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 福克納經典作品4冊
定價: 236.0
ISBN: 9787521741032T
作者: 威廉·福克納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團

《押沙龍,押沙龍!》
▲馬爾克斯、帕慕克、莫言、余華的文學導師。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福克納代表作,李文俊經典譯本。
▲世界意識流小說的經典之作,“約克納帕塔法世系”中的壓卷之作。
▲福克納曾對一個朋友說,這是“有史以來美國人所寫的最好的小說”。
▲在美國《反擊》雜志評選的“1900年以來的100本最佳英文小說”中高居第二,僅次于《尤利西斯》。
▲在《牛津美國人》評選的“有史以來最佳美國南方小說”中,排名第一。
▲在法國《Télérama》評選的“100位法語作家最喜愛的25本書”中,排名第四。
▲福克納為此書專門編寫了一份大事記、一份家譜,并繪制了一幅約克納帕塔法縣的地圖。
▲書后附有福克納年表,幫你五分鐘了解文學大師的一生。
《去吧,摩西》
▲馬爾克斯、帕慕克、莫言、余華的文學導師。
▲194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福克納代表作,李文俊經典譯本。
▲福克納“約克納帕塔法世系”的重要構成部分。
▲福克納把《去吧,摩西》與《喧嘩與騷動》《我彌留之際》并提,認為是他最好的作品之一。
▲《牛津美國人》評選為“有史以來最佳美國南方小說”之一。
▲七個關于美國南方種族沖突的悲劇故事。
▲受到壓迫的人,背負罪孽的人,無不在追尋自由。
▲書后附有福克納年表,幫你五分鐘了解文學大師的一生。
《喧嘩與騷動》
▲馬爾克斯、帕慕克、莫言、余華的文學導師。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福克納代表作,李文俊經典譯本。
▲世界意識流小說的經典之作,“約克納帕塔法世系”重要小說之一。
▲為了推薦《喧嘩與騷動》,薩特寫了整整一本書。
▲蘭登書屋“20世紀百大英文小說”之一。
▲在《牛津美國人》評選的“有史以來最佳美國南方小說”中,排名第三。
▲在西班牙《國家報》評選的“100位西班牙作家最喜愛的書”中,排名第八。
▲這個世界猶如四個樂章的交響樂,由癡傻的、敏感的、冷酷的和溫暖的人共同演奏。
▲人生如癡人說夢,充滿著喧嘩與騷動,卻沒有任何意義。
▲書后附有福克納年表,幫你五分鐘了解文學大師的一生。
《我彌留之際》
▲馬爾克斯、帕慕克、莫言、余華的文學導師。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福克納代表作,李文俊經典譯本。
▲世界意識流小說的經典之作,“約克納帕塔法世系”重要小說之一。
▲蘭登書屋“20世紀百大英文小說”之一。
▲英國《衛報》評選的“百大英文小說”之一。
▲美國國家圖書基金會評選的“100 本改變人生之書”。
▲在《牛津美國人》評選的“有史以來最佳美國南方小說”中,排名第七。
▲在西班牙《國家報》評選的“100位西班牙作家最喜愛的書”中,排名十一。
▲歷經水與火的考驗,一出窮白人的悲喜劇。
▲有時令人捧腹,卻永遠駭人聽聞;在不可抗拒的命運里,他們在苦熬。
▲書后附有福克納年表,幫你五分鐘了解文學大師的一生。

《押沙龍,押沙龍!》
1936年1月31日,福克納終于寫完了《押沙龍,押沙龍!》,這是他的得意之作。作為約克納帕塔法世系小說中的壓卷之作,他還專門為此書編寫了一份大事記、一份家譜,并親手繪制了一幅約克納帕塔法縣的地圖。
本書通過羅沙小姐、康普生先生、昆丁和施里夫等人的講述或闡釋,再現了約克納帕塔法縣薩德本家族從1860年到1910年左右所經歷的分崩離析的故事,從而表現了人與人、人與自己內心的種種沖突,深刻地觸及與探討了美國南方歷史罪責等諸多普遍性問題。
