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書
名:影燈籠
作
者:[日]
芥川龍之介
著
謝銀萍
譯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書
號:978-7-229-17620-4
CIP分類:
Ⅰ. ①影… Ⅱ. ①芥… ②謝… Ⅲ. ①中篇小說-小說集-日本-現代②短篇小說-小說集-日本-現代Ⅳ. ①I313.45
出版日期:2023年8月
字
數(幅數):180千
定
價:45.00元
開
本:32開
印
張:9.5
頁
數:304頁
裝
幀:平裝
編輯推薦:
★芥川龍之介被譽為日本文壇鬼才,短篇小說之王,在小說上的文學成就最高,他一生共結集出版了八本小說集。本套書按照芥川龍之介小說集
日本初版的出版順序
,
復刻初版書名
,
參照初版收錄的篇目
,最大程度還原芥川龍之介小說的魅力。
★第一輯
《羅生門》《煙草與魔鬼》《傀儡師》《影燈籠》
火熱上市;第二輯《夜來花》《春服》《黃雀風》《湖南扇》即將推出。
★
全新譯本
,由國家重大工程人才學者、江蘇省首屆特聘教授領銜翻譯統稿,文風統一,
譯文流暢
,值得收藏品讀。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12篇中短篇小說,包括《毛利老師》《魔笛與神犬》《橘子》《龍》《疑惑》等優秀作品。
不論是為了打發時間,還是迫于生計,因為這些世人惡俗的誤解,毛利老師是何等煎熬與苦惱啊。
——《毛利老師》
這是無名的藝術家——我們當中的一員,犧牲其生命才從這世間換得的唯一報酬。
——《沼澤地》
即便是瘋子,讓我發瘋的,不就是藏在我們人類內心深處的怪物嗎?只要那個怪物存在,今天嘲笑我是瘋子的那幫人,明天興許也和我一樣變成瘋子。
——《疑惑》
作者簡介:
芥川龍之介(1892—1927),日本近代的杰出作家,有“鬼才”之譽,與森鷗外、夏目漱石被稱為20世紀前半葉日本文壇上的三巨匠。他的文筆典雅俏麗,技巧純熟,精深洗練,意趣盎然,別具一格,在日本大正時期的作家中占有重要地位。
譯者謝銀萍,1990年生,安徽蕪湖人。南京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東語系碩士,(日本)國際基督教大學博士,現任三江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日本近代文學,發表論文近十篇。
目錄
世之助的故事
/1
毛利老師 /15
魔笛與神犬 /37
開化的丈夫 /52
橘子 /79
圣·克里斯朵夫傳 /86
沼澤地 /108
龍 /113
疑惑 /129
于連·吉助 /149
妖婆 /155
路上 /211
樣章試讀
橘子
一個陰冷的冬日傍晚,我坐在橫須賀始發、北上東京的二等客車的一角,心不在焉地等待著發車的汽笛聲。車廂里早已亮起了電燈,難得的是,除了我之外再也沒有其他乘客。朝窗外看去,今天不同于往常,昏暗的站臺上連送行的人影都沒有,只有被關在籠子里的一只小狗,時不時地發出幾聲哀嚎。這些景象和我當時的心境出奇地不謀而合。有種難以言狀的疲勞與倦怠在我的腦海里落下陰影,宛如下雪前的天空一樣陰沉沉的。我雙手插在大衣的兜里一動不動,甚至連掏出晚報的興致都沒有。
不一會兒發車的汽笛聲響了。我心頭略感舒坦,把頭靠在身后的窗沿上,漫不經心地等待眼前的停車場緩緩向后倒退。然而,車還未開動,只聽見從檢票口方向傳來急促的晴日木屐的腳步聲。緊接著,在列車員的罵罵咧咧中,我所在的二等車廂的門嘩啦一聲開了,一個十三四歲的小姑娘慌慌張張地走了進來。與此同時,列車車身猛地一晃,緩緩地開動了,依次從眼前掠過的站臺上的廊柱、仿佛被遺忘的運水車,還有正向車里付小費的客人道謝的戴紅帽子的搬運工——這一切,在刮到車窗上的煤煙中,依依不舍地朝后倒退。我也終于松了口氣,點上卷煙,這才抬起懶洋洋的眼皮,瞥了一眼坐在對面位子上的小姑娘。
