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本信息
......

......

本書介紹19世紀末至20世紀80年代,中國繪畫的發展。中國金石學的發展與西方繪畫傳統的交互影響下,對中國繪畫的啟發與變革。1842年鴉片戰爭結束后,來自全國各地的藝術精英紛紛涌入大都會上海,海派職業畫家發展出迎合文人復古情趣的金石碑版篆隸書風。1912年后,中國的知識分子努力引進西方的科技與知識,并在藝術上嘗試借取西方的寫實再現風格。1949年后,中國畫家對蘇聯社會現實主義風格的吸納正是與儒家的藝術教化觀相呼應的。有關現代中國畫的研究為理解現代世界中跨文化影響的復雜性提供了重要參考。中國畫與西方畫根植于再現性繪畫兩種對立的傳統。本書希望通過關注藝術作品中的視覺證據,并且將它們置入中國藝術史和比較文化價值的背景中,更好地理解處于中國歷動蕩時期的重要現代藝術家的生活和藝術生涯。

......

方聞,1930年生于上海,海內外著名的中國藝術史、中國文化史學者。先后擔任普林斯頓大學教授、講座教授、藝術考古系主任、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博物館主席(主任)、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亞洲部主任等職務。1959年在普林斯頓大學創建了美國歷史上個中國藝術考古博士研究培養項目,為美國20世紀中國藝術史學科的發展打開了全新的局面;1971-2000年,方聞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構建了西方品質精、品種全、數量多的中國藝術品百科全書式收藏,影響深遠。著有《夏山圖:永恒的山水》《心印》《中國藝術史九講》《宋元繪畫》和《中國書法:理論與歷史》等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