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適讀年齡:
6-12
歲小學生
知識系統:
8章170個主題約3000個知識點,為孩子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
知識
與時俱進
:
書中數據更新至2022年,匯聚人類進步成果,給孩子更新的知識;
知識形成網絡:
每頁都有交叉索引,標出所有相關知識的頁碼,一次吃透同類知識;
在時代背景中講知識:
在特定的時空框架中講知識,了解知識背后的故事,理解更深;
用豐富的圖表講知識:
大量地圖、表格、統計圖、示意圖,化繁為簡,讓知識一目了然;
用各種小欄目講知識:
未解之謎、歷史變革者、專家的話等,拓展閱讀邊界,增強互動性;
有藝術感的百科全書:
區塊設計,閱讀邏輯更清晰,多種繪畫風格融合,更好審美體驗。
發現科學、工程、考古和歷史等領域的未解之謎;對話各學科專家、學者,用科學家的眼睛看世界。百科經典滋養孩子好奇心,一口吃下“大英百科”沉淀
254
年的精華!

基本信息
章 宇宙
宇宙大、星系、恒星、黑洞、系外行星、我們的太陽系、行星探索、衛星、柯伊伯帶、載人航天器……
第2章 地球
地球的誕生、測量地球、地球內部、板塊構造、火山、地震與海嘯、巖石與礦物、化石、水的世界、氣候……
第3章 物質
原子、元素、放射性、化合物、燃燒、等離子體、金屬、非金屬、生命中的化學、能量、聲、電、簡單機械……
第4章 生命
生命的起源、演化進行時、為生物分類、微觀世界、植物和真菌、動物、生態、雨林、海岸、珊瑚礁危機……
第5章 人類
演化成人、人體、DNA和遺傳、大腦、情緒、服裝和裝飾、沖突和戰爭、語言和講故事、教育、游戲和運動……
第6章 古代與中世紀
新月沃地、古代美索不達米亞、中國早期王朝、古埃及、安第斯文明、古希臘、秦朝、唐朝、歐洲中世紀……
第7章 近現代
文藝復興、地理大發現、日本江戶時代、美洲奴隸制、醫學發展的里程碑、工業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8章 現在與未來
同一個世界、不平等、現代戰爭、城市、互聯網、人造材料、智能電子設備、環境挑戰、瀕危物種、未來人類……

......

《大英兒童百科全書》
是“大英百科全書公司”為全球孩子量身打造的一本顛覆傳統、超級易懂、有趣、人文與科學并重的百科全書。本書系統地介紹從宇宙到地球、從遠古到現在的基本知識和原理,而且像睡前故事一樣易讀、易懂、引人入勝,給孩子超棒的閱讀體驗。
全:知識系統,
170
個主題約
3000
個知識點
本書共包含8章,分別為:宇宙、地球、物質、生命、人類、古代和中世紀、近現代、現在與未來。包含170個主題近3000個知識點。書中知識點是沿著由宏觀到具體、由古到今的順序編排,邏輯清晰,層級分明。
新:經典與時俱進,給孩子更新更好的
《大英兒童百科全書》在“大英百科”254年的積淀基礎上,傳承、更新、迭代。書中所有數據和知識點根據2022年科技成果修改。2020年火神山醫院建成、2021年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升空、2021年祝融號火星車傳回自拍、2022年中國空間站實驗艙升空……全球科技成果“大英兒童百科”也都一網打盡。
交叉索引,讓知識形成網絡
“大英兒童百科”采用了雙索引:一個是書后的順序索引,按照拼音音序排列詞條;另一個是頁面底部的交叉索引,標出與這一頁有關的其他知識點在本書中的頁碼。當孩子讀到感興趣的話題,就可以通過交叉索引找到書中所有與之相關的部分,一口氣將所有相關的知識點吃透。
特定的時空框架中講知識,融會貫通,理解更深
《大英兒童百科全書》中的知識點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把知識放在具體的時空框架中講述的。在不同的背景中,從不同的維度講述,一步步深入,讓孩子對知識的理解融會貫通、逐漸深刻。
形式豐富的圖表,讓知識化繁為簡
古地圖、歷史地圖、氣象云圖、大洲圖、大洋圖、人口增長圖、二氧化碳基林曲線、能源比例圖……用圖表輔助講解知識,幾個方向箭頭、幾個剖面圖,化繁為簡,幫孩子把復雜原理吃透。用圖表展示知識,培養抽象思維和歸納能力,對以后上學也有幫助。












