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一部殿堂級的中國古典詩文選集,一書盡覽數代名篇,領略辭藻之富、文章之美,使自己成為文章高手
《昭明文選》由南朝梁代太子蕭統編選,是現存早、影響深廣的一部賦、詩、文選集。《昭明文選》收錄130多位作者的詩文700余首,極具文學資料價值、藝術趣味、學術價值和審美價值,是我們的祖先留下的一筆巨大的珍貴文化遺產,是千年來讀書人的案頭書、不可或缺的文學教科書、學習詩文辭賦的俱佳范本。廣大讀者受眾可以盡情領略辭藻之富、文章之美,增進文化修養,提高寫作水平。
2.將注釋、語譯、評析結合起來的《文選》完整注本,具有很高的使用價值和參考價值
張葆全教授等16位古文獻專家,耗時數年,精細整理,體例嚴整統一,各篇分為原文、篇旨、注釋、語譯、評析五部分,包括校勘、分段、標點、簡化漢字、統一古今字和異體字等,注譯及篇旨、評析,準確,中肯,曉暢,簡明扼要,使艱澀的文辭變得明暢易懂,方便讀者無障礙閱讀。盡力吸收古今學者的研究成果,又糾正了前人疏失,有自己的研究心得,是目前推廣和普及《文選》的極好版本。
3.評析提綱挈領,條分縷析,新意迭出,極便讀者更深入了解每篇文章的精義
增設評析,是本套書的一大特色。16位古文獻專家以現代人的視角,說明文章的寫作背景、敘事手法、作品思想、內容和藝術特征等。通過評析,不僅讓讀者知道這篇文章寫得好不好,還能知道文章的觀點或內容對不對、對當代人有怎樣的啟發和借鑒等,幫助讀者更深入了解每篇文章的精義。
4.本套叢書出版后好評如潮,風行數十載
1995年在中國臺灣出版后,多年來被不少高校中文系(所)選作教材或參考書。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葛曉音,首都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古籍研究所所長張燕瑾,以及多位臺灣學者都給予了較高評價。此次簡體版,對原書中的問題,一一予以修正。
5.裝幀素雅大方,親民價格,收藏、饋贈佳品
本書采用雙封面、圓脊精裝鎖線。外封采用特紙質印刷,書名燙金;內封采用2.5毫米厚紙板,外覆特種紙,書名燙銀,整體呈現厚重典雅的效果,具有收藏價值,亦可作為饋贈親朋的佳品。
6.錢文忠、唐翼明、戴建業、張大可、韓昇等名家鼎力
7.一位傳奇太子 一部殿堂級的詩文選集,名家云集,篇篇堪稱經典
8.“文選爛,秀才半”,千年來讀書人的案頭之書、不可或缺的文學教科書、學習詩文辭賦的經典范本
9. 一冊在手,認識那個時代人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感受古人熱血的奔涌與心臟的搏動
10.1995年在中國臺灣出版后,多年來被不少高校中文系(所)選作教材或參考書
11.像這樣將注釋、譯文和評析相結合的注本,在文選學史上還是第一次出現。其價值之高,在于它是唐代《文選注》之后,的一部綜合了歷代和當代《文選》研究成果的注本,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它的使用價值和參考價值將是無可替代的。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葛曉音
12.這是一部熔整理與研究于一爐的學術力作。體例嚴整統一,注譯及篇旨、評析,準確,中肯,曉暢,簡明扼要,既吸收了前人成果,又糾正了前人疏失,有自己的研究心得,不薄前人,超越前人,具有自己的特點。這套書的出版不僅對推廣和普及文化瑰寶有重要作用,也會對深入研究《文選》起推進作用。
——首都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古籍研究所所長 張燕瑾

