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601654541

基本信息
......
1601654541

創業黃金時代的終結
624年,是創業黃金時代終結的一年。杜伏威暴卒于長安,輔公祏兵敗江淮,天下再沒有能與李唐相抗衡的力量。再往前推幾年的話,畫面會更精彩:竇建德、王世充被李世民一朝擊破;宇文化及、劉武周、羅藝終究是在沙灘上裸泳;還有無數的英雄豪杰,成為時代的炮灰。
時代大潮風起云涌,無數創業者白手起家,紛紛“敲鐘上市”,稱王稱帝。當風云急轉直下,創富神話就露出馬腳。真是“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
時代造就英雄,也把草根創業的列車停在了624年。
彼時創業的風口開始自14年前。611年,隋煬帝帶領百萬大軍東征朝鮮。我們平時幾十人的春游都會折騰得雞飛狗跳,不是水壺沒帶就是干糧不夠,更何況百萬人的武裝大游行。官員們為了拉人頭、攢糧食、交任務,把無數農民兄弟折騰得傾家蕩產。大家心里都憋著一把火。
舊的秩序松動,往往蘊藏著無限的可能。
山東人王薄是最早看到機會的人。他號稱“知世郎”,舉起反抗朝廷的大旗,無意中擁抱時代,吃了第一只大螃蟹。緊接著是河南人翟讓創建“瓦崗集團”,河北人竇建德在高雞泊成立了“小作坊”。兩年后,杜伏威和輔公祏也輟學創業。
在時代大潮的激蕩下,沒有人能抵擋得住誘惑。有能力的拉隊伍當老大,能力不足的就瞅準機會加入一個有潛力的創業團隊,爭取拿到原始股,將來上市后好變現。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
開始的幾年,流量很充足。和陳勝、吳廣一樣,王薄也沒什么大本事,但就靠著風口的機遇和《無向遼東浪死歌》[ 王薄用詩的形式告訴民眾已經沒有活路了,號召民眾一起造反。
]的噱頭概念,第二年,他的產品(地盤)就擁有數萬付費用戶(軍隊)。這在舊秩序時代是不可想象的奇跡。
發展最迅猛的是瓦崗集團,因為它的地理位置實在是好。眾所周知,河南人口眾多,意味著流量充足。而驅動這些流量的,是一種全新的模式——社交。翟讓、王伯當、單雄信、徐世等人,不是朋友就是老鄉,瓦崗集團的成員也基本上都沾親帶故。其凝聚力顯然不是其他團隊可比的,瓦崗很快就一枝獨秀。
“社交 流量”的模式,讓“瓦崗”成為最響亮的品牌、最閃耀的團隊,因此,常年霸占創業風云榜的第一名。
而竇建德和杜伏威走的是另一條路子。他們身處河北和江淮,人口紅利不足,自己又出身貧苦,沒有社交資源,怎么辦呢?他們只有靠自己的不懈努力才能白手起家,所以在他們的思維里有一條定律:想要得到,唯有用力去拼。
于是,我們就看到了一些不同于其他創業者的畫面:竇建德用寬宏大量的作風起步,杜伏威用親自上陣來號召三軍。他們的團隊成員和用戶基本沒有社交關系,而是靠領袖魅力,硬生生闖出了一番天地。
當創業者們奔跑起來,兩耳生風的時候,他們覺得世界都是屬于他們的。
很多創業者的背后都有一個投資人——突厥。寧夏的白榆妄,山西的魏刀兒、劉武周、梁師都,甘肅的薛舉、李軌,東北的高開道,都是拿到突厥的“天使投資”才發展起步的。
在那個年頭,創業公司如果沒有得到突厥的投資,都不好意思出門跟人打招呼。一時間,北方遍布“突厥系”。
在這種形勢下,那些站在風口浪尖的大哥也必須得到突厥的投資,最起碼也要掛靠在突厥的名下,畢竟,背靠大樹好乘涼嘛!
竇建德、王世充、李淵……他們都是本土的創業者,如果不加入“突厥系”的大家庭,就會面臨腹背受敵。除了來自突厥的直接打擊,還會遭到小弟的圍攻。在強大的國際資本面前,本土的豪杰生存艱難。在那個大時代,誰都沒有選擇的權利,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618年前后,創業者們集中上市,收獲的季節到了。竇建德的小作坊長大了,隨著響亮的敲鐘聲,“大夏集團”掛牌上市。眼看著股票走勢上揚,投資者紛紛跟進。沒多久,竇建德的身價就達到了幾百億。瓦崗集團穩坐第一把交椅,問鼎天下指日可待。杜伏威沒有獨立上市,而是掛靠在大隋的名下,被封為楚王。
曾經的泥腿子,趕上風口就上天了,短短幾年時間,從一無所有走上人生巔峰。成功的欲望讓無數人蠢蠢欲動。
617年,太原的一對父子決定創業。這時候的天下,經過幾年的風起云涌,紅利基本被瓜分殆盡。不過,他們好像不太著急,畢竟他們有自己的獨門秘籍。這父子仨就是李淵和李建成、李世民。
50年前,宇文泰帶著一幫內蒙古人到關中創業,成功以后就設立了八個柱國大將軍,他們連同地方上的門閥一起壟斷了所有資源。這就是陳寅恪先生所說的“關隴集團”。
李淵的爺爺李虎,就是八柱國之一。他們相互聯姻、交友、做官,幾十年來他們都是親戚套親戚、朋友加朋友。現在,他們決定重出江湖,統一中國。這就是李淵父子的第一個背景——深度社交。
可如果只有社交的話,還不足以和瓦崗集團競爭,人家的新任CEO李密也是“關隴集團”的人,憑什么聽你的?
李淵的第二個絕活叫“線上 線下”。他經過實地考察和聽取報告,發現了其他人的致命弱點:口號喊得震天響,可根本不能落到實處。
