和讀者口碑的雙重考驗。《資治通鑒熊逸版》(第一輯)上市不到一年,銷量已經超過五萬套,豆瓣評分穩定在9分以上。
一場跨越數年的“讀史馬拉松”,已經來到了第二站,參與其中,做一位歷史的見證者。《資治通鑒》共十六紀294卷,《資治通鑒熊逸版》第一輯解讀周紀一、周紀二,僅講完前2卷。第二輯解讀周紀三、四、五,以及秦紀一、二等5卷,帶你領略戰國風云,親自走一遍大秦帝國的崛起之路。
延續第一輯的寫作風格,用“串講”的方式解讀經典,以比原著更開闊的視野,幫你擁有大歷史觀。經典史書不是“金科玉律”,作者調用幾十年積累的知識儲備,結合的學術進展和考古發現,大膽質疑《資治通鑒》的一些事實與觀點,推測其中的前因后果。這套書的視野可能比司馬光本人更開闊,而你也可以站在作者的肩膀上,看到更遠的過去與未來。
作者本人就是這套書有力的名片。熊逸老師堪稱奇人,為人低調,隱于市而專心著書,極少有人見過他的真面目。他在“得到”開設的《熊逸書院》《熊逸說蘇軾》等10門課程,超過60萬人加入學習,每一門課都廣受好評。已經出版多部作品,如《王陽明》《春秋大義》等,豆瓣評分幾乎都在8.0以上。
特別的裝幀,值得珍藏。特別邀請了《中國傳統色》作者郭浩老師為這套書定制了每個朝代的專屬顏色。第一輯講述的周朝,標志性顏色是玄和纁。第二輯講述了戰國末年的土崩瓦解和大秦帝國的崛起,以秦始皇陵兵馬俑的俑綠和俑藍為標志性顏色進行裝幀設計,并且特意將書設計為口袋本,一輯九冊,輕盈便攜,盈手可握,為閱讀減輕負擔。
1033126662

基本信息
目錄
|第一冊|
|周紀三|
周慎靚王
周慎靚王元年至二年
001 造像和立碑有什么用處
002 魏惠王真的輸在急功近利嗎
003 魏襄王為什么“望之不似人君”
周慎靚王三年
004 魏太子為什么堅持雪天下葬
005 秦國為什么不該借道攻打齊國
006 孟子如何替不孝的匡章辯解
007 中國的為什么這么復雜
008 五國伐秦誰吃了大虧
009 小國宋國憑什么對抗大國強國
010 施行仁政一定管用嗎
011 宋國的滅亡能不能把話說圓
周慎靚王四年
012 秦國為什么恢復了斬首
013 蘇秦到底是什么時候死的
014 張儀是怎樣攻擊合縱策略的
015 公孫衍為什么田文做魏國
016 高手怎樣在權力暗戰中謀篇布局
周慎靚王五年
017 秦國該不該出兵伐蜀
018 川渝是怎樣歸入中國版圖的
周慎靚王六年
019 子之是怎樣獲得燕國權柄的
周赧王上
周赧王元年
020 齊宣王為什么要傳話給太子平
021 孟子真的主張平定燕國內亂嗎
022 孟子為什么反對吞并燕國
023 圣人的標準是什么
024 為什么說替罪羊是一種政治智慧
025 誰是齊宣王伐燕時的幫手
026 公仲為什么會出割地求和的主意
027 岸門之戰是怎么發生的
028 孟子離開齊國有什么重大意義
|第二冊|
周赧王二年
029 為什么秦國會擔心齊楚聯盟
030 為什么說秦國是被動防御
031 楚懷王是怎么被張儀說動的
032 戰國精英為什么越來越沒底線
033 為什么說胡適誤解了屈原
034 司馬光為什么把屈原刪得一干二凈
035 楚懷王該如何破解張儀的騙局
036 楚懷王為什么必須跟秦國決一死戰
周赧王三年
037 平庸的郭隗有什么功勞
038 燕昭王筑宮是怎么演變成黃金臺的
039 為什么說黃金臺在哪兒不重要
040 燕昭王納賢為什么會被夸大
周赧王四年