那是個地道的鄉下姑娘。她干枯的頭發綰成銀杏髻,
兩個臉蛋上布滿了一道道皸裂的橫紋,紅得讓人感到不快。臟兮兮的草綠色毛線圍巾耷拉到膝蓋,上面放著一個大包袱。滿是凍瘡的手,像個寶似的緊緊地攥著一張三等座的紅色車票。
我不喜歡這個小姑娘粗俗的長相,而且對她那邋遢的穿著也感到不快。最后,令我氣憤的是,她愚鈍得竟連二等座與三等座都分不清。點上煙后,我漫不經心地把兜里的晚報展開在膝蓋上,其一也是想忘記
這個小姑娘的存在。這時,窗外落在晚報上的光線突然變成了電燈光,印刷粗糙的幾行鉛字格外鮮明地映入眼簾。不用說,火車現在已經駛入了橫須賀線多條隧道中的第一條隧道。
燈光下的晚報版面,一眼掃去凈是些世間平淡無奇的報道,無法排遣我的憂郁。媾和問題、新婚夫婦、瀆職事件、訃告……我在進入隧道的一瞬間,產生了一種錯覺,仿佛火車正在逆向行駛,同時機械地瀏覽了那一則則索然無味的報道。當然,這期間我始終不得不意識到那位小姑娘坐在我前面,她的神色就好似人格化的鄙俗現實。隧道中的火車、這位鄉下的小姑娘,加之凈是些平凡報道的晚刊——這不是象征又是什么呢?這若不是不可理喻、粗鄙無聊的人生的象征,又會是什么?我感到心灰意冷,將沒有讀完的晚刊扔在一旁,又頭倚著窗沿,像死人似的閉上雙眼,打起盹來。
過了幾分鐘后,我感覺受到了驚嚇,不由得環視了四周。不知何時那個小姑娘從對面的座位移到了我身旁,不停地試圖打開窗戶。但是,厚重的玻璃窗好像總是不能如愿打開。那張滿是皸裂的臉蛋愈發通紅,一陣陣抽鼻涕的聲音伴隨著微弱的喘息聲急匆匆地傳入耳朵。當然這足以博得我的幾分同情。暮色中兩側盡是枯草的明亮的山腰逼近窗戶,火車眼看著就要駛到隧道口了。盡管如此,這個小姑娘還要特意打開關著的窗戶。我不理解她的理由。不,在我看來只會覺得是她心血來潮。因此,我的內心依舊不悅,冷眼觀望著那雙生著凍瘡的手拼命地打開玻璃窗戶,仿佛在祈禱她永遠不要成功。不一會兒,火車發出轟隆隆的響聲沖進隧道,就在那時,小姑娘想要打開的窗戶終于啪的一聲落了下來。緊接著,一股像是煤炭燃盡的黑色空氣頃刻間變成令人窒息的煙霧,從方形的窗洞里滾滾地涌入車廂。我本來嗓子就不舒服,都來不及掏出手帕蒙臉,就被撲面而來的濃煙嗆得咳嗽不止,連氣都喘不上了。
然而,小姑娘對我毫不在意,把頭伸出窗外,銀杏髻的鬢發在黑暗的風中微微擺動,目不轉睛地盯著火車前進的方向。我在煤煙與燈光中眺望著她的身影,窗外轉眼間亮了起來,泥土、枯草和水的氣息冷颼颼地撲進來,我總算止住了咳嗽。如果不是這樣,我定會劈頭蓋臉地訓斥這個不認識的小姑娘,并讓她把窗口像原來一樣關好。
基本信息
書
名:煙草與魔鬼
作
者:[日]
芥川龍之介
著
丁朱蕾
譯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書
號:978-7-229-16314-3
CIP分類:
ⅠⅠ. ①煙… Ⅱ. ①芥… ②丁… Ⅲ. ①短篇小說-小說集-日本-現代 Ⅳ. ①I313.45
出版日期:2023年8月
字
數(幅數):160千
定
價:39.80元
開
本:32開
印
張:7.375
頁
數:236頁
裝
幀:平裝
編輯推薦:
★芥川龍之介被譽為日本文壇鬼才,短篇小說之王,在小說上的文學成就最高,他一生共結集出版了八本小說集。本套書按照芥川龍之介小說集
日本初版的出版順序
,
復刻初版書名
,
參照初版收錄的篇目
,最大程度還原芥川龍之介小說的魅力。
★第一輯
《羅生門》《煙草與魔鬼》《傀儡師》《影燈籠》
火熱上市;第二輯《夜來花》《春服》《黃雀風》《湖南扇》即將推出。
★
全新譯本
,由國家重大工程人才學者、江蘇省首屆特聘教授領銜翻譯統稿,文風統一,
譯文流暢
,值得收藏品讀。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15篇中短篇小說,包括《煙管》《煙草與魔鬼》《運氣》《戲作三昧》《黃粱夢》《英雄之器》等芥川龍之介創作早期的作品。