基本信息
卷第一
賦甲
京都上
班孟堅
兩都賦二首 并序
兩都賦序
西都賦
東都賦
卷第二
張平子
西京賦一首
卷第三
賦乙
京都中
張平子
東京賦一首
卷第四
張平子
南都賦一首
左太沖
三都賦序一首
蜀都賦一首
卷第五
賦丙
京都下
左太沖
吳都賦一首
卷第六
左太沖
魏都賦一首
卷第七
賦丁
郊祀
揚子云
甘泉賦一首 并序
耕藉
潘安仁
藉田賦一首
畋獵上
司馬長卿
子虛賦一首
卷第八
畋獵中
司馬長卿
上林賦一首
揚子云
羽獵賦一首
卷第九
賦戊
畋獵下
揚子云
長楊賦一首 并序
潘安仁
射雉賦一首
紀行上
班叔皮
北征賦一首
曹大家
東征賦一首
卷第十
紀行下
潘安仁
西征賦一首
卷第十一
賦己
游覽
王仲宣
登樓賦一首
孫興公
游天臺山賦一首 并序
鮑明遠
蕪城賦一首
宮殿
王文考
魯靈光殿賦一首 并序
何平叔
景福殿賦一首
卷第十二
江海
木玄虛
海賦一首
郭景純
江賦一首
卷第十三
賦庚
物色
宋玉
風賦一首
潘安仁
秋興賦一首 并序
謝惠連
雪賦一首
謝希逸
月賦一首
鳥獸上
賈誼
鵩鳥賦一首 并序
禰正平
鸚鵡賦一首 并序
張茂先
鷦鷯賦一首 并序
卷第十四
鳥獸下
顏延年
赭白馬賦一首 并序
鮑明遠
舞鶴賦一首
志上
班孟堅
幽通賦一首
卷第十五
賦辛
志中
張平子
思玄賦一首
歸田賦一首
卷第十六
志下
潘安仁
閑居賦一首 并序
哀傷
司馬長卿
長門賦一首 并序
向子期
思舊賦一首 并序
陸士衡
嘆逝賦一首 并序
潘安仁
懷舊賦一首 并序
寡婦賦一首 并序
江文通
恨賦一首
別賦一首
卷第十七
賦壬
論文
陸士衡
文賦一首 并序
音樂上
王子淵
洞簫賦一首
傅武仲
舞賦一首 并序
…… ……

雪賦一首
作者:謝惠連 注譯評析:張葆全
歲將暮,時既昏。寒風積,愁云繁。梁王不悅①,游于兔園②。乃置旨酒,命賓友③,召鄒生④,延枚叟⑤,相如末至⑥,居客之右⑦。俄而微霰零⑧,密雪下。王乃歌《北風》于衛詩⑨,詠《南山》于周雅。授簡于司馬大夫,曰:“抽子秘思,騁子妍辭,侔色揣稱,為寡人賦之。”
相如于是避席而起,逡巡而揖,曰:“臣聞雪宮建于東國,雪山峙于西域。岐昌發詠于來思,姬滿申歌于黃竹。《曹風》以麻衣比色,楚謠以《幽蘭》儷曲。盈尺則呈瑞于豐年,袤丈則表沴于陰德。雪之時義遠矣哉!請言其始。
若乃玄律窮,嚴氣升;焦溪涸,湯谷凝;火井滅,溫泉冰;沸潭無涌,炎風不興;北戶墐扉,裸壤垂繒。于是河海生云,朔漠飛沙。連氛累靄,掩日韜霞。霰淅瀝而先集,雪紛糅而遂多。”
“其為狀也,散漫交錯,氛氳蕭索。藹藹浮浮,瀌瀌弈弈。聯翩飛灑,徘徊委積。始緣甍而冒棟,終開簾而入隙。初便娟于墀廡,末縈盈于帷席。既因方而為珪,亦遇圓而成璧。眄隰則萬頃同縞,瞻山則千巖俱白。于是臺如重璧,逵似連璐。庭列瑤階,林挺瓊樹。皓鶴奪鮮,失素。紈袖慚冶,玉顏掩姱。“若乃積素未虧,白日朝鮮,爛兮若燭龍,銜耀照昆山;爾其流滴垂冰,緣溜承隅,粲兮若馮夷剖蚌列明珠。至夫繽紛繁騖之貌,皓皦絜之儀,回散縈積之勢,飛聚凝曜之奇,固展轉而無窮,嗟難得而備知。若乃申娛玩之無已,夜幽靜而多懷。風觸楹而轉響,月承幌而通暉。酌湘、吳之醇酎,御狐貉之兼衣。對庭鹍之雙舞,瞻云雁之孤飛。踐霜雪之交積,憐枝葉之相違。馳遙思于千里,愿接手而同歸。”鄒陽聞之,懣然心服。有懷妍唱,敬接末曲。于是乃作而賦積雪之歌。“歌曰:“攜佳人兮披重幄,援綺衾兮坐芳縟。燎薰爐兮炳明燭,酌桂酒兮揚清曲。”又續而為白雪之歌。歌曰:“曲既揚兮酒既陳,朱顏酡兮思自親。愿低帷以昵枕,念解珮而褫紳。怨年歲之易暮,傷后會之無因。君寧見階上之白雪,豈鮮耀于陽春!”歌卒。王乃尋繹吟玩,撫覽扼腕。顧謂枚叔,起而為亂。亂曰:“白羽雖白,質以輕兮;白玉雖白,空守貞兮;未若茲雪,因時興滅。玄陰凝不昧其潔,太陽曜不固其節。節豈我名?潔豈我貞?憑云升降,從風飄零;值物賦象,任地班形。素因遇立,污隨染成;縱心皓然,何慮何營!”