比如竇建德說“為農民謀福利”,可他常年處于戰爭狀態,根本沒有精力考慮農民兄弟。比如瓦崗集團,“社交 流量”的路子很順利,卻偏偏要打造名人效應,把貴公子李密推上前臺。堂堂的瓦崗集團成了貴公子的獨角戲,普通群眾說一萬句都不如人家一句響,心都涼透了。比如杜伏威在戰場上很厲害,但格局小。
這樣一看,問題就比較簡單了。李淵出身高貴,手中掌握著大量優質的社交關系,加上摸清了時代脈搏,知道用戶想要的是什么,要做的就是盡力滿足他們。他還有一個“撒手锏”李世民,為他開拓市場。在別人看來紅利消失的時候,創業者李淵卻已經立于不敗之地。
真正讓李淵勝利的是第三個秘籍——買買買。
大家出來創業,都是為了混口飯吃,能和氣生財,絕對不會打打殺殺。于是李淵開了一場發布會:“我們是統一天下的團隊,大家快來加入啊。”于是,周文舉、楊士林、王薄、周法明等都來投降了。對李淵來說,雖然他不認識這些人,但也不影響雙方的交易。你信任我,我信任你,就可以達成共識。想要官職的,可以入朝也可以在地方;想要股份的,看實力給爵位。
在李氏“三板斧”的威力下,僅僅8年時間,大唐集團就一統天下。
624年,草莽英雄的時代結束了。
杜伏威投降后,坐上了大唐的第四把交椅,其地位僅在李元吉之下。在他的心目中,35歲前退休的夢想實現了。偏偏此時他的好兄弟輔公祏在江淮扯旗造反。唐軍派來討伐輔公祏的是李靖。跟“托塔天王”打架,你以為你是孫悟空啊?不到半年,輔公祏就被傳首長安,杜伏威也被賜死。再加上幾年前竇建德、王世充、劉武周兵敗被殺,大唐基本一統天下。
草根創業時代的結束,首先來自流量紅利的徹底消失。10年前隨便跑馬圈地,都會有大把的流量供創業者們揮霍。而各地的人們驚奇于時代的變革,對一切都充滿好奇,于是一拍即合,全天下有幾百支創業團隊。經過10年的大浪淘沙,創業者們經過優勝劣汰,角逐出最適合人們的產品——大唐集團。
留下有留下的道理,消失有消失的理由,最重要的是,人口沒有增長,也就意味著沒有新的流量涌入。而現有流量全被大唐霸占,新的創業者就沒有了開始的土壤。在這樣的局面下,投資人——突厥集團,也束手無策。
創業時代結束了,但新的時代正在開啟,機會的大門永遠不會關閉,也許只差一個轉身。
新的時代有新的玩法,不同的人做出不同的選擇。
徐世是瓦崗集團的核心骨干,在瓦崗敗落、大唐崛起的關鍵時刻,他投身到大唐的陣營中來。這個華麗的轉身,讓他拿到了原始股。從此以后,他就安心在大唐集團努力奮斗,最終成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被封為英國公,官拜宰相。因為功勞大而被賜李姓,后來也叫李。
他的新玩法屬于創業變現。
那么不屬于大唐朋友圈的人該怎么辦呢?“五姓七家”[ 即五姓七望。隋唐時代,在所有尊貴的世家大族中有五支最為尊貴,即隴西李氏、趙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其中李氏與崔氏各有兩個郡望,所以稱之為五姓七望。
]的選擇是閉門讀書。他們是關東的士族門閥,當初支持過竇建德,和大唐不是一個陣營的,現在索性就留在老家種田、讀書、考科舉,等待新的機會。
130年后,“安史之亂”爆發。這時的大唐急于尋找新的合作者,于是經過百年積累的關東門閥就趁勢而起,成為大唐新的支柱。此后的150年,是屬于“五姓七家”的時代。
“滎陽鄭氏”連出宰相,號稱“鄭半朝”;“清河崔氏”有10位宰相;“趙郡李氏”連出17位宰相;“范陽盧氏”中進士者超過百人,“八相佐唐”傳為佳話。
關東門閥的選擇是等待機會。既然時代變化已成定局,那就只能調整自己的節奏來順應時代。適者生存,要學會做個聰明人。
唯一不變的宗旨是活下去。只要活下去,就會有無限可能。每個時代都不缺少機會,缺的是發現機會的眼睛。
1601654541

一個楊貴妃,
在李白眼里是“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在杜牧眼里是“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而在羅隱眼里,則是“泉下阿蠻應有語,這回休更怨楊妃”。
美女、寵妃、敗家娘們兒以及背鍋女俠,哪一個才是真的楊貴妃?
一座長安城,
在漢唐,是無可取代的帝國中樞,是王維筆下的“萬國衣冠拜冕旒”;
在宋朝,卻成了邊境軍鎮;
而在明朝末年,又淪為饑荒遍地、易子而食的人間地獄。
在溫伯陵筆下,歷史不再是按時間碼放的記事簿,而是貫通時間、看清脈絡的時代演變過程。
用他的方法來讀歷史,你將發現歷史背后的那只手,徹底看懂歷史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1601654541







1601654541

溫伯陵,歷史專欄作家,“溫乎”傳媒創始人,“一點資訊”2019年度“真知灼見供應商”。他擅長用通俗易懂的寫法,從新奇的角度解構不一樣的歷史觀點,幫你抓住歷史背后的那只手,徹底看懂歷史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已出版暢銷書《一讀就上癮的中國史》。
1601654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