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綿延千年的藝術瑰寶 值得珍藏的國民日歷









書名: 敦煌日歷2024
定價: 138.00
ISBN: 9787521760026
作者: 敦煌研究院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用紙: 特種紙
裝幀: 精裝
開本: 48

1.【大美敦煌】歲月悠長,瑰麗想象。敦煌石窟既承載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又閃耀著世界多元文明的光芒。莫高窟45000平米壁畫,735個洞窟,2400余身彩塑,見證沖擊心靈的歲月之美。
2.【藝術無雙】366日,紙上展開敦煌洞窟實景漫游,守護風沙洗禮的歷史痕跡。收錄壁畫自北朝至元,或質樸奔放、或從容華麗、或端莊寫實,或神秘浪漫,承載一千多年的記憶。
3.【傳統文化之美】一日一圖,由專家精選并解讀。敦煌藝術特色、傳統文化生活躍然紙上。從褒衣博帶的風尚、間色裙、雙丫髻,到交領半臂、步搖花鈿、驚鵠髻,看傳統服飾妝束變遷;從歇山頂、人字披頂、窟頂平棋,到寶塔鐘樓、水榭蓮池,看歷代建筑沿革;從蒸餅調羹、煮酒飲茶,到山中行旅、稚子嬉戲,看萬家煙火,人間閑趣。頁頁翻過,映照文化之美。
4.【致敬守護者】“歷史是脆弱的,因為它被寫在了紙上,畫在了墻上;歷史又是堅強的,因為總有一批人愿意守護歷史的真實,希望它永不磨滅。”日歷精選15位在1943-1964年間來到莫高窟的老先生們的壁畫臨摹作品,意在致敬前輩守護敦煌石窟的高尚精神,激勵后人繼往開來,將敦煌保護事業持續發揚光大。
4.【吉祥如意】龍王送福,祥云瑞氣,風調雨順,利樂生靈。龍年日歷特別收錄19幅龍元素壁畫:五百青龍赴會、游龍飄逸云間、仙人乘龍御風、龍首雨神吐云布雨、龍身伏羲護衛寶珠、九龍灌頂祥瑞之兆……熙熙泰和,長樂無憂。
5.【自在心境】以歡愉的心情,隨日歷感受四季流轉:芳草碧色、月籠千山、霜天秋曉、雪朝月夕。可180度平攤,留白處適合每日記錄。一日一記,歲月有痕,留生活的一方安謐凈地。
6.【珍藏贈禮】“中國Zui美的書”獲獎設計師操刀整體設計。精裝加特制保護盒。封面高階細砂紙,仿若巖壁粗糲觸感,細節燙金工藝勾勒神韻。手工裝裱,書脊貼布,延續匠人傳統。內頁選用藝術紙,印色清晰,閱讀舒適。隨贈兩張龍年送寶迎福卡,祈愿順遂安康。

悠遠敦煌,一眼千年。敦煌研究院出品敦煌日歷,2024甲辰龍年欣悅相逢。
踏入無垠的歷史星河與藝術時空,甄選于浩瀚寶藏的309幅實景壁畫、57幅專家臨摹復原作品,每日可近距離觀摩。日歷將敦煌石窟大致分為四個階段:十六國及北朝、隋至盛唐、中晚唐、五代至元,分別對應春、夏、秋、冬四季。以歷史長河在石窟中留下的痕跡表現時光的流逝,也使不同時期石窟的特色更加凸顯。每一季精選不同社會地位、性別和年齡的供養人,以他們的視角,用生動的壁畫和深入淺出的解說,展現各歷史時期的衣食住行、樂舞娛樂、精神信仰。用文物講故事,讓歷史再次鮮活。
2024年是敦煌研究院建院80周年,日歷還精選了15位在1943—1964年間來到莫高窟的老先生們的壁畫臨摹作品,意在致敬前輩守護敦煌石窟的高尚精神,激勵后人繼往開來,將敦煌保護事業持續發揚光大。
歲月悠長,瑰麗想象。366日,將我們對敦煌的喜愛融入日常,用敦煌之美點亮生活。

