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被馬斯克用火箭送上太空的科幻神作,講述人類未來兩萬年的歷史。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教材閱讀書目。
◆“銀河帝國”大全集禮盒珍藏版,基地七部曲 機器人五部曲 帝國三部曲。
◆
人類歷史不容錯過的系列小說(Best All-Time Novel Series)
——世界SF小說協會,1966年,俄亥俄州。
◆十年來,數萬次修訂,
成就中文世界經典譯本!
◆地球人公認的“科幻經典”,文藝青年和技術宅的共同摯愛!
◆《銀河帝國》系列小說,一直被認為是人類想象力的極限,人類有趣迷人的故事,講述人類未來兩萬年的歷史。
◆1977年經典電影《星球大戰》,偷取了本書構思。
◆2009年賣座電影《阿凡達》,抄襲了本書創意。
◆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克魯格曼親口承認,他的經濟學理論來自《銀河帝國》的啟示。
◆出版60年來,本書對人類的太空探索、世界局勢、前沿經濟學理論、好萊塢電影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更隨著它的讀者成長為各行各業的領袖,而將這種影響滲透到人類文化的方方面面。
◆隨書附贈:7張星云卡片 紀念版筆記本 銀河帝國行政區海報
◆跟著讀客讀科幻,經典科幻全看遍。
注: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原名江蘇文藝出版社,現居于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旗下,2010年4月1日起采用現名。

基本信息
《銀河帝國:基地七部曲》
銀河帝國1:基地
銀河帝國2:基地與帝國
銀河帝國3:第二基地
銀河帝國4:基地前奏
銀河帝國5:邁向基地
銀河帝國6:基地邊緣
銀河帝國7:基地與地球
《銀河帝國:機器人五部曲》
銀河帝國8:我,機器人
銀河帝國9:鋼穴
銀河帝國10:裸陽
銀河帝國11:曙光中的機器人
銀河帝國12:機器人與帝國
《銀河帝國:帝國三部曲》
銀河帝國13:繁星若塵
銀河帝國14:星空暗流
銀河帝國15:蒼穹一粟

《銀河帝國:基地》
篇
心理史學家
哈里?謝頓:……生于銀河紀元11988年,卒于12069年。他的生卒年份通常以目前的基地紀元記載,即生于基地紀元前81年,卒于基地元年。謝頓的故鄉為大角星區的赫利肯星,父母為中產階級的平民。(根據不太可靠的傳說,謝頓的父親是該行星水耕區的煙草農夫。)他自幼即顯露驚人的數學天分,關于這些天分的傳聞軼事不勝枚舉,有些甚至互相矛盾。據說他才兩歲的時候,就會……
謝頓一生的貢獻,無疑是心理史學的開拓。在他剛接觸這門學問的時候,心理史學只是一組含糊的公設。而在謝頓手中,它成為一門深奧的統計科學……
關于謝頓生平的詳細記載,目前保有權威的資料是蓋爾?多尼克所寫的傳記。在這位偉大的數學家去世之前兩年,當時仍是年輕人的多尼克才與他結識。關于他們相遇的故事……
——《銀河百科全書》
01
他名叫蓋爾?多尼克,只是一個鄉下孩子,以前從未到過川陀。或者應該說,他并沒有真正來過。因為蓋爾早已通過超波電視熟悉了這座城市;偶爾也會在巨大的三維新聞幕中,觀賞皇帝加冕或銀河議會揭幕的盛況。因此,雖然他一直住在“藍移區”邊緣的辛納克斯行星,卻完全沒有脫離銀河的文明。在那個時代,銀河中沒有任何角落是與世隔絕的。
當時整個銀河系中,有將近二千五百萬顆住人行星,這些世界全部效忠定都于川陀的銀河帝國。不過這個事實只能再維持半個世紀。
對年輕的蓋爾而言,這趟旅程無疑是他學術生涯的個高峰。他曾經到過太空,因此旅行本身的意義不算太大。事實上,他以前的太空旅行只是前往辛納克斯的衛星,去搜集隕石漂移的力學數據,用來作為博士論文的材料。話說回來,太空旅行就是太空旅行,近至五十萬英里,遠至許多光年之外,其實都沒有什么差別。
