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經典著作推出少兒彩繪版
★各領域權威專家權威講解,手繪插圖,送給孩子的科學啟蒙讀物
★先后榮獲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等20個各級獎項

基本信息
《物種起源(少兒彩繪版)》
《山海經(少兒彩繪版)》
《國富論(少兒彩繪版)》
《自然史(少兒彩繪版)》
《化學基礎論(少兒彩繪版)》
《本草綱目(少兒彩繪版)》
《天工開物(少兒彩繪版)》
《夢溪筆談(少兒彩繪版)》
《幾何原本(少兒彩繪版)》
《九章算術(少兒彩繪版》

蝙蝠是一種怪物嗎?
在布封時代,人們對蝙蝠了解甚少,連它到底屬于哪一個“綱”都還不清楚。因此,布封感嘆:蝙蝠既不是走獸(即哺乳動物),又不算飛鳥,但又具有這兩類動物的屬性,像是一種半獸半鳥的怪物!也許蝙蝠是一種進化得不完全的四足動物,或是進化得不完全的鳥。瞧,中小學生都了解的常識,當年卻讓這位大博物學家頭疼,由此可見,近300年來科學已經取得了多么大的進步啊!
然而,布封指出:除了會飛之外,蝙蝠跟鳥類沒有其他任何共同之處。它生有乳房,給子女哺乳;它長有牙齒,捕食蚊子、蛾子之類的飛蟲。他還注意到,蝙蝠喜歡在黑暗中活動,有冬眠的習慣。他傾向于認為,蝙蝠屬于一般的四足動物。
蝙蝠的習性
其實,蝙蝠可不是一般的四足動物,而是很特別的哺乳動物,是哺乳動物中能真正飛翔的種類。它的翅膀由皮膜構成,跟鳥類的羽翼完全不同。大多數蝙蝠的視力都不好,它們用超聲波探路,避開飛行中的障礙,并用回聲定位,準確地捕捉飛蟲。這些跟它們的視力好壞并沒有必然聯系。雷達探測就是模仿蝙蝠的回聲定位原理。
蝙蝠雖然以捕食昆蟲為主,但也有些種類喜歡吃果實或吸食花蜜,還有的種類吃魚或其他小動物,甚至還有吸食其他動物的血液的。
蝙蝠歷史悠久
一般說來,會飛行的動物不太容易保存成為化石,但也有不少例外。由于蝙蝠的種類和數量都很多,因此保存為化石的機會也增多了。古生物學家們曾在美國懷俄明州有名的綠河組頁巖中發現過保存得非常完整的蝙蝠化石。頁巖是在古代湖泊中沉積下來的、一層一層薄如紙一般的巖石層,由于沉積物的顆粒非常細,因此化石保存得很完美。這些蝙蝠生活在大約5200萬年以前,所以蝙蝠的歷史很悠久。這些遠古時代的蝙蝠化石跟現在的蝙蝠很相似,因此很容易識別。從牙齒的樣子判斷,這些古蝙蝠也是吃昆蟲的。
蝙蝠地理分布很廣
蝙蝠的地理分布也十分廣泛,除了南北兩極和極少數偏遠的大洋小島之外,幾乎遍及全世界。它們喜歡生活在洞穴、巖石縫隙或樹洞中,它們是夜行性的群居動物,盡量避開與鳥類直接競爭。
大的蝙蝠群可聚集幾百萬只蝙蝠,黑壓壓的一條長龍,十分壯觀,以至于有專門觀賞蝙蝠群的生態觀光活動,
就像戶外觀鳥一樣。
據古生物學家們研究,蝙蝠這類很特別的動物早可能起源于原始的“食蟲類”哺乳動物。那么,“食蟲類”哺乳動物究竟是什么樣子?現在還有這類動物嗎?

系列簡介
“少兒萬有經典文庫”是專為8—14歲青少年量身定制的一套經典書系,本書系擁抱經典,面向未來,遴選全球對人類社會進程具有重大影響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經典著作,邀請各研究領域頗有建樹和極具影響力的專家、學者、教授,參照青少年的閱讀特點和接受習慣,將其編寫為適合他們閱讀的少兒版,佐以數百幅生動活潑的手繪插圖,讓這些啟迪過萬千讀者的經典著作成為讓兒童走進經典的優質讀本,幫助初涉人世的青少年搭建扎實的知識框架,開啟廣博的思想視野,幫助他們從少年時代起發現興趣,開啟心智,追尋夢想,從經典的原點出發,邁向廣袤的人生。

......

苗德歲,古生物學家。畢業于南京大學地質系,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理學碩士。1982年赴美學習,獲懷俄明大學地質學、動物學博士,芝加哥大學博士后。現供職于堪薩斯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自1996年至今任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客座研究員。
1986年,苗德歲榮獲北美古脊椎動物學會的羅美爾獎,成為獲得該項獎的第一位亞洲學者。除在《自然》《科學》《美國科學院院刊》等期刊發表古脊椎動物學研究論文30余篇外,還著有英文古脊椎動物學專著一部,并編著、翻譯、審定多部專業、科普及人文類的中英文著作。曾任《北美古脊椎動物學會會刊》國際編輯、《中國生物學前沿》(英文版)編委以及《古生物學報》海外特邀編委,現任《古脊椎動物學報》和“Palaeoworld”編委。
李曉鵬,重慶江津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劍橋大學訪問學者,曾任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研究員(Research Fellow)。主要著作有《中國崛起的經濟學分析》等,《中國崛起的經濟學分析》一書被清華大學教授、國家“千人計劃”專家文一評價為與林毅夫《新結構經濟學》一樣,是研究“中國經濟奇跡”的代表性著作。專業研究之外,李曉鵬博士還有《從黃河文明到“一帶一路”》第一卷和第二卷、《城市戰略家》、《地方政府投融資模式研究》等多部學術著作出版,他撰寫的《學習改變命運》《中學生思維導圖學習法》《學習高手的三駕馬車》等多部面向青少年讀者的方法學專著也深受青少年讀者喜愛。
李勁松,19 6 5 年生人,陜西岐山人氏。1986 年畢業于北京化工學院(今北京化工大學)高分子系,現為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工程師,中國傳統工藝研究會副秘書長。研究領域為中國古代技術史、教育史,近年來研究興趣集中在傳統工藝的調查研究方向。發表過《從制作工藝看茶葉的演進和分類》《侗族斜織機考察及研究》《食用植物油傳統制作技藝的歷史回顧與現狀》等論文;編撰出版了《中國手工藝》《中華百工》《黔桂衣食》,及國家“九五”重點圖書出版項目《中國傳統工藝全集?農畜礦產品加工》等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