魔鬼的失敗,從另一個方面來看也是成功。人類自認為戰勝了誘惑,說不定實際上已經告敗。
——《煙草與魔鬼》
夢里,所有罪惡都在眼底徹底消失。但只有人類的悲傷——人類的巨大悲傷,如同灑滿天穹的月光,依然孤獨而殘酷地存在……
——《偷盜》
不懂得這種感激之情,又怎能體會戲作三昧的心情呢?又如何理解小說家那莊嚴的靈魂呢?這就是人生——洗凈殘渣,猶如嶄新礦石,美麗閃耀,展現在讀者面前……
——《戲作三昧》
作者簡介:
芥川龍之介(1892—1927),日本近代的杰出作家,有“鬼才”之譽,與森鷗外、夏目漱石被稱為20世紀前半葉日本文壇上的三巨匠。他的文筆典雅俏麗,技巧純熟,精深洗練,意趣盎然,別具一格,在日本大正時期的作家中占有重要地位。
譯者丁朱蕾,畢業于南京大學日語系,就職于外事部門,曾公派赴日本鹿兒島政府工作,組織大量中日大型交流活動,在日發表演講五十余次,獲鹿兒島政府“中日友好大使”稱號。
目錄
煙管
/1
煙草與魔鬼 /15
MENSURA ZOILI /26
運氣 /35
尾形了齋備忘錄 /46
道祖問答 /52
偷盜 /58
浪跡天涯的猶太人 /132
大石內藏助的一天 /144
兩封信 /159
戲作三昧 /176
單相思 /214
女體 /223
黃粱夢 /226
英雄之器 /229
樣章試讀
煙草與魔鬼
日本本無煙草。那么,這種植物是何時通過船運輸到日本的呢?各處記載都不一樣。有的寫著慶長年間,有的寫著天文年間。但慶長十年左右,日本已到處種植煙草。到了文祿年間,吸煙在日本已非常流行,甚至還有這樣的諷刺詩:“無用禁煙令,空文禁錢令。天高皇帝遠,醫者也無策。”
那么,將煙草帶到日本的是何人?歷史學家都會回答葡萄牙人或西班牙人,但這并非唯一答案。另有一傳說,認為是魔鬼從某處帶來了煙草,而且,那個魔鬼是跟著天主教神父(可能是方濟各神父)不遠萬里來到日本。
做出如此解釋,天主教徒可能會譴責我,認為我誣告他們的神父。但我認為,事實就是如此。為何這么說,因為南蠻之神降臨之時,也帶來了南蠻的魔鬼。同樣道理,西方的“善”來到日本之時,必然也會帶來“惡”。這是理所當然的。
但是不是就是那個魔鬼帶來了煙草呢?這一點,我無法打包票。在阿納托爾·法朗士所寫之作中提到,魔鬼曾經想用桂花來引誘和尚。如此看來,不能完全否認魔鬼將煙草帶來日本之事。哪怕這是謊言,但在某種意義上又意外地接近事實。這里,我將基于上述想法,記錄煙草傳入日本的傳說。
天文十八年,魔鬼變成方濟各·沙勿略神父身邊的傳教士,經過漫漫海路,來到日本。之所以變成那個傳教士,是因為真正的傳教士在中國澳門還是什么地方上岸了,但船上的人并不知道,直接開船走了。于是,將尾巴纏在桅桿上倒立著觀察船內情形的魔鬼便立刻變成那位傳教士,朝夕服侍方濟各神父。拜訪浮士德之時,那魔鬼能變成穿著紅外套的颯爽騎士,所以這點小變身并不算什么。
魔鬼在西方之時,曾看過《馬可·波羅游記》。但到了日本卻發現,現實情況與書本記載完全不同。首先,書上說該國遍地黃金,環視四周卻并沒有。看樣子,只要用爪子磨一磨十字架,將它變成金子,就能誘惑人。還有,馬可·波羅說,日本人通過珍珠之類的力量,可以起死回生,這也是謊言。既然是假的,只要往各地的井里面吐唾液,傳播疫情,大部分人類都會身處痛苦,把天堂之事甩于腦后。魔鬼跟著方濟各神父,佯裝虔誠,到處參觀,心中卻想著這些事,獨自得意地微笑。
但有一件事讓人困擾。對于這一點,連魔鬼也無可奈何。方濟各·沙勿略神父剛到日本之時,傳教還沒開始。這里沒有任何天主教徒,所以連誘惑的對象都沒有。魔鬼對此也很為難,他不知道如何消磨這無聊時光。
于是經過一番思索,魔鬼決定種植作物,以此打發時間。它在離開西洋之時,在耳內藏了很多各種各樣的種子。至于土地,在附近借一塊就行了,而且,方濟各神父也對此非常贊成。當然,神父只是單純認為,自己的傳教士想在日本移植一些西方藥草之類的吧。
