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填補空缺,開拓中國繪畫史研究的新領域。

基本信息
序 / 1
導論 / 5
第一篇 唐宋佛畫轉型 / 13
第二篇 故宮博物院藏《維摩演教圖》的圖本樣式研究 / 43
第三篇 趙孟頫《紅衣羅漢圖》中的古意與禪趣 / 77
第四篇 元代《揭缽圖》的兩種類型與真偽考辨
——基于佛畫轉型視野下的考察 / 107
第五篇 傳錢選《洗象圖》年代考辨與晚明之前對《洗象圖》
的認識 / 155
第六篇 禪苑勝會
——明前期法海寺與宦官之佛教信仰 / 187
第七篇 丁云鵬《釋迦思惟出山像》考
——兼談丁云鵬晚歲畫中的“枯木禪” / 225
第八篇 戲嬰、民俗與晚明佛教信仰
——陳洪綬《童子禮佛圖》研究 / 253
第九篇 石濤瞎尊者像、號與自我形塑 / 283
第十篇 乾隆帝御容畫及其空相觀
——丁觀鵬《掃象圖》、郎世寧《乾隆帝觀畫圖》研究 / 311
后記 / 336
參考書目 / 339

......

佛教繪畫是魏晉南北朝至唐代繪畫的主流,并且當時的佛畫是以壁畫為主。北宋后期文人畫興起之后,佛畫的主流欣賞群體由有著強烈宗教信仰的貴族、大眾變為了儒道釋兼修的文人,佛畫開始轉型,卷紙上的佛畫替代壁畫成為主流,從事佛畫創作的畫家或者就是文人,或者與文人有著密切交往,佛畫也主要體現了文人的信仰方式和審美趣味。
本書討論了宋元明清佛畫不同于晉唐佛畫之特點、意涵及價值。作者立足于唐宋佛畫轉型的基礎,一方面注重該時期卷軸畫、壁畫、版畫等不同材質佛畫之間的相互影響、啟發,另一方面注重該時期畫家、受畫人(或功德主)佛教信仰的形態、方式與圖像之間的關系。
目前學界對佛教美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晉唐,對宋元明清的佛教美術,尤其是佛教卷軸畫的關注較少,該書具有填補學術空白的意義。







王中旭
----------------------------
王中旭 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中央美術學院博士。曾獲2008年度“敦煌獎學金”一等獎,2014年入選“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青年拔尖人才”。主要專業方向是佛教繪畫研究、古畫鑒定與研究,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出版專著《陰嘉政窟——敦煌吐蕃時期的家窟藝術與望族信仰》(民族出版社)《中國古代物質文化史 明清寺觀壁畫》(開明出版社)《千里江山:徽宗朝青綠山水與江山圖》(人民美術出版社)《益州名畫錄校注》(山西教育出版社)。2013年負責籌備“降龍伏虎盡神通——故宮博物院藏羅漢畫特展”,2017年負責籌備“千里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2019年籌備“萬紫千紅——中國古代花木題材文物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