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通史(珍藏版)》
內容簡介
德意志蘭?它在哪里?
德意志國土和國家的統一體由于長期分裂而不存在,這是一個長期困擾德意志人的問題。1871年俾斯麥統一德國后,德意志蘭才有了國土和國家相一致的含義。
本書梳理了德國從立國時代、封建時代、宗教改革時代、普魯士崛起時代、啟蒙時代、改革時代、復辟時代、統一時代、工業化時代、英雄時代、強權時代、魏瑪時代、納粹統治時代、盟國監管時代到重新崛起和再統一時代的完整歷程。條理清晰地講述了德意志人和德意志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中分裂與統一的較量,在歷史的敘述中說明德意志民族的特性。本書史料翔實,凝聚了作者長期的治史心得,融合了國內外研究的成果,是一部具有很高學術水平的德國通史。
目錄
前言
導言德國在哪里?
第一章 立國時代:日耳曼人與德意志人
一、 古代日耳曼人
二、 日耳曼部族民大遷徙
三、 法蘭克王國的興衰
四、 德意志人和德意志王國的出現
作者評曰
第二章 封建時代:民族國家的被延誤
一、 遲緩的封建化
二、 皇權與教權:爭霸歐洲
三、 皇權與城市:互促還是互制?
四、 皇權與諸侯:七選侯當家
作者評曰
第三章 宗教改革時代:民族運動的發端
一、 路德與宗教改革
二、 騎士宗教改革
三、 人民宗教改革:閔采爾和農民戰爭
四、 諸侯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
五、 三十年戰爭:宗教改革時代的悲慘結局
作者評曰
第四章 普魯士崛起時代:對德意志民族是禍是福?
一、 霍亨索倫家族的統治
二、 普魯士王國的崛起
三、 “士兵王”的軍事立國
四、 弗里德里希大王的開明君主專制
五、 普魯士精神和普奧爭霸
作者評曰
第五章 “啟蒙”時代:從文化民族主義到政治民族主義
一、 德意志的啟蒙運動
二、 “狂飆突進”運動
三、 法國大革命與德意志文化民族主義
四、 拿破侖戰爭與德意志政治民族主義
作者評曰
第六章 改革時代:民族統一運動的初霞
一、 奧地利瑪麗泰蕾西婭—約瑟夫改革
二、 “第三德意志蘭”的改革
三、 普魯士施泰茵—哈登貝格改革
四、 德意志民族解放戰爭
作者評曰
第七章 復辟時代:民族統一道路上進步與反動的較量
一、 沙俄的歐洲霸權政策和梅特的反動
二、 現代化的開端
三、 “萊茵文明”與“統一和自由運動”
四、 李斯特和海
五、 1848“紅色革命”:時代的沖突與民族統一運動的高潮
作者評曰
第八章 統一時代:“白色革命”與民族統一的完成
一、 統一的前提
二、 統一的潮流
三、 “憲法爭執”和俾斯麥上臺
四、 俾斯麥進行的統一戰爭
作者評曰
第九章 工業化時代:民族國家的現代發展
一、 統一與工業化高潮
二、 統一與普魯士式的政治現代化
三、 統一與社會結構的現代化
四、 俾斯麥的內外政策與俾斯麥的下臺
作者評曰
第十章 “英雄時代”:從民族工運到國際工運
一、 馬克思和恩格斯
二、 拉薩爾和倍倍爾
三、 “英雄時代”:反“非常法”的斗爭
四、 社會民主主義旗幟下的分歧和分裂
作者評曰
第十一章 強權時代:民族沙文主義的膨脹
一、 德國帝國主義
二、 威廉二世與他的“世界政策”
三、 尼采、韋伯、愛因斯坦
四、 德國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戰
作者評曰
第十二章 魏瑪時代:共和時期的民族運動
一、 十一月革命:民族革命?民主革命?社會革命?
二、 魏瑪共和國的戰后危機:民族內爭與民族外爭
三、 魏瑪共和國的相對穩定
四、 希特勒的上臺與共和國的覆滅
作者評曰
第十三章 納粹統治時代:極端民族主義發了狂
一、 “族民共同體”與“第三帝國”
二、 納粹法西斯專政的實質
三、 納粹法西斯:一種以戰爭為目的的極端民族主義
四、 納粹德國挑起全面世界大戰
五、 “第三帝國”的覆滅
作者評曰
第十四章 盟國管制時代:夾縫中的德意志民族
一、 從德黑蘭、雅爾塔到波茨坦
二、 從紐倫堡審判、“四D”計劃到柏林危機
三、 夾縫中的德意志民族
四、 德國的被分裂
作者評曰
第十五章 重新崛起時代:一個民族兩個國家
一、 聯邦德國的現代化進程
二、 聯邦德國成為經濟大國和社會福利國家
三、 民主德國的現代化進程
四、 民主德國成為社會主義工業強國和社會保障國家
五、 德-德關系:從“哈爾斯坦原則”到“基礎條約”
作者評曰
第十六章 再統一時代:一曲德意志民族的《歡樂頌》嗎?
