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 id="2ua4q"></center>
<center id="2ua4q"></center>
<sup id="2ua4q"></sup>
<center id="2ua4q"><wbr id="2ua4q"></wbr></center><center id="2ua4q"></center>
<center id="2ua4q"><div id="2ua4q"></div></center>
<center id="2ua4q"></center>
<optgroup id="2ua4q"><wbr id="2ua4q"></wbr></optgroup>
首頁 / 商品詳情

當當網 洛陽漢唐運河遺址調查與古沉船發掘報告 科學出版社 正版書籍

原價:¥188.02優惠券:¥15券后價:¥173.02

......

基本信息

目錄

上編 考古調查與發掘

第一章 概況 (3)

第一節 地理環境 (3)

第二節 歷史沿革 (5)

一 轄區沿革 (5)

二 都城與水系關系及沿革 (7)

第三節 考古工作歷程 (10)

第四節 資料整理和報告編寫 (13)

一 資料整理 (13)

二 報告編寫 (13)

第二章 漢唐漕運水系調查 (17)

第一節 調查緣起與方法 (17)

第二節 古洛河遺址 (18)

一 古洛河遺址的走向 (18)

二 漢魏堰洛通漕遺址 (20)

第三節 漢魏城西至隋唐城段谷水遺址 (26)

一 唐寺村西谷水渠遺址 (26)

二 董村谷水渠遺址 (30)

第四節 漢魏時期漕渠遺址 (31)

一 城東建春門以南的城下漕渠遺址 (32)

二 漢魏故城城南向東的漕渠(谷水)遺址 (34)

三 九曲瀆遺址 (39)

第五節 “洛陽溝”遺址 (40)

一 地層堆積 (42)

二 遺跡 (44)

三 遺物 (45)

四 小結 (50)

第六節 隋唐時期漕渠遺址 (52)

一 遺跡 (52)

二 遺物 (53)

第七節 收獲與認識 (55)

第三章 古沉船發掘與出土遺物 (57)

第一節 地層堆積 (57)

第二節 一號古沉船 (59)

第三節 二號古沉船 (67)

第四節 出土遺物 (71)

一 漢魏遺物 (71)

二 五代遺物 (73)

三 金元遺物 (74)

四 清代遺物 (74)

五 其他 (83)

第四章 古沉船年代 (84)

第一節 古沉船形制和出土遺物的斷代 (84)

第二節 船體與地層的科技測年 (85)

下編 古沉船保護搬遷與相關研究

第五章 古沉船考古發掘現場的保護 (93)

第一節 古沉船考古發掘現場保護原則 (93)

第二節 古沉船考古現場小環境控制 (94)

一 考古現場小環境控制的重要性 (94)

二 考古現場小環境控制的措施 (97)

三 考古現場臨時庫房的小環境控制 (98)

第三節 古沉船考古現場樣品的采集 (100)

一 樣品采集目的與原則 (100)

二 樣品采集的方法步驟 (101)

第四節 古沉船考古發掘現場保護 (101)

一 古沉船的清理與清洗 (101)

二 古沉船存在的主要病害 (103)

三 古沉船的物理加固 (103)

四 古沉船的化學保護 (107)

第六章 古沉船的加固與保護 (110)

第一節 古沉船異地整體搬遷方案的確定 (110)

第二節 一號古沉船搬遷前的加固保護 (111)

一 一號古沉船加固搬遷方案的確定 (111)

二 一號古沉船整體加固的前期準備 (112)

三 一號古沉船整體加固保護的工藝流程 (113)

第三節 二號古沉船搬遷前的加固保護 (122)

一 二號古沉船排水設施的修筑 (123)

二 二號古沉船散落木質船體構件的保護處理 (123)

三 二號古沉船船體的加固包裝工藝流程 (124)

第七章 古沉船的整體搬遷 (128)

第一節 古沉船搬遷的難點和方案構成 (128)

一 古沉船周邊地貌與環境 (128)

二 項目主要難點 (128)

三 方案構成 (129)

第二節 古沉船搬遷方案的選擇與確定 (129)

第三節 古沉船的吊裝與搬遷 (130)

一 修整吊裝平臺和坡道 (130)

二 古沉船安放基礎及臨時庫房的建設 (131)

三 吊裝方案和實施 (133)四搬遷運輸 (139)

第四節 古沉船搬遷方案風險分析 (141)

一 風險分析 (141)

二 解決措施 (142)

三 風險結論 (143)

第五節 小結 (143)

一 古沉船保護搬遷的工作內容 (143)