即將躍遷進入超空間的時候,他已做好心理準備,這將是“行星際旅行”所沒有的經驗。到目前為止,或許直到永遠,“超空間躍遷”是往來恒星間可行的辦法。普通空間中的運動,物體的速率永遠無法超過光速。(這個科學小常識,在人類歷史的黎明期便已被發現。)這就代表,即使在兩個接近的住人星系間來回一趟,也得花上好幾年的時間。可是匪夷所思的超空間完全不同,它既非空間又非時間,既非物質又非能量,既非實有又非虛無;經由超空間,人類能在一剎那間穿越銀河。
在等待次躍遷時,蓋爾心中有些恐懼,腹部有輕微打結的感覺。結果在他尚未確定之前,躍遷所帶來的一陣輕微震動,以及體內被輕踢一下的感覺便已消失。就是如此而已。
然后在蓋爾意識中,就只剩下這艘閃閃發光的碩大星船,它是帝國整整一萬二千年的科技結晶。此外他想到的就是自己,他剛剛獲得數學博士學位,帶著偉大的謝頓寄來的邀請函,準備前往川陀加入龐大而略帶神秘的“謝頓計劃”。
躍遷的體驗令他失望后,蓋爾期待的便是川陀的眼。他不時跑到觀景室,那里的鋼質窗蓋在特定時段會卷起來。這些時候他都會待在那里,觀看繁星閃耀的光輝,欣賞星團展現出難以置信的朦朧,好像一大群螢火蟲永遠禁錮在一處。有一陣子,星船周遭五光年范圍內布滿寒冷、藍白色的氣體星云,像牛奶一般散布在玻璃窗上,為觀景室帶來一絲寒意。兩小時后,星船又做了一次躍遷,那些云氣立時消失無蹤。
川陀的太陽首次出現的時候,看起來只是一個明亮的白點,若不是星船上的向導指點,根本無法從無數類似的星體中分辨出來。這里接近銀河的核心,恒星分布得特別稠密。星船每躍遷一次,那顆恒星就顯得更明亮一點,從眾恒星中脫穎而出,而其他恒星則愈來愈黯淡稀薄。
一位高級船員走進來,對乘客說:“我們即將著陸,觀景室必須關閉了。”
蓋爾尾隨著那位船員,拉了拉船員白色制服的袖子——制服上繡著帝國“星艦與太陽”的國徽。
蓋爾說:“能不能讓我留下來?我想看看川陀。”
船員對他微微一笑。蓋爾有些臉紅,他忽然想到自己說話帶有鄉下口音。
船員說:“我們準備早上在川陀降落。”
“我是說,我想從太空中看看川陀。”
“喔,抱歉,孩子。如果這是一艘太空游艇,我們就能幫你安排。但是我們將從‘日照面’盤旋而下,你總不希望被太陽灼傷、弄瞎,而且被放射線燒得體無完膚吧?”
蓋爾只好乖乖走開。
那位船員卻在后面叫住他。“別失望,反正從這里看下去,川陀只是灰蒙蒙的一團。等你抵達川陀后,再去參加太空旅行團吧,很便宜的。”
蓋爾轉過頭來。“非常感謝您。”
為這種事感到失望實在有點孩子氣,但孩子氣一樣會出現在成人身上,蓋爾感到喉嚨有些哽咽。他從未看過整個川陀的壯麗景觀,沒想到還要多等一些時間才能如愿。
02
星船在鬧哄哄的噪音中降落。金屬船身切入大氣層擦出嘶嘶聲;艙內冷氣努力對抗摩擦產生的高熱,發出穩定而單調的嗡嗡聲;在星船減速時,發動機則傳出慢節奏的隆隆聲。此外還有登陸室中鼎沸的人聲,以及起重機吊運行李、郵件、貨物所發出的嘎嘎聲。所有的物件都集中在船身中軸,準備等一下傳送到卸貨月臺上。
蓋爾感到一下輕微的震蕩,這代表星船關掉了自身的動力,艙內的人工重力也逐漸被行星的重力所取代。剛才的降落過程中,登陸室在人工力場作用下輕輕搖擺,以便在變化的重力間調整方向,數千名旅客都耐心地坐在搖籃般的登陸室中。現在,他們終于能夠沿著彎曲的坡道,緩緩擠進一個敞開的巨大氣閘了。
蓋爾沒有太多的行李。他來到入關處,海關將他的行李迅速而熟練地拆開又裝好,然后檢查簽證并蓋章。蓋爾有些心不在焉,并未留意這些過程。
這就是川陀!跟他的家鄉辛納克斯行星比起來,空氣似乎濃稠些,重力好像也大了點,但他很快就會習慣的。不過他卻懷疑,自己能否習慣川陀的磅礴碩大。
入境大廈就是一座碩大無比的建筑物,屋頂簡直就在視線之外。蓋爾幾乎能想象它高聳入云的樣子。他甚至看不到對面的墻壁;放眼望去只見洶涌的人潮、無數的辦公桌,而地板則在眼前不斷延伸,交匯點消失在遠方。
海關再度開口,顯得有點不耐煩。他說:“走吧,多尼克先生。”他必須打開簽證再看一眼,才能叫出蓋爾的名字。
蓋爾問道:“哪里……往哪里走?”