【作者簡介】
謝惠連(397—433),南朝宋代文學家。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宋文帝元嘉年間任司徒彭城王劉義康法曹參軍。幼聰敏,十歲能文。謝靈運族弟,世稱“小謝”,謝靈運特稱賞其才華。《詩品》引《謝氏家錄》云:“康樂每對惠連,輒得佳語。后在永嘉西堂,思詩竟日不就,寤寐間,忽見惠連,即成‘池塘生春草’。故嘗云:‘此語有神助,非我語也。’”工詩賦,文辭綺麗。原有集六卷,已散佚,明人輯有《謝法曹集》。傳附《宋書·謝方明傳》。
【篇旨】
描寫雪的初起、雪的情狀、雪的光彩以及月夜賞雪的情懷,贊美雪的美麗與皓潔。
【注釋】
① 梁王:即梁孝王劉武,漢文帝第二子,先立為代王,后徙淮陽,又徙梁,作曜華宮及兔園,招延四方之士,司馬相如、枚乘均曾延居園中。不過此賦所述,為虛擬主客以為辭,未必實有其事。
② 兔園:又稱梁園,故址在今河南商丘東。
③ 命:召。
④ 鄒生:鄒陽。
⑤ 枚叟:枚乘。
⑥ 相如:司馬相如。以上三人皆漢代辭賦家。
⑦ 右:上。
⑧ 俄:不久。霰(xiàn):稷雪,俗稱雪珠、米雪,形圓,半透明。零:降,落。
⑨《北風》:《詩經·邶風·北風》有“北風其涼,雨雪其雱”句。邶為衛地。
……
【語譯】
一年將盡,天色已昏。寒風厚積,陰云密布。梁孝王不悅,便到兔園游玩。于是擺設美酒,召集賓朋好友。召來了鄒陽,請來了枚乘。司馬相如來到,坐在客座之上位。
不久雪珠降落,密雪飄下。梁孝王就借衛詩來歌《北風》,借周雅來詠《南山》。并把簡札交給司馬相如大夫,說:“引發你深秘的思緒,馳騁你美麗的辭藻,按照物色推敲選用狀物之文辭,替我寫一篇詠雪的賦。”
司馬相如于是離席而起,后退而揖。說:“我聽說雪宮在東方修建,雪山在西域聳立。周文王時詠“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周穆王時又歌“我徂黃竹員閟寒”。《曹風·蜉蝣》以麻衣比雪色,《楚辭·諷賦》以《幽蘭》配《白雪》之曲。下雪滿一尺則為豐年之預兆,下雪廣一丈則表示陰盛而有不和之氣。雪的因時而至意義真遠大啊!請讓我說說它的源起。
“先說冬月歲末之時,嚴寒之氣上升。焦溪枯竭,湯谷水凝。火井熄滅,溫泉冰凍。沸潭不再騰涌,炎風不再吹起。向北的窗戶用泥涂塞了窗扉,不穿衣的裸人國也垂下了繒帛。這時江河湖海興起了濃云,北方的沙漠風沙飛滾。云靄層積連片,掩蓋了太陽遮住了霞光。雪珠星星點點先撒下來,雪花紛紛揚揚越下越多。
“那下雪的景象,散漫交織,四面疏張。飄流上下,濃重繁密。聯翩而至向下飛灑,徘徊回旋委積于地。開始時順著屋棟落到了棟梁上,后來吹開了門簾乘虛而入。起初在房檐下回旋飛舞,終于縈繞著帷幔鋪滿了座席。有的就著方形而成為玉珪,有的碰上圓形而成為玉璧。看看那低濕之處萬頃同披上了縞素,仰望高山千巖都變成一片白色。這時臺如重疊的璧玉,路似連接的美玉。庭院中陳列著玉階,樹林里聳立著玉榭。被奪去了鮮美,也失去了美素。白色絲綢之服飾有愧于刻意的裝扮,花容玉貌之也被掩蓋了她的美好。“至于積雪未消之時,朝陽照耀下一片鮮明,似光明的燭龍,銜燭照亮了昆侖山。雪水流滴而成懸冰,順著屋宇布滿墻角,似鮮麗的馮夷,剖開蚌蛤陳列明珠。至于雪花繽紛厚降的形狀,光明皎潔的容儀,回旋縈繞的態勢,飛聚凝耀的奇觀,本來就是變化而無窮,難以得知其全貌。至于一再玩樂而不止,幽靜的夜晚觸發更多的感懷。大風吹擊楹柱不斷傳來聲響,月光照著帷幔四處一片光輝。