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小讀《史記》,長大成大器!
◆把《史記》講有趣,孩子就會有興趣!
◆
500多處注音,28幅跨頁精美彩插
,激發孩子閱讀興趣,掃清閱讀障礙!
◆
專為青少年打造
,孩子看一眼就愛上,連讀100頁不帶停!
◆【知識加油站】幫助孩子
鞏固歷史知識
點!
◆【成語收藏夾】讓孩子
學習成語
,活學活用!
◆
喜馬
拉雅
百大主播
幽默講解
,
470萬人爭相
,好評如潮!
◆翻開本書,讓孩子像追劇一樣津津有味讀《史記》!

基本信息
五帝本紀:我們為什么被稱為“炎黃子孫”?
夏本紀:王位應該傳給誰?
殷本紀:強大的商朝是怎么滅亡的?
周本紀:諸侯分封由此開始
……
日者列傳:給賈誼算過命的司馬季主
貨殖列傳:古代的商人代表
歷史還魂者 —— 司馬遷

《
從小讀<史記>,長大成大器
》(
第4冊
)
仲尼弟子列傳:孔子的三好學生們
一、孔子贊賞的弟子——顏回
孔子有三千弟子,其中有七十二賢人,受孔子喜歡的人是顏回。顏回是魯國人,字子淵,比孔子小三十歲。《史記》中記載,顏回向孔子請教什么是仁,孔子回答說:“仁就是能控制自己,一切按照禮節而行,做到這種地步時,天下人就會敬佩你的仁德。”孔子強調仁就是內在,而內在心理要通過外在行為才能表現出來。
孔子非常喜愛顏回,他曾經說:“賢哉回也!一簞(dān)食,一瓢(piáo)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意思是顏回真的很賢德,吃的是一筐飯,喝的是一瓢水。在如此簡陋的環境中,要是別人一定會憂煩難受,顏回卻能安然處之,環境并沒有改變他的快樂,他一直在努力學習。除此之外孔子還說:“顏回平日對待我的話只是默默地聽,看起來很笨。可是我考察他回家時的言談舉止后發現,他對于所學習的內容總能夠很好地闡釋,并且能夠有自己的理解,實在是很聰明。”孔子曾經對顏回說:“有人賞識就出來行道,行道即出來做官。如果沒有人賞識你或者認為你的能力不夠,那就隱藏起來,等待老天給你機會。”
顏回二十九歲時,頭發已經全白。據史書記載,顏回三十二歲就去世了。他去世后,孔子哭得非常傷心,并悲痛地說:“天喪予,天喪予。”意思是,老天這是要我死啊!
魯哀公曾問孔子說:“你的學生中誰學?”孔子說:“我有位叫顏回的弟子,他學。顏回發怒后很快就會自我消解,從不把憤怒轉移到別人身上,有了過錯馬上就改正,絕不會再犯,可惜他短命去世了,我現在沒有這樣的學生了。”
顏回家里條件很差,他去世后,他的父親還健在。大家都覺得孔子已將顏回當成自己的兒子,因此顏回的父親找到孔子說:“我們家很窮,顏回去世后只有棺沒有槨(guǒ),老師您能不能把您的馬車賣了給顏回換一個槨,給他下葬?”孔子回答說:“不行,作為一個老師,我要給很多人講課,怎么能沒有車呢?”因此,顏回下葬時只有棺沒有槨。在這件事上,孔子的做法讓很多人不理解,有些人也因此認為孔子根本不愛顏回。但后來孔子對其他弟子說:“我不把我的馬車賣掉給顏回換槨,因為顏回是懂我的,他知道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顏回不會強求我,如果非要強求,那就不是顏回了,我堅決不賣我的馬車,其實是在尊重顏回自己的選擇。”相信顏回與孔子的內心是相通的,肯定也會尊重自己老師的決定。
顏回去世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他都與孔子齊名,后來孟子出現,取代了顏回,被稱為亞圣,僅次于孔子。非常遺憾的是,顏回留下的文字很少,但《論語》中記載的與他有關的事跡卻很多,里面還有孔子跟其他弟子交流時留下的與顏回有關的話。顏回留給后世的不僅是他的學識,還有他的品行。
二、君子死,冠不免——子路