一、 德國統一的機遇與挑戰
二、 從“柏林墻倒”到兩德國家條約
三、 “2+4”會議與《最終解決德國問題條約》的簽訂
四、 1990年10月3日:德國重新統一日
作者評曰
第十七章龍與鷹:歷史上中德民族的文化關系
一、 緣起
二、 湯若望萊布尼茨時代
三、 羅可可風尚與中國
四、 歌德一代
五、 文化碰撞:“圖象”的變化
六、 “向東方壓進”與“向西方學習”
七、 1919—1949年間
《法國通史(珍藏版)》
內容簡介
法蘭西人的習性經久不變,以至于在兩三千年前人們為其勾畫的肖像中,就可以分辨出其現在的模樣;同時,法蘭西人的思想和愛好又是那樣多變,以至于最后變成連自己也料想不到的樣子。
本書梳理了從史前與高盧時期、法蘭克人國家、路易十四時代、法國大革命、拿破侖時代、波旁復辟王朝、七月王朝、第二共和國、第三共和國、第四共和國到第五共和國的法蘭西歷史的發展,在敘述中展現了法蘭西民族的獨特稟賦和法蘭西文化的深厚底蘊。本書涵蓋了法國歷史、政治、軍事、思想、文學、藝術等各個方面的內容,史料豐富,凝聚了作者長期的治史心得,融合了國內外研究的成果,是一部縱貫古今、系統全面、生動流暢的法國通史。自問世以來,一再加印,獲得讀者的一致好評。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史前與高盧時期
一、 “法蘭西空間”——人類在歐洲最早駐足、生活過的地區之一
二、 “我們的祖先高盧人”
三、 愷撒征服高盧
四、 高盧的羅馬化
五、 羅馬帝國晚期的高盧
作者評曰
第二章 法蘭克人國家
一、 從“蠻族”在高盧安身立國到克洛維一統高盧
二、 盛產“懶王”的墨洛溫王朝
三、 卡洛林王朝的建立
四、 威震四方的查理曼帝國
五、 《凡爾登條約》將帝國一分為三
六、 法蘭克國家的文化
作者評曰
第三章 法蘭西獨立國家的產生
一、 卡洛林王朝的衰落與卡佩王朝的建立
二、 法蘭西島的小國王
三、 王權的逐漸增強和統一的開始
四、 瓦洛亞王朝的建立與百年戰爭的爆發
五、 圣女貞德的壯舉與法蘭西民族國家的形成
六、 11—15世紀的法國文化
作者評曰
第四章 君主專制制度的確立與發展
一、 君主專制制度初露端倪
二、 4代君主遠征意大利
三、 法國的文藝復興
四、 宗教改革與胡格諾戰爭的爆發
五、 波旁王朝的開創者亨利四世君臨法國
六、 紅衣主教黎塞留的鐵腕統治
七、 君主專制制度的極盛時期——路易十四時代Ⅰ:內政外交
八、 君主專制制度的極盛時期——路易十四時代Ⅱ:思想文化
作者評曰
第五章 君主專制制度的沒落與啟蒙運動的興起
一、 路易十五:一個千夫所指的無道昏君
二、 啟蒙時代的到來
三、 孟德斯鳩與伏爾泰——早期啟蒙思想家的兩大代表
四、 百科全書派與盧梭——更為激進的啟蒙思想家
五、 鎖匠國王路易十六登基與專制王朝危機的日益加深
作者評曰
第六章 法國大革命
一、 第三等級就是一切
二、 從網球場宣誓到攻占巴士底獄
三、 “人民又重新征服了國王”
四、 法國終于有了有史以來的第一部憲法
五、 路易十六被推上了斷頭臺
六、 救國的雅各賓專政
七、 熱月黨的“反動”與督政府的左右搖擺
作者評曰
第七章 拿破侖的崛起與第一帝國的興亡
一、 “科西嘉怪物”的崛起之路
二、 第一執政的文治武功
三、 終身執政給自己戴上了皇冠
四、 威震歐陸的法蘭西大帝國
五、 帝國的盛極而衰與覆滅
六、 “百日”——拿破侖英雄史詩不可或缺的“后記”
作者評曰
