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 id="2ua4q"></center>
<center id="2ua4q"></center>
<sup id="2ua4q"></sup>
<center id="2ua4q"><wbr id="2ua4q"></wbr></center><center id="2ua4q"></center>
<center id="2ua4q"><div id="2ua4q"></div></center>
<center id="2ua4q"></center>
<optgroup id="2ua4q"><wbr id="2ua4q"></wbr></optgroup>
首頁 / 商品詳情

【官方正版新書】稅收學原理 尚可文、李爽、黃文君、周雪梅 清華大學出版社 稅收理論-高等學校-教材

原價:¥44優惠券:¥2券后價:¥42

“稅收學原理”是高等院校財政、稅務等專業的主干課程,主要從收入角度研究政府的經濟活動及規律。本書按照稅收基礎理論—稅收實踐—稅收政策的思路構建稅收學的理論體系。重點闡述了政府征稅的理論基礎、政府征稅的指導思想、政府征稅的效應分析、稅收負擔與轉嫁規律、稅種配置及稅制設計合理化等問題。在編寫過程中,我們力求借鑒國內外稅收理論研究的最新成果,結合我國經濟社會實踐發展的特點進行分析,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確保內容的可讀性、方法的科學性及教材的實用性。

本書可用作本科及研究生教學的教材以及稅務人員、財會人員培訓的參考讀物。

尚可文:重慶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三級)、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MBA學業導師。重慶市社會科學普及專家 。教育部學位論文評審專家。重慶市經濟類專業本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主講財政學、稅收學、稅法、稅收籌劃等課程。出版著作6部,發表論文50多篇,獲得國家稅務總局科研成果一等獎1項,省部級科研成果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省級教學成果獎1項。兼任重慶市國際稅收研究會副會長、重慶市財稅法研究會副會長、重慶市注冊稅務師協會常務理事、重慶市稅務學會理事、重慶市財政學會理事、南岸區國際稅收專委會主任等職。