魔鬼立刻借來了犁和鋤頭,在路邊的田埂里,認真地開墾起來。
初春時分,空氣濕潤。霞光中傳來遠處寺院的鐘聲,悠揚柔和,讓人犯困。西方的鐘聲洪亮震耳,直沖腦門,這里的鐘聲卻完全不同。但如果你以為,魔鬼身處這樣的環境,心情也會放松,那就錯了,它絕對不會。
魔鬼聽到寺院的鐘聲,比聽到圣保羅教堂的鐘聲更覺痛苦。它皺著眉頭,拼命翻地。為何如此?因為聽到這樣悠長的鐘聲,沐浴著明媚的陽光,心情便會放松,既不愿行善,也不愿作惡。那么,它不遠萬里、漂洋過海來引誘日本人的計劃就打了水漂。——魔鬼曾因手上沒有老繭,被伊凡的妹妹 [a[ 責罵。如今卻玩了命地揮動鋤頭刨地,純粹為了趕走纏著身體的困意。
經過幾天的辛勤勞動,魔鬼終于翻完地,將藏在耳內的種子播種到田里。
又過了幾個月,魔鬼播下的種子發芽長莖。到了那年夏末,寬大的綠葉將田壟蓋得嚴嚴實實。但是,無人知道植物的名字。方濟各神父也來詢問,魔鬼只是笑嘻嘻,什么也沒說。
后來,植物的莖部頂端開出簇簇花朵。形似漏斗,花色淡紫。因為付出了心血,魔鬼看到花開,十分高興。于是,在早晚祈禱后,它就來到地里,精心培育。
有一段時間,方濟各神父外出傳道,留下傳教士一人。那日,一名牛販子牽著一頭黃牛從田邊走過。看見一個南蠻傳教士,穿著黑色教袍,戴著寬邊帽,正在專心地給葉子捉蟲。牛販子覺得這花新奇,不覺停下腳步,摘下斗笠,禮貌地向傳教士問道:
“您好,神父大人,請問那是什么花呀?”
基本信息
名:羅生門
作
者:[日]
芥川龍之介
著
林敏潔
譯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書
號:978-7-229-17621-1
CIP分類:
Ⅰ. ①羅… Ⅱ. ①芥… ②林… Ⅲ. ①中篇小說-小說集-日本-現代②短篇小說-小說集-日本-現代 Ⅳ. ①I313.45
出版日期:2023年8月
字
數(幅數):120千
定
價:35.00元
開
本:32開
印
張:5.75
頁
數:184頁
裝
幀: 平裝
編輯推薦:
★芥川龍之介被譽為日本文壇鬼才,短篇小說之王,在小說上的文學成就最高,他一生共結集出版了八本小說集。本套書按照芥川龍之介小說集
日本初版的出版順序
,
復刻初版書名
,
參照初版收錄的篇目
,最大程度還原芥川龍之介小說的魅力。
★第一輯
《羅生門》《煙草與魔鬼》《傀儡師》《影燈籠》
火熱上市;第二輯《夜來花》《春服》《黃雀風》《湖南扇》即將推出。
★
全新譯本
,由國家重大工程人才學者、江蘇省首屆特聘教授領銜翻譯統稿,文風統一,
譯文流暢
,值得收藏品讀。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14篇中短篇小說,為大正四年至大正六年期間芥川龍之介創作的作品,包括《羅生門》《鼻》《父親》《酒蟲》《山藥粥》等。
在窮途末路中求出路,便只有不擇手段。若是“擇手段”,就只能餓死在夯土墻下、道邊路旁,然后像狗一樣被人遺棄在這羅生門下。
——《羅生門》
人心常有兩種互相矛盾的情感。人們理所當然地對他人的不幸生起惻隱之心,但如果那人設法擺脫了不幸,便輪到自己感覺若有所失了。稍微夸張一點說,人們甚至會希望那人再次陷入同樣的不幸當中。
——《鼻》
我愿相信有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的美的存在。為了我們,也為了我們所敬重的藝術家,我愿如此堅信不疑,但說到底,是希望存在這樣的美,還是真的存在這樣的美呢?……
——《野呂松木偶》
作者簡介:
芥川龍之介(1892—1927),日本近代的杰出作家,有“鬼才”之譽,與森鷗外、夏目漱石被稱為20世紀前半葉日本文壇上的三巨匠。他的文筆典雅俏麗,技巧純熟,精深洗練,意趣盎然,別具一格,在日本大正時期的作家中占有重要地位。
