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介紹
編輯推薦
閻雷是繼布列松、馬克·呂布和劉香成等攝影大師之后,專注拍攝中國時間長、地域廣的西方攝影師。
《昨天的中國》暢xiao全球的大型攝影集《中國》的新精編版,也是閻雷行走拍攝中國三十年作品首*在國內出版。作者聚焦純粹、率真的日常生活,一張張飽含溫情的照片,仿佛在向觀者述說背后承載的美麗故事。書中的照片記錄了這個巨變中的東方古國的方方面面,呈現鮮活、富生命力的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中國記憶。
推薦三:16歲,我做了一個夢,夢見的是我在中國的一種生活,很神奇。1979年,中國開始改革開放,首*簽發針對個人的外國人旅游簽證。我聽到這個消息就睡不著覺,我要學習攝影,我要學習中文,我要拍中國改革開放。他們在叫我,我應該去。所以我來中國了。我沒有后悔這個夢。
——閻雷
以中國為主要拍攝題材的外國攝影師中,閻雷也許可以稱得上是you秀的人之一。他wan全可以與他的前輩馬克 ·呂布比肩。
——那日松
1985-2000年,是整個中國發生大變革的時代。這種變革,不僅僅體現在政治風氣上,更體現在人民生活中。本書的作者,一個法國攝影師,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用鏡頭記錄中國人民的點滴生活變更,十幾年如一日。這種記錄,于現-在的我們而言,是無比珍貴又十分溫馨的。
內容簡介
《昨天的中國》以閻雷的大型攝影集《中國》為底本,甄選并增補部分未公開發表的照片,重新編排成冊,全面呈現1985—2000年間處于轉型期的中國的日常生活、經濟起飛和社會巨變,用鏡頭為整個中國創作一幅鮮活、富生命力的肖像。作者對中國充滿了感情,三十年間足跡踏遍中國的每一個角落,敏銳地捕捉到這個具有厚重灰色調的國度在20世紀末對變革的渴望、對新鮮事物的癡迷,通過他的視角,將新舊交替時期的種種微妙和激烈之處真實地傳遞出來,真實展現了那段逐漸遠去的歷史。
作者簡介
閻雷(Yann Layma),1962年生,法國**名攝影師。1984年,他獲準自由進出巴黎愛麗舍宮,為當時的總統密特朗拍攝了一年政壇生活,成為法國*一位獲此殊榮的攝影師。1985年,他還曾借機進入朝鮮,成為第—個進入朝鮮拍攝的西方攝影師。
1985年,閻雷以自由攝影師的身份首*來到中國,30年來共拍攝了60多個關于中國的攝影報道,出版了4本關于中國的著作。他的大型攝影集《中國》于2004年在全世界6個國家同步發行,印量達幾十萬冊,這也使他成為在西方影響大的中國題材攝影師。2005年,他因在中法文化交流方面的突出貢獻而被授予法國騎士勛章;2011年,當選《泊客中國》評選的“中國因你而美麗”11位“文化行者”之一。
目錄
序言
自序邀你共起航
序閻雷:一個法國攝影師在中國那日松
正文
出版后記
序言
自 序
1979年,當中國一夜之間突然向世界敞開它的大門,批準第—批旅游簽證時,我自己仿佛體驗了一把類似主顯節一樣的經歷,我好像預見到了未來的一場有關中國的旅行,感受到了那種顯然天命,它讓我敞開自己,接納遠方的他者;它讓我心甘情愿地將自己——無論身體還是靈魂——深深浸沉到那個廣袤而偉大的,生活著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人類文化中心當中去。十六歲時,我就下定決心要活出一番不同的樣子來,要用我的生命去努力,終在遙遠的將來,為這個巨人繪制一幅肖像。作為一名無憂無慮的少年,我所擁有的資源僅局限于要實現這個不可能任務的強烈野心,我的幼稚人生觀,我的情緒化,還有我的無知。所面臨的挑戰除了孤獨、恐懼,還有彼時這個剛剛開放的國度所帶來的諸多困難,這里的一切對我而言都是未知數。
