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書全面闡述了自然資源統籌下村莊規劃的政策、理念、方法、內容、評價、實施、監督以及規劃設計案例,并通過現代信息化手段對村莊規劃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在村莊規劃研究和應用方面具有較好的參考價值。

白立舜,1966年生人,北京山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836870)創始人股東,戰略研究院院長。本科畢業于清華大學計算機軟件專業,博士畢業于北京林業大學地理信息專業,系統分析師。從事測繪地理信息事業多年,主導開發多款廣泛應用的國產化軟件系統,獲得中國測繪科技進步獎等多種獎勵。

從政策解讀、規劃理念、具體內容及方法,到信息化考慮及評價等,為新形勢下村莊規劃提供參考。

第一章新時代生態文明背景下的村莊規劃政策解讀
第一節村莊規劃定位
一、村莊規劃是法定規劃
二、村莊規劃是詳細規劃
三、村莊規劃是實用性規劃
第二節生態文明新時代
一、人類文明新階段
二、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
三、建設美麗中國
第三節鄉村振興戰略解讀
一、 二十字總要求
二、 鄉村振興戰略
三、 重塑城鄉關系
四、 鄉村振興背景下的村莊規劃
第四節國土空間新格局
一、自然資源全統籌
二、五級三類四體系
第五節村莊規劃新任務
一、規劃編制管理要求
二、“多規合一”,簡單實用
三、“三農”政策,持續關注
四、碳達峰碳中和,激發村莊新動能
參考文獻
第二章村莊規劃理念與方法
第一節規劃理念
一、綠色發展
二、三生融合
三、全域統籌
四、村民主體
五、文化承揚
六、特色鮮明
七、簡單實用
八、彈性發展
第二節規劃方法
一、“多規合一”方法
二、鎮村布局方法
三、多村聯編方法
四、村民參與方法
五、“壓茬推進”的推進策略
參考文獻
第三章村莊規劃主要內容
第一節規劃總則
一、規劃定位
二、規劃范圍與期限
三、總體要求
四、村莊類型
五、規劃內容
六、工作流程
第二節人口規模預測
一、綜合增長率法
二、線性回歸模型
第三節國土空間布局
一、生態空間
二、農牧空間
三、建設空間
四、其他空間
第四節產業發展規劃
一、村莊產業類型
二、產業發展空間布局
第五節土地整治和生態修復
一、基本內涵
二、基本原則
三、主要內容
第六節農村住房布局
一、居民點布局
二、住宅設計
三、鄉村景觀設計
第七節歷史文化傳承與保護
一、梳理與評估
二、保護與傳承
三、特色風貌引導
第八節公共和基礎設施布局
一、道路交通
二、農田水利設施
三、給水工程
四、排水工程
五、電力與通信工程
六、環境衛生設施
七、其他基礎設施
第九節村莊安全和防災減災
一、消防
二、防洪排澇
三、地質災害防治
四、地震災害防治
五、沿海災害防治
六、農業災害防治
七、公共衛生防疫
第十節近期建設安排
參考文獻
第四章村莊規劃數據與信息化
第一節前期數據收集與采集
一、用數據說話
二、空間數據基本類型
三、村莊規劃“一張圖”及村莊規劃相關空間數據
四、村莊基本數據快速采集方法
五、村莊調查數據及“手機眾參系統”
第二節數據融合整理與建立“一張圖數據庫”
一、數據融合整理
二、建立一張圖數據庫
三、村莊規劃一張圖的動態更新
第三節數據分析方法與應用
一、前期人口分析
二、疊置分析
三、緩沖區分析
四、二維和三維綜合分析及應用
五、“雙評價”分析及應用
第四節村莊規劃智能化編制軟件的使用
一、智能化國土空間規劃編制過程及功能要點
二、規劃編制數據質量檢查
三、二維和三維規劃成果入庫更新管理
第五節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管理系統
一、總體框架
二、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建設
三、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
第六節“多規合一”業務協同平臺建設
一、系統建設要求
二、數據體系
三、系統功能
參考文獻
第五章村莊規劃評價和實施保障
第一節規劃評價
一、評價目的
二、評價原則
三、評價內容
四、評價標準
五、評價方法
第二節規劃實施
一、規劃實施的瓶頸
二、規劃實施的程序
三、規劃實施的組織
四、規劃實施的監督管理
第三節實施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二、創新體制機制
三、拓寬投資渠道
四、強化技術支撐
參考文獻
第六章村莊規劃專題案例選編