041“蜀相殺蜀侯”有什么破綻
042 張儀為什么建議秦國歸還漢中
043 張儀為什么敢主動請纓去楚國
044 張儀是怎么脫險的
045 小人物如何左右大人物的命運
046 為什么張儀和蘇秦的經歷這么像
047 戰國水準的說服術有什么特點
048 張儀的職業危機是怎么回事
周赧王五年
049 張儀是怎么體面地離開秦國的
050 為什么背信棄義的張儀吃得開
051 司馬光為什么會被朱熹打敗
052 才干怎么做價值判斷
053 宋朝知識界是怎么撕裂的
054 臣子應該怎么使用口才
055 古代社會理想的婚姻模式是什么
056 孟姚是怎么當上王后的
周赧王六年
057 古代君主怎么解決二把手問題
周赧王七年
058 秦武王為什么破格任用甘茂
059 甘茂為什么不肯攻宜陽
060 締結盟約為什么要歃血
061 秦武王失策在哪里
|第三冊|
周赧王八年
062 秦武王為什么一定要打宜陽
063 周君的燃眉之急是怎么解決的
064 甘茂是怎么攻下宜陽的
065 秦武王是怎么突然死的
066 秦國該如何選繼承人
067 公子稷是怎么被送上王位的
068 趙武靈王為什么要推行“胡服騎射”
069 怎么用小的代價移風易俗
周赧王九年
070 趙武靈王為什么非得推行“胡服”
071 為什么說魏冉的安排很高明
072 宣太后是如何亮相的
073 甘茂為什么會力勸秦國援韓
074 戰國外交風格有什么特點
075 甘茂為什么得以善終
076 古代婦女是怎么加夜班的
周赧王十年至十一年
077 如何理解秦昭襄王時代的秦國政壇
周赧王十二年
078 秦國戰事對“國際格局”有什么影響
周赧王十三年至十四年
079 蜀侯真的被后媽陷害了嗎
080 秦楚重丘之戰為什么難打
081 匡章為什么按兵不動
082 為什么搞地盤和搞外交經常沖突
周赧王十五年
083 孟嘗君是怎么聲名鵲起的
084 戰國時期為什么能任用外國人為相
085 趙武靈王為什么不該立趙何
周赧王十六年
086 趙武靈王為什么讓太子提前繼位
087 韓國政壇的內斗是怎么回事
088 為什么公叔不應該殺掉幾瑟
089 楚王該不該赴秦王的約
090 太子橫是怎么當上楚襄王的
091 楚國是怎么保住完整領土的
092 土偶、桃梗為什么能驅邪
|第四冊|
周赧王十七年
093 秦國為什么會跟孟嘗君翻臉
094 到底該不該任用雞鳴狗盜之徒
095 孟嘗君會怎么反駁王安石的批評
096 為什么說門客只是“效力”不是“效忠”
097 司馬光為什么不給公孫龍發言機會
|周紀四|
周赧王中
周赧王十八年至十九年
098 楚懷王的結局如何
099 為什么說五國伐秦疑點重重
周赧王二十年
100 趙武靈王為什么會把長子封在代地
101 趙武靈王為什么想讓代地獨立
102 沙丘之變是怎么發生的
103 趙武靈王“不得好死”該怪誰
104 趙武靈王死后趙國有什么變化
周赧王二十一年至二十二年
105 白起在秦國是如何登場的
106 白起首秀是怎么打贏的
周赧王二十三年
107 孟嘗君是怎么離開齊國的
1033126662

094
到底該不該任用雞鳴狗盜之徒
昭襄王的寵姬為什么會提出“狐白裘”這個條件呢?因為孟嘗君入秦后,給秦昭襄王送了一件狐白裘。
這是當時的時裝。大概越看越喜歡,自己也想要一件。但孟嘗君犯難了,因為送給秦昭襄王的是的一件,再也找不出第二件了。孟嘗君該怎么辦呢?