喝著湘吳的美酒,穿上狐裘的皮衣。面對著庭院中鹍雞的雙雙起舞,仰望云中的鴻雁孤單飛翔。踐踏著交積的霜雪,哀憐兄弟間似枝葉般分離。思念飛馳于千里之外,愿能攜手而同歸。”鄒陽聽聞此賦,內心煩悶而折服。思其妍美而有心唱和,恭謹地接續于賦末。于是便起而賦積雪之歌。歌道:“攜同佳人啊分開重疊的帷帳,持取華麗之衾被啊坐在芳美之褥席上。焚起香爐啊燃起明亮的燭,斟滿桂酒啊唱起清悠的歌曲。”接著又作白雪之歌。歌道:“歌曲已飛揚啊酒宴已擺開,朱顏呈酒紅啊思自相親昵。愿放下帷帳而親近于枕上,想要解下佩玉而脫下大帶。怨恨年歲之易老,感傷無由再相會。您難道不見臺階上的白雪,怎能在陽春之時再鮮明耀眼。”
歌畢,梁孝王便反復玩索吟味,撫摩瀏覽持腕振奮不已。回頭交代枚乘,起而為一篇之總結。
枚乘總結道:“白羽雖白,資質輕佻啊。白玉雖白,空守貞節啊。不如這雪,依時興起和消失。寒氣凝結不掩蓋它的芳潔,陽光照耀不固守它的節操。節操豈是我的名,芳潔豈是我的貞。憑著云而升降,跟著風而飄零。遇著物體而成像,隨著地勢而有不同的形。素節是由所遭逢之物而產生,污穢是由環境習染而造成。放縱心意追求皓潔,又何須思慮何須營求?”
【評析】
賦的主體部分,先從“連氛累靄,掩日韜霞”的雪之初起寫起,接著寫“眄隰則萬頃同縞,瞻山則千巖俱白”的雪之情狀,“積素未虧,白日朝鮮”的雪之光彩,以及月夜賞雪千里思歸之情懷,不僅寫出了皓白鮮爛的雪景,同時也抒寫了深摯貞潔之雪情。賦中寫梁王置酒,司馬相如作賦,鄒陽作歌,枚乘寫亂辭,顯為虛構,屬賦中設為客主問答之體,但結構自然,描寫中夾以敘事,增加了文章的生動活潑。賦的句式基本為漢代大賦常用的四字六字句,但積雪、白雪之歌卻用體句式,兩者交錯,顯得搖曳多姿。文中無論何種句式,包括記敘文字,均用韻,讀來瑯瑯上口,韻感極強。
月賦一首
作者:謝希逸 注譯評析:張葆全
陳王初喪應、劉①,端憂多暇②。綠苔生閣,芳塵凝榭。悄焉疚懷③,不怡中夜。乃清蘭路,肅桂苑;騰吹寒山④,弭蓋秋阪⑤。臨浚壑而怨遙⑥,登崇岫而傷遠⑦。于時斜漢左界⑧,北陸南躔⑨;白露曖空,素月流天。沉吟齊章,殷勤陳篇。抽毫進牘,以命仲宣。仲宣跪而稱曰:“臣東鄙幽介,長自丘樊,昧道懵學,孤奉明恩。臣聞沉潛既義,高明既經,日以陽德,月以陰靈。擅扶光于東沼,嗣若英于西冥。引玄兔于帝臺,集素娥于后庭。朒朓警闕,朏魄示沖。順辰通燭,從星澤風。增華臺室,揚采軒宮。委照而吳業昌,淪精而漢道融。“若夫氣霽地表,云斂天末。洞庭始波,木葉微脫。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瀨;升清質之悠悠,降澄輝之藹藹。列宿掩縟,長河韜映;柔祇雪凝,圓靈水鏡;連觀霜縞,周除冰凈。君王乃厭晨歡,樂宵宴;收妙舞,弛清縣;去燭房,即月殿;芳酒登,鳴琴薦。“若乃涼夜自凄,風篁成韻。親懿莫從,羈孤遞進。聆皋禽之夕聞,聽朔管之秋引。于是弦桐練響,音容選和。徘徊《房露》,惆悵《陽阿》。聲林虛籟,淪池滅波。情紆軫其何托?訴皓月而長歌。”歌曰:“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臨風嘆兮將焉歇?川路長兮不可越。”歌響未終,余景就畢;滿堂變容,回遑如失。又稱歌曰:“月既沒兮露欲晞,歲方晏兮無與歸,佳期可以還,微霜沾人衣!”陳王曰:“善。”乃命執事,獻壽羞璧。敬佩玉音,復之無斁。
【作者簡介】