《去吧,摩西》
《去吧,摩西》是福克納“約克納帕塔法世系”的重要構成部分,由兩個中篇、五個短篇合成,篇篇獨立卻互相勾連,共同組成一部長篇小說。其中,《古老的家族》、《熊》和《三角洲之秋》三篇側重于描寫人與大自然的關系,故又被稱為“大森林三部曲”。書名來自一首著名的黑人靈歌《去吧,摩西》。
本書圍繞著美國南方的種族問題,講述了約克納帕塔法縣麥卡斯林家族兩個支系幾代人的命運,探討了白人和黑人之間的愛與恨、暴力與沖突,由此再現了南方發展和變遷的歷史。
《喧嘩與騷動》
《喧嘩與騷動》是福克納的經典作品,也是福克納心血花得最多、自己最喜愛的一部作品。書名出自莎士比亞悲劇《麥克白》:“人生如癡人說夢,充滿著喧嘩與騷動,卻沒有任何意義。”
小說講述的是杰弗生鎮上沒落的康普生家族的悲劇。老康普生是一個憤世嫉俗的律師,康普生太太則自私冷酷,念念不忘自己大家閨秀的身份。他們育有三子一女,長子昆丁敏感孱弱,次子杰生冷酷貪婪,三子班吉則是個白癡,三十三歲時只有三歲小兒的智力。女兒凱蒂是小說的中心人物,她從“南方淑女”的規約下沖出來,卻走過了頭,成了一個輕佻的女子……
《我彌留之際》
《我彌留之際》是福克納的代表作之一。書名引自《奧德賽》的英文譯本,故事發生在十天之內。小說由五十九節內心獨白構成,講述了美國南方農民安斯·本德侖允諾妻子艾迪,將她的遺體運回娘家安葬的“苦難歷程”。
送葬途中,本德侖一家經歷了各種磨難,棺材差點被大水沖走,遺體幾乎被大火焚化,尸臭招來眾多禿鷹,拉車的騾子被淹死,老大失去了一條腿,老二進了瘋人院,老三失去了心愛的馬,女兒沒有打成胎,小兒子沒有得到心心念念的小火車,而作為一家之主的安斯·本德侖卻配上了假牙,娶回了一位新太太……

《押沙龍,押沙龍!》
1 押沙龍,押沙龍!
433 年表
438 人物譜系
443 地圖
445 威廉 · 福克納年表
《去吧,摩西》
1 話說當年
33 灶火與爐床
139 大黑傻子
167 古老的部落
197 熊
359 三角洲之秋
395 去吧,摩西
415 威廉·福克納年表
《喧嘩與騷動》
3 1928 年 4 月 7 日
95 1910 年 6 月 2 日
224 1928 年 4 月 6 日
323 1928 年 4 月 8 日
388 附錄 康普生家 :1699—1945 年
412 威廉·福克納年表
《我彌留之際》
7 達爾
9 科拉
13 達爾
17 朱厄爾
19 達爾
23 科拉
27 杜威·德爾
30 塔爾
36 安斯
41 達爾
43 皮保迪
49 達爾
55 瓦達曼
60 杜威·德爾
67 瓦達曼
70 塔爾
76 達爾
82 卡什
84 瓦達曼
85 塔爾
94 達爾
96 卡什
97 達爾
99 瓦達曼
102 達爾
104 安斯
106 達爾
109 安斯
111 薩姆森
119 杜威·德爾
122 塔爾
126 達爾
135 塔爾
139 達爾
148 瓦達曼
150 塔爾
154 達爾
163 卡什
164 科拉
167 艾迪
175 惠特菲爾德
178 達爾
182 阿姆斯蒂
192 瓦達曼
196 莫斯利
204 達爾
208 瓦達曼
209 達爾
211 瓦達曼
215 達爾
220 瓦達曼
223 達爾
229 卡什
236 皮保迪
238 麥高恩
246 瓦達曼
250 達爾
252 杜威·德爾
254 卡什
258 威廉·福克納年表

威廉·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 l897—1962),美國小說家、詩人和劇作家,為美國文學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意識流文學在美國的代表人物。在其40多年的創作生涯中,他寫作了19部長篇小說、125篇短篇小說、20部電影劇本、一部戲劇,約克納帕塔法系列小說是其中的代表。1949年,他因為“對當代美國小說做出了強有力的和藝術上無與倫比的貢獻”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押沙龍,押沙龍!》
