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節四部曲”函套版!附贈精美烤漆徽章!
★四次入圍布克獎,諾貝爾文學獎熱門作家,金匠獎、科斯塔文學獎得主
★“阿莉·史密斯是在世的小說家之一,她是我們時代的弗吉尼亞·伍爾夫。”
★《紐約時報》《衛報》《科克斯書評》等外媒年度好書
從脫歐到新冠,從分離到聯結。“記錄現實,描摹人類。”

基本信息
《秋》
《冬》
《春》
《夏》

......

《阿莉·史密斯“季節四部曲”》是英國作家阿莉·史密斯的作品集函套裝,包含其四部作品:《秋》《冬》《春》《夏》。第一部《秋》聚焦老人與少女的忘年友誼,訴盡普通人生命中無盡的脆弱;第二部《冬》描寫了一個家庭在節日中逐漸破冰的過程,預示著敵意會如冰雪般消融;第三部《春》講述了一位電影導演始于春日的綿長懷念,是一曲耀眼的希望頌歌;第四部《夏》中,前三部中的人物悉數登場,他們在一個明媚的夏天共同找尋過往的記憶。“季節四部曲”始終關注著全人類所面臨的現實困境,將希望投向人與人的聯結與救贖。

















我會是我人生的主角嗎,薩莎的母親說。接著她問,薩莎,這句是什么話?出自哪兒?
薩莎正在起居室邊看手機邊吃早餐。電視開著,音量比平時高了幾格,媽媽為了蓋過電視聲,只能扯著嗓子喊話。
不知道,薩莎說。
她以正常音量說出,媽媽很可能一個字沒聽見。不過聽見也沒區別。
我人生的主角,媽媽在房間里來回踱步,一遍遍念叨。
我人生的主角,接下來是什么身份,這身份將歸于誰。這出自哪兒?
好像這多重要似的。
薩莎搖了搖頭,但那幅度不至于讓人看見。
媽媽沒看見。
與此相似的另一件事發生在昨晚,薩莎等會兒不得不為默奇斯頓的課寫一篇關于諒解的文章,為此她在網上找了段引文。為了紀念脫歐一周,他們須以“諒解”為題寫一篇文章。薩莎對諒解充滿深深的懷疑。說我原諒你這一行為,就像是說你不如我,我站在道德高地, 擁有特權之手。
但這等追求真相的精神,只會從默奇斯頓那里得來一個B,而不是 A,全班人都已經搞清楚了要得到期望的分數,對事實該做怎樣的回應。
所以昨天深夜——因為第二天早上就得交了——她在網上搜了些引文。
上個世紀,一位作家虔誠地說,諒解是逆轉歷史那不可逆轉之流的方法。
媽媽又一次沒敲門進了她的房間,她正站在薩莎身后朗讀屏幕上的句子。
噢,這句引文不錯,媽媽說,我喜歡這句。
我也喜歡,薩莎說。
虔誠這個詞用得對嗎?媽媽問。這句話似乎更像是出自哲學文本,而不是宗教文本。這是位信教的作家嗎? 是誰寫的?
沒錯,這是位信教的作家,雖然薩莎也毫無頭緒,但她還是這么說了,她不知道這是誰寫的,她用虔誠這個詞僅僅是因為這詞在句子里讀得順口。但是此刻,媽媽的呼吸正向下撲在她脖子上,媽媽喋喋不休要搞清這作者,她打開Start Page網,輸入這幾個詞:不可逆轉,流,歷史。引文出現。
像是個歐洲人說的,她說。
啊,是阿倫特,漢娜· 阿倫特,媽媽說。我想讀讀阿倫特怎么談論諒解。此刻非常想讀。
諷刺,薩莎想,她爸媽在短期內都不太可能諒解對方的任何一點。
不過我不確定是否該用虔誠這個詞形容她,媽媽說。出處是哪兒?
Brainyquote,薩莎說。
那不能算是出處,媽媽說。沒給原始出處嗎? 我來看一下。沒給。差勁。
出處是 Brainyquote,薩莎說。我就是在那兒找到這句引文的。
你不能就把 Brainyquote 寫下來當出處,媽媽說。
我可以,薩莎說。
你需要更好的引文出處,媽媽說。不然你不知道漢娜·阿倫特說的那句話是從哪兒來的。
薩莎把屏幕拿起,貼近媽媽的臉。
Brainyquote,Quotepark,Quotehd,Azquotes,Facebook,Goodreads,Picturequotes,Quotefancy,Askideas,Birthdaywishes.expert。她說。你輸入這句引文中的詞,就會出現這些網站。這些就是置頂的出處。有成千上萬的網站引用她這句話。
不行,如果這些網站只是說這句出自她,那還不夠,媽媽說。你得把這些網站全都看一遍,直到找到它們實際上引自哪兒。語境,很重要。
是啊,但我不需要知道,薩莎說。
不,你需要,媽媽說。看看這些網站里有沒有提到一手文獻的。
互聯網就是一手文獻,薩莎說。
