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 id="2ua4q"></center>
<center id="2ua4q"></center>
<sup id="2ua4q"></sup>
<center id="2ua4q"><wbr id="2ua4q"></wbr></center><center id="2ua4q"></center>
<center id="2ua4q"><div id="2ua4q"></div></center>
<center id="2ua4q"></center>
<optgroup id="2ua4q"><wbr id="2ua4q"></wbr></optgroup>
首頁 / 商品詳情

酒中的文明 丁學良著作 從文明史和社會史尋覓酒的故事

原價:¥70.90現價:¥44

編輯推薦

1. 喝酒的人很多很多,懂酒的人卻很少很少。丁學良就屬于真正“懂酒”的那個少數派。

2. 一個人不但要懂得“酒中的文明”,而且還要懂得“文明中的酒”,才能真正稱得上“懂酒”。

3. 丁學良走遍世界,在文明的源頭尋覓美酒所下的功夫,不亞于他做學問下的功夫。

4. 中國學術界現在還懷有李太白意趣的“酒仙”,大概非丁學良莫屬了。

5. 本書穿越古今,縱橫中外,筆調輕松瀟灑,如飲醇漿。

6. 跟著作者一起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品萬種酒,做一個“懂酒”的人。

目錄

自 序 這本書講的不是什么? / 1

致 謝/ 13

上 篇漫談美酒?談何容易! / 1

第一講 以“敬愛”乃至“敬畏”之心去品美酒/ 3

第二講 一切從“微醺”開始/ 10

第三講 一位瀟灑老兄的漫天游學生活/ 24

第四講 《荷馬史詩》般偉大的古酒遺跡/ 33

第五講 對著地球儀講酒的故事/ 42

第六講 造酒乃是一件神圣的事情! / 54

第七講 環球一圈,回到故土/ 65

第八講 “古者食飲必祭先” / 75

第九講 古代君王皆好酒嗎? / 87

中 篇小小寰球,有幾處美酒可覓? / 101

第十講 宣城美酒引來了酒仙太白/ 103

第十一講 “十里長亭,萬家酒肆”的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 110

第十二講 醉圣來之前和來之后的諸般“有名” / 118

第十三講 酒中的文明遭遇戰火/ 129

第十四講 沒機會參與“破壞”物質文化遺產/ 140

第十五講 皖地美酒寥寥可數/ 149

第十六講 “昏頭大曲”宴會/ 161

第十七講 跨省覓酒喜獲成果/ 170

第十八講 “他算老幾,能配給茅臺一瓶?” / 178

第十九講 酒中的天外天/ 186

第二十講 “生銹”的大匹茲堡市/ 195

下 篇以做學術研究的態度尋覓酒——惟有飲者留其名! / 207

第二十一講 喝酒的“五個一樣” / 209

第二十二講 望文生義出“洋相” / 217

第二十三講 在歷史文物級別的酒窖里/ 224

第二十四講 在新興的葡萄酒大國歷練/ 234

第二十五講 老皇宮旁邊欣賞到的四季芬芳/ 258

第二十六講 “琳瑯滿目、一塌糊涂”怎么辦? / 280

第二十七講 “被愛情遺忘的角落” / 295

跋 酒的文化社會史漫步 / 309

注 釋/ 319

附 錄/ 323

惟有飲者留其名/ 323

與食俱進:醬香黔酒配菜的“味”與“道” / 332

丁學良:懷著敬意喝酒/ 339

在線試讀

第一講

以“敬愛”乃至“敬畏”之心去品美酒

我對地道珍品酒的基本態度可以歸結為兩個字:“敬愛”。這是以前我們小時候對領導人才用的措辭,比如“敬愛的周總理”;一方面是因為我們小時候對他的尊敬,一方面則是因為對他的親愛感。可巧的是,周總理一生也很愛喝酒,到了中年時一瓶茅臺下去沒事,照樣日理萬機、一絲不茍。許多老一輩的、有幸同周總理相處的人都跟我們說過,周總理平時雖然謹慎小心、舉輕若重,但是兩杯茅臺落肚之后,他馬上就變得非常放松、非常開朗,又親切又隨和又風趣。