第
1
章
宇宙
系好安全帶,讓我們開啟一段穿越宇宙的神奇之旅吧!此時此刻,你正坐在一個巨大的巖石球上,這個巖石球正以每秒200 多千米的速度,遨游于一個擁有多個旋臂的旋渦形星系之中。在這個星系之中,有著數千億個巨大的火球。你所乘坐的巖石球,就是我們的地球……
宇宙大
科學家們一般認為宇宙誕生于138 億年前的大。這一理論描述了一個極為渺小的“點”,如何以超光速不斷膨脹,形成整個宇宙。比利時天文學家喬治·勒梅特(Georges Lema?tre)在1927 年第一次提出這個理論。他把這個“點”稱為“原始原子”……
大發生了什么?
宇宙大在一瞬間發生。科學家認為它其實更像是劇烈的膨脹,而不是真正的。在開始的時候,一切都非常熾熱,溫度高達數十億攝氏度,然后逐漸冷卻……
宇宙大的證據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是宇宙大的證據。我們可以看看這張夜空照片,它展示了大遺留下來的熱量稀疏地擴散到整個宇宙的場景……
欄目:不可思議的事實!
氫和氦是宇宙形成時僅有的元素。它們構成了巨大的恒星。在這些恒星的核心,再形成新的元素。當恒星時,這些新元素就會被釋放到太空中去。
欄目:已知的未知
為什么我們已知的宇宙中物質比反物質多?物質的反面是反物質。當物質和反物質碰撞時,它們都會被毀滅,僅留下能量。科學家認為,宇宙大創造出了相同數量的物質和反物質。那么,為什么反物質沒能消解掉宇宙中所有的物質呢?科學家仍然不知道答案。
欄目:專家的話
天文學家莎拉·塔特爾(Sarah Tuttle)教授專注于鄰近星系的觀測。她喜歡用望遠鏡觀察夜空,嘗試發現宇宙原始的狀態。她喜歡思考宇宙是如何出現的,大發生之前的宇宙是什么樣子的。“我們在穿越時間嗎?我們在跨越空間嗎?又或許我們同時在穿越時空?”
……



著者:大英百科全書公司(Encyclop?dia Britannica, Inc.)
出版的《大英百科全書》(又稱《不列顛百科全書》,以下簡稱“大英百科”),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延續時間zui長的百科全書,1768年前出版,就定義了“百科全書”。 “大英百科”跨越三個世紀一直持續更新,至今仍是全球許多科普出版物的重要數據來源。“大英百科”的作者和顧問專家遍布全球,匯聚了每個時代的精英:伏爾泰、愛因斯坦、居里夫人、弗洛伊德都曾是它的撰稿人,“大英百科”的創作團隊里仍有數百位科學家、歷史學家、知名工程師、作家、大學教授等。
主編:克里斯托弗·勞埃德(Christopher Lloyd)
英國歷史學家,科普作家。1990年畢業于劍橋大學歷史系,曾任《泰晤士報科學版》記者,目前是英國“地球上都發生了什么”公司及基金會首席執行官。出版的圖書《地球上都發生了什么》暢銷于15個國家,銷量達50萬余冊。
譯者:朱巖
翻譯家,科普作家,地理教師,山原貓探索聯合創始人。先后獲得北京大學學士、美國美利堅大學碩士學位。曾任職于北京四中、《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及多家國際學校。致力于通過圖書創作、自然與人文游學、無圍墻課堂、城市漫步等形式,傳播普及地理與人文知識,讓更多孩子和成年人領略自然與文化之美。
顧問:
唐玉華 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研究員
付中梁 深空探測實驗室工程師
龐之浩 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
魯 鑫 天津師范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副主任,《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教師教學用書》(河北人民出版社)主編
劉圣潔 河海大學交通工程系副主任
孟姍姍 北京信息科技發展中心電氣專業工程師,人工智能專家
盧 瑜 北京天文館《天文愛好者》雜志編輯部主任
審讀專家:
阿 甲 童書作者、譯者、研究者與推廣人,“艾瑞·卡爾榮譽獎”獲得者
關秀清 中國科學院植物所副研究員,中國科學院老科協科普講師團副團長兼秘書長
陳 睿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生物學家,中國石探記科學家團隊總負責人
沈 成 野外動植物學家,科普書譯者,期刊《華夏地理》專欄作家
王力平 語文教師,兒童期刊執行主編
武文君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博士,集美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丁 翠 北京朝陽實驗中學生物教師
王小策 地理教師,北京市朝陽區“青年教師”,“骨干教師”
張志偉 科普繪本作家,畫家,設計師
王 斌 科普作家,自然攝影師
張彤彤 科普作家、譯者,《博物》雜志簽約作者
陳 瑜 原中科院古生物插畫師,從事古生物、鯨豚等領域繪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