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曾祺誕辰100周年精裝珍藏版,賈平凹、馮唐、莫言、蘇童、雙雪濤極力推崇
黃永玉、張兆和、黃裳、王安憶、蔣勛、蘇童、鐵凝、畢飛宇、梁實秋、阿城、何立偉等文化名流傾情,隆重紀念文學家、美食家、生活家汪曾祺誕辰100周年。
★橫跨58年,從698篇中篩選5次的*后定本,版本全、跨度大、精選精
精選汪曾祺1940-1997年創作的經典篇目,貫穿作者整個文學創作生涯。ZUI精版本,含獲全國短篇小說獎的《大淖記事》以及《異秉》《羊舍一夕》等經典小說;《人間草木》《四方食事》《端午的鴨蛋》等入選教材的散文名篇。
★以一支傳神筆寫蕓蕓眾生,記世間凡人小事萬般美好
這個世界我們該怎么活著?請從汪曾祺的文字中尋找答案。文化大家汪曾祺畢生代表作品匯集,經典呈現,重審生活意義,再啟人生真諦。
★裝幀精美,贈定制版手繪涂色海報、汪曾祺后人寄語簽名版藏書票

基本信息

1.
梔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處微綠,極香,香氣簡直有點叫人受不了,我的家鄉人說是:“碰鼻子香”。梔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撣都撣不開,于是為文雅人不取,以為品格不高。梔子花說:“去你媽的,我就是要這樣香,香得痛痛快快,你們他媽的管得著嗎!”
2.
我們縣北門的城門口有一家穿珠花的鋪子,我放學回家路過,總要鉆進去看幾個女工怎樣穿珠花,我就用她們的辦法穿成各式各樣的臘梅珠花。我在這些臘梅珠子花當中嵌了幾粒天竹果——我家后園的一角有一棵天竹。黃臘梅、紅天竹,我到現在還很得意:那是真很好看的。我把這些臘梅珠花送給我的祖母,送給大伯母,送給我的繼母。她們梳了頭,就插戴起來。然后,互相拜年。我應該當一個工藝美術師的,寫什么屁小說!
3.
年紀不大,才二十多歲,是個小胖子。小胖子很聰明。他沒有學過畫,他畫畫是看會的,畫冊、畫報、裱畫店里掛著的畫,他看了一會兒就能默記在心,背臨出來,大致不差。他的畫不中不西,用色很鮮明,所以有人愿意買。他什么都畫。人物、花卉、翎毛、草蟲都畫。只是不畫山水。他不只是臨摹,有時也“創作”。有一次他畫了一個斗方,畫一棵芭蕉,一只五彩大公雞,掛在他的畫室里(他的畫室是敞開的)。這張畫只能自己畫著玩玩,買是不會有人買的,誰家會在家里掛一張“雞巴圖”?
4.
舞臺工作隊有個跟包打雜的,名叫趙旺。就是這位趙旺老兄,曾經上過掃盲班。那時掃盲沒有新課本,還是沿用“人手足刀尺”。云致秋在黑板上寫了個“足”字,叫趙旺讀。趙旺對著它相了半天面。旁邊有個演員把腳伸出來,提醒他。趙旺讀出來了:“鞋!”云致秋搖搖頭。那位把鞋脫了,趙旺又讀出來了:“哦,襪子。”云致秋又搖搖頭。那位把襪子也脫了,趙旺大聲地讀了出來:“腳巴丫子!”
掃盲班結束了,除了趙旺,其余的大都認識了不少字。
5.
跑警報,大都要把一點值錢的東西帶在身邊。*方便的是金子,——金戒指。有一位哲學系的研究生曾經作了這樣的邏輯推理:有人帶金子,必有人會丟掉金子,有人丟金子,就會有人撿到金子,我是人,故我可以撿到金子。因此,他跑警報時,特別是解除警報以后,他每次都很留心地巡視路面。他當真兩次撿到過金戒指!邏輯推理有此妙用,大概是教邏輯學的金岳霖先生所未料到的。
6.
聞一多先生上課時,學生是可以抽煙的。我上過他的“楚辭”。上*課時,他打開高一尺又半的很大的毛邊紙筆記本,抽上一口煙,用頓挫鮮明的語調說:“痛飲酒,熟讀《離*》——乃可以為名士。”他講唐詩,把晚唐詩和后期印象派的畫聯系起來講。這樣講唐詩,別的大學里大概沒有。聞先生的課都不考試,學期終了交一篇讀書報告即可。
唐蘭先生教詞選,基本上不講。打起無錫腔調,把詞“吟”一遍:“‘雙鬢隔香紅啊——玉釵頭上風……’好!真好!”這首詞就算講過了。
7.
金先生是個單身漢,無兒無女,但是過得自得其樂。他養了一只很大的斗雞(云南出斗雞)。這只斗雞能把脖子伸上來,和金先生一個桌子吃飯。他到處搜羅大梨、大石榴,拿去和別的教授的孩子比賽。比輸了,就把梨或石榴送給他的小朋友,他再去買。
金先生晚年深居簡出。毛*曾經對他說:“你要接觸接觸社會。”金先生已經八十歲了,怎么接觸社會呢?他就和一個蹬平板三輪車的約好,每天蹬著他到王府井一帶轉一大圈。我想象金先生坐在平板三輪上東張西望,那情景一定非常有趣。
8.
帶著雨珠的緬桂花使我的心軟軟的,不是懷人,不是思鄉。
雨,有時是會引起人一點淡淡的鄉愁的。
9.
有些東西,自己盡可不吃,但不要反對旁人吃。不要以為自己不吃的東西,誰吃,就是豈有此理。比如廣東人吃蛇,吃龍虱;傣族人愛吃苦腸,即牛腸里沒有完全消化的糞汁,蘸*吃。這在廣東人、傣族人,是沒有什么奇怪的。他們愛吃,你管得著嗎?不過有些東西,我也以為不吃為宜,比如炒*芽——腐*所生之蛆。
總之,一個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南甜北咸東辣西酸”,都去嘗嘗。對食物如此,對文化也應該這樣。
10.
寫一上午字,有一張滿意的,就很不錯了。有時一張都不好,也很別扭。那就收起筆硯,出去遛個彎兒去。寫字本是遣興,何必自尋煩惱。