譯者林敏潔,現任南京師范大學東語系主任、博導教授、東方研究中心主任,國家重大工程人才學者,江蘇省首屆特聘教授。曾任東京學藝大學特聘教授,并執教于慶應義塾大學、國學院大學、立正大學、早稻田大學等。
目錄
仙人
/1
火男面具 /12
羅生門 /24
鼻 /34
孤獨地獄 /46
父親 /53
虱子 /62
酒蟲 /74
野呂松木偶 /87
山藥粥 /95
猿 /122
手絹 /133
忠義 /148
貉 /175
樣章試讀
羅生門
某天日暮時分,一名家將在羅生門下避雨。
廣闊的羅生門下,除他以外,別無旁者。唯那朱漆斑駁的圓柱上,趴著一只蟋蟀。羅生門地處朱雀大街本應再有兩三頭戴市女笠或軟烏帽的男女行人在此避雨,現如今卻只得他一人。
究其緣故,應是這數年來地震、臺風、大火、饑荒等災禍頻發,京都已是格外荒涼破敗。依照當時記載,
有甚者打碎佛像佛具,將貼有金銀箔片的朱漆木頭堆于路邊作柴薪叫賣。京城尚且如此,羅生門自然更是無人顧得上修理。于是便有狐貍和強盜趁機盤踞在此,以致最終衍生出這般習慣來:將無人認領的尸體丟棄
于此,任其暴尸門內。故而一到日暮西沉,便顯得陰森可怖,誰也不向羅生門附近涉足流連。
倒是有許多烏鴉,不知從何處飛來聚集于此。白天,它們成群地圍著高高的鴟吻盤旋啼鳴,尤其是到了落日熔金時分,便真的好似在天空中撒下了一把黑芝麻,清晰可見。自不用說,它們是來這里啄食死尸的。
或許今日由于時辰已晚,絲毫不見烏鴉蹤跡。不過,在崩裂長草的石階上,可以看見星星點點的白色鳥糞。家將穿著洗得褪色的藏青襖,坐在七級石階的最高一層,一邊苦惱著右頰上生出的一顆大痘瘡,一邊心不
在焉地眺望著雨勢。
前面說過“家將在此避雨”,可是雨停之后,他也不知該何去何從。按往常,他該回主人家去的,但主人早在前些日子就把他給辭退了。正如前邊所提,彼時京都市町一帶正逢格外凋敝衰頹之際,而家將被自己侍奉多年的主人驅逐出門,也不外乎是這衰頹之下的一點小小余波罷了。故而與其說是“家將在此避雨”,不若說是“為雨所困之家將,沒有棲身之處,日暮途窮”要更為確切一些。且,今日的天氣亦波及這位平安時代家 將的感傷情緒。自申時末刻下起的雨,此刻依舊沒有要停的跡象。于是,家將一邊絞盡腦汁想著明日該去何處討生活——可以說是從窮途末路的境況中求辦法,一邊心不在焉地聽著朱雀大路上的雨聲。
雨從遠處嘩嘩襲來,將羅生門包裹在其中。黃昏夜色漸次壓低,抬頭看去,門頂上斜斜飛出的屋脊檐角,
正頂著一朵沉重黯淡的烏云。在窮途末路中求出路,便只有不擇手段。若是“擇手段”,就只能餓死在夯土墻下、道邊路旁,然后像狗一樣被人遺棄在這羅生門下。倘若不擇手段——家將反反復復思量許久,最終還是到了這一步。不過這“倘若”說到底也只是個“倘若”。家將一面肯定了不擇手段的辦法,一面又加上個“倘若”,對今后“只能去做強盜”一途,自然提不起積極肯定的勇氣了。
家將打了個大大的噴嚏,而后很吃力似的起身站了起來。夜晚的京都已冷得需要生火了,風伴著夜色從門柱間肆無忌憚地呼呼吹過,停在朱漆圓柱上的那只蟋蟀也早已不知何處去了。
家將穿著金黃汗衫藏青襖子,縮著脖子,聳起肩頭,探頭探腦地向羅生門四周張望。他想著先不計較場所,能有個可以躲避風雨又無需懼怕他人眼目的地方,安安穩穩睡上一覺挨到天亮,就很好了。正巧,一架通往門樓、亦漆有朱漆的寬大梯子映入他的眼簾。樓上即便有人,也不過是些死尸罷了。思忖至此,他邊留意不讓腰間所挎的原木長刀脫鞘,邊抬起穿著草履的腳踏上梯子的最下一階。
少頃,通往羅生門樓上那寬大梯子的中段,有一男性貓腰屏息,窺視著上頭的情狀。樓上滲出的火光,微微照見這人的右臉,他短短的胡茬中生著一顆紅腫的痘瘡。起初,他想當然地以為上面不過盡是些死人,
但爬上兩三階后才發現竟有人在點火照明,那火似乎還來來去去地移動著。火光昏黃,搖曳地映照著滿是
蛛網的棚頂。因這,家將立馬就明白過來,在如此雨夜,如此羅生門上,點火照明的絕非尋常之輩。
家將有如壁虎般壓著腳步聲,好不容易從陡峭的梯子爬到了最高一階。他竭力俯下身子,伸長脖頸,