本書強調針對性、注重適用性、突出案例分析、兼顧前瞻性。同時,本書為課程思政與新形態教材的融合。

目錄

CONTENTS

第1章 稅收基礎理論 / 1

1.1 政府為什么要征稅 / 1

1.2 稅收的概念及特征 / 15

1.3 稅收的產生和發展 / 19

1.4 稅收的職能和作用 / 29

第2章 稅收要素與分類 / 35

2.1 稅收要素 / 35

2.2 稅收分類 / 47

第3章 稅收原則理論 / 54

3.1 稅收原則的產生和發展 / 55

3.2 稅收財政原則 / 62

3.3 稅收公平原則 / 68

3.4 稅收效率原則 / 74

3.5 稅收法治原則 / 79

第4章 稅收與資源配置 / 83

4.1 資源配置的必要性及標準 / 83

4.2 資源配置中的稅收效應及內容 / 87

4.3 稅收與外部性問題 / 93

第5章 稅收與經濟穩定 / 100

5.1 稅收對國民收入的影響 / 100

5.2 稅收對就業的影響 / 103

5.3 稅收對價格的影響 / 105

5.4 穩定經濟的稅收政策機制 / 111

第6章 稅收與經濟增長 / 116

6.1 經濟增長的決定因素 / 116

6.2 稅收與勞動供求 / 123

6.3 稅收與儲蓄 / 130

6.4 稅收與投資 / 136

稅收學原理

VI

第7章 稅收與收入分配 / 145

7.1 收入分配的含義及標準 / 145

7.2 收入分配的市場決定及政府調控的意義 / 150

7.3 稅收影響個人收入分配的機制 / 152

7.4 稅收影響企業收入分配的機制 / 160

7.5 中國實現收入分配公平化的政策選擇 / 163

第8章 稅收負擔理論 / 172

8.1 稅收負擔概述 / 172

8.2 稅收負擔的衡量指標 / 175

8.3 稅收負擔的影響因素 / 178

8.4 稅收負擔分析 / 179

第9章 稅負轉嫁理論 / 184

9.1 稅負轉嫁與歸宿的概念 / 184

9.2 稅負轉嫁的方式 / 186

9.3 稅負轉嫁的條件及影響因素 / 189

9.4 稅負轉嫁規律分析 / 192

第10章 稅制結構理論 / 201

10.1 稅制結構的概念及演變 / 201

10.2 稅制結構的類型 / 206

10.3 稅種設置的理論與實踐 / 212

10.4 各稅系概況 / 218

10.5 稅制結構的比較分析 / 232

第11章 稅式支出理論 / 239

11.1 稅式支出的含義及特征 / 239

11.2 稅式支出的分類 / 245

11.3 稅式支出的原則 / 247

11.4 稅式支出的效應 / 250

11.5 稅式支出的管理 / 255

第12章 稅制設計理論 / 259

12.1 稅制設計原則 / 259

12.2 稅制設計的最優稅收理論 / 262

12.3 最優商品稅稅制設計 / 264

12.4 最優所得稅稅制設計 / 267

12.5 最優稅收理論對我國稅制改革的啟示 / 270

目錄

VII

第13章 稅務管理 / 272

13.1 稅務管理的概念 / 272

13.2 稅收征管制度 / 275

13.3 稅收行政管理 / 279

13.4 納稅信用管理 / 285

第14章 稅收管理體制 / 288

14.1 稅收管理體制的概念及原則 / 288

14.2 稅收管理體制的模式 / 291

14.3 現行分稅制管理體制的現狀及改革 / 292

參考文獻 / 299

前言

PREFACE

稅收學作為財政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其研究對象仍以財政學的研究對象為基礎。財

政學的研究對象主要是政府收支活動及其規律的經濟學。縱觀其發展的歷程,其實就是

一部政府與市場關系的演變史,從亞當·斯密時代的自由放任論,到凱恩斯時代的國家

干預論,再到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政府適度干預論,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經歷了劃時代的

變革,實現了市場萬能論到政府萬能論再到政府與市場結合論的轉變,由此帶來了財政

學研究對象的根本性轉變。因此,作為研究政府經濟活動及其規律的財政學科,必須做

到科學界定政府職能,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明晰政府角色,理順政府與企業的關系;

規范政府權限,理順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關系。稅收學作為研究財政收支活動及其規

律的學科,要求財政分配活動首先必須做大“蛋糕”,實現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其次

還要分好“蛋糕”,實現社會財富在政府、企業和個人之間的公平、合理分配。作為研

究公共部門經濟活動及規律的學科,要求財政制度的設計必須做到有效彌補市場失靈、

規范干預私人經濟部門、確保社會穩定與發展、維護生態平衡與和諧。

稅收學作為財政學的分支,主要是從收入角度研究政府的經濟活動及其規律,包括

征稅、管稅、用稅、評稅、查稅、籌稅、務稅等環節。通過對稅收分配活動規律的研究,

要力爭做到:征好稅,堅持依法征稅、公平征稅、效率征稅;管好稅,實現從經驗型管

理到科學化管理的轉變,從管戶制到管事制再到管數制的轉變;用好稅,用好稅收資金、

用好稅收政策、用好稅收杠桿;評好稅,既是稅收征管質量的評估,又是納稅服務的重

要途徑;查好稅,是確保稅收收入實現的安全網,關鍵是要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

區塊鏈技術,建立涉稅疑點自動識別、自動校正、自動處罰的機制;籌好稅,實施稅收

戰略管理、謀劃稅收長期收益、規避稅收運行風險、獲取稅收財務價值;務好稅,建立

現代智能化納稅服務體系,提供個性化、專業化、智能化稅收服務。

在此基礎上,稅收分配活動還要處理好八大關系: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科學界定政

府職能,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政府與政府的關系,構建財權與事權匹配的現代財政

體制;政府與企業的關系,政府是“裁判員”而不是“運動員”,通過構建“收租、分

紅、征稅”的新型分配模式重構政府與國有企業的關系;政府與個人的關系,通過“提低、

擴中、限高”實現收入分配公平化;政府與經濟的關系,合理配置資源、確保經濟穩定、

實現高質量發展;政府與社會的關系,保障民生,提高福利,構建和諧社會;政府與環

境的關系,確保生態安全,實現可持續發展;政府與外交的關系,承擔大國責任,維護

世界和平。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稅收體制的改革又面臨著新的改革背景:構建新發展格局

的宏觀背景,供給側改革的經濟背景,“互聯網+”發展的技術背景,政府治理模式轉

變的政治背景,現代財政制度改革的體制背景等。面對新的改革背景,稅收理論與政策

稅收學原理

II

一方面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充分發揮財稅體制在國家治理中的基礎性、制度性、

保障性作用。另一方面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以構建新發展格局為中心,切實轉變治

稅思想,實現稅收憲治、稅收善治和稅收共治,樹立新發展理念;保護市場主體,提升

國際競爭能力,構建新發展格局;深化稅制改革,創新政務服務模式,激活新發展活力;

