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以實物為準)


作者簡介:
梁思成,籍貫廣東新會,中國建筑史學家、建筑師、城市規劃師、教育家,一生致力于保護中國古代建筑和文化遺產,主持設計國徽、人民英雄紀念碑,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 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聯合國大廈設計顧問等,先后創辦東北大學建筑系和清華大學建筑系,被譽為中國現代建筑之父。

內容提要:
梁思成和林徽因,中國 的建筑夫婦。一個是中國現代建筑學之父,一個是中國歷 位女建筑學家。他們自始至終,比翼齊飛,一起出國求學,學成回國后攜手走遍大半中國,調查中國古建筑;一起著書立學,讓中國傳統建筑在世界建筑 贏得應有的地位。他們推動中國建筑學從蒙昧進入現代科學,開創了中國 建筑系。他們創辦的清華建筑學院,成為中國乃至 極重要的建筑學府。他們終生為保護中華古建筑奔走,拳拳之心,令人動容。
集齊梁思成 重要作品的“梁思成建筑大系”從書中,也包含林徽因建筑作品。兩人的作品和兩人情感一樣,水乳難分。
......

目錄:
彩插
編者前言
油印本《中國建筑史·前言》
前言 為什么研究中國建筑
章 緒論
節 中國建筑之特征
第二節 中國建筑史之分期
第三節 《營造法式》與清工部《工程做法則例》
第二章 上古時期
節 上古
第二節 春秋戰國
第三節 秦
第三章 兩漢
節 文獻上兩都建筑活動之大略
第二節 漢代實物
第三節 漢代建筑特征之分析
第四章 魏、晉、南北朝
節 文獻上魏、晉建筑之大略
第二節 南北朝之建筑活動
第三節 南北朝實物
第四節 南北朝建筑特征之分析
第五章 隋、唐
節 隋、唐都市宮苑陵墓寺觀建筑之梗概
第二節 隋、唐實物
第三節 隋、唐之建筑特征
第六章 五代、宋、遼、金
節 五代汴梁之建設
第二節 北宋之宮殿、苑囿、寺觀、都市
第三節 遼之都市及宮殿
第四節 金之都市宮殿佛寺
第五節 南宋之臨安
第六節 五代、宋、遼、金之實物
第七節 宋、遼、金建筑特征之分析
第七章 元、明、清
節 元、明、清宮殿建筑大略
第二節 元代實物
第三節 明代實物
第四節 清代實物
第五節 元、明、清建筑特征之分析
第八章 結尾
清末及民國以后之建筑
注釋
《梁思成注釋〈營造法式〉》
彩插
編者前言
梁思成《營造法式》注釋序
壹 《營造法式》序、札子
進新修《營造法式》序
札子
貳 《營造法式》看詳
《營造法式》看詳
叁 總釋、總例
卷一 總釋上
卷二 總釋下
肆 壕寨及石作制度
卷三 壕寨、石作制度
伍 大木作制度
卷四 大木作制度一
卷五 大木作制度二
陸 小木作制度
卷六 小木作制度一
卷七 小木作制度二
卷八 小木作制度三
卷九 小木作制度四
卷十 小木作制度五
卷十一 小木作制度六
卷十二 雕作、旋作、鋸作、竹作制度
卷十三 瓦作、泥作制度
卷十四 彩畫作制度
卷十五 磚作、窯作制度
柒 功限
卷十六 壕寨、石作功限
卷十七 大木作功限一
卷十八 大木作功限二
卷十九 大木作功限三
卷二十 小木作功限一
卷二十一 小木作功限二
卷二十二 小木作功限三
卷二十三 小木作功限四
卷二十四 諸作功限一
卷二十五 諸作功限二
捌 料例
卷二十六 諸作料例一
卷二十七 諸作料例二
卷二十八 諸作用釘、諸作用膠、諸作等第
玖 權衡尺寸表
石作制度權衡尺寸表
大木作制度權衡尺寸表
《梁思成林徽因講故宮》
梁思成有關老照片
編者前言
壹 故宮的布局和概說