謝莊(421—466),南朝宋代文學家。字希逸,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歷官太子中庶子、吏部尚書、金紫光祿大夫。幼聰慧,七歲能文,善詩賦,風格飄逸清麗。袁淑見其賦,嘆道:“江東無我,卿當獨秀;我若無卿,亦一時之杰。”原有集十九卷,詩文四百余篇,已散佚,明人輯有《謝光祿集》。《宋史》《南史》均有傳。
【篇旨】
描寫月夜美好的景色與風韻,抒發“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的惆悵情思。
【注釋】
① 陳王:曹植,曾封陳王。應、劉:應玚、劉楨,均屬“建安七子”。
② 端:正,真。
③ 悄焉:憂愁貌。疚:病,憂煩。
④ 騰吹:管樂之聲升起。
⑤ 弭:止。蓋:車蓋。阪:山坡。
⑥ 浚(jùn)壑:深谷。
⑦ 岫(xiù):峰巒。
⑧ 漢:銀河。左:指東方。
⑨ 陸:指黃道線。《左傳·昭公四年》:“古者,日在北陸而藏冰。”躔:
……
【語譯】
陳王曹植初失應玚、劉楨,十分憂傷且多暇日。亭閣長滿綠苔,臺榭積滿芳塵。憂愁傷心,半夜更是不悅。便清掃蘭路,整肅桂苑。管樂之聲升起于寒山,車蓋停在秋日的山坡下。面臨深谷而怨遙,登上高山而傷遠。這時銀河偏向東方,日月之位偏至南面。天空白露朦朧,天上皓月流動。低聲吟誦齊國的樂章,反復吟誦陳國的詩篇。取出筆毫書版,交付王粲命其作賦。王粲跪拜并且說:“我是東方幽賤孤介之人,在山野藩籬中長大,不明道理沒有學問,辜負朝廷圣明之恩。我聽說天地開辟之后沉潛者為地,高明者為天。日以陽為德,月以陰顯靈。在東方之湯谷照亮了扶桑,又在西方之昧谷照亮了若英。月亮引著玄兔照耀帝王之臺,又召來嫦娥照耀后妃之庭。上弦月和下弦月警告帝王之闕失,月初升和月將滅顯示人君之謙沖。順著時辰而普遍燭照,跟隨星座而時雨時風。使三臺星座增加華光,使軒轅星座更放異彩。月光下照而使吳業昌盛,月精下沉而使漢道融明。
“至于地面上雨止天晴,天邊烏云收斂。洞庭湖上開始泛起微波,樹葉稍稍脫落。菊花在山頂散發出芳香,鴻雁在江灘上傳布著哀鳴。月亮以清麗之資質緩緩升起,讓柔和澄清的光輝降臨大地。眾星被掩住了光彩,銀河也藏起了光輝。大地像凝結了的冰雪,天空像水鏡般清明。相連的宮觀如霜一般皓白,四周的階陛似冰一般潔凈。君王于是厭倦了早晨的歡聚,喜歡晚間的酒宴。撤去了輕曼的歌舞,中止了清妙的音樂。離開了燃燭的居室,來到月光照耀下的大殿。擺上芳香的美酒,彈奏起明快的琴瑟。“至于秋涼之夜心自凄傷,風吹叢竹自成音韻。至親無人跟隨在旁,更增添了羈旅之孤寂。靜聽晚上的鳴叫,耳聞北方管樂器秋天的長聲。于是調好琴弦,選好和音。心在房露中徘徊,在陽阿中更增惆悵。這時風止林籟俱虛,池水不再出現波淪。內心郁結隱痛無所依托,只有向著皓月而放歌。”
歌道:“美人遠去啊失掉了音訊,相隔千里啊共賞明月。臨風嘆息啊何時止歇,道路漫長啊不能越。”歌聲尚未結束,明月余光就已消失。滿堂賓客變容失色,彷偟徘徊如有所失。又歌道:“月已西沉啊露將干,正當年末啊無伴可同歸。與美人相約之佳期可以歸去,但微霜卻沾濕了人們的衣裳。”陳王曹植說:“好啊!”便命令主管官員,獻上禮物玉璧。恭敬地記誦上述金玉之音,反復賞玩而無厭。
【評析】
謝莊賦月,卻假托曹王,無非欲借建安故事,再制悲涼之音,以增文章慷慨之氣。全文開篇寫曹植初喪應、劉,孤凄無侶,當“白露曖空,素月流天”之時,命王粲賦月。然后記王粲所賦,先表月德,次描月景,再寫月聲,以月歌作結。賦中精彩之處自然是清質澄輝、涼夜風韻之描寫。在“洞庭始波,木葉微脫”之時,“升清質之悠悠,降澄輝之藹藹”,天空是“列宿掩縟,長河韜映”,大地是“連觀霜縞,周除冰凈”,一片通靈明凈的世界。而“涼夜自凄,風篁成韻”,更增人之孤寂悲愴。之月歌無疑是全賦之警策,情景融成一片,讀者讀至此,亦當感物傷懷,悵然若失。

