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本信息
上部
祖奶
第二章 如花
第三章 祖奶
第四章 毛根
第五章 祖奶
第六章 羅包
第七章 祖奶
第八章 北風
第九章 祖奶
第十章 喜鵲
下部
第十一章 如花
第十二章 祖奶
第十三章 毛根
第十四章 祖奶
第十五章 羅包
第十六章 祖奶
第十七章 北風
第十八章 祖奶
第十九章 喜鵲
第二十章 祖奶
我和祖奶 后記

上部
章 祖奶
1
我已是半死之人,但我的耳朵依然好使。我能聽見夏蟲勾引配偶的啁啾,能聽見冬日飛過天空的沙雞扇動翅膀的鳴響,能聽見村莊的囈語,亦能聽見暗夜的嘆息。是的,如今我這殘老的身軀不能說不會動,雙目無神,如風撕扯過的枯木,但我仍有感覺,我的耳朵和鼻子沒有遺棄我。
在那個早上,縷晨光爬進屋,我的頸側突然一陣酥癢。那不是蜘蛛,也不會是蚰蜒,那該是……螞蟻!我叫起來,當然是在心里叫,只有自己聽得見。北方的四月,天氣尚寒,垴包山頂的積雪剛剛消融,怎么會有螞蟻?昆蟲都是隨時令生死,即便在溫暖的屋里,也該僵殼裹身才對。也許我猜錯了,那不過是麥香掉落的發絲,這個煩惱纏身的女人總是掉頭發;抑或是麥香衣袖攜帶的柴火,還有可能是麥香忽略的污垢,雖然她從不馬虎,但她常常走神,讓我的皺褶里藏污。這么一想,我暗暗松口氣,酥癢卻移動了。螞蟻無疑!螞蟻從頸側竄到耳根,又從耳根竄到眉梢,在那里歇息數秒,像研究稀疏的白眉,猶豫著要不要以身試險,然后從鼻翼竄到嘴角。往事襲來,我甚是驚懼,難道又有什么大事要發生了嗎?也許上蒼要收我呢。我活膩了,已經半死,風過葉落,自然而然。我早已做好準備。可為什么我心跳得這么急?
麥香!螞蟻!我一聲聲地喊叫,期許有一點點兒聲響傳給外屋忙碌的麥香。當然,我的愿望落空了。即使聲嘶力竭,也只在皮囊里彈撞,麥香聽不到。鮮奶和小米粥的香氣淌進來,若是往常,我會貪婪地張大鼻孔。在服侍我的起居方面,麥香盡職盡責,費盡心思。每晚她都用溫水為我擦拭全身,為我換上潔凈的衣服,每晨都替我梳洗花白的頭發,逐日更換枕側的香囊,那是她自制的。小麥、玉米、莜麥、蕎麥、大豆,還有艾香、榆香、桂香……我躺著,卻呼吸著四季的氣息。我水米不進,她便用香氣喂養我,一日三餐,餐餐如此。早餐是牛奶、米粥、雞蛋,午餐是燉菜,我從香味里聞出過牛肉、羊肉、豬肉、雞肉、白蘿卜、胡蘿卜、冬瓜、南瓜、土豆、茄子、豆角、白菜、芹菜。只有一次,我識辨不出,麥香告訴我,那是竹筍。她和羅包干架,竟不忘從羅包的餐館順手牽羊,我相信是為我牽的。晚餐她只燉豆腐,偶爾會夾幾絲海帶。豆腐和海帶補鈣,有一次她和我絮叨,讓我多吸,似乎吸了足夠的鈣我就能從炕上蹦跶起來,重新當接生婆。
螞蟻在竄。我放棄了喊叫,等待麥香走近。
大門吱呀一聲,這腳步是宋品的。宋品當支書快二十年了,一只腿長一只腿短,不過并不嚴重,沒有幾個人注意到,但我是清楚的,因為他、麥香和宋莊周遭許許多多的人都是我接生的,他出生我便發現了。這不是什么缺陷,走路基本看不出,但兩個腳落地的聲音不一樣。一個腳重一個腳輕,奔跑時愈加明顯。個上門的總是宋品,當然這么早肯定是沖麥香來的。這一對男女……唉,讓我說什么好呢?
