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精裝版 中國書畫名家全集:元四家畫集(上下冊)
定價:380.00元
作者:黃公望 王蒙 倪瓚 吳鎮 繪
出版社:北京工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1-01
ISBN:9787805265391
頁碼:435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元四家:指中國畫上的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四位元代畫家。其共同特色,是以“雅潔淡逸”山水畫風。強調水墨畫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黃公望(1269—1554),元代畫家,本姓陸,名堅,平江常熟(今屬江蘇)人; 出繼永嘉(今屬浙江)黃氏為義子,其父90,始得之,有“黃公望子久矣”之語,因名公望,字子久,號一峰、大癡道人,晚號“井西道人”。幼有神童之稱,稔經史,工書法,通音律,善散曲,最精山水畫,晚年水墨畫,運以草籀筆法,皴筆不多,蒼茫簡遠,氣勢雄秀,有“峰巒渾厚,草木華滋”之評。設色多用淡赭,稱“淺絳”(此實創自公望),山頭多攀石,以雄渾見勝。與吳鎮、倪瓚、王蒙合稱“元四家”,“以黃公望為冠”。對明、清山水畫影響甚大。著有《富春山居圖》、《天池石壁圖》和《九峰雪霽圖》。
王蒙(1308年-1385年),字叔明,號香光居士,黃鶴山樵。王蒙是元初著名畫家趙孟頫的外甥,出身書畫世家,曾一度任官,后來棄官隱居于臨平(今浙江余杭)的黃鶴山。元朝滅亡后,王蒙山任泰安(今屬山東)知州廳事,與胡惟庸有交往,洪武十八年(1385)胡惟庸案發被捕,王蒙也受到牽連下獄,死于獄中。王蒙博學強記,詩文書畫都有很好的功底。其繪畫主要師法五代董源、巨然的畫法,畫面構圖繁復周密,縱逸多姿,筆墨繁密松秀,自成一家。他的畫從各種手法表現江南林木的蒼郁茂盛和濕潤感,是元代具有創造性的山水畫大師,明清及近代畫家幾乎都學過他的畫。與黃公望、吳鎮、倪瓚同稱為“元四家”。傳世畫跡有《夏日山居圖》、《夏日高隱圖》、《葛稚川移居圖》等。《夏日山居圖》,紙本,水墨圖。縱118.1厘米,橫36.2厘米。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此圖深遠處是崇山峻嶺,中部描繪的是一座奇絕高峰,遠望突兀高聳,好像刺入青天的一只無頭巨鉆,十分險惡,富于天趣。畫面近景下部畫古松一林,沿坡而植。樹下山石旁留下一片水南,十分平靜。林上為巖,巖上一山如髻,山腳入水,重沙疊諸逶迤而進,遠近歷歷在目。丘壑只三層,極稠密、開爽、幽深、秀聳。以沙渚為畫面空隙,收到實中帶虛的藝術效果。整個畫面險山古木與溪流飛瀑相得益彰,有聲有色,自然和諧。整幅圖卷,構圖深遠,結構密而塞,這與元代簡潔之風大相徑庭,充分體現了作者獨到的風格。畫中自識中提到戊申二月,按戊申為洪武元年(1368),時年60歲,為其晚年作品。
倪瓚(約1 306-1 374),元末書畫家、詩人。初名埏,字元鎮,號云林子、幻霞子、荊蠻民、經鋤隱者等,無錫(今屬江蘇)人。家豪富,筑“云林堂”、“清悶閣”,收藏圖書文玩,并為吟詩作畫之所。擅畫水墨山水,宗法董源,參以荊浩、關仝技法,用筆方折,創“折帶皴”寫山石,畫樹木則兼師法李成。所作多取材于太湖一帶景色,疏林坡岸,淺水遙岑,意境清遠蕭疏,自謂“逸筆草草,不求形似。”用筆輕而松,燥筆多,潤筆少,墨色簡淡,卻厚重清溫,無纖細浮薄之感,能以淡墨簡筆,有神地籠罩住整個畫面,識者謂其“天真幽淡,似嫩實蒼。”這種“簡中寓繁”的風格,對明清文人水墨山水畫影響頗大。后人把他和黃公望、吳鎮、王蒙合稱為“元四家”。傳世作品有《杜陵詩意圖》、《獅子林圖》、《漁莊秋霽圖》和《六君子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