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 id="2ua4q"></center>
<center id="2ua4q"></center>
<sup id="2ua4q"></sup>
<center id="2ua4q"><wbr id="2ua4q"></wbr></center><center id="2ua4q"></center>
<center id="2ua4q"><div id="2ua4q"></div></center>
<center id="2ua4q"></center>
<optgroup id="2ua4q"><wbr id="2ua4q"></wbr></optgroup>
首頁 / 商品詳情

當當網童書 法布爾昆蟲記全套8冊6-14歲三四年級八年級上冊課外閱讀名著正版原著完整版學生非注音版

原價:¥121.8優惠券:¥12券后價:¥109.8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6-14歲

為什么要給孩子選擇這版《昆蟲記》?

日本昆蟲專家奧本大三郎先生將故事化的發展情節貫穿全書,處處充滿了求知尋解,較激發孩子們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促使孩子積極思考和行動!愛上閱讀!

讓“沉悶”的科學知識活潑起來!在認識小昆蟲的習性、生活趣事的同時,十分輕松自然地帶出各種科學常識!不知不覺中就能增長知識!

“安徒生”獎得主安野光雅、日本繪本大師團隊溫情助陣,攜手奉上較真實的大自然場景以及較感人、較萌的昆蟲史詩。萌萌的插圖喚起了孩子們想要好好保護這些小萌物的心,從而潛移默化培養孩子正直、勇敢、友善的個性,讓孩子學會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編輯推薦:

大自然發給孩子的邀請信?大朋友、小朋友都會愛上的暖心科普書!

每一冊的書后面都會提供一節觀察和飼養昆蟲的小方法,家長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動手、動腦,不僅有助于增強與孩子之前的感情,還可以共同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內容簡介

這套暢銷世界的經典少兒版《昆蟲記(套裝全8冊)》,收集了由世界繪本大師團隊為它專門所拍、所繪的各種昆蟲萌照,同時又以生活化的語言向孩子們介紹了這些昆蟲萌物的名字、出生地以及生活習性、趣事等,不僅如此,每冊書的最后幾頁還專門為孩子提供了研究、飼養小昆蟲的小建議、小方法,讓孩子增長知識的同時,促使孩子獨立思考、積極行動!

作者簡介

法布爾,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文學家。他的經典作品《昆蟲記》出版以來深受讀者喜愛,啟發了無數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對大自然的熱愛,一直被認為是好的科普書,至今已被譯成50多種語言,享譽世界。在長達30余年的辛勤寫作過程中,法布爾在自己心愛的小土地“荒石園”里,認真、專注地觀察大自然中的各種小昆蟲,將它們的種族、生活習性、喜好等都做了詳盡的記錄,展現了一個全面、生機勃勃的昆蟲世界。

奧本大三郎,著名昆蟲采集家、“法布爾昆蟲館”館長。數度踏上法布爾的故鄉,用10余年的時間仔細揣摩大自然中各種小昆蟲一年四季的習性變化,將較為深奧的《昆蟲記》原著專門改寫為適合孩子們閱讀的版本,經他改寫后的版本保留了原著的精髓,暢銷20余年,銷量過萬冊,獲得了國際4項大獎,是全球獲獎較多的昆蟲記!

安野光雅/繪者

享譽世界的國際繪本大師,國際童書界榮譽“安徒生獎”得主, 《旅之繪本》《走進數學的奇妙世界》《繪畫是一個人的旅行》作者,親自到法國考察,為這版《昆蟲記》專門繪制了8幅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精美封面,展現了法國鄉村的真實生活,讓孩子們如同身臨其境般地與昆蟲對話。