子路的名字叫仲由,子路是他的字。子路比孔子小九歲,他非常粗野,喜歡逞能和打架,但他對自己的父親非常孝順。關于這一點,有一個很有名的故事,叫“子路負米”。
子路小時候家里很窮,常年靠吃野菜為生。有一天,子路年老的父母想吃米,但家里一點兒米都沒有。子路為了滿足雙親的愿望,便翻山越嶺,走了百里路向親戚家借米。他背回家一點兒米,讓父母吃上了米飯。父母吃到米飯的滿足使子路忘掉了一路的疲勞。因為這件事,鄰居們都夸贊子路是一個孝順的孩子。
子路長大后特別喜歡打架。《史記》中記載,子路頭戴公雞雞冠一樣的帽子,身上佩戴公豬形狀的飾物,他還曾經對孔子很不尊敬,孔子在他身上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后來子路受到感化,穿起了儒者的服裝,請求成為孔子的學生。子路曾請教孔子為政的道理,即做官的道理。孔子說:“領導民眾要以身作則,凡事先做個榜樣給百姓看,事情做好后還要慰勞百姓一番。”子路聽后請孔子再多告訴他一些,孔子說:“只要持久不懈怠就行了。”成功沒有捷徑,有一句話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堅持做一件事情就會成功。后來子路又問孔子:“君子也崇尚武力嗎?”孔子說:“君子崇尚的是義,君子好勇而不尚義,就會叛亂;小人好勇而不尚義,就會為盜。”
由于子路特別勇武,因此他一直追隨孔子周游四方,保護孔子。孔子周游列國,經過很多地方,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和事。但每次孔子都因為子路在而平安無事。子路不僅是孔子的學生,還是他的私人保鏢,不過孔子對子路的評價并不高。子路出任魯國季氏家臣時,季孫子問孔子:“子路可以算得上是大臣嗎?”孔子說:“他現在只能算是一個用來充數的臣子。”
子路出任衛國蒲邑大夫時,孔子囑咐子路說:“蒲邑勇武的壯士很多,難治理。你要尊敬他們,必須小心謹慎,以此統領勇武的人們,只要能寬和公正,那么百姓就會服從你的命令。”孔子還叮囑子路要做到寬謹,即寬厚謹慎地對待人。
后來衛國發生了叛亂,子路認為自已拿了人家的俸(fèng)祿,那就必須幫助別人解決這件事情。于是他也參與進去,但他不是要煽動叛亂,而是為了平息叛亂。當時子路與作亂的人發生武斗,受傷了,他的帽帶被砍斷。叛軍威脅他,子路說:“君子就算是死,也不能讓帽子脫落。”說完便戴上帽子,慷慨赴死。
孔子聽說衛國發生叛亂后說:“糟了,仲由會犧牲。”事后消息傳回,子路果然遇難了。孔子知道后非常感慨地說:“自從我有了子路的保護,就再也沒有聽見過惡言惡語了。”據說孔子聽說子路被殺時,正在吃肉醬,聽到這個消息后,孔子將肉醬放到一邊,再也不吃了。雖然初孔子與子路的關系可能不是很好,但是后來孔子對子路真的非常喜愛。

從小讀《史記》,長大成大器!把《史記》講有趣,孩子就會有興趣!
本套書專為青少年打造,孩子連讀100頁不帶停。500多處難字注音,28幅跨頁精美彩插,激發孩子對歷史的興趣,為孩子掃清閱讀障礙!
其實漢文帝的皇位是撿漏得來的?韓信曾在朋友家蹭吃蹭喝了幾個月?孔子被人稱作喪家犬卻很高興?孫武和孫臏傻傻分不清……
本書在風趣易讀的同時,遵循《史記》原著本紀、世家、列傳的順序進行編排,精選主要歷史人物、事件和典故,搭配“知識加油站”“成語收藏夾”等欄目,干貨滿滿,力圖滿足孩子學習的各項需求。
翻開本書,讓孩子像追劇一樣津津有味讀《史記》!









王金鑫,全網粉絲200多萬,曾獲2010中國播音主持“金話筒”獎、2012中國新聞獎等獎項。他擅長用幽默的語言把枯燥的知識講得生動有趣,曾被評為“喜馬拉雅2020年度百大主播”。喜馬拉雅課程《王金鑫講〈史記〉(少兒版)》有470多萬人收聽,好評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