果然,宋品進屋便動起手腳。麥香驚乍乍的,放開,我還沒給祖奶洗臉呢。洗臉有什么急的,來了人你也能洗。宋品的嗓音沙啞、低沉,喉嚨總是不利索。以前他可不是這般,聲若洪鐘。那次喝了半斤酒——事后他是這樣講的,但據別人說他至少喝了一斤,開四輪車從縣城返回,車上坐著他的妻子王大翠、小姨子王小翠,離村還有兩三里左右,車翻進溝里。他和王大翠是陪王小翠相親去的,男方是酒廠工人,長相周正,就是腿有些殘疾。若不是有這點毛病,也不會到鄉下找媳婦。中間人和宋品算半個酒友,在鎮上開雜貨店,腿有殘疾的青年是其姨弟。他托宋品物色,宋品馬上想到自己的小姨子王小翠。雖是親姐妹,性情卻相差很多。王大翠吃苦能干,王小翠好吃懶做,一年有大半年賴在宋品家,因為宋品家的伙食比其丈母娘家好得多。宋品覺得是天賜良機,既可為小姨子找到婆家,又能甩掉這個累贅。相親過程平平順順,男方一見王小翠眼就直了。王小翠比王大翠漂亮,因為從不下地干活,膚色也比王大翠白凈。王小翠稍有猶豫,宋品一通勸說,她終于動心了。男方當場給王小翠一個紅包,算是見面禮。宋品心情好,男人私藏的酒也好,就多喝了幾杯。宋品酒量大,多一次喝過二斤,喝個半斤八兩什么事都不耽誤。四輪車他開了十多年,對車比對王大翠還熟悉,所以他不擔心,王大翠也不擔心。那對宋品當然是災難。王小翠當場身亡,宋品的脖子被枯硬的灌木刺中,術后說話聲音就變了。王大翠的臉被劃開兩個大口子,肉都翻出來了,縫了十六針,從此無論冬夏都用厚厚的頭巾包著頭,除了宋品,怕是沒人見過她現在的樣子。
粥還欠火,麥香叫,你個發情的貨!凳子倒了。宋品說少廢話。麥香似乎捶了他一下,我把火擰小點兒!宋品不說話了,呼哧呼哧喘。螞蟻在竄。你慢點,我剛把扣子縫好!麥香罵,你真是個瘋子。啊呀,門沒關呢,麥香急切地說,讓我關……宋品堵了她的嘴,麥香嗯啊叫著,捶打聲更響了。麥香像宋品一樣大喘,關……關……別讓祖奶聽見。宋品說,聽見又能怎樣?她還能蹦起來?螞蟻在竄。麥香突然變成哀求,把門關上,我不想讓祖奶聽見。門砰地合上了,幾乎震到我。一扇門對耳朵靈敏的我并沒有實質意義。
螞蟻在竄。
2
八月的某個黃昏,母親坐在門口那塊半圓形的石頭上。石頭是褐紅色的,中間有一條白色帶狀紋,緊緊地勒著石頭。石頭是父親喬全喜撿回來的。他讓母親端詳,神神秘秘的。母親瞅了半天,說不就是塊石頭嗎?父親承認是塊石頭,可不是一般的石頭呢。母親說石頭就是石頭,還能變成黃金不成。父親啟發母親,石頭的形狀像什么?母親的目光再次落在石頭上,看著看著,臉就紅了。她掃過父親暗黑的臉,父親正笑瞇瞇地望著她。母親的臉更紅了,說我還以為你是正經人呢,甩下父親進屋了。父親追上母親,從身后抱住她。母親說你見了別的女人也這樣?父親嘿嘿笑著,我若這樣,還能把錢交到你手上?母親想想是這個理,便歪向父親。
