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個人的書架上都應該有這樣一套書,翻開它,像流連在精美的繪畫作品前,聽藝術史學家在一旁為你貼心講解。
中國國家地理2019重磅推出 藝術啟蒙系列“紙上美術館”,家庭的藝術入門讀物,把美術館搬回家,從文藝復興到浮世繪,從達·芬奇到梵高,30位畫家,30本書,盡覽世界名畫。
翻開書本,如同走進“紙上美術館”;貼心的隨畫解讀,帶你一起感受藝術的溫度,原版由歐洲知名媒體GEO藝術與《世界報》聯合出品,世界各大美術館供圖,高清畫質,同類書中優質水準,色彩逼近原作,細節一覽無余。
8開大開本精裝,特選高檔進口啞粉紙印刷,品質媲美國外原版畫冊,值得收藏。
本書亮點
※虛擬展廳※
為每位畫家模擬一座專屬美術館
精心劃分各大主題展廳
近距離欣賞畫家五十余幅代表作
※高清細節※
歐洲知名媒體GEO藝術與《世界報》聯合出品
全球各大美術館供圖 逼近原作的細節呈現
※隨畫解讀※
資深藝術學者撰寫畫作介紹
如同參觀美術館時的貼心講解
※畫家年表※
隨書附帶畫家生平履歷
了解藝術大師創作歷程
※收藏分布※
散落各地的原作分布詳表
指引你探尋真跡之路

基本信息
【展廳A】初露頭角于佛羅倫薩
進入安德烈-德爾-韋羅基奧的工作室,達·芬奇獲得了享負盛名的個人繪畫訂單。
【展廳B】達·芬奇在米蘭公爵宮廷
停留米蘭期間,達·芬奇創作了多幅精妙絕倫的肖像畫,《最后的晚餐》標志著他的藝術境界達到巔峰。
【展廳C】游歷意大利
在意大利旅行期間,他的藝術創作異彩紛呈,涌現出了多幅代表作品。
【展廳D】法國的尾聲
應弗朗索瓦一世之邀,達·芬奇定居法國,為宮廷作畫,并實施了許多建筑項目。

達·芬奇畫框中一位神秘莫測的美人,
她的微笑讓人如此迷醉,
仿佛在向幾個世紀以來對其仰慕的世人拋出一個謎語,
她的神秘面紗始終未曾被世人揭開,
一直散發著讓你無法抗拒的魔力!
——泰奧菲爾·戈蒂耶,《盧浮宮博物館藝術愛好者指南》,1882 年
享譽全球的肖像畫
雖然《蒙娜麗莎》引發了人們最為異想天開的推測——諸如聲稱畫中的形象是一名男子,甚至認為是達·芬奇喬裝成女人的樣子,無論如何,畫中人物的身份已十分確定,她便是佛羅倫薩的紡織品商人弗朗西斯科·德爾·喬孔多的妻子麗莎·德爾·蓋拉爾迪尼。這對夫婦于1503年訂購了這幅肖像畫,用以慶祝兩件喜事:在承受女兒夭亡的悲痛之后,他們的第二個孩子誕生了,同時還有喬遷之喜。畫中模特并未佩戴珠寶,且衣裙樸實無華,這證實了這對夫婦相對卑微的社會地位。
達·芬奇花費了數年來創作這幅畫作,卻一直未將其交付給這對資助人。
從文藝復興時期起,《蒙娜麗莎》就以不可抗拒的魅力讓觀者為之傾倒,人們被這位年輕女子深奧莫測的微笑所征服。在達·芬奇的傳記中,喬爾喬·瓦薩里在這一點上進行了記述:為了讓她在長時間擺一個姿勢后能得到放松,并驅散她臉上的愁容,畫家還請來一些逗樂小丑和樂師為她表演。然而,這幅畫的魅力不只是這一抹微笑——這神秘的微笑同樣讓藝術家筆下的其他形象栩栩如生——這是他將理想形象具體化的一幅驚世之作:達·芬奇通過弱化描繪模特真實的樣貌,轉而為世間呈現出一幅具備普遍價值觀的肖像畫佳作典范。
《麗莎·蓋拉爾迪尼肖像畫》
被稱為《蒙娜麗莎》或《拉喬孔達》
1503—1529 年 木板油彩畫(楊樹木)
高:77 厘米 寬:53 厘米
巴黎 盧浮宮博物館
——————————————————————————————————
他擁有諸多卓越不凡的發明,卻沒有完成太多作品,
據說他從來不滿足于自身的成就,
正因如此,他的畫作才如此稀有。
——《加迪匿名手稿》,1537—1542 年
由暗及明
達·芬奇在這幅畫里重新演繹了施洗者圣約翰的形象,賦予了他一種非比尋常、不盡真實的面貌:一塊獸皮半掩在身上,濃密的動物皮毛與他又長又密的鬈發相對照,施洗者圣約翰用食指指向上天,同時另一只手緊握一個十字架并挨著自己的身體。達·芬奇出神入化地將漸隱法(用擦筆暈染輪廓線,條使之變得朦朧柔和,并加強畫面深邃感的技法)與明暗對比法的效果融入畫面中:通過在畫布上連續疊加薄透淺淡的色層,他在明亮區域與陰影區域之間營造出了細膩精妙的過渡,使人物的輪廓線條幾乎難以察覺,因此畫中人好似為了躋身光亮之處,漸漸地從明暗交界處顯現出來。此繪畫效果突出了這位傳統中的基督教圣徒角色:施洗者圣約翰預言了救世主的來臨,并通過預示基督獻身贖罪給世人帶來希望。他面容里流露出的那一抹微笑正表達著這份希望。
《施洗者圣約翰》
1519 年 木板油彩畫
高:69 厘米 寬:57 厘米
巴黎 盧浮宮博物館