目 錄

冊:大自然的清道夫――糞金龜

1阿維尼翁的5月 29

2神圣糞金龜 53

3巨胸糞金龜 113

4扁軀糞金龜 119

5長足糞金龜 127

6西班牙大黑糞金龜 141

7島嶼大黑糞金龜 171

8牛頭大黑糞金龜 179

9小糞金龜 185

10半人獸小糞金龜 205

第二冊:大自然的小刺客――狩獵蜂

1登上班杜山 29

2狩獵吉丁蟲的黃帶土棲蜂 55

3狩獵象鼻蟲的瘤土棲蜂 73

4狩獵蟋蟀的黃翅穴蜂 103

5狩獵短翅螽斯的蘭格道格穴蜂 113

6狩獵毛毛蟲的長腰穴蜂 153

7狩獵金龜子的土蜂 175

第三冊:大自然的夏日歌手――蟬

1蟬歌唱的秘密 29

2蚜蟲與天敵 105

3大紋白蝶與甘藍菜 121

4大天蠶蛾的超能力 165

5陽光下的姬天蠶蛾 195

6枯葉蛾的白天婚禮 201

7松樹行列毛蟲向前進 221

第四冊:蝎子的決斗

1拿魯波狼蛛 29

2長金蜘蛛 85

3蟹蛛 125

4大毒蝎 137

5薄翅螳螂 219

6櫛須螳螂 243

第五冊:會做搖籃的象鼻蟲

1點綴春天的花潛金龜 29

2在樹中成長的橡樹深山天牛 63

3大薄翅天牛和昆蟲佳肴 83

4奇特的象鼻蟲――搖籃蟲 103

5做雪茄的青楊綠卷象 123

6鷸喙象鼻蟲的鉆洞器 135

7豌豆象和人類的歷史 161

8谷倉中的害蟲――菜豆象 185

9處理尸體的專家――埋葬蟲 205

第六冊:芫菁大冒險

1博物學家的誕生 29

2花蜂寄生芫菁之謎 49

3短翅芫菁大冒險 107

4過變態和變身術 133

5大葫蘆步行蟲“裝死” 151

6虹綠步行蟲 201

第七冊:螞蟻雄兵的路標

1貓咪大旅行 29

2涂壁花蜂的返巢本能 49

3紅武士蟻的路標 115

4長吻虻幼蟲的死亡之吻 153

5麗蠅的清除能力 183

6肉蠅產卵 201

7肉蠅的天敵――閻魔蟲 213

8獵食蠅類的高鼻蜂 223

9生生不息的大自然 253

第八冊:法布爾傳――昆蟲詩人的一生

1瑪拉邦農家 25

2圣雷翁的學校 51

3大城市――羅德茲 85

4阿維尼翁的學生時代 105

5卡爾班托拉的小學 117

6阿維尼翁母校的名師 143

7奧朗日的家 193

8有情荒地――阿爾瑪斯 205

9法布爾老師的一天 227

10在阿爾瑪斯的光照中 237

顯示部分信息

媒體評論

★ 法布爾是一位無與倫比的觀察家。

――英國博物學家 達爾文

★《昆蟲記》不愧為“昆蟲的史詩”,法布爾則不愧為“昆蟲的荷馬”。

――法國大文豪 雨果

★ 這個大學者像哲學家一般地去思考,像藝術家一般地去觀察,像詩人一般地去感表達。

――法國著名戲劇家 埃德蒙?羅斯丹

★ 他觀察之熱情耐心,細致入微,令譯者欽佩,他的書堪稱藝術杰作。譯者幾年前就讀過他的書,非常地喜歡。

――法國文學家 羅曼?羅蘭

★ 見到這位“科學詩人”的著作,不禁引起舊事,羨慕有這樣好的書看的別國少年,也希望中國有人來做這翻譯編纂的事業。

――作家 周作人

顯示部分信息

在線試讀

紅武士蟻的路標

螞蟻遠征

鳥類和蜂類的方向感

每年一到冬天,便有大批的野鴨、野雁、天鵝從北方飛到溫暖的南方過冬,等開春后再回到北方。

這里所指的北方可能是西伯利亞,它們必須在遷移中橫渡幾千千米。鳥兒不但要有長距離飛行的能力,還必須能飛越遼闊的海洋。

其實,不只野鴨和野雁擁有如此優異的能力,傳信鴿也每年一到冬天, 野鴨

便從北方飛到溫暖的南方過冬。能遠從千里外正確無誤地回到自己的窩巢;燕子則在南方過冬后,等到春天來時,越過海洋回到北方。

到底是什么指引鳥兒做長途飛行呢?是不是它們把沿途看見的景象深深記在腦海里了?

法布爾老師喜歡的書籍中,有一本由托斯內爾撰寫的《動物的精神》,書中便做了這樣的描述:

“住在法國的鳥兒根據經驗知道:寒冷來自北方,暑氣來自南方,東方的空氣干燥,西方的空氣則比較潮濕。當它們決定遷徙的方向時,有這些條件做依據,是否便足夠了呢?