第八章 波旁復辟王朝
一、 波旁王朝的第一次復辟
二、 再度復辟后的“白色恐怖”與“自由主義嘗試”
三、 查理十世在蘭斯教堂加冕
四、 波旁王朝的統治在“光榮的三日”中最終崩潰
五、 復辟時期思想文化領域的三大景觀
作者評曰
第九章 七月王朝
一、 喜歡持傘在街上遛達的“平民國王”
二、 大銀行家當政與當權者的左右開弓
三、 工業革命在法國步履蹣跚
四、 基佐——七月王朝后期國王最為倚重的人物
五、 七月王朝在1848年2月的“政治爆炸”中灰飛煙滅
六、 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思潮的出籠與現實主義文學的勃興
作者評曰
第十章 從第二共和國到第二帝國
一、 第二共和國的建立
二、 從六月起義到波拿巴登上總統寶座
三、 第二共和國變成了第二帝國
四、 帝國政治體制的嬗變:從“專制帝國”走向“自由帝國”
五、 工業革命大功告成與城鄉生活水平的提高
六、 第二帝國時代的文化
七、 戰爭給帝國帶來光榮,也帶來毀滅
作者評曰
第十一章 在戰火中誕生的第三共和國
一、 第三共和國——在戰火中誕生的“早產兒”
二、 從消極抵抗的“國防政府”到急于求和的國民議會
三、 巴黎公社——“19世紀的最后一次革命”
四、 撲朔迷離的政體之爭
五、 塵埃落定——資產階級共和制的最終確立
作者評曰
第十二章上一個“世紀之交”的法國
一、 溫和共和派的統治
二、 巴拿馬丑聞、德雷福斯事件和激進共和派的上臺
三、 經濟發展的步調:先“停滯”后“加速”
四、 人口問題的凸現與社會生活的變遷
五、 上一個“世紀之交”的思想文化
六、 對外政策的二重唱:對德復仇與殖民擴張
作者評曰
第十三章 法國與第一次世界大戰
一、 大戰爆發時的法國
二、 “馬恩河的奇跡”
三、 西線的對峙局面
四、 反戰運動的興起
五、 從“老虎總理”上臺到貢比涅停戰
六、 巴黎和會與凡爾賽和約
作者評曰
第十四章 20年代的法國
一、 回到戰前去!
二、 來自東方的“閃光”與圖爾大會上的分裂
三、 賠款問題與魯爾事件
四、 “左翼聯盟”登臺執政
五、 普恩加萊成了“法郎拯救者”
六、 巴黎再度成為世界文化之都
七、 超現實主義運動的興起
作者評曰
第十五章 危機籠罩下的30年代
一、 經濟大危機 ——雖姍姍來遲,但終難幸免
二、 “三十年代精神”
三、 法西斯主義分子的騷動
四、 從“二·六”事件到人民陣線成立
五、 勃魯姆——法國歷史上的首位社會黨人總理
六、 人民陣線的瓦解
七、 30年代的法國外交
八、 30年代的思想文化
作者評曰
第十六章 再次經受世界大戰的考驗
一、 和平主義——二戰前夕大多數法國人的“集體選擇”
二、 大戰的爆發與法國的潰敗
三、 兩個對立的法國:維希法國與抵抗的法國
四、 戴高樂成為“法國抵抗運動的惟一領袖”
五、 法國的解放
作者評曰
第十七章 第四共和國
一、 臨時政府的內政外交與戴高樂的第一次下野
二、 第四共和國的誕生
三、 從三黨聯合執政到第三力量政府的統治
四、 給第四共和國的政壇注入新的活力的孟戴斯—弗朗斯
五、 經濟的迅速恢復和發展及其產生的社會影響
六、 薩特時代的開始與荒誕派戲劇的崛起
七、 戴高樂的東山再起敲響了第四共和國的喪鐘
作者評曰
第十八章“戴高樂的共和國”——第五共和國的早期史
一、 全民投票為第五共和國簽發了“準生證”
二、 棘手的阿爾及利亞問題終獲解決
三、 總統又由選民來直接選舉啦!