《昭明文選》是我國現存早的一部賦、詩、文選集,收錄先秦至齊梁間130位(無名氏不計)作者的700余首作品,按照賦、詩、、詔、冊、令、教等38類文體編排,具有極高的文學資料價值,是我們的祖先留下的一筆巨大的珍貴文化遺產。讀者不但可以從中獲取許多有用的知識,更可以從中領略辭藻之富、文章之美,對于當下閱讀與寫作也可以獲得許多有益的啟示和借鑒。
《昭明文選全本新繹》的作者張葆全教授長期從事中國古代文學和國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他認為《昭明文選》選文的標準,從大的方面說,有兩條標準,一是有文采,二是切實用。為幫助讀者更深入地了解其中的精義與堂奧,本書與一般整理古籍只限于圈點、注釋、語譯不同,還加以評析,以應讀者深入解讀之需。注譯力求簡明,譯文既忠實原文又清楚暢達,評析懇切,時出新意,極便讀者賞閱。

......

張葆全,古代文學專家,廣西師范大學前校長,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曾任全國高師教育研究會理事,廣西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廣西高教學會副會長,廣西學位委員會委員,廣西高校教材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西師范大學社科聯。現受聘為廣西師范大學國學堂專家委員會主任,桂林學院終身教授,廣西儒學學會名譽會長,桂林國學研究會名譽會長。著有《詩話和詞話》《歷代詩話選注》,主編《中國古代詩話詞話辭典》《宋代詩話選釋》,對中國古代詩話詞話的研究,在海內外有廣泛影響。還著有《先秦諸子散文賞析》《論語通譯》《先秦諸子箐華》《大學中庸譯解》《老子道德經譯解》《玉臺新詠譯注》《周易選譯》。主編《新編今注今譯昭明文選》《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先秦)》,參編著作多部。
樊運寬,廣西南寧市馬山縣人。廣西師范大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從事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教學和研究。曾發表《庾信后期賦的特色》《葉夢得詩學理論初探》等學術論文,出版專著《〈石林詩話〉選釋》《古代山水田園詩精選點評》。參與巨著《中國歷代名詩分類大典》《新編今注今譯昭明文選》的編撰。愛好辭章,曾在廣州《詩詞報》《九州詩詞》《當代文人》《夏聲拾韻》等十多種刊物上發表詩、詞、曲數百首。佳作入選《八桂四百年詩詞選》《近四百年五百家詩選》《中華當代旅游詩詞聯精選》《當代千家詩詞選》《中國當代散曲大典》等十多種巨型詩詞專集。出版個人詩集《竹韻泉聲集》《閑逸新聲》《翠麓吟詠集》。主編《咿唔集》《王城詩苑拾韻》《崢嶸歲月放歌》《滄桑詠頌集》《陽光風雨吟》等十余部。發表詩詞評論二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