“把鴿子放進加蓋的藤籃中,從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帶到法國南方的托爾斯。由于鴿子在籃里看不見外界,無法知悉經過了哪些地方。可是它能從空氣的溫差感覺自己正在向南

行。一旦在托爾斯被釋放,它就會自然而然地朝北飛回家。

“至于朝北飛到什么地方,鴿子可能也是依自己熟悉的地方氣溫來判斷。假如無法一下子找到目的地,它就會修正航向朝左或朝右飛。總之經過幾小時的橫面搜索,鴿子總會找到自己的家。”

但以上的例子只限于南、北方向。如果把鴿子從西帶到東,恐怕就不怎么準了,因為東西方向的氣溫變化并不明顯。

以貓咪為例,當它要穿越城鎮回家時,絕不會選擇彎路或考慮要不要走來時的那條路。就像法布爾老師養的裘內要回老家時,遇到河就直接游過去一樣。這時它憑借的似乎不是視

覺,也不是氣溫的變化,那到底是什么呢?

像法布爾老師針對涂壁花蜂做實驗時,更可證明動物回家的能力與路標或視覺無關。例如他把蜂兒帶到森林里放掉,而涂壁花蜂飛行的高度只有三四米。由于四周全是超過這種高度的樹,它根本看不到自己的位置,更無法因此判斷飛行的方向。

首先,涂壁花蜂辨認方向似乎不需要靠地形輔佐,它只在剛被釋放時,稍微有點猶豫罷了,可是在法布爾身邊繞兩三圈后,便決定了家的方向。不管前面有沒有森林或山丘阻隔,它都可以低低地沿著地形飛過。

由此可見,花蜂絕不是憑視覺來決定方向的。

至于氣候對花蜂似乎也沒什么影響。

生物學家至今仍無法判斷寒、暑、干燥與潮濕的變化,和昆蟲的返巢能力有什么關系。一般說來,只相距數千米遠的兩地,氣溫是不會有什么差距的。

綜合以上幾點,我們可以說花蜂身上一定擁有某種人類所沒有的感覺器官。但那是什么呢?

受地球磁場影響嗎?

提倡進化論的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曾經寫信建議法布爾老師做實驗,看看花蜂飛行時會不會受到地球磁場的影響。假如它的背上多了一根磁針,因而找不到路回家,那就表示花蜂的方向感是憑借地球本身的南北極磁場。

人無論如何是沒有這項能力的。設想假如航海家身體里就有感應地球磁場的系統,還需要羅盤嗎?

從這里可以看出,達爾文也認定動物身上具備某種人類沒有的能力。盡管還不知道它是什么,但至少可以了解在蜂類、鳥兒和貓咪身上都有類似的感應系統,才能使它們從異鄉返家。

法布爾老師說:“我原先想證明動物和昆蟲擁有人類沒有的、奇異的方向感,雖然目前真相未明,但以貓和涂壁花蜂進行的觀察和實驗,對這個問題已有某種程度的了解,我感到很滿意。”

不過,話又說回來,這種特殊的感覺器官到底分布在涂壁花蜂身上的什么部位呢?

也許大多數人都會回答:“在觸角吧!”從昆蟲本身的行為來觀察,科學家對于未知的昆蟲習性,習慣先從它們的“觸角”來探索。法布爾老師也認為必須慎重了解昆蟲觸角的功能。

那么,涂壁花蜂是憑觸角的試探來決定方向的嗎?

我們曾經提過:當長腰穴蜂尋找夜蛾幼蟲時,會不斷地用觸角觸碰、敲打地面,看起來好像在試探地底有沒有昆蟲。

既然觸角有找尋獵物的功能,它應該也可以在外出時判斷方向嘍!這個假設有必要實驗查證一番。于是法布爾老師抓了幾只涂壁花蜂,先把它們的觸角齊根剪掉,再帶到附近釋放,

看它們能不能飛回來。

事實證明,這些被剪了觸角的蜂和一般的涂壁花蜂一樣能夠回巢。

“啊!一樣呢!”法布爾老師很高興有這樣的結果。原來他以前曾經針對專門抓象鼻蟲的瘤土棲蜂做過相同的實驗,當時瘤土棲蜂也是安然無恙地回巢。由此可見,蜂類返巢的方向感似乎和觸角沒有的關系。

可是,沒了觸角的蜂雖然能飛回來,卻無法工作。它也在自己筑的巢前飛來飛去,后停下來發呆,好像什么事也做不了。

不過有時它會飛走,又飛回來,看到其他的蜂飛過,也不會沖上去把外來客趕跑。此外,它既不儲蜜,也不再筑巢,各項工作便半途而廢,第二天,就不知跑到哪里去了。看來失去

觸角這個重要器官,涂壁花蜂似乎無法再擔任筑巢的工作。

法布爾老師仔細觀察發現,當涂壁花蜂涂墻的時候,會用觸角敲打墻壁,以確定是否完工了。觸角對涂壁花蜂而言,好像人類使用的定規或水平儀。沒有了工具,自然無法工作啦!