海關用大拇指比畫了一下。“搭計程飛車就往右走,在第三個通道左轉。”
蓋爾走了幾步,便看見高處憑空出現幾個閃亮的大字:“通往各地的計程飛車”。
蓋爾離開海關后,立刻有一個人走過來。海關抬頭看了看,便向那人輕輕點了點頭。那人也向海關點頭示意,便跟著蓋爾這位年輕旅客走了。
他及時聽見了蓋爾的目的地。

人類蝸居在銀河系的一個小角落——太陽系,在圍繞太陽旋轉的第三顆行星上,生活了十多萬年之久。
人類在這個小小的行星(他們稱之為“地球”)上,建立了兩百多個不同的行政區域(他們稱之為“國家”),直到地球上誕生了一個會思考的機器人。
在機器人的幫助下,人類迅速掌握了改造外星球的技術,開啟了恢弘的星際殖動;人類在銀河系如蝗蟲般繁衍擴張,帶著他們永不磨滅的愚昧與智慧、貪婪與良知,登上了一個個荒涼的星球,并將銀河系卷入漫長的星際戰國時代,直至整個銀河被統一,一個統治超過2500萬個住人行星、疆域橫跨十萬光年、總計數兆億人口的龐大帝國崛起——銀河帝國。
一個微妙的轉折發生在銀河帝國建國后的12020年。哈里
·
謝頓,這個剛滿32歲的年輕數學家,開創了“心理史學”,這門學科能用數學公式準確推演全人類的未來——“預言”從此成為一門可以信任的科學,人類由此可以看見未來。
謝頓的預言是:雖然毫無征兆,但已存在一萬兩千年之久的銀河帝國即將滅亡。
一時間,銀河震動,帝國飄搖;皇帝、宰相、奪權者、反叛星球,各方勢力立刻劍拔弩張,人類銀河時代偉大的傳奇就此開啟……



















艾薩克
·
阿西莫夫(1920-1992),俄裔美籍作家,被全世界的讀者譽為“神一樣的人”;美國政府授予他“國家的資源與自然的奇跡”這個稱號,以表彰他在“拓展人類想象力”上作出的杰出貢獻。
阿西莫夫是一個全知全能的作家,其著作幾乎覆蓋人類生活的一切方面,上天下海、古往今來、從恐龍到亞原子到全宇宙無所不包,從通俗小說到羅馬帝國史,從科普讀物到遠東千年歷史,從科學指南,到兩性生活指南,每一部著作都樸實、嚴謹而又充滿幽默風趣的格調,為了盡情發揮自己詼諧搞笑的天賦,他甚至還寫過一本《笑話集》。
他提出的“機器人學三則”是當代機器人學的基本法則,他預言了今天的生物科技,預言了互聯網時代的數字圖書館,預言了人類將進行太空殖民。
終其一生,阿西莫夫引以為豪的是:《銀河帝國》系列小說。
埃隆
·
馬斯克是阿西莫夫《銀河帝國》的忠實粉絲。就是年少時讀的阿西莫夫作品,為馬斯克的太空夢埋下了一粒種子。馬斯克在接受《衛報》采訪時就說過:阿西莫夫教會了他“文明是周而復始的”,也是在《銀河帝國》中,他初次看到“45億年來,人類有可能將生命延續至地球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