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 id="2ua4q"></center>
<center id="2ua4q"></center>
<sup id="2ua4q"></sup>
<center id="2ua4q"><wbr id="2ua4q"></wbr></center><center id="2ua4q"></center>
<center id="2ua4q"><div id="2ua4q"></div></center>
<center id="2ua4q"></center>
<optgroup id="2ua4q"><wbr id="2ua4q"></wbr></optgroup>
首頁 / 商品詳情

地學考古——方法與實踐 靳桂云 歷史書籍

原價:¥168.4優惠券:¥3券后價:¥165.4

基本信息

目錄

序二

序三

1.地學考古概論/靳桂云、宿凱

2.地質學方法在考古學中的應用/靳桂云

3.地學考古方法的回顧與展望/靳桂云、宿凱

4.地學考古——運用地球科學認識考古/Matthew Canti著,宿凱、靳桂云譯

5.土壤微形態分析及其在考古學中的應用/靳桂云、宿凱

6.北京井東方廣場舊石器文化遺址——沉積物的土壤微形態學研究/靳桂云、郭正堂

7.河漫灘加積歷史與文化活動:中國黃河下游月莊遺址的地學考古調查/Yijie Zhuang(莊奕杰)、Wenbo Bao(寶文博)、Charles French著/宿凱、靳桂云譯;莊奕杰校

8.山東濰坊前埠下新石器時代遺址文化層沉積物微形態分析/柏哲人、王、浩、靳桂云

9.史前灰坑與人類行為——山東汶上東賈柏遺址H1堆積過程的植硅體和土壤微形態分析/饒宗岳、梅圓圓、胡開國、柏哲人、高明奎、靳桂云

10.大汶口遺址環境考古調查報告/柏哲人、陳松濤、高明奎、梅圓圓、靳桂云

11.焦家遺址大汶口文化城墻與壕溝使用過程的地學考古觀察/饒宗岳、王芬、莊奕杰、武昊、靳桂云

12.中國長江下游茅山遺址新石器時代晚期水稻耕作的水資源管理及農業集約化/Yijie Zhuang(莊奕杰)、Pin Ding(丁品)、Charles French著/宿凱、靳桂云譯;莊奕杰校

13.凌家灘遺址外壕溝沉積物反映的土地利用變化——土壤微形態研究案例/宿凱、靳桂云、吳衛紅

14.城子崖遺址環境演變過程的初步分析/夏正楷、劉江濤

15.城子崖遺址岳石文化時期壕溝微環境的復原/宿凱

16.城子崖遺址龍山文化灰坑(H3)的地學考古研究/Rowena Y.Banerjea、宿凱、朱超、Karen Wicks、Steven Mithen、劉江濤、靳桂云

17.城子崖遺址的年代學框架——從城墻和壕溝堆積來看/宿凱、朱超、孫波、靳桂云

l8.史前壕溝的水資源管能——來自丁公遺址的地學考古證據/柏哲人、姜仕煒、許晶晶、靳桂云

參考文獻

編后記

內容介紹

《地學考古——方法與實踐》是一本系統介紹地學考古方法的專業學術論文集,記錄了山東大學第四紀環境與考古實驗室20多年的研究歷程。本書上編側重介紹地學考古的概念和基本研究方法;下編是有關大汶口、城子崖、丁公等遺址的研究案例,內括灰坑堆積物形成過程及其反映的人類活動、壕溝沉積物堆積過程及人與環境關系、壕溝堆積物的年代序列、聚落所在地貌部位及環境特點等。

在線試讀

1.地學考古概論

靳桂云、宿凱*

地學考古(geoarchaeology),顧名思義,是用地球科學的方法來理解考古學、回答考古學的一些問題,也可以說是地球科學方法在考古學中的應用。

考古學(archaeology)的基本特點是:利用物質遺存研究古代人類的文化、歷史,盡管舊大陸(以歐亞大陸為主)的考古學與歷史學關系更為密切、而北美的考古學更靠近人類學,但是,考古學的目標都是要回答關于人類文化與歷史的問題,所以屬于人文學科。但是,在人文學科中,考古學又具有之處,是其跨學科的質,這個特點不僅使得考古學要廣泛吸收人文與社會科學的成果,而且要在研究方法上廣泛吸收和利用各種自然科學的理論、方”,其中,地球科學是關鍵的內容。

地球科學(earth system science or earth science),是對地球進行系統研究的所有相關學科稱括地理科學、地質學、地球化學、地球物理學和空間物理學、海洋科學、大氣科學等(2)。地理科學中幾乎所有分支學科都在考古學中有程度不同的應用,其中地貌學是基礎。地質學的古生物古人類學、古生態學、地層學、沉積學、第四紀地質學等在考古學中都有較多應用,其中第四紀地質學應用普遍,而尤以“第四紀環境與環境考古”研究在進入21世紀以來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地球物理勘探和遙感、航空攝影測量、雷達等空間技術在考古學中應用日益廣泛。地球化學中同位素地球化學、地質年代學等在考古學中有多的應用。海洋科學中的河口海岸學對于海岸帶考古具有重要意義。環境地球科學中的基礎土壤學、第四紀環境與環境考古(與“第四紀地質學”中的“第四紀環境與環境考古”基本是一致的)是考古學研究中基礎的研究領域,而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也是考古學關注的。

從上面的信息中,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地球科學系統中的很多學科和分支,都在考古學中有著多的應用。如果從考古學及分支學科以及相關研究領域的角度來看,地球科學在環境考古(部括但不限于遺址形成過程、農業起源與傳播、文明起源與發展、人與環境互動關系等)、考古年代學這兩個分支學科中應用多,其中在環境考古研究中的應用內容更為廣泛。本書將對地球科學在環境考古研究中應用——地學考古的基本方法與一些研究案例進行介紹。

因為地球科學是個內涵龐大的系統學科,而考古學又是通過各類物質遺存研究古代社會的方方面面、具有顯著的多學科交叉質的、兼具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特點的學科,可以想見,考古學與地球科學的結合,將會發展出諸多的方法和研究領域。

近些年來的考古學研究表明,地學考古能發揮優勢的是環境考古這個研究領域;檢索與“環境考古”相關的期刊”,可以看到地學考古方法被廣泛應用于人與環境關系的研究。其中,與環境考古密切相關的遺址形成過程研究,更是在傳統的考古地層學基礎上,應用地球科學方法,形成對遺址形成過程中人類行為的認識(張弛,2012及其中的參考文獻);這里必須強調的是,所謂傳統的考古地層學,被認為是考古學的兩個(另一個是源于生物學的類型學)重要基礎之一,或被比喻為考古學的車之兩輪,它也是來自地質地層學,是地球科學的重要內容,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很清晰地看到,考古學與地球科學之間密不可分的關系。這一點,從20世紀初歐美學者在中國開展考古調查時所做的地形勘測和動物化石采集與研究可見一斑(陳星燦,1997);在中國考古學發展過程中,學者們也一直在探索通過地球科學手段研究考古材料的方法。

媒體評論

<center id="2ua4q"></center>
<center id="2ua4q"></center>
<sup id="2ua4q"></sup>
<center id="2ua4q"><wbr id="2ua4q"></wbr></center><center id="2ua4q"></center>
<center id="2ua4q"><div id="2ua4q"></div></center>
<center id="2ua4q"></center>
<optgroup id="2ua4q"><wbr id="2ua4q"></wbr></optgroup>
黄色片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