2018年3月13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國務院機構改革方
案,組建自然資源部,落實中央關于統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統一行使
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職責的要求,強化頂層設計,發揮國土空間規劃的管
控作用,為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提供科學指引。
2019年2月19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
若干意見》的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正式對外發布,這是自2004年以來連續第16個指導“三農
”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文件強調鄉村規劃引領,把加強規劃管理作為鄉村振興的基礎性工
作,實現規劃管理全覆蓋。以縣為單位抓緊編制或修編村莊布局規劃,縣級黨委和政府要統
籌推進鄉村規劃工作。按照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通盤考慮土地利用、產業發展、居民點建
設、人居環境整治、生態保護和歷史文化傳承,注重保持鄉土風貌,編制“多規合一”的實用性
村莊規劃。
2019年5月2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
》對外發布,文件指出:建立全國統一、責權清晰、科學高效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整體謀
劃新時代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科學布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是加快形成綠
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的關鍵舉措。堅持底線思維,立
足資源稟賦和環境承載能力,加快構建生態功能保障基線、環境質量安全底線、自然資源利
用上線。
2019年5月29日,自然資源部辦公廳根據以上兩個文件編制并發布了《關于加強村莊規
劃促進鄉村振興的通知》(自然資辦發〔2019〕35號),文件指出:村莊規劃是法定規劃,
是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中鄉村地區的詳細規劃,是開展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活動、實施國土空間
用途管制、核發鄉村建設項目規劃許可、進行各項建設等的法定依據。要整合村土地利用規
劃、村莊建設規劃等鄉村規劃,實現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有機融合,編制“多規合一
”的實用性村莊規劃。村莊規劃范圍為村域全部國土空間,可以一個或幾個行政村為單元編
制。村莊規劃由鄉鎮政府組織編制,報上一級政府審批。
2020年12月15日,自然資源部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村莊規劃工作的意見》,提
出統籌縣域城鎮和村莊規劃建設,優化功能布局,強調統籌安排農村產業和城鎮產業布局,
提出強化縣城綜合服務能力,統籌布局村基礎設施、公益事業設施和公共設施。保護鄉村的
生態環境和傳統文化,通過與城市資源互補,實現城鄉在其各自的獨特性上的協同發展。
2021年2月21日,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
意見》,這是2004年以來連續第18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文件要求把鄉村建
設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全面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
,充分發揮農業產品供給、生態屏障、文化傳承等功能,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
。
2021年2月25日,國家鄉村振興局正式掛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胡春
華出席掛牌儀式時指出,組建國家鄉村振興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
策,是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舉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
中共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
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
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2021年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開始實施。文件要求:加快農業農
村現代化、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充分發揮鄉村在保障農產品供給和糧食安全、保護生態環境
、傳承發展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等方面的特有功能。
從以上法規、中央文件、部門文件以及新機構的功能定位分析,村莊規劃有三方面特點
:(1)目標上,滿足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要求,實現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方案;(2)方法上,
編制“多規合一”的實用性規劃,在統一的底圖上繪制多功能協調的“一張藍圖”;(3)
管理上,村莊規劃是法定規劃,由鄉鎮政府組織編制詳細規劃,報上一級政府審批。
村莊規劃要以問題和目標為導向,以基礎數據做支撐,以有效實用為前提,謀劃村莊的
永續發展。在規劃過程中涉及自然資源、人文特征、歷史傳承、產業發展、生態環境改善、
基礎設施建設、美麗鄉村打造、鄉村經濟發展等多方面要素,需建立“區域空間發展戰略信
息化”系統,采用統一的底數和底圖,將匯集的多方案進行大數據分析和優化,形成從科學
規劃、跟蹤實施、效果監督到完善提升的村莊規劃閉環管理體系。我們把從業過程中的一些
經驗積累和認識思考編寫成本書,以期為村莊規劃人員提供實用性參考。
本書的編寫由來自相關行業的十多家參編單位的多名編委會成員共同參與完成
,顧問編委進行了仔細校核并提出許多寶貴意見。第一章解讀國家村莊發展規劃的政策要求
,由溫宗勇主編;第二章總結了村莊規劃的理念和方法,由周宇主編;第三章是村莊規劃的
相關內容,由年躍剛主編;第四章是村莊規劃的信息化方法,由白立舜主編;第五章是村莊
規劃的評估及實施要求,由唐長增主編;第六章是參編單位及相關合作單位提供的村莊規劃
案例精選。本書編寫時間較緊,不當之處在所難免。希望讀到此書的業內人士提出意見和建
議,再版時一并改正。
主編小組202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