二十五年過去了,除了美好的回憶外我一無所有,但我無怨無悔。我絕dui想象不到當初那個年輕的決定@給我帶來了那么巨大的改變,遠遠**了我自己的生活。在多次抵達這個“中央之國”的四端之后,我終發現了對另一個文化的熱愛,并與周圍的景觀慢慢地融為一體。對于那些用色彩繽紛的圖片來讓人們了解而不是分析的書,我總是充滿渴望。在本書中,我所依據的是我自己的親身體驗,常常敏感于人生的起落、猶豫和脆弱,而刻意與西方人和中國人所寫的報道保持距離,好讓現場所留給我的印象能夠保持鮮活和自由,能夠為我的內心注入奇觀,教會我他們的語言,讓我學到另一種思維方式,與我分享當代中國激變所掀起的引人入勝的巨浪,而不囿于新聞和攝影風格。我所依賴的是時間,是努力,是旅行,是一遍又一遍地去看,去發現更多,同時抓住一切機會按下我的快門。
多年來,我已經學到了一百五十萬個愛上中國的好理由。我學會了去了解、去觀察以及去仰慕這個偉大的文化,她比歷史上的任何時候都更富有生機。在這里,我從未感受到過任何有關人身或財產的威脅,沒有生過任何疾疫。這段旅程坦蕩美好,沿途不時閃現清泉。多少次我驚喜地發現自己身處如此淳樸的氛圍,那么有特色,充滿熱情和歡笑,在尊重彼此的文化的前提下,不時分享共同的奇妙發現。我對探索中國的熱情始終未曾動搖過。正是這份熱情深刻地改變了我,它深深地感動了我的心靈,揭示了我內心那么多不曾預料到的領域,并賦予了我另一個名字:閻雷,地獄之*的霹靂驚雷。
如果說攝影在西方指的是“用光影寫作”的話,那么在中國,它指的是“捕捉事物的影子,追求瞬間的光影并尋求相似性”。我必是浪費了成百上千張照片,只為與我的好友一道,聚攏這些精心構筑的時刻,去品味其中所展現的這段壯麗的啟程之旅中閃光的點滴,去做一個青春的夢,去對這個真與美常常把酒言歡的國度來一趟視覺上的探險。現-在結集成冊的這部圖片集給我帶來了巨大的愉悅,因為借助它,我得以為您呈上自己熱情工作結出的果實,刻畫一幅關于這條永恒巨龍的肖像,傳遞一種迄今仍在指引我夢想的深刻的情感。因此我祝福您踏上一段愉悅的閱讀旅程。
閻 雷
序
閻雷:一個法國攝影師在中國
在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如果你在北京某一條大街或者胡同里,見到一位身上掛滿徠卡相機,腳蹬一輛破自行車,臉上扣著防毒面具的“老外”在那里東張西望,時不時“攝”兩下的,那八成就是閻雷。
閻雷——Yann Layma,1962年出生,法國布列塔尼人,屬于法國的少數民族。閻雷說這個民族的共同特點是才華出眾,性格固執,喜歡離家出走。閻雷當然無一例外地全部繼承了這些傳統。從14歲他就開始周游世界,16歲喜歡上了攝影,18歲成為了職業攝影師。1981年,他19歲的時候第—次到中國,之后他總共來過中國多少次,他自己也數不清。
閻雷愛吃的中國菜是“宮爆雞丁”和“糖醋里脊”,屬特無聊的兩道菜。閻雷的漢語說得非常好,與他交流不會有什么語言上的障礙。每當有中國人夸他漢語說得好時,他總是很“謙虛”地說:“一般吧,比你好不了多少。”據說有一次他到一個中國餐館吃飯,服務員見是一個外國人進來,便互相小聲說:“來了一個老外,宰他一頓。”閻雷聽見后,大聲說:“你才是老外!想宰我,沒門,嘿嘿!”