不過以前老師都只針對筑巢、守衛的雌蜂做實驗,這一次他嘗試把雄倉庫花蜂載到遠方釋放。

通常雄蜂都守候著瓦片上的蜂巢,等待雌蜂羽化,然后進行交配。可是一旦開始筑巢,它們就會消失無蹤。原本法布爾老師想:雄蜂和雌蜂不同,它既不會筑巢,大概認路的方向感也會比較差吧?

由于雄蜂體型較小,所以老師并沒有把它們帶得太遠,只在離巢1 千米遠的地方釋放,結果一經實驗,雄蜂居然和雌蜂一樣,輕易地找到回家的路。

他再用其他種類的蜂做實驗,結果也相同,都具備返巢的能力。大概蜂類都有這種優異的本能吧!

搶奴隸的螞蟻

至于利用在分類學上和蜂類相似的螞蟻做實驗,所得的結果就不盡相同了。

在阿爾瑪斯的庭院中,數量多的昆蟲要算“亞馬遜蟻”,也就是“紅武士蟻”。有關亞馬遜族的傳說出自希臘神話,據說這個部族都是女戰士。由于紅武士蟻中出外狩獵的螞蟻全部是雌蟻,再加上它們天生好戰,因此得名。

亞馬遜蟻不會自行養育下一代,也不會采集食物,即使食物就在眼前,它們都不會自行取食。這種螞蟻所有的工作全部由“奴隸”代勞,大到養育子女、采集食物,小到清掃蟻窩、

送食物到口邊,一切工作全交給奴隸。它們會做的,就是隨時準備戰斗和用前肢清理身體而已。

亞馬遜蟻奪取黑山蟻的繭,等到黑山蟻破繭而出后,便成為亞馬遜蟻的奴隸,努力為它工作。這些搶來的奴隸通常在一年半到兩年之間死亡,所以必須不斷地汰舊換新。

6、7 月間正是學校放暑假的時候,太陽也向大地展現了無比的威力。亞馬遜蟻經常出門遠征,遠征的行列寬約20 至30厘米,長卻有5 至6 米,整隊螞蟻數量高達500 多只。

許多人見了這種場面,一定會以為“螞蟻在大搬家”,其實它們哪有時間來做這么無關緊要的事?在出征行列行進間,只要先頭部隊發現前方有其他螞蟻窩,它們馬上停下腳步,

整隊人馬散開,后方的螞蟻立刻上前會合,鬧烘烘地亂成一片。

然后它們派出斥候打探敵情。一直要等到斥候回報:“消息錯誤!”它們才會繼續排列整齊,向目標邁進。

等找到黑山蟻窩時,亞馬遜蟻把大軍開進去,突襲藏繭的大房間。500 只“亞馬遜大盜” 一擁而入,那種情景是非常驚人的。

另一方面,黑山蟻自然不會眼睜睜地看著子女被搶,于是展開攻防戰。一邊是企圖捍衛家園的黑山蟻,另一邊則是要搶奪奴隸的紅武士。黑山蟻中有的企圖用土塞住入口,有的則直接撲上去廝殺,但是亞馬遜蟻實在太強悍了,這場戰爭勝負立見。

打勝仗的亞馬遜蟻并不會趕盡殺絕,它們只是用強健的大顎把反抗者趕出去。難道這些強盜也有仁慈之心?當然不是,只因為它們心里明白,自己這一族和黑山蟻唇齒相依,日后還要靠黑山蟻繁衍后代來繼續做它們的奴隸呢!為了自身的利益,當然不能趕盡殺絕嘍!