成婚兩年有余,母親的肚子一直癟著。吃過藥,母親還常常去廟里焚香祈禱,可仍然懷不上。父親撿回圓形褐石一個多月后,她懷上了我。她告訴父親時,眼里的淚花都要飛到父親臉上了。父親生怕聽錯,讓她說了兩次。父親突然想起被丟在院角,覆蓋著灰塵的褐石。父親認為那是塊神石,是神石帶來了好運。父親掃掉灰塵,洗掉上面的污漬,抱在懷里反復端詳。父親認定什么,母親極少質疑。母親起先不敢坐,認為不敬,父親說神石不是神,還是石頭,是有靈異的石頭,吸吸石頭的靈氣,肚里的孩子會長得更結實。說到孩子,母親的膽子便壯了。從此那塊石頭成了她的坐凳。抱出來是坐凳,抱進屋則擺在方柜正中間,母親時不時點一炷香。
母親坐在石頭上,并不閑著。縫衣,納鞋,把鮮嫩的豆角剪成條狀,抑或把煙片串起來吊到院墻的釘子上。那天,她縫的是一條嬰兒褲,粉底白花,是用她的舊衣服改的。她已經做了三條,這是第四條。那是一九○○年八月,再有一個月,她的孩子就要出生了。她盤算著,彼時瓜果已經成熟,若奶水不足,就熬瓜糊糊,這是她母親告訴她的。
母親不時抬頭遠望。門前是水塘,不大也不深,卻住著數不清的蛤蟆。蛤蟆白天藏在塘底,黃昏便浮到水面,比賽似的聒噪,一直叫到午夜之后。水塘往南是草灘,黃蒿灰蒿,還有開著藍花的沙參和粉花的老牛疙瘩及狀如叉子的老鸛草。再往南是灌木叢,一群鳥驚起落下,落下驚起。出村的路就在灌木叢中間,彎彎曲曲,像一條蛇。母親在等父親。父親是錮爐匠,清早踩著“蛇”離開,黃昏踏著“蛇”歸來。盆、碗、碟、盤、罐、缸、簍子,長縫短縫,經父親修補后,滴水不漏,即便再裂,也不會從鋦釘的地方開裂。父親每天有進項,只是辛苦,每天要走老遠的路。但不管過了幾村幾鎮,不管走多遠,父親當日即返。母親懷孕后,就算活沒干完,父親也會返回,次日再跑老遠的路,把給人家鋦了一半的盆或缸鋦完。
那個黃昏,母親抬頭的次數漸多。父親個子高腿也長,灌木叢當然擋不住他,他的身影一閃,母親的眼睛便能捕捉到。可那個黃昏,母親的眼睛似乎出了問題。明明看見了父親,可只要她站起來,父親還有他的擔挑便消失了。如是三次,母親慌了。她把褐石抱回屋,把縫了一半的嬰兒褲、放針線頂針的小笸籮放回去,站在門口遠眺。水塘、灌木叢在晚霞的映照下,浮騰起一團團淡粉的霧靄。路已經模糊不清,但只要父親回來,母親相信她看得見。她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卻連錯覺也沒有了。霞光被暮色吞噬,水塘、灌木叢隱消了形狀,難以辨清。蛙聲大起,沒有歇停,猶如鼓點。傍晚是蛤蟆興奮的時刻,那個晚上尤其特別。母親下意識地捂了肚子,似乎這急躁喧鬧的鳴叫會嚇著肚里的孩子。朦朧中,她看到地面在動。蛤蟆殺到了地面。邊鬧邊蹦,邊蹦邊鬧。母親并不懼怕蛤蟆,可蛤蟆如此放肆兇猛,讓心慌的母親惱怒。如果蛤蟆叫得不這么兇,也許母親不會踢那一腳。她不是真的要踢,只想嚇唬嚇唬。母親是小腳,即便踢也傷不到它們。沒踢中,她卻閃倒了。她的身體壓住七八只也可能只。蛤蟆掙扎著急欲從她身底逃離。母親翻了個身,這邊的逃了,卻又壓住另外的蛤蟆。母親沒有再動,倒不是狠下心懲罰尚在身底抽動的蛤蟆,而是她感覺到肚里的胎兒在動。倒地的瞬間,母親是護著肚的,翻身時也不忘墊著胳膊,但她仍然緊張。喘息片刻,母親爬起來。她已經顧不上牽掛,或者說她已經分不清心的突然狂跳是對父親的擔憂還是對動了胎氣的不安。