雞鳴狗盜
原文:
客有善為狗盜者,入秦藏中,盜狐白裘以獻姬。姬乃為之言于王而遣之。王后悔,使追之。孟嘗君至關,關法,雞鳴而出客,時尚蚤,追者將至,客有善為雞鳴者,野雞聞之皆鳴。孟嘗君乃得脫歸。
孟嘗君和他的門客們在這個問題上表現出的“直男思維”驚人地一致:既然點名要狐白裘,那就一定得給她弄一件。
這在看來特別荒唐。假如一個人去巴黎出差,答應給太太帶回一個愛馬仕新款包包,等他到了巴黎,發現愛馬仕盤點三天,暫停營業,他會不會空手回家呢?當然不會,買一個香奈兒新款包包,再買幾件貴重首飾,回家之后配上一套甜言蜜語,照樣能哄太太開心。以孟嘗君的財力,不可能缺寶貝;以門客的口才,也不難拿其他寶貝哄開心。誰知這一伙人非要弄到狐白裘不可。
門客當中有人擅長“ 狗盜”。為什么不直接說“盜”?因為“盜”這個字的指代范圍很廣,上至犯上作亂的貴族,下至聚眾造反的平民,都稱為“盜”。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前402 年),楚國就發生了“盜殺楚聲王”的大事。“盜”強調的是道德上的非正當性,而不是妙手空空的技術手段。這位擅長“狗盜”的門客,關鍵詞是“狗”。根據《史記》的記載,他自告奮勇,夜間把自己偽裝成狗,溜進了秦王的儲藏室,把那件的狐白裘成功偷出來了。(《史記·孟嘗君列傳》)
接下來一切按計劃順利進行:秦昭襄王的寵姬替孟嘗君說話,孟嘗君重獲自由。
孟嘗君生怕夜長夢多,才一脫離監禁,馬上風馳電掣一路向東,要趕在秦昭襄王后悔之前逃出函谷關。秦昭襄王果然后悔了,派人去追。《史記》給出了驚心動魄的細節:孟嘗君偽造了明和通行證,半夜趕到函谷關,只要出了關,就算安全了一大半。
但函谷關有嚴格的管理章程,每天雞鳴之后才會開關,孟嘗君還要再等幾個小時。但秦昭襄王隨時會后悔,追兵隨時會趕到。怎么辦呢?
在孟嘗君的下等門客里,除了那位擅長狗盜的,還有一位擅長雞打鳴。他這一叫,附近的雞都跟著打起鳴來。守衛照章辦事,孟嘗君一行人順利出了函谷關。孟嘗君剛剛出關不過一頓飯的時間,追兵就來到了函谷關,眼見追不上,也就回去交差了。當初孟嘗君接納這兩位擅長雞鳴、狗盜的門客時,其他門客都看不起他倆,從此以后,所有門客都服氣了。
用人之道
大家服氣的,應該并不是這兩位門客的獨門絕技,而是孟嘗君的用人之道。從此以后,“雞鳴狗盜”不但成為一個經典的文化語碼,還不斷引發歷朝歷代關于“用人之道”的爭議。爭議主要分為兩大陣營:正方力挺孟嘗君,認為人各有所長,用人就應該不拘一格,高明的管理者總能讓人和崗位高度匹配。不稱職并不是因為人不行,而是因為人和崗位發生了錯配。反方狠踩孟嘗君,說孟嘗君號稱禮賢下士,廣招天下英才,重金養著幾千名門客,這些人里但凡有一兩個吳起、商鞅那種級別的人才,孟嘗君也不至于落到靠雞鳴狗盜之輩才能僥幸脫險的地步。
哪種意見更在理呢?我們來看看《淮南子》的相關論述。
第一個故事,主角是名家代表人物公孫龍,他也是“白馬非馬”故事的主角。話說公孫龍在趙國時,招收弟子有一個標準:必須有一技之長。某天有一個粗人求見公孫龍,說自己的特長是嗓門大。公孫龍問弟子:“你們當中有嗓門大的人嗎?”弟子們都說沒有。公孫龍就把這個人收歸門下了。沒過幾天,公孫龍要去游說燕王,需要乘船渡過黃河,來到河邊,發現船只停在對岸,這可怎么辦呢?大嗓門的弟子就派上用場了,他只喊了一聲,對面的船家聽見喊聲,把船搖了過來。
《淮南子》總結陳詞:“圣人之處世,不逆有伎能之士。”大意是說,聰明的統治者不會排斥有一技之長的人。為了夯實這個結論,《淮南子》還引用了《老子》的話:“人無棄人,物無棄物,是謂襲明。”“襲明”從字面上很難理解,但“人無棄人,物無棄物”含義明確,意思是一切人和物件都是有用的,只看你會不會用。