媽媽走開了。
有大約十分鐘,一切安靜了下來。
薩莎恢復正常的呼吸。
這時媽媽向著樓上大喊,顯然她正在廚房的筆記本電腦上查詢 Brainyquote、Quotepark這些網站,她好像被這些網站冒犯到了:
薩莎,這些網站全都沒有,一個都沒有給出一手文獻。我找不到阿倫特在哪里寫過這句話。所以你不該用那句引文。你不能用。
好的,謝謝,薩莎從臥室中喊叫著回答。
她沒理會媽媽的話,繼續手上的事。
那甚至都可能不是阿倫特說的,媽媽喊道,她已經爬上樓梯中段。
她好像怕薩莎聽不見她似的。
這句不可靠,媽媽又喊道。
學校作業哪里需要可靠的東西? 薩莎回答。
我需要,媽媽喊道。你需要。引用文獻的所有人類需要。
媽媽那代人以這類操心,來替代對現實事件的操心。不過,以防媽媽說得有理——
那我在文章最后注明是網上說出自漢娜什么的,怎么樣,薩莎說。
她再次打開網頁去查看她姓什么。
這還不夠,媽媽的叫喊聲又一次不請自來地傳入房間。
因為沒有證據可以證明漢娜·阿倫特曾說過這句話。如果是別人說的呢,某個沒被注明的人?又或者, 根本沒有任何人在任何原始出處說過這句話,只是某人 編造了漢娜·阿倫特說過這句話,發到網上, 傳播得全網都是?
那么漢娜·阿倫特會高興的,不管她是誰,薩莎說 (以普通音量,這樣媽媽就會意識到自己嗓門有多大了)。 這是句不錯的話。
你不能替漢娜·阿倫特說呀,媽媽說 (好了,這次聲音小了點,不錯)如果網上說某句話是薩莎·格林勞說的,你是什么感覺?
我不會在意。如果某人認為我說了某句不錯的話,我會高興的,薩莎說。
噢我明白了。她在意的不過是我不聽她的話。你怎么還像羅伯特那么大似的,媽媽說。
才不是呢,薩莎說。如果我還 只是13 歲,如果我就是羅伯特——拜托老天, 我可不想——我會說: 快回你自己那個年代掉書袋去吧,趕緊的。
行了,薩莎,媽媽說。出處,很重要。知道為什么嗎?
我覺得,薩莎面向媽媽說,我這已經是正確的、可以接受的程度了。
但做任何事都必須有我說的那種認真程度,媽媽說,她的聲音又響了起來 (就好像聲音響能說明她是對的)。 你所說的正確的、可以接受的程度不過是種實用花招。
此刻在薩莎的房間里,媽媽張牙舞爪,甚至擊中了燈罩,燈罩搖晃起來。
如果有天早上你醒來,發現全網都在說你 說了某句你這輩子都不會說的話,你是什么感受? 媽媽說。
我會直接告訴所有人我沒說過, 薩莎說。
但如果你發現網上成千上萬的人根本不聽你解釋,繼續怨恨你呢? 媽媽問。如果你弟弟的事發生在你身上呢?
你不能這樣無窮無盡地假設下去,薩莎說。所以我不在乎誰怎么想。我知道自己說的是真話。我就是自己的出處。
讓他煩惱去吧。我沒空想那些。
我會相信的。不過,他不在家,媽媽說。
十點了,薩莎說。他才 13歲。你怎么當媽媽的?
我已經盡全力讓我的兩個孩子避開難以躲避的意外了,媽媽說。
這個明天一早就要交,薩莎說。
如果你的名聲毀了,你無法去任何地方,因為所有人都辱罵你,說你撒謊,你會怎么辦? 媽媽說。
我會諒解,薩莎說。
你會怎么? 媽媽說。
諒解,薩莎說,是逆轉歷史那不可逆轉之流的方法。
短暫的停頓,幾乎像是劇場中演員話音的那種停頓。接著媽媽放聲大笑。
薩莎也笑了。
媽媽來到桌前,擁抱薩莎。
我聰明的女兒,媽媽說。
薩莎的胸口充盈著一股溫暖,她很小的時候曾問媽媽這是什么,因為這感覺實在美好,媽媽說那是你身體里的夏天。
但是你需要比這再聰明些,媽媽依然緊擁著她。聰明的女孩需要更聰明,比… …比正確的、可接受的程度更聰明,薩莎陷在媽媽的懷抱里說。

阿莉·史密斯|Ali Smith
1962年生于蘇格蘭因弗內斯,現居住在劍橋。
她曾四次入圍布克獎,兩次入圍百利女性小說獎,并在2015年憑借《雙面人生》獲得該獎,同時,《雙面人生》還斬獲了首屆金匠獎和科斯塔文學獎。
2017年,《秋》入圍布克獎短名單,登上當年《紐約時報》“十大好書”榜首,并在《衛報》于2019年評選出的“二十一世紀百佳圖書”榜單中位列第八名。
她的筆觸極具辨識度,外柔內剛,細膩中帶著潮濕感,如同彌漫在倫敦上空的淡淡水霧,卻又飽含著對民族和政治的深刻反思,仿佛一顆埋在柔軟泥土中的胡桃,堅硬而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