母親拍打掉衣服上的灰塵,撣去衣袖上網狀的綠色青苔,那該是蛤蟆蹭上去的。深呼了幾口氣,母親小心翼翼地解開褲子,用毫無經驗的目光察看有無征兆。沒看到異樣,母親卻不敢掉以輕心。喝下去幾口水,她輕輕靠坐下去。想了想,又把褐色的石頭抱下來,放到墻角,她穩坐上去。石頭的氣息讓腹中的胎兒結實,父親的話如信念深植在母親的意識中。她微閉著眼睛,雙手環腹,諦聽著胎兒的動靜,亦捕捉著父親的腳步聲。
父親是半夜時分回來的。母親靠在墻角,已經睡著,雙手依然環著腹部。油燈已經熄滅,屋里黑咕隆咚。父親沒有進屋,站在門口喚了幾聲。母親突然驚醒,不知自己身在何處,不知父親的呼叫是真是假。父親又叫了幾聲,母親才明白,父親回來了,她并不是在做夢。母親回應之后,父親說你別動,我來點燈。母親是想動的,可雙腿酸麻,她摸著從石頭上挪到地上。
看到母親在地上,父親半張著嘴說不出話,而母親的驚愕勝過父親。父親穿著一件比身板小許多的無袖長衫,上下滿是血污,臉上一團青一團紫,像涂抹了顏料。幸虧母親沒有站立,不然定會驚倒。兩個人相距不過三步,卻你瞪我我瞪你,都傻了。還是父親反應快些,蹲下去問母親怎么在地上。母親說不出話,舉起手要摸父親,又突然定住,伸出食指晃動著,不知該指向父親的臉還是血污的無袖長衫。袖子顯然是撕掉的,線頭尚在。父親這才看看自己,說我不要緊。聲音并沒有異樣。母親不傻,當然不信。母親被父親抱上炕,她緊抓住父親的手,不肯松開。她的眼睛長出稻草樣的東西,先是掠過父親的臉,然后繞過父親的頸項,一圈又一圈,將父親牢牢縛住。父親被她縛得喘不上氣,就說了。
那天父親運氣好,一到張集鎮,就被鎮上富戶侯家叫走了。侯家的祖上在朝廷做過大官,現在沒落了,仍有數百頃良田,在虞城還有綢緞鋪。三進院落,上百間房屋,傭人兵丁就二三十人。父親當然聽過侯家的傳說,如侯老太爺有三房妻室,日暮必飲半斤鮮人奶。父親沒想到自己能走進侯家的深宅大院,跟在那個瘦臉男人身后,父親既欣喜又忐忑。也許能看到侯老太爺,父親很想知道,一個日日喝人奶的男人,會是何般模樣。到了門口,瘦臉男人囑咐父親低頭看路。父親明白這是不讓他亂瞅。父親是規矩人,雖然滿腹好奇,還是忍住,只追著瘦臉男人的腳后跟。數分鐘后,父親跟瘦臉男人走進一個小屋。小屋的桌上立著一個大肚細頸的瓷瓶,瓶嘴缺了一個角,瓶身有一拃長的裂縫。缺角的那一塊在桌上的盤子里。瘦臉男人問父親可能鋦好,父親說沒問題。父親報了價錢,比尋常多了幾文,瘦臉男人沒有還價,叮囑父親務必盡心,且不能亂走。父親有些后悔,再多報幾文,瘦臉男人或許也不會還價。那念頭也僅僅是閃了閃。瘦臉男人離去了,父親安心干活。隔了一會兒,有個年長的女人給父親送來一壺水,再無人光顧。院子里安安靜靜,父親聽見一兩聲鳥鳴。父親挺納悶,幾十號人怎么連一點聲響也沒有?他沒有多想,鉆孔、鋦釘不能分心,在侯家干活,出了差錯怕就不是掙不上錢的問題了。