一月
一月一日 供養天人
一月二日 鹿野苑初***
一月三日 阿修羅
一月四日 慈悲之美
一月五日 脅侍菩薩
一月六日 日神
一月七日 北門遇僧
一月八日 降魔成道
……
二月
二月一日 千佛圖
二月二日 伎樂童子奏琵琶
二月三日 仞利天宮
二月四日 山間聽法
二月五日 七寶交露車
二月六日 酒甕
二月七日 宰牛烹肉
……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敦煌研究院 編著
敦煌研究院是負責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天水麥積山石窟、永靖炳靈寺石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瓜州榆林窟、敦煌西千佛洞、慶陽北石窟寺管理的綜合性研究型事業單位。其前身是1944年成立的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1950年改名為敦煌文物研究所,1984年擴建為敦煌研究院。2010 年在巴西召開的世界遺產委員會第 34 屆會議上,莫高窟被譽為“有效保護與可持續旅游管理方法的典范”,遵循“保護、研究、弘揚”的工作方針,幾代莫高窟人“擇一事,終一生”,攻堅克難,銳意進取,鑄成“堅守大漠、甘于奉獻、勇于擔當、開拓進取”的“莫高精神”。
《敦煌日歷2024》收錄以下15位專家作品:
1.常書鴻
常書鴻(1904—1994),浙江杭州人。1944年任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所長,1949年后歷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長、名譽所長,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20世紀40年代初,作為譽滿中外的畫家,他毅然舉家奔赴莫高窟,開展敦煌石窟的保護和研究工作。并主持、參加臨摹,對壁畫色彩和裝飾造型理解深刻,其作品代表了敦煌研究院早期臨摹工作的成就。
2.霍熙亮
霍熙亮(1915—2005),山東益都人。1946年到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工作,1950年后相繼在敦煌文物研究所美術組、考古組、敦煌研究院資料中心工作,曾任考古組組長、副研究館員。長期從事敦煌壁畫的臨摹和研究工作,獨立臨摹壁畫三十三幅,合作臨摹壁畫一百一十八幅,并為敦煌學研究做了大量基礎工作。
3.段文杰
段文杰(1917—2011),四川綿陽人。1945年畢業于重慶國立藝術專科學校中國畫系,1946年到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工作,1982年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長,1984年任敦煌研究院院長,1998年任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他是敦煌學研究學者,是敦煌壁畫臨摹事業的開創者之一。一生臨摹敦煌壁畫近四百幅,約一百五十平方米。2007年,他被授予“敦煌文物和藝術保護研究終身成就獎”。
4.范文藻
范文藻(1923—1983),四川人。1946年至敦煌藝術研究所工作,歷任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研究員、陜西省博物館陳列部主任、陜西省歷史展覽館陳列部主任。作品有裝飾圖案設計、古代繪畫臨繪等,臨摹敦煌壁畫作品兩百八十余幅。
5.李承仙
李承仙(1924—2003),江西臨川人。擅長敦煌藝術研究、油畫、中國畫。1946年國立藝術專科學校畢業后到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工作,1982年調至國家文物局。李承仙在致力于敦煌藝術研究的同時,始終堅持藝術創作。臨摹敦煌北魏至元朝各時代壁畫三百余平方米。
6.歐陽琳
歐陽琳(1924—2016),四川彭州人。1947年進入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工作,畢生致力于敦煌壁畫臨摹及研究工作。2012年獲得“甘肅省文藝終身成就獎”。她所著《敦煌壁畫解讀》《敦煌圖案解析》等,是在邊臨摹邊研究的基礎上所取得的學術成果,也是如今敦煌藝術學習的優秀參考資料。
7.史葦湘
史葦湘(1924—2000),四川綿陽人。1948年進入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工作,曾長期主持敦煌石窟內容總錄的整理,并負責管理資料室,被譽為敦煌“活資料”“活字典”,是敦煌學研究的開拓人之一。在臨摹、研究、考證的綜合工作方法之下,他撰寫了大量相關研究文章及著作,并主持編撰了《敦煌莫高窟內容總錄》,在多年實地考察的基礎上,記錄了洞窟壁畫、塑像的內容及保存狀況,這些至今仍是敦煌學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料。
8.李其瓊
李其瓊(1925—2012),四川三臺人。1952年到敦煌文物研究所美術組,曾任敦煌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副所長、研究館員。長期從事敦煌壁畫臨摹和研究工作,獨立臨摹了一百五十四幅壁畫,總計一百二十余平方米。2009年被授予“甘肅省文藝終身成就獎”。
9.李復
李復(1922—1986),甘肅敦煌人,原名李福。1941年張大千來敦煌后為其改名為李復,并將他留下來作為繪畫和裝裱助手。1953年至1985年在敦煌文物研究所、敦煌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專職裝裱壁畫臨本,同時承擔一部分臨摹任務。他裝裱的臨本有兩千余幅,白描線稿五百余幅,臨摹的作品有五十余幅。
10.關友惠
關友惠(1932—2022),山西臨猗人。1953年到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在莫高窟工作數十年,臨摹壁畫數百幅,對敦煌石窟各個時期壁畫的風格與創作技法了然于心。他的臨摹比較客觀真實地表現出敦煌壁畫不同時期的風格特色。
11.馮仲年
馮仲年,1953年至1973年間在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曾臨摹過多幅作品,莫高窟第98窟窟主于闐國王李圣天是其中代表。
12.萬庚育
萬庚育(1922—2020),湖北黃陂人。1954年8月到敦煌文物研究所從事敦煌壁畫臨摹和研究工作,長期從事敦煌藝術臨摹和研究、石窟資料調查整理等工作,臨摹敦煌壁畫近百幅。在臨摹敦煌壁畫的同時,潛心研究敦煌藝術,參與了敦煌壁畫供養人題記的調查工作,參加編撰《敦煌莫高窟供養人題記》《敦煌的藝術寶藏》《中國石窟·敦煌莫高窟》等重要著作。她繪制的敦煌莫高窟全景圖,全長9米,真實、準確地反映了20世紀50年代的莫高窟全貌。
13.何治趙
何治趙,1957年從四川美術學院畢業后來到敦煌文物研究所,擅長中國畫,且以人物畫為主,在莫高窟曾臨摹過部分壁畫,后調回四川。
14.劉玉權
劉玉權,1937年出生,四川簡陽人。1959年到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長期從事敦煌藝術臨摹、石窟考古、西夏佛教藝術研究,尤其在西夏石窟研究方面成果卓著。獨立或合作臨摹敦煌及新疆石窟壁畫六十余幅,其中部分作品曾多次在國內外展覽和出版。
15.李振甫
李振甫,1940年出生,安徽渦陽人。1964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畢業后到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歷任敦煌文物研究所美術組副組長、敦煌研究院美術所所長、研究館員。長期從事敦煌壁畫臨摹、研究和創新工作,獨立臨摹壁畫十余幅,并創作敦煌壁畫相關作品近千平方米。

一月
一月一日供養天人
一月二日鹿野苑初***
一月三日阿修羅
一月四日慈悲之美
一月五日脅侍菩薩
一月六日日神
一月七日北門遇僧
一月八日降魔成道
……
二月
二月一日千佛圖
二月二日伎樂童子奏琵琶
二月三日仞利天宮
二月四日山間聽法
二月五日七寶交露車
二月六日酒甕
二月七日宰牛烹肉
……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