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 id="2ua4q"></center>
<center id="2ua4q"></center>
<sup id="2ua4q"></sup>
<center id="2ua4q"><wbr id="2ua4q"></wbr></center><center id="2ua4q"></center>
<center id="2ua4q"><div id="2ua4q"></div></center>
<center id="2ua4q"></center>
<optgroup id="2ua4q"><wbr id="2ua4q"></wbr></optgroup>
首頁 / 商品詳情

花開與敦煌:常沙娜眼中的敦煌藝術:筆記本套裝版

原價:¥127.84現價:¥127.84

常沙娜,我國著名藝術設計家、教育家,“敦煌守護神”常書鴻之女。她繼承父親遺志,一生致力于敦煌藝術的研究、傳承、創新與教育。

《花開與敦煌:常沙娜眼中的敦煌藝術》(筆記本套裝版)這套書,是常沙娜親自撰寫的一部敦煌小史,以及她用一生藝術經歷釀出的珍貴感悟。

腰封一定要輕輕取下,展開之后會發現,這是一幅常沙娜繪制的敦煌山水小長卷,清新而有童趣。

《花開與敦煌:常沙娜眼中的敦煌藝術》(筆記本套裝版)圖書為布面精裝,全彩印刷。圖書采用進口特種紙,順紋特制,讓讀者翻閱順暢。

“萬物有靈”筆記本,選取了常沙娜臨摹的敦煌山川、樹木、動物、花卉等自然中的圖案,設計了很多不同頁面的格子,可以寫日歷、周歷,記錄事情。筆記本兼具實用性和欣賞性,具有敦煌的靈韻。筆記本也為布面精裝,全彩印刷,并特地為書寫功能定制了100克順紋特種紙,書寫非常流暢。

基本信息

一、敦煌莫高窟藝術的價值

二、敦煌莫高窟歷史文化藝術的背景

1.敦煌的歷史

2.我國石窟寺的形成

3.沙門樂僔的傳說

4.莫高窟的年代和規模

5.敦煌藏經洞的發現

三、敦煌歷代石窟佛教藝術巡禮

1.壁畫藝術的主要內容

2.敦煌歷代裝飾圖案

3.敦煌歷代服飾圖案

4.敦煌的色彩

5.敦煌的動物

6.敦煌石窟藝術在各個歷史時期的發展

四、敦煌守護神——我的父親常書鴻堅守敦煌四十年的故事

五、常沙娜與敦煌

......

《花開與敦煌:常沙娜眼中的敦煌藝術(筆記本套裝版)》一書分為兩部分,部分是常沙娜撰寫的“敦煌小史”,系統介紹了敦煌石窟藝術的價值及歷史,涵蓋洞窟壁畫藝術、裝飾圖案藝術、服飾圖案藝術、敦煌的色彩、敦煌的動物等各個方面。書中有常沙娜臨摹敦煌壁畫、裝飾圖案的畫作百十幅,與文字相得益彰。第二部分是常沙娜回憶的個人經歷:小時候隨父親從巴黎來到敦煌,在敦煌洞窟臨摹壁畫,去美國求學,回到祖國后在林徽因身邊學習中國傳統裝飾圖案藝術,之后一生致力于敦煌藝術的傳承與創新,用設計為祖國奉獻自己的才華。本部分有許多寶貴的一手照片,展現了常沙娜跌宕起伏、豐富多彩的人生經歷。

《花開與敦煌:常沙娜眼中的敦煌藝術(筆記本套裝版)》隨書附贈的筆記本名為“萬物有靈”,選取了常沙娜所繪的關于敦煌山川、樹木、動物、花卉等自然中的圖案,筆記本兼具實用性和欣賞性,是一本具有敦煌靈韻的文創作品。

1943 年晚秋,我們的家又從重慶搬到了敦煌。那年我12歲。

去敦煌的旅途給我的印象太深了。一路上,我們全家坐的是那種帶篷的卡車,箱子放在下面,箱子上鋪褥子,人從早到晚就坐在上面。 嘉陵剛兩歲,媽媽抱著他坐在駕駛室里。重慶、成都、綿陽、廣元、 天水,我們在路上整整走了一個月。在四川境內還挺好,天氣不太冷,景象也不荒涼,廣元那一帶植物還挺茂盛,可是往西北走,越 走越冷,到蘭州時已經是天寒地凍了。

我們在蘭州停留休息了幾天,爸爸又為研究所的事務跑來跑去地忙, 直到離開。從蘭州向西,就是地廣人稀的大西北了。我們的車顛簸 著,沿著祁連山,通過河西走廊,途經古代的涼州(武威)、甘州 (張掖),沒完沒了地走啊,走啊,地勢越走越高,天氣越走越冷, 一路荒無人煙,放眼所見只有荒冢般起伏的沙土堆和干枯的灌木叢。 出了嘉峪關,更是一片茫茫無邊的大戈壁,走多少里地見不到一個人, 唯有流沙掩埋的殘城在視野中時隱時現。凜冽的寒風中,媽媽也顧不得好看不好看了,只能和我們一樣穿上老羊皮大衣和氈靴。我把身上的老羊皮大衣裹得緊緊的,為了取暖把手也插進肥大的氈靴里, 一天一天縮在卡車里熬著。面對徹骨的寒冷和無際的戈壁灘,這段漫長難耐的旅途給我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象。天高地闊,滿目黃沙,無盡荒涼, 幼稚的我不禁背誦起一首凄凄的民謠: “出了嘉峪關,兩眼淚不干,前看戈壁灘,后看鬼門關......”

