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 id="2ua4q"></center>
<center id="2ua4q"></center>
<sup id="2ua4q"></sup>
<center id="2ua4q"><wbr id="2ua4q"></wbr></center><center id="2ua4q"></center>
<center id="2ua4q"><div id="2ua4q"></div></center>
<center id="2ua4q"></center>
<optgroup id="2ua4q"><wbr id="2ua4q"></wbr></optgroup>
首頁 / 商品詳情

【新華書店旗艦店官網】中國傳統色 敦煌里的色彩美學 郭浩著 72例敦煌色彩搭配范式 呈現千載敦煌與古典中國的美學歷程 正版包郵

原價:¥110優惠券:¥10券后價:¥100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設計、美術行業從業者、學生,“中國傳統色”書系讀者,喜愛敦煌、傳統文化的讀者

1 用敦煌色解讀敦煌究竟美在何處,解讀敦煌迥異藝術生命力的來源。暗紅、灰青的底色堆疊閃亮的金青,玉白的色彩浮現于土紅的泥板,紅與黑,白與綠,勾畫出紺發翠眉的菩薩、高綠下赪的山水。有限的色系經由同色與異色的組合,或對比、或調和,最終形成無數種敦煌色彩的范式,于今日給我們帶來美學與心靈的震撼。敦煌,本是由色彩構成的奇跡;敦煌色,正是解讀敦煌藝術的秘鑰。

2 通過敦煌色,復現時代的美學。敦煌色被時代賦予不同的面目,北魏濃郁、隋唐明艷、五代鮮麗、元代儉淡,色彩變遷的誘因從不只是單一的藝術審美。西魏時期群青、石綠、大紅鋪色明亮,是與西域傳來的繪畫技藝碰撞出的瀟灑風情;唐代因武周治國等緣故,盛行經變畫,以寄托佛國天堂的歡樂,多用紅、黃配以金箔,顯得金碧輝煌,或許得以從中追憶曾經的長安。

3 通過敦煌色,我們得以解讀千百前活躍在敦煌的生民的思想、見聞與行事。敦煌色記錄了妝飾朱唇的供養人、妙筆設色的畫匠、貿易顏料的行商與牧人;高位者與小民、中原與異域、文明與戰亂,在敦煌聚散離合,變成第275窟北涼人祈求安寧與解脫的沉厚赭石紅佛龕,變成第156窟歸義軍節度使盛大出行時所穿海藍甲衫。

4 通過敦煌色,我們看到中國美術的源流。回歸到東方審美,敦煌藝術是中國美術的重要源流,壁畫里隱藏著中國古代藝術的深層結構。我們所熟悉的青綠山水這樣的美術意象,本與敦煌壁畫同源;后世文人水墨畫與精巧的花鳥圖,敦煌畫工所形成的淳樸而渾厚的畫風,才是中國藝術的源頭。

5 通過敦煌色,我們傳承東方審美。如果將中國傳統色比作一斛寶珠,敦煌色便是其中最含蘊寶光的一枚。雖然消逝是敦煌藝術無法背離的命運;但敦煌色彩構建的中國美學觀念的一支,必然成為我們觀想的永恒對象。借由色彩,我們步入千載敦煌與古典中國的美學歷程。

6 提煉“敦煌色譜”,為現代中國人用色提供范式。72例敦煌傳統色搭配范式,每種色彩附有CMYK與RGB色值,按照時代順序編制,直觀展現不同時代的敦煌色彩變遷,不僅能感受敦煌色彩再度煥發的活力,也能于今時為今人所應用——美妝靈感、服裝配飾、廣告設計、家裝參考、審美教育……回望敦煌,才知道我們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色彩寶庫。

7 典藏裝幀,國潮設計,收藏禮贈兩相宜。函套采用特種燙透紙,模擬洞窟風蝕塵剝的肌理質感。鏤空函套,精細模切下洞窟般的圖形,配合考究的刷邊圖案與封面設計,從外封的洞窟望見悲憫的美人菩薩與端莊的千佛,給人以步入敦煌洞窟般的極具儀式感的閱讀體驗。

內容簡介

108幅敦煌壁畫彩塑摹繪,37座洞窟,12段歷史與藝術的時空交集

72例敦煌色搭配范式,以永恒的中國傳統色彩,呈現千載敦煌與古典中國的美學歷程

提起敦煌,唇齒間就自然碰撞出飛天與藻井、卷草與神鹿。作為美的極致,或許我們從未掌握解讀敦煌的秘鑰。

敦煌,本是由色彩構成的奇跡。暗紅、灰青的底色堆疊閃亮的金青,玉白的色彩浮現于土紅的泥板,紅與黑,白與綠,勾畫出紺發翠眉的菩薩、高綠下赪的山水。有限的色系經由同色與異色的組合,或對比、或調和,最終形成無數種敦煌色彩的搭配范式。它們繪制出交纏千年的天人與花雨、黃沙淹沒的傳說與史跡,于今日給我們帶來美學與心靈的震撼。

穿過時間的軸線,敦煌色彩被時代賦予不同的面目,西魏時期群青、石綠、大紅鋪色明亮,是與西域繪畫碰撞出的瀟灑風情;將視點縮小至活躍在敦煌的生民,敦煌色記錄了妝飾朱唇的供養人、妙筆設色的畫匠、貿易顏料的行商與牧人。高位者與平民、中原與異域、文明與戰亂,在敦煌聚散離合,變成第275窟北涼人祈求安寧與解脫的沉厚赭石紅佛龕,變成第156窟歸義軍節度使盛大出行時所穿海藍甲衫。

回歸到東方審美,敦煌色是中國美術的重要源流,敦煌藝術里隱藏著中國古代藝術的深層結構。我們所熟悉的青綠山水這樣的美術意象,本與敦煌壁畫同源;后世文人水墨畫與精巧的花鳥圖并不是中國美術的唯一,敦煌畫工所形成的淳樸而渾厚的畫風,才是中國藝術的源頭。

如果將中國傳統色比作一斛寶珠,敦煌色便是其中最含蘊寶光的一枚。雖然消逝是敦煌洞窟的最終命運;但敦煌色彩構建的中國美學觀念的一支,必然成為我們觀想的永恒對象。借由色彩,我們步入千載敦煌與古典中國的美學歷程。

作者簡介

郭浩,文化學者,前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訪問學者,現正從事中國傳統色彩美學的研究和普及、中國美學的新創作,已出版的著作包括《中國傳統色:故宮里的色彩美學》《中國傳統色:色彩通識100講》《中國傳統色(青少版)》《中國傳統色:國民版色卡》《中國傳統色:國色山河》等。

目錄

序 色與空的美學

如是我見

如是我聞

附錄一:敦煌的主要礦物顏料說明

附錄二:參考文獻

附錄三:敦煌色譜

附錄四:敦煌莫高窟和安西榆林窟顏料樣本總表

<center id="2ua4q"></center>
<center id="2ua4q"></center>
<sup id="2ua4q"></sup>
<center id="2ua4q"><wbr id="2ua4q"></wbr></center><center id="2ua4q"></center>
<center id="2ua4q"><div id="2ua4q"></div></center>
<center id="2ua4q"></center>
<optgroup id="2ua4q"><wbr id="2ua4q"></wbr></optgroup>
黄色片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