四、 追求“法國的偉大”——戴高樂的對外政策
五、 經濟起飛的實現與社會階級結構的變化
六、 來勢兇猛的五月風暴與戴高樂的二度引退
七、 開放性與延續性兼而有之的蓬皮杜總統
八、 力求使法國進入“先進的自由社會”的德斯坦總統
九、 第五共和國早期的思想文化Ⅰ:思想界的風云變幻
十、 第五共和國早期的思想文化Ⅱ:文學、藝術、科學
作者評曰
第十九章 從左右對立到左右共治——密特朗時代的第五共和國
一、 夙愿得償——密特朗終于入主愛麗舍宮
二、 “法國式的社會主義”:美好的理想與嚴峻的現實
三、 左派總統與右派總理:奇特的“共治”局面的出現
四、 密特朗蟬聯總統竟獲成功
五、 密特朗時代的終結與希拉克成為“跨世紀”的總統
六、 “持二等車票,卻仍想坐頭等車廂”——80年代以來的法國外交與防務
七、 處在新的“世紀末”的法國社會與文化
主要參考書目
后記
《英國通史(珍藏版)》
一本書道盡大英滄桑!權威、原創、高端、好讀的世界史著作!本書由中國英國史研究會會長、紀錄片《大國崛起》學術指導錢乘旦教授與云南大學歐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許潔明教授共同打造。
本書由中國英國史研究會會長、紀錄片《大國崛起》學術指導錢乘旦教授與云南大學歐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許潔明教授共同打造,兼具學術嚴謹性與趣味性,為英國史研究的奠基之作。自問世以來,一再加印,獲得讀者的一致好評。
此次推出的是應廣大讀者要求而制作的精裝典藏版。
內容介紹
全書闡述了英國的興盛之道,透視了其成功走向現代化的歷程;揭示了英國民族的稟賦和創造力,展現了其所開創的現代文明。作者將歷史和現實聯系起來,言近旨遠,啟人心智。自問世以來,一再加印,獲得讀者的一致好評。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從遠古到羅馬占領
一、自然環境與海
二、早期的人類活動
三、羅馬統治下的不列顛
四、羅馬人撤離
作者點評
第二章 盎格魯—薩克遜時期的不列顛
一、軍事征服
二、基督教的傳播
三、“七國”和威塞克斯統一的努力
四、社會、文化和經濟
五、盎格魯—薩克遜時代的結束
作者點評
第三章 諾曼底征服和封建制度的發展
一、諾曼底征服和封建制度的確立
二、安茹諸王
三、早期的威爾士、愛爾蘭和蘇格蘭問題
四、教會、行政、司法
作者點評
第四章 大憲章和議會的起源
一、男爵叛亂和《大憲章》
二、《牛津條例》和《威斯敏斯特條例》
三、對威爾士和蘇格蘭的征服
四、愛德華一世的法制和議會的起源
作者點評
第五章 英法百年戰爭和紅白玫瑰戰爭
一、百年戰爭
二、玫瑰戰爭
三、統一與民族意識的增長
作者點評
第六章 中世紀的經濟、社會和文化
一、經濟情況
二、社會分層與狀況
三、教育、科學、文學、藝術
作者點評
第七章 都鐸王朝與宗教改革
一、王權的加強
二、宗教改革
三、圈地、毛紡織業、人文主義文化
作者點評
第八章 伊麗莎白女王時代
一、鞏固政權,打敗無敵艦隊
二、經濟發展與社會變化
三、輝煌的文學成就
四、女王統治后期
作者點評
第九章 早期斯圖亞特王朝
一、詹姆士一世與議會的矛盾
二、查理一世激化矛盾
三、經濟狀況,殖民活動的開始
作者點評
第十章 英國革命
一、內戰及各派政治力量的斗爭
二、從共和國到復辟
三、經濟、社會、思想文化
作者點評
第十一章 復辟與光榮革命
一、查理二世的統治
二、詹姆士二世與光榮革命
三、復辟時期的經濟與社會
作者點評
第十二章 貴族的優勢
一、君主立憲制的完善與發展
二、殖民爭霸和第一帝國
三、喬治三世個人統治的失敗
四、貴族統治下的社會生活
作者點評
第十三章 工業革命與拿破侖戰爭
一、工業革命的成就
二、保守主義政治
三、反法戰爭
作者點評
第十四章 第一次議會改革
一、“舊制度”
二、改革前的社會力量對比
三、改革運動與1832年改革
作者點評
第十五章 維多利亞時代
一、反谷物法勝利與自由資本主義的鼎盛
二、憲章運動
三、競相改革的年代
四、維多利亞時代的經濟、社會與文化
作者點評
第十六章 工會運動與工人政黨
一、工會運動的產生與發展
二、工會參政與工黨建黨
作者點評
第十七章 爭奪世界帝國
一、“第二帝國”的形成與發展
二、“炮艦政策”與“自由帝國主義”
三、愛爾蘭的沉淪與復興
四、爭奪非洲及英布戰爭
作者點評
第十八章 從一戰到二戰