戰戰兢兢地向樓內窺去。這一瞧,果然如傳聞中一般,他看到樓內胡亂丟棄著幾具尸骸。但火光的范圍略小,看不出究竟有幾具。只是朦朦朧朧中,倒是可以看出尸骸里既有穿衣的,也有赤裸的,男男女女混雜在一起。這些尸骸都不像是曾經活過的人,反倒如同土捏的人偶,張著嘴,伸著手,橫七豎八地躺在地板上。肩膀、胸口等略高的地方映著隱約的火光,而凹陷下去的部分則愈發黑暗,如啞巴似的永遠沉默著。
一股尸骸散發出的腐臭氣息撲面而來,家將不由掩住鼻子。可是下個瞬間,他就忘了手頭的動作,一
種強烈的情感幾乎將其嗅覺完全奪去。
突然間,家將發現尸骸堆中蹲著一個人,是個穿著紅褐色衣服、瘦瘦小小如猴子一般的白發老嫗。老嫗右手舉著點燃的松木片,正在窺視一具尸骸的面容。從那長長的頭發來看,約莫是具女尸。
基本信息
書
名:傀儡師
作
者:[日]
芥川龍之介
著
陳道競
譯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書
號:978-7-229-17774-4
CIP分類: Ⅰ. ①傀… Ⅱ. ①芥… ②陳… Ⅲ. ①短篇小說-小說集-日本-現代 Ⅳ. ①I313.45
出版日期:2023年8月
字
數(幅數):150千
定
價:35.00元
開
本:32開
印
張:6.625
頁
數:212頁
裝
幀: 平裝
編輯推薦:
★芥川龍之介被譽為日本文壇鬼才,短篇小說之王,在小說上的文學成就最高,他一生共結集出版了八本小說集。本套書按照芥川龍之介小說集
日本初版的出版順序
,
復刻初版書名
,
參照初版收錄的篇目
,最大程度還原芥川龍之介小說的魅力。
★第一輯
《羅生門》《煙草與魔鬼》《傀儡師》《影燈籠》
火熱上市;第二輯《夜來花》《春服》《黃雀風》《湖南扇》即將推出。
★
全新譯本
,由國家重大工程人才學者、江蘇省首屆特聘教授領銜翻譯統稿,文風統一,
譯文流暢
,值得收藏品讀。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8篇中短篇小說,主要為大正七年左右芥川龍之介創作的作品,包括《地獄變》《蜘蛛絲》《枯野抄》《盛遠與袈裟》等。
尤其當夜風一下將煙氣吹散的時候,在撒了金粉似的紅色焰火中,她口咬長發拼命要掙斷捆住自己的鏈條,那樣子簡直是將地獄業苦置于眼前。——《地獄變》
獨留極樂世界的這根短短的蜘蛛絲,閃著一縷微光,垂在既無星辰也無玉輪的半空之中。——《蜘蛛絲》
我們什么都不知道。連我們自己的事情都弄不清楚,更別說西鄉隆盛的生死了。——《西鄉隆盛》
作者簡介:
芥川龍之介(1892—1927),日本近代的杰出作家,有“鬼才”之譽,與森鷗外、夏目漱石被稱為20世紀前半葉日本文壇上的三巨匠。他的文筆典雅俏麗,技巧純熟,精深洗練,意趣盎然,別具一格,在日本大正時期的作家中占有重要地位。
譯者陳道競,生于江蘇省昆山市。南京師范大學日語專業文學碩士,曾公派日本學藝大學、關東學院大學留學。從事日語、英語口筆譯工作多年。
目錄
袈裟與盛遠 1
枯野抄 15
西鄉隆盛 31
地獄變 53
邪宗門 101
洛倫佐之死 177
蜘蛛絲 193
路西法 199
樣章試讀
袈裟與盛遠
上
夜晚,盛遠在圍墻外,一邊遠望月亮,一邊踩著落葉,陷入了沉思。
獨白
“月亮已經出來了。以前我總是盼望明月當空,唯獨今天的月光令我說不清地害怕。一想到過去的自己將在一夜間消失,明天起就要成為不折不扣的殺人犯,我的身體就顫抖起來。想想這雙手被血染紅的那一刻。那時的我,在自己眼中會是多么可憎啊!況且,要是殺的是我仇恨之人,也就不致如此于心難安了。偏偏今夜我必須殺死的,是我并不記恨的男人。
