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內容提要:
文學是可愛的。生活是好玩的。藝術是要有所犧牲的。
八十年代末,木心客居紐約時期,亦自他恢復寫作、持續出書以來,紐約地面的大陸和 同行在異國謀飯之中,居然促成木心開講“世界文學史”,忽忽長達五年的一場“文學的遠征”——從1989年1月15日開課,到1994年1月9日 后一課,每位聽課人輪流提供自家客廳,在座者有畫家、舞蹈家、史家、雕刻家等等。
聽課學生陳丹青說,“我們當年這樣地胡鬧一場,回想起來,近于荒謬的境界:沒有注冊,沒有教室,沒有課本,沒有考試與證書, 沒有贊助與課題費,不過是在紐約市皇后區、曼哈頓區、布魯克林區的不同寓所中,團團坐攏來,聽木心神聊。
” 菜單開出來,大家選。從古希臘神話、新舊約,到詩經、楚辭,從中世紀歐洲文學,到二十世紀文學世界,東方西方通講,知識靈感并作。其中聽的聽,講的講,“金句”紛披,兀自燃燒。“講完后,一部文學史,重要的是我的觀點。”木心說。
古代,中世紀,近代,每個時代都能找到精神血統,藝術親人。
他愛先秦典籍,只為諸子的文學才華;他以為 所有偽君子身上,仍然活著孔丘;他想對他愛敬的尼采說:從哲學跑出來吧;他激賞拜倫、雪萊、海涅,卻說他們其實不太會作詩;他說托爾斯泰可惜“頭腦不行”,但講到托翁墳頭不設十字架,不設墓碑,忽而語音低弱了,顫聲說:“偉大!”而談及薩特的葬禮,木心臉色一正,引尼采的話:唯有戲子才能喚起群眾巨大的興奮。
木心開講時六十二歲。多少民國書籍與讀者,湮滅了。他的一生,密集伴隨愈演愈烈的文化斷層。他不肯斷,而居然不曾斷,這就是紐約世界文學史講座潛藏的背景:在累累斷層之間、之外、之后,木心始終將自己盡可能置于世界性的文學景觀,倘若不是出走,這頑強而持久的掙扎,幾乎瀕于徒勞。
如今,聽課學生陳丹青整理那五年那五冊聽課筆記,共八十五講,逾四十萬字,結集這本大書時,已不再將之僅僅看做“世界文學史講座”。誠如木心所 早時設想的那樣,這是他自己的“文學回憶錄”,是一部“荒誕小說”,“在自己的身上,克服這個時代”。
這也是木心留給世界的禮物,文學的福音書。
......

目錄:
【小引】
世界文學史講座(1989—1994)聽課筆記小引/陳丹青
【代序】
文學,局外人的回憶 / 梁文道
【上冊】
1989年 開課引言
講 希臘羅馬神話(一)
第二講 希臘羅馬神話(二)
第三講 希臘史詩
第四講 希臘悲劇及其他
第五講 新舊約的故事和涵義
第六講 新舊約再談
第七講 福音
第八講 新舊約續談
第九講 東方的
第十講 印度的史詩、中國的詩經
第十一講 詩經續談
第十二講 楚辭與屈原
第十三講 中國古代的歷史學家
第十四講 先秦諸子:老子
第十五講 先秦諸子:孔子、墨子
第十六講 先秦諸子:孟子、莊子、荀子及其他
第十七講 魏晉文學
第十八講 談音樂(未記)
第十九講 陶淵明及其他
第二十講 中世紀歐洲文學
第二十一講 唐詩(一)
第二十二講 唐詩(二)
第二十三講 唐詩(三)
第二十四講 宋詞(一)
第二十五講 宋詞(二)
第二十六講 中世紀波斯文學
第二十七講 阿拉伯文學
第二十八講 中國古代戲曲(一)
第二十九講 中國古代小說(一)
第三十講 中世紀日本文學
第三十一講 文藝復興與莎士比亞
第三十二講 十七世紀英國文學、法國文學
第三十三講 中國古代戲曲(二)
第三十四講 中國古代小說(二)
第三十五講 十八世紀英國文學
第三十六講 十八世紀法國文學、德國文學
第三十七講 歌德、席勒及十八世紀歐洲文學
第三十八講 十八世紀中國文學與曹雪芹
【下冊】
第三十九講 十九世紀英國文學(一)
第四十講 十九世紀英國文學(二)
第四十一講 十九世紀英國文學(三)
第四十二講 十九世紀英國文學(四)
第四十三講 十九世紀法國文學(一)
......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木心(1927—2011),本名孫璞,原籍浙江,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畢業,1982年定居紐約,晚年歸根故里烏鎮,被海內外華人視為深解東西方藝術傳統的精英和傳奇人物。
生前定稿出版有文集13種著作,即散文小說系列6種《哥倫比亞的倒影》《瓊美卡隨想錄》《溫莎墓園日記》《即興判斷》《素履之往》《愛默生家的惡客》,詩歌系列6種《西班牙三棵樹》《我紛紛的情欲》《詩經演》《巴瓏》《偽所羅門書》《云雀叫了一整天》(引發刷屏的小詩《從前慢》即來自《云雀》),包括答問錄1種《魚麗之宴》。逝世后,另有“世界文學史講座”整理成書《文學回憶錄》(即聽課學生陳丹青筆記),及作為《文學回憶錄》補遺的《木心談木心》。陳丹青說,《文學回憶錄》布滿木心始終不渝的名姓,而他如數家珍的文學圣家族, 不知道怎樣持久地影響了這個人。
不止文學。英國BBC制作大型文獻紀錄片《世界文明》(20世紀以來的公眾藝術教育電視片經典),中國部分,擬拍攝宋元以降的山水畫。這部影片將探討逾千年的中國山水畫之路,攝制組為此來到烏鎮的木心美術館,擬將畫家木心作為BBC千年歷程紀錄片的“一個開場的故事”,以詮釋藝術的力量。
陳丹青,木心美術館館長,1953年生,原籍上海,中央美術學院畢業。完整記錄1989—1994年紐約“世界文學史講座”的聽課學生,以木心為“師尊”。木心說,“ 好的學生,是激起老師靈感的學生。丹青是激起我靈感的朋友”。繪畫之外,主講有“看理想”系列視頻《局部》,著有《多余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續編》《荒廢集》《草草集》《紐約瑣記》《外國音樂在外國》《無知的游歷》《談話的泥沼》《笑談大先生》等書。