這就是閻雷,其實到2014年他52歲,自稱屬虎。
在以中國為主要拍攝題材的外國攝影家中,閻雷也許可以稱得上是you秀的人之一。他wan全可以與他的前輩馬克·呂布(Marc Riboud)比肩。30多年來,閻雷幾乎走遍了中國,他用他的徠卡相機真實地記錄了從上世紀80年代到現在中國的巨大變化。看閻雷的照片就像在看一幅完整的關于中國改革開放30年變遷的風俗畫。這種拍攝的力度和完整性在中國攝影家中也非常少見,或者說幾乎沒有。
閻雷也是我見過的意志為堅強的攝影家,從2000年開始,閻雷患上了嚴重的抑郁癥,很長時間無法正常工作,一直靠吃藥維持,這種藥的副作用非常大,尤其不適合長途旅行,以致每次他來中國都會非常痛苦,時差反應強烈,睡不著覺。也因為這個病,閻雷丟掉了很多工作的機會。但即使在這種情況下,閻雷仍然完成了他對自己人生qi跡的**。
2004年10月,閻雷的《巨龍108像——20年攝影中國》攝影展在法國巴黎盧森堡公園展出,108張1.8米×1.2米的巨幅照片沿公園的柵欄墻排開,成為巴黎耀眼的一道風景。據說能夠在盧森堡公園展覽的攝影家基本都是大師級的,這一點讓閻雷非常驕傲!開幕式當天,他的大型畫冊《中國》也在全世界6個國家首*,首印量就達到75,000冊。同一年10月,閻雷還參加了在北京故宮舉辦的大師云集的《紫禁城國際攝影大展》。
2005年,由于在中法文化交流方面的突出貢獻,閻雷被授予法國騎士勛章。2007年,閻雷《龍的影像》展覽在北京798映藝術中心舉行。2011年,閻雷被“泊客中國”評選為“中國因你而美麗”11位“文化行者”之一。那一年,對閻雷來說還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發生了,就是他在中國找到了自己愛的歸宿。
閻雷不是一個標準的新聞攝影記者,也不自稱是藝術家,他只拍他認為很美的“故事”。1990年,他拍攝的畫冊《歌海木寨》(一個關于中國侗族的故事)在國際上引起很大轟動,也使廣西三江和貴州黎平一帶成為外國游客和文化人類學者蜂擁而到的地方。1993年,他在云南元陽拍攝的圖片專題《山的雕刻者》以及同名紀錄片更是取得巨大成功,無數攝影獎和電影獎使他跨入了*際級攝影名家的行列。
當然,閻雷并不僅僅拍中國,他已經走訪過80多個國家,一年中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路上。他其實是一位真正的人文地理攝影師。
30多年間,閻雷一直在追逐和拍攝他所說的“像夢一樣的世界”。
那日松,798映藝術中心/映畫廊藝術總監,策展人
后記
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經歷了一次文化啟蒙,對成長于那個年代的人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人們是如此懷念那段貧乏、簡單,而又充滿激情的歲月,其擁有的思想資源和精神動力十分豐富。但隨著時間流逝,留在人們頭腦中的那段記憶也開始變得愈加模糊。
1985年,閻雷開始了他在中國的拍攝之旅。30年間足跡踏遍中國的每一個角落,記錄了中國城鄉的各行各業、男女老少、衣食住行。閻雷不是一個新聞攝影記者,也從不自稱是藝術家,他只拍他認為很美的“故事”。他把鏡頭對準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樸實無華,又不失生動有趣,展現了那個年代人們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態度。這都體現了閻雷的攝影理念:避免自己的作品流于平庸的新聞攝影或某種特定的風格,而是遵從自己的所見和所感。