我將的酒視作高檔藝術品,不管這酒來自何方,是何風格。對于高檔藝術品,我們自然應該懷著敬愛之心。要知道,釀酒者在制作的酒時,也是以完成一件藝術品之心在琢磨著、工作著的。1989—1990學年,我到臺灣參加一個規模非常小的品酒活動,品鑒的全都是進口名酒。在喝酒的時候,主辦方的臺灣著名女財經人士給我講了這樣一件事: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臺灣經濟開始起飛,有點類似現在大陸一線城市的情況,錢多到“淹腳目”的地步,花不掉,干著急。人富起來了,就開始喝進口的好酒,當時臺灣的進口稅水平可能還超過今天大陸洋酒的進口稅,可是那時的臺灣人就已經喝到了XO白蘭地。那個年代的臺灣,XO白蘭地的價錢不得了,每瓶上萬元新臺幣。

法國幾大著名的釀酒公司的老板們起初非常高興,覺得這么高檔的酒在歐洲和北美的銷量都很有限,怎么一下子到了“遠東”(離他們太遠的東方的小島)銷量就如此之高了?于是,一家老牌白蘭地公司派了一個副總裁到臺灣島這個新興的高檔洋酒市場去考察。臺灣人自然是熱情招待遠道而來的法國釀酒公司副總裁了,他們請他喝酒,副總裁卻在酒局上面露悲色,說道:“你們像喝啤酒一樣喝高檔酒,喝我們的XO 白蘭地,這從商業的觀點看對我們當然好處多多,銷量增加了,讓我們賺了大錢。但要從品賞的角度看,我真是傷心透頂。在我們古老的歐洲大陸,人們絕不會像喝啤酒一般地喝高檔陳年的白蘭地。”說著說著,副總裁就快要掉下淚來:“臺灣朋友,你們喝的不是酒哇,你們喝的是我們法蘭西人的眼淚。”

這就是為什么我說要把好酒當作好的藝術品來鑒賞。你是否像敬愛藝術品一般地敬愛好酒,在你接觸酒的那一刻馬上就會表現在你的身體語言及面部表情上。如果你態度輕慢,舉杯放肆,那釀酒者必定會感到傷心,甚至是會動怒的。其實,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我已經知道了許多有關酒的教養,但頭幾次的臺灣之行還是給了我很大的啟示,那就是關于喝酒的珍重態度。我們要敬愛好酒、珍惜好酒,要喝出品位、喝出風格、喝出境界、喝出心靈深處的底蘊,也就是要喝出文學藝術來。我甚至希望能夠喝出宗教一般敬畏的情懷,如果你有幸碰上稀世珍品的話—— 有點像去觀賞王羲之、顏真卿的墨寶展。

酒和人類文明是一道出現的

“酒”這個東西實在是太復雜了。當然,我說的復雜并不是指酒的釀造工藝,也不是指經銷酒的商業操作。我說的復雜,是從文化、藝術、歷史、社會以及政治、經濟的角度來講的。

談人間之釀、天下之酒,談何容易?!酒是和人類文明一道出現的,即使晚也晚不了多少,所以我們現在談酒,就要想到它和人類的文明起源是差不多的,源遠流長,神圣不可侵犯。如何定義“文明”?最嚴格也最狹窄的定義就是文字系統的出現,不是一兩個書寫符號,而是成系統的書寫符號的出現,這代表著嚴格意義上的人類文明的正式開端,到如今大約是五千年。而在考古學和人類學中,還有一些研究者把文明定義為人類已經基本定居下來了,在定居的地點采摘、打獵、捕撈、耕耘,擁有了系統的、相對穩定的食物生產。在此之前,人類是在不斷的遷徙中尋找食物的,基本走遍了當時世界上容易走到的那些地方,這也被稱為是整個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大遷徙、大擴散,或者說是大移民,不用帶證件辦手續的移民。

