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 id="2ua4q"></center>
<center id="2ua4q"></center>
<sup id="2ua4q"></sup>
<center id="2ua4q"><wbr id="2ua4q"></wbr></center><center id="2ua4q"></center>
<center id="2ua4q"><div id="2ua4q"></div></center>
<center id="2ua4q"></center>
<optgroup id="2ua4q"><wbr id="2ua4q"></wbr></optgroup>
首頁 / 商品詳情

地學考古:方法與實踐

原價:¥212.8優惠券:¥20券后價:¥192.8

本書圍繞環境考古、聚落考古和古代人地關系等重大問題,開展地學考古研究從而獲得了許多重要成果。本書包括有18篇論文,其中,不僅有論述地學考古的概念和研究方法的文章,而且也有在丁公、大汶口和城子崖等重要遺址進行地學考古的研究論文,內容涉及聚落形態和演變的地貌背景,灰堆的形成過程和人類活動,壕溝內堆積過程與自然環境及人類活動的關系等。內容新穎,充分體現出地學方法在考古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序二

序三

1.地學考古概論/靳桂云、宿凱

2.地質學方法在考古學中的應用/靳桂云

3.地學考古方法的回顧與展望/靳桂云、宿凱

4.地學考古——運用地球科學認識考古/Matthew Canti著,宿凱、靳桂云譯

5.土壤微形態分析及其在考古學中的應用/靳桂云、宿凱

6.北京王府井東方廣場舊石器文化遺址——沉積物的土壤微形態學研究/靳桂云、郭正堂

7.河漫灘加積歷史與文化活動:中國黃河下游月莊遺址的地學考古調查/Yijie Zhuang(莊奕杰)、Wenbo Bao(寶文博)、Charles French著/宿凱、靳桂云譯;莊奕杰校

8.山東濰坊前埠下新石器時代遺址文化層沉積物微形態分析/柏哲人、王守功、黨浩、靳桂云

9.史前灰坑與人類行為——山東汶上東賈柏遺址H1堆積過程的植硅體和土壤微形態分析/饒宗岳、梅圓圓、胡開國、柏哲人、高明奎、靳桂云

10.大汶口遺址環境考古調查報告/柏哲人、陳松濤、高明奎、梅圓圓、靳桂云

11.焦家遺址大汶口文化城墻與壕溝使用過程的地學考古觀察/饒宗岳、王芬、莊奕杰、武昊、靳桂云

12.中國長江下游茅山遺址新石器時代晚期水稻耕作的水資源管理及農業集約化/Yijie Zhuang(莊奕杰)、Pin Ding(丁品)、Charles French著/宿凱、靳桂云譯;莊奕杰校

13.凌家灘遺址外壕溝沉積物反映的土地利用變化——土壤微形態研究案例/宿凱、靳桂云、吳衛紅

14.城子崖遺址環境演變過程的初步分析/夏正楷、劉江濤

15.城子崖遺址岳石文化時期壕溝微環境的復原/宿凱

16.城子崖遺址龍山文化灰坑(H3)的地學考古研究/Rowena Y.Banerjea、宿凱、朱超、Karen Wicks、Steven Mithen、劉江濤、靳桂云

17.城子崖遺址的年代學框架——從城墻和壕溝堆積來看/宿凱、朱超、孫波、靳桂云

l8.史前壕溝的水資源管理功能——來自丁公遺址的地學考古證據/柏哲人、姜仕煒、許晶晶、靳桂云

參考文獻

編后記……前言/序言考古學是通過發掘人類文化遺物和遺跡,來研究古代人類社會歷史的一門學科。由于古代人類的文化遺物和遺跡都是從深埋地下的土層中發掘出來的,因此從考古學誕生的第一天開始,考古學和地學(或稱地球科學)就成為一對密不可分的孿生兄弟。不僅地質學的野外工作方法被引進考古學,而且一些基本理論,如地層劃分與對比、地層描述、生物地層學等也都成為考古學研究的重要基礎。實際上,早期許多中外地質學家,如安特生、裴文中等也都是著名的考古學家。近年來隨著學科的蓬勃發展,考古學研究領域得到不斷拓寬和深入,人們不僅繼續關注古代人類社會的人文內容,而且也越來越關注古代人類社會的生存環境,試圖盡可能地全面地構建古代人類社會的全貌。不言而喻,學科的發展必定會吸引相關學科的學者加入到考古學研究的行列,其中也包括從事地球科學研究的學者。他們把地球科學的許多理論和方法引入考古學,通過多學科的綜合研究,不斷拓寬考古學的研究領域,提高了考古學的研究水平,加深了人們對古代社會的全面了解。例如,地貌學家和第四紀學家,從地貌和第四紀沉積學的角度,揭示了古地貌古水文對聚落形態形成和興衰的影響;古生物和古生態學家借助對動植物殘體和化石的研究,重建了當時的生業結構和經濟形態;巖礦和地化學家從器物的原料成分和燒制溫度入手,分析了制作過程和加工工藝,揭示古代的生產技術和科技水平;古環境學家則通過古環境指標的分析,重建人類的生態環境,進而探討古代的人地關系等等。過去20年中,在野外調查和考古發掘的基礎上,靳桂云教授及其研究團隊借助于山東大學第四紀環境和考古學實驗室,圍繞環境考古、聚落考古和古代人地關系等重大問題,開展地學考古研究從而獲得了許多重要成果。本文集包括有18篇論文,其中,不僅有論述地學考古的概念和研究方法的文章,而且也有在丁公、大汶口和城子崖等重要遺址進行地學考古的研究論文,內容涉及聚落形態和演變的地貌背景,灰堆的形成過程和人類活動,壕溝內堆積過程與自然環境及人類活動的關系等。內容新穎,充分體現出地學方法在考古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這本文集的出版,將大大推動地學考古在我國的發展,讓更多的考古學家理解地學考古,也讓更多地學學科的科學家參與考古學的研究,共同為建立具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和中國風格的中國考古學體系,做出應有的貢獻。夏正楷2022年6月14日于北京……

商品目錄加載中......

<center id="2ua4q"></center>
<center id="2ua4q"></center>
<sup id="2ua4q"></sup>
<center id="2ua4q"><wbr id="2ua4q"></wbr></center><center id="2ua4q"></center>
<center id="2ua4q"><div id="2ua4q"></div></center>
<center id="2ua4q"></center>
<optgroup id="2ua4q"><wbr id="2ua4q"></wbr></optgroup>
黄色片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