總算到達敦煌了。那個時候的敦煌縣城和現在完全不一樣,占地很小,四面圍著土城墻,城門小小的,沙塵遍地,又窮又破。從敦煌去千佛洞(莫高窟),多了歷史學家蘇瑩輝與我們同行,坐的是大木輪子的牛車,木輪有一人多高,牛拉著車一路咣當咣當,搖來晃去, 又慢又顛又冷,25 公里路整整走了 3 小時。下午 1 點多從敦煌出發,走到莫高窟都快天黑了。爸爸提前騎馬去了千佛洞,做迎接我們的準備。

快到莫高窟的時候,站在路口迎接的爸爸興奮地高聲招呼:“到了, 到了,看啊,看見了沒有?那就是千佛洞!那是九層樓!還有風鈴!”他極力想引發媽媽的激情,媽媽卻沒有明顯的反應,只是緊緊抱著嘉陵,護著不讓他著涼。

一車人全都凍僵了。坐了一路牛車,即使穿著老羊皮大衣,還是從里到外凍了個透,我們渾身僵硬,打著哆嗦進了黑乎乎的屋,好半天緩不過勁來。

這是我平生次來到莫高窟,可惜不記得那具有紀念意義的日子是 1943 年的 11 月幾日了。只記得已經是冬天,千佛洞前大泉河里的水已經完全凍結,變成了一條寬寬的、白白的冰河。

迎接我們的晚飯準備好了,擺在桌子上。待我定下神來,才看出桌 子中心擺著一碗大粒鹽、一碗醋,每個人面前擺的是一碗水煮切面, 面條短短的。我愣了一會兒,問:爸爸,有菜嗎?爸爸回答說這里沒有蔬菜,今天來不及做好吃的了。他只能勸我們:“你們先吃吧, 以后慢慢改善。明天我們就殺只羊,吃羊肉!”

這就是我到千佛洞吃的頓飯。永遠刻在我記憶中的除了那碗鹽、 那碗醋,還有爸爸那無奈的神情。當時我心里酸酸的,覺得爸爸很可憐,在這么惡劣的條件下,他除了工作,還要照顧這個,照顧那個,又要安慰,又要勸導,他肩上的擔子實在太重、太重了!

我有一個習慣,不論在國內國外,南方北方,閑暇散步的時候,目光都會不由自主地投向路邊草叢,尋找“幸運草”。那種被稱作酢漿草、苜蓿草或車軸草的野草一般有三個心形葉片,偶爾發現有四片葉的,就是人稱的“幸運草”了。據植物學的說法,這種植物變異的概率是十萬分之一,可是我遇到的概率比這要高許多,有時在不經意間就會有收獲。

應該說,我確實是幸運的。我有一個被稱為“敦煌守護神”的父親,父親又把我帶到了佛教藝術的圣地敦煌。我得天獨厚地在千年石窟 藝術精神的哺育下長大,又得以在中央工藝美院的校園內與數十年的老同事、老朋友共同在更廣闊的天地間歷練、馳騁。在我 80 年的生活中,有苦有樂,有榮有辱,有與親人的悲歡離合,有為理想的奮斗獻身。然而在我快要走到人生邊上的時候,還有那么多該做的事、想畫的畫在等著我,如果今天讓我在吹熄蠟燭之前許一個愿, 我的愿望就是,繼續采到“幸運草”,讓我好好為祖國、為黨、為人生做完自己應該做的事,沒有遺憾地走完今生幸運的路。

常沙娜,我國著名畫家、藝術設計家、教育家,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敦煌守護神”常書鴻之女,她承載父親遺志,一生致力于敦煌藝術的保護、研究與教育。

先后出版了《常沙娜花卉集》《中國敦煌歷代裝飾圖案》《常沙娜文集》《黃沙與藍天》等著作。

常沙娜曾先后參加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徽、人民大會堂外立面的建筑裝飾和宴會廳的建筑裝飾圖案設計,以及民族文化宮、首都劇場、首都機場、燕京飯店、中國記者協會、中國大飯店等國家重點建筑工程的建筑裝飾設計和壁畫創作。1997年,主持并參加設計中央人民政府贈送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大型禮品雕塑《永遠盛開的紫荊花》。

<center id="2ua4q"></center>
<center id="2ua4q"></center>
<sup id="2ua4q"></sup>
<center id="2ua4q"><wbr id="2ua4q"></wbr></center><center id="2ua4q"></center>
<center id="2ua4q"><div id="2ua4q"></div></center>
<center id="2ua4q"></center>
<optgroup id="2ua4q"><wbr id="2ua4q"></wbr></optgroup>
黄色片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