一、外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二、內庭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
三、外朝中路的配殿、樓閣
四、天安門、午門、太和門
貳 故宮南的天安門廣場
一、供皇帝祭天時出入的天安門廣場
二、肇始于北宋汴梁御街的千步廊
三、大清朝的國門——大清門
叁 古代建筑的類型
一、城及城樓
二、磚殿
三、佛塔
四、陵墓
五、橋
六、牌樓
七、庭園
肆 從傳統建筑九個特征去認識故宮
一、框架結構
二、斗栱
三、模數
四、標準構件和裝配式施工
五、富有裝飾性的屋頂
六、色彩
七、庭院式的組群
八、有規劃的城市
九、山水畫式的園林
伍 從七個細節欣賞故宮
一、臺基簡說
二、石欄桿簡說
三、斗栱簡說
四、琉璃瓦簡說
五、柱礎簡說
六、外檐裝修簡說
七、藻井、天花簡說
陸 元明清故宮營造
一、元
二、明
三、清
柒 苑囿、離宮及庭園
一、北海——北京城的發源地
二、團城——古代臺的實例
三、北海瓊華島白塔
四、鼓樓、鐘樓和什剎海
五、頤和園
六、圓明園
七、西苑
八、修建于康熙年間的熱河行宮
捌 壇廟
一、天壇—— 的藍瓦三重檐攢尖頂大殿
二、社稷壇——祭土地和五谷之神的地方
三、太廟——皇帝祭祖的地方
四、雍和宮——北京 的藏傳 寺院
五、富有音樂旋律的天寧寺塔
玖 平郊建筑雜錄
一、臥佛寺的平面
二、法海寺門與原先的居庸關
三、杏子口的三個石佛龕
拾 北京——都市計劃的無比杰作
一、我們的祖先選擇了這個寶地
二、北京城近千年來的四次改建
三、北京的水源——全城的生命線
四、北京的城市格式——中軸線的特征
五、北京的交通系統及街道系統
六、北京城的土地使用——分區
七、北京城是一個具有計劃性的整體
本書篇目出處索引
《梁思成林徽因建筑藝術二十講》
梁思成有關老照片
編者前言
上篇 認識建筑
講 建筑是什么
第2講 中國建筑的沿革
第3講 中國建筑的九大特征
第4講 建筑的藝術
第5講 中國建筑師
第6講 中國建筑之兩部“文法課本”
中篇 不同種類的建筑藝術
第7講 中國的 建筑
第8講 石窟造像
第9講 敦煌壁畫中的中國古建筑
0講 中國的塔
1講 店面——北平
2講 民居——山西民居
3講 橋——河北趙縣安濟橋
4講 薊縣獨樂寺觀音閣及山門
5講 山西五臺山佛光寺
6講 山西太原晉祠
7講 山東曲阜孔廟
8講 北京經典古建
下篇 建筑的體系秩序
9講 建筑的民族形式
第20講 安居在有機秩序中
附錄一 古建筑鑒別總原則
附錄二 本書篇目出處索引
《梁思成古建筑手繪賞析》
章 中國建筑之特征
第二章 斗栱及其演變
第三章 塔的型類演變
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木塔
河南嵩山嵩岳寺塔
江蘇吳縣羅漢院雙塔
四川宜賓縣舊州壩白塔
北京西山碧云寺金剛寶座塔
第四章 宮殿布局
清故宮三殿
第五章 佛寺
河北薊縣獨樂寺
山西五臺山佛光寺
山西大同縣善化寺
山西榆次縣永壽寺雨華宮
河北寶坻縣廣濟寺三大士殿
河北正定縣隆興寺轉輪藏殿
河南登封縣少林寺初祖庵
第六章 橋
河北趙縣安濟橋
河北趙縣永通橋
第七章 曲阜孔廟
孔廟大成殿柱及柱礎
孔廟奎文閣
孔廟碑亭
第八章 石窟
云岡石窟所表現之北魏建筑
齊隋建筑遺例
敦煌石室畫卷中唐代建筑
第九章 陵墓
四川宜賓無名墓
河北昌平縣明長陵
河北昌平縣明長陵祾恩殿
清昌陵地宮
四川彭山縣江口鎮附近漢崖墓
漢墓石室
第十章 雜類
河南登封縣告成鎮測景臺
河北正定縣陽和樓
漢石闕數種
大雁塔門楣石畫刻
漢畫像石
漢明器
山西太原永祚寺磚殿
曲陽北岳廟德寧殿
云南井干構民居
......

精 彩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