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編號:9787108071071
書名:入山與出塞:上、下
作者:李零
定價:260.00元
開本:16開
是否是套裝:是
出版社名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入山”與“出塞”是李零梳理中國上古文明特色的兩個獨到視角,前者涉及對中國早期宗教傳統的再認識,后者是指考古發現中的外來影響。這兩個問題,都屬于“睜開眼睛”看世界,在更宏闊的視野下思考中華文明的形成與演變。
張光直先生曾說,三代的研究是沒有學科的。作者希望本書的讀者不僅是關心考古的專家,也包括關心藝術的公眾,特別是有各種探討興趣的普通人。
《入山與出塞》收錄李零考古藝術史論文二十九篇,分為“寫在前面的話”“翁仲研究”“有翼神獸研究”“早期藝術中的宇宙模式”“早期藝術中的神物圖像”“淅川楚墓研究”“楚國銅器研究”與“讀書偶記”八部分,探討課題牽涉廣泛、豐富多元。文章內容多由考古遺物遺跡入手,結合歷史學、藝術史與古文獻學等研究,以小見大,探究表象之下的淵源流變。
作者欲從“入山”與“出塞”兩個角度出發,解釋中國上古文明演變的特色。在全書首篇《入山與出塞》一文中,作者大略敘述他近來關注的兩個研究課題:中國古代的祭祀遺址,以及考古發現的外來影響。前者(入山)強調中國在上古時代,早已發展出自身獨樹一格的文明特色;后者(出塞)則論述遠古時期中外(華夏與蠻夷,中原與境外,東方與西方)交通與相互影響的關系。研究方式則是考察出土文物的型制與藝術表現的手法,從中尋繹外來文化對“古代中國”文化的影響。
李零,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美國藝術-科學院院士。研究、著述范圍涉及諸多領域,如考古、古文字、古文獻,以及方術史、思想史、軍事史、藝術史和歷史地理。這部《出山與出塞》與《波斯筆記》《鑠古鑄今》《萬變》相類,都可歸入作者的考古藝術史文集。此外,李零在三聯書店還出版過:《我們的經典》《我們的中國》《簡帛古書與學術源流》《蘭臺萬卷》《何枝可依》《小字白勞》等。他說,他的書都是閱讀、行走相結合的讀書筆記。
1999 年,為了紀念王國維說的“五大發現”和迎接新世紀的到來,應《文物》雜志之邀,我曾寫過一篇文章,叫《入山與出塞》,后來擴展為一部書。
我說的“入山”,是道士熱衷的話題(參看葛洪《抱樸子·登涉》)。李白說“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入山”本來是和尋仙、采藥有關。但這里,我要講的卻是祭祀遺址的研究。“出塞”,我也不是講昭君出塞,而是講早期藝術中的外來影響。
在這本小書中,我以《入山與出塞》為題,寄托了我當年的學術之夢。雖然和真正的考古相比,它只是零打碎敲。但“人不愛昆山之玉、江漢之珠,而愛己之一蒼璧小璣”(《呂氏春秋·重己》),我相信,這些小東西,它們來自考古,也能回到考古。小東西的背后,照樣會有大問題。
——李 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