《活著多好呀》:生活是很好玩的,活著多好呀
汪老散文以寫美食聞名,令人咂摸口水,躍躍欲試,于極其普通食物與飯局中找到生機趣味;寫生活瑣事、身邊人物,幽默風趣又樂觀積極,讀來讓人忍俊不禁,仿佛人人可愛,事事可玩味。
《隨遇而安》:用溫情和純凈來洗滌塵世的苦悶和憂郁
“遇”,當然是不順的境遇,“安”,也是不得已。不“安”,又怎么著呢?既已如此,何不想開些。如北京人所說:“哄自己玩兒。”當然,也不完全是哄自己。生活,是很好玩的。
《自得其樂》:人不管走到哪一步,總得找點樂子
汪老寫草花魚鳥、生活瑣事,總能從樸素生活中找到凡世之樂。正如汪老所言,“人不管走到哪一步,總得找點樂子,想一點辦法,老是愁眉苦臉的,干嘛呢!”
《大淖記事》:一部市井氣息濃郁的人間傳奇
這些帶有濃郁市井氣息的故事,被汪曾祺興致盎然地付諸筆端,一樁微不足道的小事,經他添些歷史文化的底料,就成了傳奇。
《雞鴨名家》:一幅中國小人物的蕓蕓眾生相
這些大量存在的蕓蕓眾生,比地球表面的雞鴨還要多,他們生死富貴,禍福難料,在汪曾祺筆下匯聚成中國小人物眾生相。
《晚飯花集》:一個民族集體創作的抒情史詩
這些取材民情風俗和日常生活的小品,是一個民族集體創作的抒情詩,它反映了一個地方的人民對生活的摯愛,對活著所感到的歡愉。

......

汪曾祺(1920-1997)
江蘇高郵人。中國當代小說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師從沈從文。曾編寫過《范進中舉》《沙家浜》等京劇劇本,發表《晚飯花》《大淖記事》《雞鴨名家》等小說,因其獨特的“抒情現實主義”和風俗畫一般的筆致,受到普遍的好評。他寫凡人小事,記鄉情民俗,談蕓蕓眾生,考辭章典故,即興偶感,娓娓道來,于不經意中設傳神妙筆,成就了當代小品文式小說的經典和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