在第一次大遷徙之后,人口繁殖,存活下來的人越來越多,于是不管是在河水、湖水、海水里找食物,還是在樹林里,或者是在地面上、在天空中找,都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所以人類最早的工具都是為了獲得食物而發明出來的,比如捕魚要用鉤網、用木船,射飛鳥要用弓箭,等等。直到采摘、打獵、捕撈已經不再能夠滿足本地區人口的快速增長時,人類終于開始進步到自己系統地生產食物了,靠耕種土地外加馴養動物,這就是文明最重要的一個開端,距今大約一萬兩千多年。現在考古研究能夠找到的人類早期的定居點,大多數是進入系統的食物生產階段之后初民生產和生活過的地方。正是在這些地方,人類活動的文化累積層才得以形成。什么是文化累積層?它是包含了人類學意義上的文明進程的形形色色密碼的東西,是其他一切非自然導致的歷史的信息基礎。沒有文化累積層,一切都無從談起,要談也是純粹的猜想。而地球上最早的可考證的地點在哪兒?這個地點大家都知道,是四個海(地中海、里海、黑海、紅海)和一個灣(波斯灣)中間的那一大塊—— 我給學生講課的時候教他們,記住這塊風水寶地的小竅門:“地里紅黑波”—— 這是亞、非、歐三大洲的交界處,是絕大多數考古結果都認同的地球上文明的“搖籃”;至于說別處才是“搖籃”的,贊同的人不是太多。

能夠在經驗上真正得到系統論證的最早的農耕活動,就是從這塊地方開始的。按今天的行政地域劃分來說,主要是敘利亞、伊朗、伊拉克以及土耳其的一部分,外加約旦,再往西一點是以色列、埃及。它們最古老,所以在人類定居、有了農耕文明之后,才有了釀酒的持續行為。人只有在一個地方定居下來,才會有酒釀造出來。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說“談何容易”,就是從這個地方談起。現在我們從一些已驗證的考古資料中能看到,從這個地區,亞、非、歐三大洲的交界處,誕生了最重要的幾個古老的文明社會,雖然組成每一個文明社會的要素很多,但每一個最重要的文明社會的源頭上,都有一部分跟“酒”有關聯,這是頂有趣的,也是我在真正有機會品嘗到世界上的好酒之前,純粹通過學習和讀書慢慢了解到的。這就是每當我真的品賞到不同國家和不同地區的好酒以后,對酒抱著敬愛之心的大半原因—— 這“敬”,首先就是因為“酒液”與人類“文明”幾乎是一起出現的,是同一個老祖宗的陰陽兩面。

講到這兒,才算是基本說清楚了“酒”的背景的一條細線,又細又長。這第一講原本是月刊講酒專欄的第一篇,為保持講故事的上承下接連貫意味,也就是“且聽下回分解”,就把每篇改為每講。從這往下的第二講起,咱們才能正式開始談“酒”本身,從最古老的兩河流域和古埃及文明談起。諸位,談“酒”哇,真是談何容易啊!

內容介紹

酒,無論是在東方文明,還是在西方文明中,都具有重要的意蘊。每一個偉大文明社會的源頭,都能找到跟酒的關聯。可以說,“酒”與人類“文明”幾乎是一起出現的,地球上有關酒的偉大的故事,往往都與偉大的文明精髓和文化傳統交織在一起。

哈佛才子丁學良是享有國際聲譽的著名學者,也是中國學術界著名“酒仙”。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品萬種酒,是丁學良的夙愿。他懷著李太白的意趣,樂此不疲。

本書從文明史和社會史視角,暢談他數十年來在世界各地尋覓酒、學習酒、探討酒的故事。有人生、有家族、有鄉土、有地域、有民族、有國家、有世界;有社會變遷的震蕩、有小人物碰上大時代的因緣、有大人物震撼小人物的奇遇;有莊嚴也有詼諧,有沉重也有瀟灑,有睿智也有荒謬。如飲醇漿,回味不絕。

細節圖

作者介紹

丁學良,1992年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先后就職于哈佛本科生學院、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亞太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學。目前為深圳大學特聘教授、中國海外利益研究院學術主導。

他的中外文著作由劍橋大學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成均館大學出版社、東京科學出版社等出版。

基本信息

<center id="2ua4q"></center>
<center id="2ua4q"></center>
<sup id="2ua4q"></sup>
<center id="2ua4q"><wbr id="2ua4q"></wbr></center><center id="2ua4q"></center>
<center id="2ua4q"><div id="2ua4q"></div></center>
<center id="2ua4q"></center>
<optgroup id="2ua4q"><wbr id="2ua4q"></wbr></optgroup>
黄色片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