聲音突起,如洪水席卷。喊叫,咒罵,還有擊打聲。父親正鋦一個釘,他抖了一下,很快鎮靜。一氣呵成,技藝才無可挑剔。可聲音越來越近,父親意識到聲音來自侯家大院。父親終于把一個鋦釘鉚上。他站起來,猶豫著要不要聽瘦臉男人的話,十幾個持著棍棒纓槍的男女已涌進小屋前的空地,有兩個竟抓著白色的袋子。父親探出頭,猛又縮回。這兒還有一個!有人喊。父親還沒弄明白怎么回事,腦袋便挨了一棒。
父親蘇醒后,發現自己躺在院子里,衣服被扒掉了。距他兩步遠躺著一具死尸,尸下的血跡已經干透。父親爬進小屋,他花費兩個時辰鋦好的瓷瓶已變成碎片。挑箱被踢翻,萬幸金剛鉆還完好。父親不敢久留,挑箱逃離。院里有好幾具尸體,其中一具像是瘦臉男人。那一天數百饑餓的農民撲進侯家,將侯家搶掠一空。父親被那些農民當成侯家人,不但沒掙上錢,還差點搭上性命。去年,滑縣有數家富戶被搶,父親聽說過,半信半疑,沒想不到一年,事情真真切切地發生在侯家,而他居然親歷。
當然,父親沒和母親講這么詳細,略去許多。頭上挨那一棒更是沒提。末了,父親說,這世道要變了。還寬慰母親,只要挑箱在,咱不用偷也不用搶。母親的手慢慢松開,稻草樣的東西慢慢縮回,可母親的臉仍舊沒有血色。父親還以為是燈光的緣故,讓母親安心睡覺。大難不死,必有后福,父親努力地笑了笑。他忘記他的臉涂抹了顏料,昏暗的燈光下甚是恐怖。母親叫了一聲,父親立即抓住她,連聲問怎么了。母親沒敢說被父親嚇著了,只說害怕。父親俯下身,我在這兒,別怕。母親讓父親洗把臉,又問父親吃沒吃飯,父親說你躺著別動,我自己來。
父親洗了臉,泡了碗剩飯,吃了不到一半,便聽到母親的呻吟。父親撲過去,雙手抓住母親,急切地問,怎么了?母親只吐出一個音:疼。母親沒說哪兒疼,但她雙手護腹的架勢讓父親的腦袋轟然作響。怎么……父親慌了。母親努力地擠出兩個字:去叫……
約莫一頓飯工夫,父親把接生婆背進門。接生婆五十幾歲,腿腳尚健朗,可父親嫌她走得慢,強行背起她。父親后來說,幸虧母親讓他洗了臉,不然接生婆非嚇個半死。那時母親已經大呼小叫,額頭滿是汗珠。母親每叫一聲,父親的心就被鑿一下。他問接生婆的話語無倫次,接生婆倒是不慌,讓父親幫著解開母親的褲子,吩咐父親去燒水。父親稍顯結巴,還不……夠月份。接生婆大聲說,干你該干的,多燒點兒!父親退出去。接生婆的呵斥終于讓他鎮定下來。
接生婆干這行已有十多年,場面見多了,呼叫嘶喊于她不過是蚊鳴。她燃起一鍋煙,慢悠悠地吸著。吸完后她將煙灰磕在空碗里,剪斷臍帶后煙灰要派上用場的。每個接生婆都有秘密法寶。父親隔一會兒探進頭,被接生婆呵斥后,立刻縮回。我成為接生婆后,終于明白,那樣的時刻必須冷硬。若是自己亂了方寸,小險會釀成大禍。