促進經濟轉型,推動高質量發展,培育新發展動能。

基于上述認識,本書以中國稅收理論與制度建設、改革與創新為背景,結合政府、市

場與財政關系的演變規律,將稅收理論研究與稅收制度發展的實踐經驗相結合,重點討論

稅收學的福利經濟學基礎、公共產品理論、稅收效應理論、稅收負擔與轉嫁理論、稅制結

構理論、最優稅制理論等內容。在體系安排上,本書以公共產品理論和市場失效理論為核

心概念,以實現稅收分配的公平化和提高稅收分配效率為目標,在遵循稅收分配活動客

觀規律的基礎上,按照基礎理論—稅收實踐—稅收政策的思路構建稅收學的理論體系。

本書分六大模塊,共14章,分別如下:第一模塊為稅收基本理論,探討政府征稅的

理論基礎及根源,回答政府為何征稅的問題。第二模塊為稅收原則理論,探討政府征稅

的指導思想,回答政府如何征稅的問題。第三模塊為稅收效應理論,分析政府征稅的經

濟效應,回答政府征稅的結果對經濟運行帶來的影響。第四模塊為稅收負擔與轉嫁理論,

探討政府征稅的規模及稅收負擔的運動規律,回答稅收負擔的合理性問題。第五模塊為

稅制結構理論,探討政府征稅模式的類型及選擇,回答稅種的配置及稅制設計合理化的

問題。第六模塊為稅制設計理論,主要論述現代西方最優稅收理論的新發展,以及對稅

收前沿理論進行研究。在本書的寫作過程中,我們力求突出以下特點。

1.強調針對性

一是注重稅收理論經濟依據的探討,旨在建立科學的稅收理論體系。二是注重稅收

實踐經驗的總結,旨在發現和掌握稅收分配的規律。三是注重課程結構的優化,旨在通

過稅收根據、稅收思想、稅收效應、稅收負擔、稅收結構、稅收管理等方面構建完整的

知識體系。四是注重課程思政的教學,將教學內容與中國古代稅收思想、解放區紅色稅

收思想、新時代中國特色稅收思想緊密結合,實現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深度融合。

2.突出理論性

一是突出稅收理論的經濟學理論基礎,如稅收與經濟增長的關系,主要基于經濟增

長的決定因素架構稅收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重點講授稅收與勞動、稅收與儲蓄、稅收與

投資的關系。二是突出稅收理論的經濟學研究方法,如稅收超額負擔理論的研究主要運

用生產者剩余理論和消費者剩余理論進行分析;稅負轉嫁理論主要運用市場競爭理論進

行分析等。通過稅收理論與經濟學理論的融合,旨在構建運用經濟學理論和方法研究稅

收問題的理論體系。

3.注重適用性

考慮便于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重點把握的需要,本書在編寫體例的安排上,做到課

前言

III

前提煉學習目標,課中給出擴展閱讀材料,課后通過思考題和即測即練鞏固所學內容。

同時,結合案例分析稅收現象,便于讀者更直觀地理解稅收分配的內涵,準確判斷稅收

政策的效果,更好地掌握稅收分配的規律。

4.兼顧前瞻性

稅收理論總是伴隨著稅收實踐在不斷發展和完善,因此,我們必須樹立動態研究的

理念,既要關注目前成功的實踐經驗,更要關注未來發展的趨勢;既要立足目前稅收管

理的實踐需要,更要關注未來稅收理論與方法的創新。這樣才能既給授課教師講授時以

充分的發揮空間,又可以延長教材的生命周期。

參與本書寫作的人員均是多年從事稅收學教學和科研的中青年骨干教師,具體寫作

分工如下:尚可文負責第1章、第2章、第3章;李爽負責第4章、第5章、第6章;

黃文君負責第7章、第8章、第9章;蔡玉蓮負責第10章;周雪梅負責第11章、第12章;

莫紫琪負責第13章;劉珊珊負責第14章。本書的總體設計、提綱擬定和通撰修改由主

編尚可文教授負責,副主編李爽、黃文君、周雪梅參與了本書部分章節的審稿工作。

另外,在寫作過程中,我們借鑒了國內外在稅收學研究方面的成功經驗,結合我國

經濟社會實踐發展的特點,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運用歷史比較分析法,

以實現稅收理論的創新為目標,構建對稅收學問題研究的理論框架,盡可能做到本土化。

由于受作者水平與資料的限制,對稅收學的研究還存在許多缺陷,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同時,對本書寫作過程中引用的相關文獻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謝,有了你們的付出

和我們共同的努力,我國稅收理論研究必將開創新的局面。

編 者

2022年10月

<center id="2ua4q"></center>
<center id="2ua4q"></center>
<sup id="2ua4q"></sup>
<center id="2ua4q"><wbr id="2ua4q"></wbr></center><center id="2ua4q"></center>
<center id="2ua4q"><div id="2ua4q"></div></center>
<center id="2ua4q"></center>
<optgroup id="2ua4q"><wbr id="2ua4q"></wbr></optgroup>
黄色片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