“我以前就見過這個男人。而他的名字——渡左衛門尉,是通過這次的事情才知道的。記憶中他長著一張就男人而言過分柔和的白凈臉龐,這種印象又是什么時候留下的呢?當我得知他是袈裟的丈夫時,一時間確實感到頗為嫉妒。但那種嫉妒如今已從我心上不留痕跡地徹底消失了。所以,渡對我來說雖是情敵,卻既不可憎,也不可恨。不,倒不如說,我很同情這個男人。從衣川那里聽說渡為了迎娶袈裟費了多少心力的時候,我甚至覺得這男人有些可愛。據說渡一心想娶袈裟為妻,為此還特意練習創作和歌。光是想象一下那正經八百的武士寫出的戀歌,我的嘴角就不知不覺浮現出微笑。不過,這不是嘲諷的微笑。只覺得這個男人為了向女人獻殷勤竟能做到這種地步,真是惹人憐愛;或者說,這男人對我所愛之人大獻殷勤的一片癡心,給作為情夫的我帶來了某種滿足。
“可是,我對袈裟真愛到了如此程度嗎?我跟袈裟之間的戀愛,分為當下及過去兩個階段。在袈裟嫁給渡之前,我就已經愛上了她,或者說我以為自己愛上了她。不過,如今看來,當時我的情感中包含了不少并不純粹的東西。我想從袈裟那里得到什么?還是童男的時候,我想要的顯然是袈裟的身體。要是說得夸張一些,我對袈裟的愛本身,實際上不過是美化這種欲望的感傷心境罷了。我這么說是有證據的:確實,與袈裟斷絕交往后的三年時間里我一直無法將她忘懷,可如若在此之前我占有了她的身體,還會如此念念不忘嗎?很慚愧,我沒有給出肯定回答的勇氣。后來我對袈裟的留戀之中,很大程度上摻雜了未能嘗到她身體的不甘。于是,懷著這種苦悶,我跟她最終變成了如今這種令我害怕又期待的關系。那么現在呢?我又捫心自問,我真的愛袈裟嗎?
“不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雖說并非出于本愿,但還是有必要回憶一下事情的經過:渡邊橋建成后舉辦法事之時,我在偶然間遇到了闊別三年的袈裟。此后大概半年的時間里,為創造機會與她幽會,我用盡了一切手段,最終成功與她相見。不,何止是成功見面,我還夢想成真,占有了她的身體,但當時支配著我的,不單單是前面所說的不識其軟玉溫香的不甘。當我跟袈裟坐在衣川家房間的草席之上時,發現這種不甘之情不知何時已然淡化。當時我已不是處子之身,這一點在那種情景下的確有助于我抑制自己的欲望。但更主要的,是因為她已經翠消紅減。事實上,眼前的袈裟已經不是三年前的袈裟。她的皮膚完全失去了光澤,眼睛周圍有一圈淺淺的黑暈,過去貼在臉頰附近和下巴下面飽滿的肉,令人不可置信地悉數不見了蹤影。唯一不變的,可能就是那雙水汪汪充滿活力、黑眼仁很大的眼睛。這些變化于我的欲望而言,著實是種可怕的打擊。我至今還清楚記得,時隔三年第一次與她面對面時,感受到了一種劇烈的沖擊,甚至連視線都無法在她身上停留……
“那么,對她并沒那么留戀的我,為何會與她發生關系?首先,有一種莫名的征服欲在驅動著我。袈裟面對我的時候,故意夸張地把她對丈夫渡的愛意講了出來,而我對此只感到某種空虛。‘這女人在吹噓自己的丈夫。’我這么想,‘或許這種表現也是出于不愿讓我憐憫她的反抗之心。’我轉念又想。與此同時,想要揭穿這個謊言的欲望越發強烈地驅使著我。不過,要問我為何覺得那是謊言,若說這是出于我的自戀,我確實無可辯駁。盡管如此,我那時便相信這是一個謊言,直到現在還堅信不疑。
“然而,當時左右我的,不僅僅是征服欲。除了這一點——光是說到這里我就已經要面紅耳赤了。除此之外我還被純粹的情欲支配著。并非是未曾得到她的不甘,而是更齷齪的、不以她為特定對象的只為欲望的欲望。恐怕買春的男人都不及當時的我下作。
“總之,出于上述的種種動機,我最終與袈裟有了肌膚之親。更確切地說,是我辱沒了袈裟。現在再回到最開始提出的問題——我究竟愛不愛袈裟?事到如今即便是自問自答也沒有再提此問的必要了。毋寧說,她有時甚至會讓我感到憎惡。尤其云雨過后我勉強抱起哭倒在地的袈裟,她看上去比寡廉鮮恥的我還要不知廉恥。不管是她垂下的亂發,還是汗臉上的妝容,無一不透露出她內心和身體的丑陋。若是在此之前我曾愛著她的話,這份愛在那天便永遠消散了。或者也可以說,倘若至今為止我不曾愛過她的話,從那天起我的心中便對她生出了新的憎意。啊,今晚我不就要為我根本不愛的女人,去殺我根本不恨的男人嗎?!
