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 id="2ua4q"></center>
<center id="2ua4q"></center>
<sup id="2ua4q"></sup>
<center id="2ua4q"><wbr id="2ua4q"></wbr></center><center id="2ua4q"></center>
<center id="2ua4q"><div id="2ua4q"></div></center>
<center id="2ua4q"></center>
<optgroup id="2ua4q"><wbr id="2ua4q"></wbr></optgroup>
首頁 / 商品詳情

張家山漢墓竹簡〔三三六號墓〕荊州博物館 彭浩主編 西漢早期法律篇章布局和律家思想文物出版社官方旗艦店

原價:¥1300優惠券:¥20券后價:¥1280

張家山三三六號漢墓位于湖北江陵(今荊州市荊州區),該區域分布大量西漢墓葬,墓葬中多出土竹簡。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出土《二年律令》和《奏讞書》的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

三三六號漢墓與二四七號漢墓相距僅400米,年代同為西漢早期,上限為漢文帝七年(公元前173年),較二四七號漢墓晚十余年,墓中出土了827枚竹簡,整理報告已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竹簡中的大宗為律令簡,共375枚,擬題為《漢律十六章》,首次發現完整的《朝律》文本。《二年律令》為呂后二年(公元前186年)施行的律法,《漢律十六章》的抄寫年代為漢文帝二年至七年(公元前178~前173年)。《漢律十六章》上承《二年律令》,下啟睡虎地、胡家草場漢律,處于漢文帝改革中的關鍵節點。本篇是繼《二年律令》之后,完整公布的第二批西漢初期法律文獻,對研究西漢早期法律篇章布局和律家思想發展具有重要價值。

三三六號漢墓出土的其余六種書卷分別為《功令》《徹谷食氣》《盜跖》《祠馬禖》《七年質日》和遣冊。《功令》由若干條“令”集成,是任免官吏令文的匯編。這是首次出土的系統的《功令》文本,填補了文獻記載的空白,對深入了解西漢時期官吏的任用、考核及相關制度具有重要的價值。《徹谷食氣》由《綦氏》《載氏》《擇氣》三章組成,較之馬王堆漢墓帛書《去谷食氣》保存更為完整。《盜跖》是目前所見該文獻的最早抄本,對其在流傳過程中的變化研究有重要學術價值。

本書上冊為全部竹簡的原大圖版和釋文,資料完整,釋文精當。下冊收錄除遣冊外六種書卷的放大兩倍圖版,采用開脊設計,便于閱讀、臨摹。

<center id="2ua4q"></center>
<center id="2ua4q"></center>
<sup id="2ua4q"></sup>
<center id="2ua4q"><wbr id="2ua4q"></wbr></center><center id="2ua4q"></center>
<center id="2ua4q"><div id="2ua4q"></div></center>
<center id="2ua4q"></center>
<optgroup id="2ua4q"><wbr id="2ua4q"></wbr></optgroup>
黄色片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