日上三竿,父親的血由沸至涼,又由涼至沸,母親的羊水才破。在接生婆的喝令下,母親艱難地吃掉兩顆雞蛋,另外三顆進了接生婆肚里。接生婆重新洗過手,正式上場。共有四只雞,三只母雞一只公雞。父親已縛了公雞的腿,這是接生婆要求的。接生婆離開時父親就不用忙著逮雞了。
接生婆將兩支竹筷橫放在母親嘴上,讓她緊緊咬住。她說你別用勁,我讓你用你再用。她說你不用緊張,你雖是次生孩子,可你總摘過豆角摘過瓜,沒什么難的,就跟摘個豆角摘個瓜一樣。她說聽我指揮,一會兒你就能把瓜抱在懷里喂了。接生婆的撫慰還是有效果的,雖然后來接生婆說了什么,母親沒完全聽進去。
接生婆的目光再一次投向母親屈起的雙腿,臉色突然變了。虛弱的母親沒有察覺。出來的不是頭,而是腳。如果是兩只腿還好,現在是一只腿。這叫踩地生,接生婆只遇到過一次,結果母子雙亡。接生婆不但沒抱走雞,還倒賠兩只。接生婆忙向父親講了,讓他再請一個。父親沒完全明白,可接生婆要臨陣脫逃父親是明白的。在這樣的時刻,父親哪有心思和工夫請別的接生婆。接生婆說了張集鎮,父親一把揪住她,大嚷,你接也得接不接也得接!父親用力猛,接生婆的臉如麻花扭曲著。那時父親殺她的心可能都有。接生婆小聲說,接可以,就怕……父親松了手,幾乎哭出來,求你了!接生婆拭拭并沒有汗的臉,說,你得幫我。父親頻頻點頭。接生婆又說,我可說過了,我不能保證。母親嚎叫一聲。父親急了,推搡接生婆,少廢話!
接生婆和父親走進里屋,母親嘴里的筷子咔嚓斷成兩截。

《有生》是胡學文潛心八年完成的一部長篇巨制。這是一個起始于接“生”的故事,它以接生了一萬兩千余人的祖奶為主干,以被祖奶接引到人世的眾生為枝葉,為我們構建了一個壯闊而又浩瀚的文學世界。小說的敘事時間從晚清到當下,時間跨度有一百余年,被濃縮在祖奶一個白天和一個夜晚的講述中。作者用了足夠的耐心向我們講述百年人生的龐大和細小,寫出了大地上活人的難處,寫出了一方土地上眾人的生命本相。
胡學文滿懷對故土和鄉民的愛,秉持著對鄉土文化和國民性的深刻洞察,以民族寓言、生命史詩的宏闊格局和敘事雄心,將筆觸深入鄉土社會的法禮德道、血緣地緣、權力分配等方面,通過有血有肉的人物群像,在一種宏闊的命運感中,為鄉土立根,為眾生立命,為歷盡劫波又繁衍不息的百年中國立心。

......

胡學文,中國作協會員,河北作協副主席。著有長篇小說《私人檔案》等四部,中篇小說集《麥子的蓋頭》《命案高懸》等十三部。曾獲《小說選刊》全國小說獎,《小說月報》第十二屆、十三屆、十四屆、十五屆、十六屆百花獎,《十月》文學獎,《北京文學》中篇小說獎,《中篇小說選刊》獎,《中國作家》首屆“鄂爾多斯”獎,青年文學創作獎,孫犁文學獎,魯彥周文學獎,《鐘山》文學獎等。中篇小說《從正午開始的黃昏》獲第六屆魯迅文學獎。《血梅花》獲第十四屆全國“五個一”工程等獎項。小說《奔跑的月光》被改編為陳建斌主演的電影《一個勺子》,在第51屆臺灣金馬獎頒獎禮上獲得新導演、男主角的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