內容提要:
在歷時五年的“世界文學史”課程中,木心曾應聽課生再三懇請,于1993 年3月7日至9月11日,以九堂課的半數時間,講述了自己的文學寫作。其全部內容,包含在陳丹青的原始筆記中。2013年初,依據這五本聽課筆記,《文學回憶錄》出版了。出于當時的顧慮,陳丹青沒有收入九堂課的相關內容。近經商酌,為讀者考慮,仍以他的筆記為依據,編成《木心談木心》一書,是為《文學回憶錄》補遺。 聽課學生陳丹青說,返回八十年代,這份“課業”并不是聽講世界文學史,而是眾人攛掇木心聊他自己的文章——這是先要向讀者告白的實情。1993年,文學史講席進入第四個年頭,話題漸入所謂現代文學。其時眾人與老師混得忒熟了,不知怎樣一來,舊話重提,我們又要他談談自己的寫作、自己的文章。3月間,木心終于同意了,擬定前半堂課仍講現代文學,后半堂課,則由大家任選一篇他的作品,聽他夫子自道。
木心極鄭重地說,“當沒有人理解你時,你自己不要出來講。”陳丹青說,什么叫做“私房話”呢,這就是私房話。全本《文學回憶錄》的真價值,即在“私房”。他談到那么多古今妙人,倒將自己講了出來,而逐句談論自家的作品(《木心談木心》),卻是在言說何謂文學、何謂文章、何謂用字與用詞。這可是高難度動作啊,愛書寫的人,哪里找這等真貨?眼下,隱然而欠雛形的木心研究,似在萌動。《木心談木心》面世,應是大可尋味的文本,賞鑒木心而有待申說的作者,會留意他所謂“精靈”的自況、所謂“步虛”的自供嗎——承老頭子看得起我們,提前交了底,以世故論,誠哉所言非人:這是文學法庭再嚴厲的拷問也難求得的自白啊。
......

目錄:
【出版說明】 木心的九堂文學課,陳丹青的五冊原始筆記
【 講 】 談自己的作品 (1993.3.7)
同步閱讀:《即興判斷》代序、《塔下讀書處》
【 第二講 】 再談薩特,兼自己的作品 (1993.3.21)
同步閱讀:《九月初九》
【 第三講 】 續談薩特,兼自己的作品 (1993.4.4)
同步閱讀:《S. 巴哈的咳嗽曲》、《散文一集》序、《明天不散步了》
【 第四講 】 談加繆,兼自己的作品 (1993.4.18)
同步閱讀:《明天不散步了》、《童年隨之而去》
【 第五講 】 續談存在主義,兼自己的作品 (1993.5.9)
同步閱讀:《哥倫比亞的倒影》
【 第六講 】 談法國新小說派,兼自己的作品 (1993.5.16)
同步閱讀:《哥倫比亞的倒影》、《末班車的乘客》
【 第七講 】 談訪談 (1993.6.13)
同步閱讀:《仲夏開軒》
【 第八講 】 再談新小說,兼自己的作品 (1993.6.20)
同步閱讀:《遺狂篇》
【 第九講 】 談《素履之往》 (1993.9.11)
同步閱讀:自序、《庖魚及賓》、《朱紱方來》
【 后記 】 總算還原了《文學回憶錄》全貌 / 陳丹青
......
1686805985

精 彩 頁:
1686805985

內容提要:
......
1686805985

作者簡介:
1686805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