二 保護搬遷中的關鍵技術問題及解決方法 (144)

第八章 一號古沉船測繪 (148)

第一節 船體概述 (148)

第二節 船體尺度與型線測繪 (149)

一 船體主尺度測繪 (149)

二 型線測繪 (152)

第三節 船體結構測繪 (155)

一 外板結構測繪 (157)

二 艙壁結構 (157)

三 甲板結構測繪 (158)

四 艙面建筑結構測繪 (158)

第四節 舾裝結構測繪 (160)

一 舵承結構 (160)

二 拖樁 (160)

三 桅座結構 (161)

第九章 一號古沉船復原研究報告 (163)

第一節 概述 (163)

第二節 船體布置復原研究 (164)

一 主體艙室劃分 (164)

二 甲板與上層建筑復原 (165)

三 舾裝結構及設備復原 (168)

第三節 船體結構復原研究 (174)

一 外板結構 (174)

二 艙壁結構 (176)

三 甲板結構 (177)

第四節 一號古沉船年代的推斷 (177)

第十章 一號古沉船所用木材鑒定 (180)

第一節 工作報告 (180)

一 工作背景和鑒定目的 (180)

二 主要做法及完成情況 (181)

第二節 技術報告 (183)

一 鑒定依據 (183)

二 鑒定結果 (185)

三 古沉船發掘及保護建議 (188)

第三節 附錄 (188)

附錄一 一號古沉船用材樹種顯微鑒定及材性分析報告 (188)

附錄二 一號古沉船發掘地土質檢測報告 (192)

第十一章 結語 (195)

第一節 洛陽漢唐時期的漕渠 (195)

第二節 關于建春門外東西向大溝的名稱和性質 (197)

一 建春門外東西大溝之名簡考 (197)

二 建春門外東西大溝成因和性質 (198)

后記 (201)

插圖目錄

圖2-1 調查水系部分及重點勘探位置示意圖 (19)

圖2-2 堰洛通漕遺址平面圖 (21)

圖2-2-1 堤堰東邊鉆探剖面圖 (插頁)

圖2-2-2 堤堰北部排洪渠鉆探剖面圖 (插頁)

圖2-2-3 堤堰西邊鉆探剖面圖 (插頁)

圖2-2-4 引洛渠鉆探剖面圖 (插頁)

圖2-2-5 堤堰南邊鉆探剖面圖 (插頁)

圖2-3 堰洛通漕遺址采集建筑構件 (25)

圖2-4 唐寺村西谷水渠遺址平面圖 (27)

圖2-5 唐寺村西谷水渠遺址鉆探剖面圖 (27)

圖2-6 20世紀70年代隋唐洛陽城遺址平面圖 (29)

圖2-7 董村谷水渠遺址平面圖 (30)

圖2-8 董村東谷水渠遺址鉆探剖面圖 (31)

圖2-9 龍虎灘村東南城下漕渠剖面圖 (插頁)

圖2-10 寺里碑西城下漕渠剖面圖 (插頁)

圖2-11 鉛墜 (33)

圖2-12 谷水左迤的水池遺址平面圖 (35)

圖2-12-1 池西邊剖面圖 (37)

圖2-12-2 池北邊剖面圖 (37)

圖2-13 “洛陽溝”遺址位置示意圖(調查的部分) (41)

圖2-14 開陽路洛陽溝遺址T1西剖面圖 (43)

圖2-15 建筑構件 (46)

圖2-16 生活用品及兵器 (49)

圖2-17 隋唐時期漕渠采集的遺物 (54)

圖3-1 洛陽古沉船遺址探方圖 (57)

圖3-2 T1和T2探方東壁剖面 (58)

圖3-3 T1解剖溝東壁剖面圖 (59)

圖3-4 古沉船遺址發掘位置圖 (60)

圖3-5-1 一號古沉船平面圖 (61)

圖3-5-2 一號古沉船剖面圖 (61)

圖3-6 一號古沉船隔艙板剖視圖 (65)

圖3-7 二號古沉船平面圖 (68)

圖3-8 二號古沉船7號艙后艙板剖視圖 (70)

圖3-9 漢魏遺物 (72)

圖3-10 五代和金元遺物 (73)

圖3-11 清代建筑構件 (75)

圖3-12 清代生活用品 (76)

圖3-13 清代生活用品和其他 (78)

圖3-14 清代生產工具及兵器 (80)

圖4-1 一號古沉船船體科技測年結果 (86)

圖5-1 一號古沉船剖視病害位置圖 (104)