我們以出版于2004年的大型攝影集《中國》為底本,甄選并增補部分未公開發表的照片,匯編成這本《昨天的中國》。這些珍貴的影像呈現了一幅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變遷的風俗畫,希望讀者們能通過閻雷的照片,感受歷史的豐富與復雜,人生的坎坷與趣味。在此,我們還要te別感謝那日松老師協助我們完成選片工作。
服務熱線:133-6631-2326·188-1142-1266
讀者信箱:reader@hinabook.com
后浪出版公司
2015年1月

商品參數
商品參數
著 者:
(法)閻雷(Yann Layma)
譯 者:
楊寧
書 號:
978-7-5502-3350-8
出 版: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開
本:
720毫米*1030毫米 1/16
印 張:
22.5
插 頁
:2
字 數:
256千
頁數
:360
版 次:
2015年3月第壹版
印 次
:2015年3月第壹次印刷
定 價:
128.00元
編輯推薦:
推薦一:
閻雷是繼布列松、馬克·呂布和劉香成等攝影大師之后,專注拍攝中國時間*長、地域*廣的西方攝影師。
推薦二:
·《昨天的中國》全球的大型攝影集《中國》的*新精編版,也是閻雷行走拍攝中國三十年作品首*在國內出版。
·作者聚焦*純粹、*率真的日常生活,一張張飽含溫情的照片,仿佛在向觀者述說背后承載的美麗故事。
·書中的照片記錄了這個巨變中的東方古國的方方面面,呈現*鮮活、*富生命力的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中國記憶。
推薦三:
16歲,我做了一個夢,夢見的是我在中國的一種生活,很神奇。1979年,中國開始改革開放,第壹次簽發針對個人的外國人旅游簽證。我聽到這個消息就睡不著覺,我要學習攝影,我要學習中文,我要拍中國改革開放。他們在叫我,我應該去。所以我來中國了。
我沒有后悔這個夢。
——閻雷
以中國為主要拍攝題材的外國攝影師中,閻雷也許可以稱得上是*you秀的人之一。他wan全可以與他的前輩馬克 ·呂布比肩。
——那日松
本書特點·著者簡介·內容簡介
上架建議·讀者定位·目錄·序言·正文賞讀·出版后記
◆
著譯者簡介
◆——————————————————————
閻雷(Yann Layma)
,1962年生,法國**名攝影師。1984年,他獲準自由進出巴黎愛麗舍宮,為當時的總統密特朗拍攝了一年政壇生活,成為法國唯1一位獲此殊榮的攝影師。1985年,他還曾借機進入朝鮮,成為第壹個進入朝鮮拍攝的西方攝影師。
1985年,閻雷以自由攝影師的身份首*來到中國,30年來共拍攝了60多個關于中國的攝影報道,出版了4本關于中國的著作。他的大型攝影集《中國》于2004年在全世界6個國家同步發行,印量達幾十萬冊,這也使他成為在西方影響的中國題材攝影師。2005年,他因在中法文化交流方面的突出貢獻而被授予法國騎士勛章;2011年,當選《泊客中國》評選的“中國因你而美麗”11位“文化行者”之一。
◆
內容簡介
◆——————————————————————
本書以閻雷的大型攝影集《中國》為底本,甄選并增補部分未公開發表的照片,重新編排成冊,全面呈現1985—2000年間處于轉型期的中國的日常生活、經濟起飛和社會巨變,用鏡頭為整個中國創作一幅*鮮活、*富生命力的肖像。
作者對中國充滿了感情,三十年間足跡踏遍中國的每一個角落,敏銳地捕捉到這個具有厚重灰色調的國度在20世紀末對變革的渴望、對新鮮事物的癡迷,通過他的視角,將新舊交替時期的種種微妙和激烈之處真實地傳遞出來,真實展現了那段逐漸遠去的歷史。
◆
目 錄
◆———————————————————————
自序 邀你共起航 001
序 閻雷:一個法國攝影師在中國 那日松 003
正文 002-350
出版后記 351

北京后浪圖書專營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