一、世紀之初到第一次世界大戰
二、自由黨衰落與工黨崛起
三、殖民地民族運動與英國的統治
四、第二次世界大戰
作者點評
第十九章 走向福利國家
一、“福利國家”與“英國病”
二、殖民地獨立與英帝國解體
三、從“帝國情節”到融入歐洲
作者點評
結束語:過去、現在與未來
附錄一、英王世系簡表
附錄二、英國歷屆首相表
附錄三、英聯邦成員國一覽表
附錄四、進一步閱讀的書籍
后記
《泰國通史(珍藏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泰國歷史權威段立生先生數十年研究集大成之作。系統地敘述了泰國這個文明古國自古至今的歷史:從史前時期、前素可泰王朝時期、素可泰王朝時期、阿瑜陀耶王朝時期、吞武里王朝時期至曼谷王朝的歷史,以及自拉瑪五世以來泰國融入世界、走向現代化的發展過程。同時,本書注重考察泰國對于中國、印度等外來文化的吸收,從全新的角度論述了泰國這一佛教國家的特色。
作者通曉中文、泰文和英文,廣泛收集各語種文獻史料,并堅持實地考察,在泰國生活活10多年,走遍泰國,以實地考察與文獻記載比較研究的方法,著成此書。生動再現了歷史細節與歷史真實。
本書自面世以來,一再加印,獲得讀者和學術界的一致好評。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史前時期
一、 班清文化
二、 班菩史前文化遺址
三、 泰國的銅鼓
作者點評
第二章 前素可泰王朝時期
一、 諶離國和夫甘都盧國
二、 金鄰國
三、 盤盤國
四、 墮羅缽底國
五、 赤土國
六、 狼牙修國
七、 單馬令國
八、 女王國
九、 八百媳婦國
作者點評
第三章 素可泰王朝時期
一、 泰族的起源
二、 素可泰王朝的建立
三、 素可泰舊城遺址
四、 素可泰的政治體制
五、 素可泰王朝時期的文化藝術
六、 素可泰王朝的滅亡
作者點評
第四章 阿瑜陀耶王朝時期
一、 建都阿瑜陀耶城
二、 對外擴張版圖
三、 創建薩克迪納制
四、 阿瑜陀耶王朝與中國的關系
五、 阿瑜陀耶王朝時期的外籍僑民
六、 與西方殖民主義的斗爭
七、 阿瑜陀耶的佛教和文化藝術
八、 泰緬戰爭和阿瑜陀耶王朝的滅亡
作者點評
第五章 吞武里王朝時期
一、 鄭信的家世生平
二、 鄭信領導的驅緬復國斗爭
三、 吞武里王朝時期的暹羅社會
四、 吞武里王朝與清朝政府的關系
五、 吞武里王朝的滅亡
作者點評
第六章 曼谷王朝初期
一、 曼谷王朝初期的泰國社會
二、 曼谷王朝初期的佛教和文化藝術
三、 曼谷王朝初期的對外政策及西方殖民者的卷土重來
四、 鮑林條約的簽訂及帶來的社會危機
五、 拉瑪四世和拉瑪五世的改革
作者點評
第七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后的泰國
一、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后暹羅的內政和外交
二、 拉瑪七世的《文官條例》和《僧人條例》
作者點評
第八章 1932年政變和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一、 1929—1933年的世界經濟危機對暹羅的沖擊
二、 1932年6月24日政變
三、 保皇派的復辟及其失敗
作者點評
第九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泰國
一、 日本法西斯與第二次世界大戰
二、 戰時鑾披汶·頌堪政府及“大泰民族主義”
三、 從廢除不平等條約到執行親日的外交路線
四、 泰國人民反對日本侵略者的斗爭
五、 日本投降與戰后自由泰政府
作者點評
第十章 拉瑪九世領導下的當代泰國
一、 拉瑪九世生平
二、 拉瑪九世時代的泰國政治和歷屆內閣
三、 當代泰國的經濟
四、 當代泰國的宗教
五、 當代泰國的文化和教育
六、 當代泰國與中國的關系
作者點評
附錄一 泰國歷代王朝年表
一、 前素可泰王朝時期(公元1—13世紀)
二、 素可泰王朝時期(1238—1419年)
三、 阿瑜陀耶王朝時期(1350—1767年)
四、 吞武里王朝時期(1767—1782年)
五、 曼谷王朝時期(1767—)
附錄二 泰國歷屆政府總理任職日期表
附錄三 參考書目
一、 中文書籍
二、 英文書籍
三、 泰文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