圖5-2 一號古沉船正視病害位置圖 (104)

圖5-3 一號古沉船#6艙前艙板剖視病害位置圖 (105)

圖5-4 一號古沉船#8艙隔艙板剖視病害位置圖 (105)

圖5-5 一號古沉船#12艙后艙板剖視病害位置圖 (105)

圖5-6 二號古沉船病害位置圖 (106)

圖5-7 二號古沉船#6艙前艙壁剖視病害位置圖 (106)

圖6-1 船體外側加固支撐體構件正、側面圖 (115)

圖6-2 底托支撐構件正、反面圖 (115)

圖6-3 船體外側加固支撐體構件剖面圖 (116)

圖6-4 船體內側加固支撐體構件剖面圖 (116)

圖6-5 基座不同高度結構剖面圖 (118)

圖6-6 船體底托結構示意圖 (119)

圖6-7 石膏灌裝工具結構示意圖 (121)

圖6-8 人字形鋼梁的剖面圖 (122)

圖6-9 人字形鋼架與底部的剖面圖 (122)

圖6-10 二號古沉船底托平面圖 (126)

圖6-11 外框架立面圖 (127)

圖7-1 一號古沉船放置基礎平、剖面圖 (132)

圖7-2 吊耳和吊軸結構圖 (133)

圖7-3 B型吊耳正視、俯視圖 (134)

圖7-4 各種繩結示意圖 (135)

圖7-5 吊索結構示意圖 (136)

圖7-6 吊裝現場示意圖 (138)

圖7-7 車和古沉船的固定與捆扎 (139)

圖8-1 一號古沉船總長測繪圖 (150)

圖8-2 一號古沉船甲板寬度測繪圖 (150)

圖8-3 一號古沉船甲板邊線測繪圖 (151)

圖8-4 一號古沉船艙口線測繪圖 (151)

圖8-5 一號古沉船型深測繪圖 (152)

圖8-6 一號古沉船考古測繪圖 (153)

圖8-7 一號古沉船中縱輪廓線測繪圖 (154)

圖8-8 一號古沉船橫剖線測繪圖 (154)

圖8-9 一號古沉船殘艙壁橫剖線測繪圖 (154)

圖8-10 一號古沉船橫剖線正面投影圖 (155)

圖8-11 一號古沉船橫剖線圖 (155)

圖8-12 一號古沉船型線圖 (156)圖8-13 一號古沉船艙壁結構測繪圖 (158)

圖8-14 一號古沉船1號船員艙艙室結構測繪俯視圖 (159)

圖8-15 一號古沉船拖樁結構和布置圖 (160)

圖8-16 一號古沉船結構測繪圖 (162)

圖9-1 一號古沉船尾部工作艙、客艙平、剖面圖 (164)

圖9-2 一號古沉船貨艙段平、剖面圖 (165)

圖9-3 一號古沉船船員居住艙復原布置圖 (166)

圖9-4 一號古沉船甲板復原圖 (166)

圖9-5 一號古船艙口圍板復原圖 (167)

圖9-6 一號古沉船工作艙上設的防風雨烏篷圖 (168)

圖9-7 一號古沉船貨艙艙口圍板與艙蓋板圖 (168)

圖9-8 一號古沉船船艙頂棚復原圖 (169)

圖9-9 一號古沉船舷墻復原圖 (169)

圖9-10 一號古沉船舵系復原圖 (170

......

本書是關于洛陽漢唐運河遺址及運河故道內發掘出水的兩艘清代沉船的基本資料。本書不僅詳細地介紹了漢唐漕運故道的調查情況,還詳細地介紹了出水的兩艘沉船的形制結構。其中運河一號古沉船保存較好,由13個船艙組成,結構較為完整,形制特殊,屬典型的內河客貨運輸船。兩艘古沉船的發現,充分證明了洛陽盆地內陸人工漕運渠道的存在和具體位置,同時為古代船體結構、建造工藝、木料的選擇以及內陸運河船體與海洋船體結構對比,乃至大運河洛陽段的研究,都提供了珍貴的新資料。

......

......

<center id="2ua4q"></center>
<center id="2ua4q"></center>
<sup id="2ua4q"></sup>
<center id="2ua4q"><wbr id="2ua4q"></wbr></center><center id="2ua4q"></center>
<center id="2ua4q"><div id="2ua4q"></div></center>
<center id="2ua4q"></center>
<optgroup id="2ua4q"><wbr id="2ua4q"></wbr></optgroup>
黄色片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