勝利的亞馬遜蟻得意洋洋地用大顎銜著黑山蟻的大白繭,凱旋回到自己的地盤。

沿原路回家

“搶繭大盜”亞馬遜蟻行軍的距離遠近不一,有時會遠征,有時只在家的附近掠奪。通常它們行進距離在10 至20米之間,有時候也會遠達100 米以上。這點完全要看黑山蟻窩在哪里而定。

有一回法布爾老師在院子里看到一列螞蟻雄兵爬過圍墻,一直爬到院子外。院子的圍墻雖有4 米高,對這些亞馬遜蟻卻沒有造成任何障礙。老師眼看著它們筆直地朝對面的麥田

前進。

不管眼前是草地、亂石坡,還是寸草不生的空地,通通不會阻礙它們勇往直前。

亞馬遜蟻回巢的時候,絕不會隨意亂走,一定會沿著來時的路回家,沒有絲毫偏差。假如來的時候曾經拐彎一下,回去的時候它們也會再彎一次;來的時候直接翻過障礙物,回去時也會這么做。

有時路上枯葉堆積如山,那座枯葉山對亞馬遜蟻而言,猶如“蜀道難行”,而且上面還有許多會踏空的陷阱。螞蟻雄兵必須戰戰兢兢地往上爬,搖搖擺擺地在樹葉間行走,萬一不小心掉下去,又得重新來過。更糟的是回家時還得再走一遍,而且這回它們的嘴里又銜著黑山蟻的繭,當然更增困難。

然而再怎么困難,都必須克服,即使旁邊就有一條平坦大道,它們也不會舍棄原路,另謀他途。

有一天,法布爾老師發現一隊出發狩獵的亞馬遜蟻,正沿著水池邊的水泥道前進。這個池子里以前住著許多青蛙,老師嫌它們太吵,便把它們通通趕走,改養金魚。

這時北風呼呼地吹著,每當一陣強風吹過,總會把行列里的幾個倒霉鬼吹下池子。金魚群高興地聚在池邊,張開大嘴,等候美食上門。這條路對螞蟻雄兵來說,實在太危險了。走完這段路,它們必然是損兵折將,傷亡慘重呢!

假如把這些螞蟻比喻為人,那就仿佛是走在一條狹窄的懸崖上,一失足就會落入深谷中。而水里又有好幾條像鯨那么大的鯊魚,等著把落水人吃掉。這么危險的路,人類大概不會想走第二次吧!

懷著這樣的疑惑,法布爾老師決定守候一旁,看看螞蟻會不會走別的路回家。

然而情況和老師的揣測正好相反,銜著獵物的亞馬遜蟻依舊走上危險的懸崖,而金魚則在池邊等著它們和獵來的黑山蟻繭果腹。它們明知這條路危機重重,卻仍全心全意地向前走。

究竟它們是怎么認得路回家的呢?

在第3 冊中曾經介紹過的松樹行列毛蟲,它們出外尋找食物時,會一邊走一邊吐出絲線,回家時就沿著來時留下的絲線找到歸路。這大概是簡單的認路方法。和沿著絲線回家的毛毛蟲相比,憑感覺從遠方回巢的花蜂使用的方法要復雜多了。

螞蟻又是怎么認路的呢?它們和蜂類本來屬同一目――膜翅目,后來分支到地下筑巢,逐漸演化成現在的模樣。

亞馬遜蟻在分類上雖然較接近蜂類,但它們回家的方法卻和松樹行列毛蟲相同。換句話說,每當它們出外遠征,就會在走過的路上留下特殊的氣味,如此在“班師回朝”的時候,便可輕易找出回家的路。

例如螞蟻會分泌“蟻酸”。當我們抓住螞蟻時,它們的尾部就分泌出一種透明的液體,散發刺鼻的臭味,那就是蟻酸。

“它們似乎靠著蟻酸的氣味行動。”昆蟲學者向來都這么解釋螞蟻的行為。他們認為螞蟻老用觸角探來探去,就是在找蟻酸!

不過,法布爾老師并沒有立刻相信這種理論,他認為把昆蟲神奇的能力通通歸入“觸角作用”的想法,太過籠統了。難道不能用實驗來證明螞蟻是不是憑嗅覺認路嗎?

725530092

<center id="2ua4q"></center>
<center id="2ua4q"></center>
<sup id="2ua4q"></sup>
<center id="2ua4q"><wbr id="2ua4q"></wbr></center><center id="2ua4q"></center>
<center id="2ua4q"><div id="2ua4q"></div></center>
<center id="2ua4q"></center>
<optgroup id="2ua4q"><wbr id="2ua4q"></wbr></optgroup>
黄色片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