細節塑造了完美,但細節并非完美本身。
——達-芬奇
在本書中,您能欣賞到這位藝術家以兼具創造性和遠見卓識的才智創作的50余幅代表畫作、素描和草圖。他身兼數職——繪圖員、畫家、雕塑家、工程師和建筑師,為意大利文藝復興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除了舉世聞名的《蒙娜麗莎》,在本書中,我們也可以通過了解諸如《美麗的費隆妮葉夫人》、《三賢士朝圣》或《施洗者圣約翰》等畫作來深入研究達-芬奇的作品。
他活著,大自然害怕被他征服;
他逝去,又怕自己也隨之枯亡。
——紅衣主教彼得羅-本博為拉斐爾題寫的墓志銘
在本書中,您能欣賞到拉斐爾的50余幅代表作,這位畫家兼雕塑家的身上融合了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佩魯吉諾三位大師的繪畫風格。他的畫風和色彩滿溢柔美、優雅與和諧,他所青睞的這三種風格體現在其肖像畫、祭壇畫或個人祈禱圣畫像作品中。
本書是“紙上美術館”系列圖書之一,以16世紀意大利藝術家米開朗基羅的作品為主題,展示了藝術家40余件代表性壁畫和雕塑等類型的作品。米開朗基羅是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畫家、雕塑家、建筑師和城市設計師,他的壁畫《創世記》壯闊恢宏、人物眾多,表現出他高超的繪畫技能。他的雕塑作品是極具美感和力量的代表,人物的肌肉、線條和比例無不體現出他的超凡才能,其雕塑《大衛》《哀悼基督》等作品,直到今天仍是完美藝術作品的典范。



























達-芬奇
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
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負盛名的藝術大師之一,《蒙娜麗莎》《抱銀鼠的女子》《最后的晚餐》等作品,體現了他精湛的藝術造詣。同時他集數學家、音樂家、發明家、解剖學家、雕塑家、物理學家及機械工程師于一身,研究廣博、深入,對各個領域的知識幾乎是無師自通。達-芬奇兼具藝術實踐能力和科學探索精神,是人類歷史上不負“天才”贊譽的全才。
拉斐爾
Raphael,1483 —1520
意大利著名畫家,“文藝復興三杰”中年輕的一位。他融合了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佩魯吉諾三位大師的繪畫風格,畫風和色彩滿溢柔美、優雅與和諧,這三種特性體現在其肖像畫、祭壇畫和個人祈禱圣像畫作品中。他創作的圣母像在繪畫史上占據著其重要的地位。
米開朗基羅 Michelangelo 1475—1564
意大利雕塑家、畫家、建筑師、詩人,與達芬奇、拉斐爾并稱為“文藝復興三杰”。米開朗基羅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的巔峰,以《大衛》、美第奇家族墓前的《晝》《夜》《晨》《暮》四座雕像等聞名于世。他著名的繪畫作品為梵蒂岡西斯廷教堂的天頂畫《創世記》和壁畫《最后的審判》,場面恢宏壯麗,人物體態健美,展現出無與倫比的戲劇效果。
作者
西爾維吉拉爾-拉戈斯,法國暢銷書作家、記者。從1978年至今創作過許多作品,作品涉及生活藝術、美食、藝術和藝術史等領域,著作頗豐,有超過60本的飲食時尚書籍。他在藝術尤其是繪畫方面有著深厚的修養和獨到的見解。
譯者
GEO(德國國家地理)
1976年創刊于德國漢堡,是一本用精美圖片探索未知、發現世界的高端人文地理雜志。GEO擁有強大的圖片庫資源,其中GEOART(GEO藝術)長期與歐美各大美術館合作,共同開發藝術衍生品和相關出版物。
《世界報》
創辦于1944年。是法國第二大全國性日報,也是法國在海外銷售量大的日報,在法語國家地區極具影響力,國際知名度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