“此事不能怪罪在任何人頭上,是我毫無顧忌地親口提出的。‘我們殺了渡吧。’想到我曾貼在她耳邊低聲說出這句話,連我都懷疑自己是不是瘋了。但是,我確實低低地說出了這一句。想著不能說,我都咬緊了牙關,卻還是向她低語。我為何想說出此話?如今回想起來百思不得其解。但非得給出一個解釋的話,我越是鄙視這個女人,越是覺得她可惡,就越是遏制不住地想要凌辱她。只有殺掉渡左衛門尉——袈裟曾夸耀有多熱愛的這個丈夫,并且不容分說地讓她對此表示同意,才能達到我的目的。因此,我就像噩夢纏身的人一樣,硬是勸她接受一個我根本不想實施的殺人計劃。然而,如果說我出言要殺死渡的動機不夠充分,那么剩下的只能解釋為人類未知的力量(說是魔王波旬也行)引誘我的意志墮入了邪道。總之,我極其固執地幾次三番在袈裟的耳邊低語著同樣的話。
“未幾,袈裟忽然抬起頭,順從地答應了我的提議。可讓我感到十分意外的,不僅是她的答復給得如此輕易,從袈裟的臉上,我還看到她眼中透出了一種迄今為止從未見過的奇特光輝。‘奸婦’,我當即想到了這個詞。同時,一種類似失望的心境,驟然在我眼前展現出了這個提議的可怕。在此期間,那女人淫蕩、枯槁的形容所引起的厭惡之情在不斷地折磨著我,這一點當然沒必要再特意說明了。如果可以的話,當場我就想打破自己的承諾,就此將那不貞的女人推入所謂恥辱的深淵之中。如此一來,即便我玩弄了這個女人,我的良心興許還能拿這番義憤之情當成擋箭牌。可我實在是沒那么游刃有余。她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突然變了表情的袈裟死盯著我看的時候,我坦言,我之所以落得個約好殺死渡的日期和時間的下場,完全是因為害怕萬一拒絕的話會遭袈裟報復。不,即便此時,這種恐懼仍舊不依不饒地揪著我的心。想笑我膽小的人,盡管笑吧。那是因為你沒看到過那時那刻的袈裟。‘假使我不殺了渡,即使袈裟自己不動手,恐怕我也一定會死在這個女人的手里。與其這樣不如由我來殺了渡。’看著她不流淚干哭的眼睛,我絕望地這么想。我發過誓后,見到袈裟蒼白臉上擠出一個酒窩并垂眼笑了開來,這恰恰印證了我所忌憚之事。
“啊,就因為那個該死的約定,我污跡斑斑的心靈上如今又要加一條殺人的罪過。如果今晚我沒有守住約定,定然會招致不堪承受的后果。一方面因為我已起誓在先,另一方面我說過我懼怕遭到復仇。這一點決計不假,但除此之外還有別的原因。是什么呢?逼著怯懦的我去殺無辜男人的巨大力量是什么?我并不清楚。雖不清楚,但莫非——不,沒這種事。那個女人讓我鄙視、讓我恐懼、讓我憎恨。可即便如此,也許是因為我仍然,仍然深愛著她。”
盛遠繼續踟躕著,不再開口。月色灼灼。不知何處傳來歌聲,唱著時興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