道家認為“萬物皆有用”,所謂“沒用”,僅僅是錯位的緣故。高射炮打不了蚊子,這不能怪高射炮沒用。從管理學的角度來看,管理者該做的就是把高射炮放在防空哨所里,把電蚊拍放在臥室里。所謂雞鳴狗盜之輩,并不比縱橫捭闔之士低賤,一旦遇到像孟嘗君那樣需要脫困的境況,不管你是吳起、商鞅,還是蘇秦、張儀,所有人加起來都不如兩個雞鳴狗盜的門客管用。
人才儲備
如果采用“用人之長”的策略,管理者就需要建立一個龐大的人才儲備庫,花費巨額成本,養一堆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派上用場的閑人。這個策略雖然成本高昂,但在亂世確實管用。
的大公司也會采用這種方式。比如谷歌就建立了一個專門的人才庫,所有曾向谷歌申請過職位的人的相關信息都會保存在里面,“在申請人允許的前提下,谷歌會和許多雖然當前自己不需要但未來可能用得上的人保持聯系”。(《李育輝組織行為學講義》)
《淮南子》的第二個故事,說的是楚國將軍景舍也像公孫龍一樣,喜歡招攬那些有一技之長的人,甚至對扒手都熱情接待。有一次景舍和齊國對壘,戰況不利,扒手主動請戰,接連三個晚上偷來了齊軍主將的三件貼身物品,其中甚至還有枕頭和發簪。景舍總會在第二天派人把這些物品送回去,這可把齊軍主將嚇得不輕,生怕下一個晚上丟的就是自己的頭顱了,于是忙不迭地撤軍走了。(《淮南子·道應訓》)
扒手在集市上只是扒手,是禍害,到了戰場卻變身為特種兵,立下了特殊功勛。這件事給人帶來的啟發十分深刻。從《資治通鑒》記載的一件事中,也能夠看出它的影響力。那是五代年間發生在南唐的清風驛之變:當時后周雄心勃勃,很想拆散南唐和契丹的外交關系。正值契丹國主派了自己的親舅舅出使南唐,后周武將荊罕儒看到了機會,招募刺客,在清風驛行刺得手。契丹把事情怪在南唐頭上,從此和南唐斷絕了外交關系。
至于荊罕儒是怎么招募到的刺客,《資治通鑒》沒講,據陸游的《南唐書》記載,荊罕儒發布賞格,只要有誰偷走自己的枕頭,就可以拿枕頭來領取重賞。有一個名叫田英的劍客做到了,并領到了賞金。荊罕儒秘密找田英商量,說他只要能取到契丹使者的頭顱,還能拿到十倍賞金。(《南唐書》卷十八)
田英果然有本事。當時南唐官員在清風驛擺下夜宴,熱情款待契丹使者。使者喝到酒酣,起身上廁所,許久沒有回來。人們去找他才發現,人還在,頭卻沒了。
1033126662

對于《資治通鑒》這樣一部影響深遠的史學經典,我們該以何種方式讀懂它?《資治通鑒熊逸版》給出了答案。這是一項跨越數年的“讀史大工程”,作者熊逸用“串講”的方式,為讀者逐字逐句解讀《資治通鑒》。他的解讀并不局限于歷史本身,而是從中生發出對社會、文化等多維度、立體化的剖析,力求解讀出現代人的大歷史觀。
本書為第二輯,內容涵蓋《資治通鑒》周紀三、周紀四、周紀五,以及秦紀一、秦紀二,以近260個問題為抓手,帶你“親歷”戰國諸侯的土崩瓦解與大秦帝國的崛起:
辨真偽的史料分析:秦紀編年到底應該從哪兒算起?
有啟發的管理經驗:到底該不該任用雞鳴狗盜之徒?
有深度的專題研究:為什么說秦朝實行郡縣制是歷史的必然?
有對比的世界格局:東西方造像和立碑有什么用處?
……
現在,請你跟隨熊逸老師的腳步,了解歷史的發生,理解歷史的發展,終學會運用歷史的思維。
1033126662

熊逸
學貫中西的思想隱士,著作等身的文史作家,堅持用學貫中西的現代視角,解剖中國傳統文化。
得到App課程主理人,開設有《熊逸講透資治通鑒》《熊逸書院》《熊逸說蘇軾·30講》《熊逸講莎士比亞》《熊逸·唐詩必修50講》等課程。
著有《熊逸說經典》《春秋大義》《周易江湖》《孟子他說》《逍遙游》等多部暢銷書。
1033126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