在那個漫長安靜炎熱令人困倦死氣沉沉的九月下午從兩點剛過一直到太陽快下山他們一直坐在科德菲爾德小姐仍然稱之為辦公室的那個房間里因為當初她父親就是那樣叫的——那是個昏暗炎熱不通風的房間四十三個夏季以來幾扇百葉窗都是關緊插上的因為她是小姑娘時有人說光照和流通的空氣會把熱氣帶進來幽暗卻總是比較涼快,而這房間里(隨著房屋這一邊太陽越曬越厲害)顯現出一道道從百葉窗縫里漏進來的黃色光束其中充滿了微塵在昆丁看來這是年久干枯的油漆本身的碎屑是從起了鱗片的百葉窗上刮進來的就好像是風把它們吹進來似的。有扇窗子外面的木格棚上,一棵紫藤正在開今夏的第二茬花,時不時會有一群麻雀隨著不定吹來的風在花枝上落下,飛走前總要發出一陣干巴巴的、嘰嘰啁啁、塵土氣十足的聲音:而在昆丁對面,科德菲爾德小姐穿一身永恒不變的黑衣服,她這樣打扮到如今已有四十三年,究竟是為姐姐、父親還是為“非丈夫”,沒人說得清楚。她身板筆挺,坐在那張直背硬椅里,椅子對她來說過于高了,以致她兩條腿直僵僵地懸垂著仿佛她的脛骨和踝關節是鐵打的,它們像小孩的雙腳那樣夠不著地,透露出一股無奈和呆呆的怒氣,她用陰郁、沙啞、帶驚愕意味的嗓音說個不停,到后來你的耳朵會變得不聽使喚,聽覺也會自行變得混亂不靈,而她那份無可奈何卻又是永不消解的氣憤的早已消亡的對象,卻會從那仍然留存、夢幻般、占著上風的塵土里悄然出現,漫不經心而并無惡意,仿佛是被充滿反感的敘述召回人間的。
她的話音不愿陡然打住,它寧愿干脆漸漸消失。房間里會出現一片帶淡淡的棺材味兒的昏暗,由殘酷、闃寂的九月陽光所炙曬蒸發并高度蒸發,使外墻上二度開花的紫藤給這片昏暗添上甜味甚至變得太甜,而時不時傳進來的是雀群那響亮的翅膀拍擊聲,這聲音蠻像一個閑來無事的男孩在揮動一根有彈性的扁木條,透過來的還有一股長期設防禁欲的老處女的皮肉發出的酸臭,與此同時,從那把椅座太高使她看上去像個釘在十字架上的小孩的椅子上,在袖口和領口那一個個花邊組成的白蒙蒙的三角形的上方,有一張蒼白憔悴的臉在注視著他;那并沒有陡然打住而是漸漸消失隔了段長時間又漸漸響起的話音,像一道溪流,一行細流從一攤干涸的沙礫流向另一攤,而那鬼魂則以微妙的溫順態度在沉思,仿佛這話音正是供它出沒之處,換了命好點兒的鬼魂是可以有一幢兇宅來出沒的。在一陣無聲的驚雷中他(人—馬—惡魔)會突然碰上一個場面,安詳文雅得像一幅學校作為獎品頒發的水彩畫,淡淡的硫黃氣味還留存在他的頭發、衣服和胡子上,而在他身后簇擁在一起的則是他那幫野性十足的黑鬼,像半馴化得能跟人一樣直立行走的野獸,神態既狂野又鎮定自若,在他們當中則是那個上了手銬腳鐐的法國建筑師,神情嚴峻,面容憔悴,衣衫襤褸。那個坐在馬背上的人一動不動,蓄有胡子,一只手手掌向上平舉;在他后面那群野黑人和被俘的建筑師不聲不響,擠作一團,在不流血的自我矛盾中扛著用于和平征服土地的鏟子和鐵鍬和斧子。接著在長長的毫不驚異的狀態中,昆丁仿佛在看他們突然占領了那一百平方英里平靜、驚訝的土地并且狂暴地從那一無聲息的“虛無”中拉扯出房宅與那些整齊的花園,用那只一動不動、專橫的手心朝上的手掌把這些建筑像桌上搭起的紙牌那樣啪的擊倒,他們創造了薩德本百里地,說要有薩德本百里地,就像古時候說要有光 一樣。接著聽覺會自我調整,他此刻像是在諦聽兩個各不相關的昆丁在交談——一個是正準備上哈佛大學的昆丁·康普生,他在南方,那個從一八六五年起就死亡的南方腹地,那邊擠滿了喋喋不休怒氣沖天大惑不解的鬼魂,他聽著,不得不聽著鬼魂中的一個告訴他往昔鬼魂時代的事,這鬼魂比絕大多數鬼魂更加遲遲不肯安安分分地躺下來;還有另一個昆丁·康普生,他年紀太輕還沒有資格當鬼魂,但盡管如此還是必須得當,因為他和她一樣,也是在這南方腹地出生并長大的——這兩個各不相關的昆丁如今正在“非人”的長期沉默中用“非語言”交談著,談的話如下:看來這個惡魔——他姓薩德本——(薩德本上校)——薩德本上校。他不知從什么地方,沒有預先警告便來到這里,帶來一幫陌生的黑鬼建起了一座莊園——(狂暴地拉扯出一座莊園,按照羅沙·科德菲爾德的說法)——狂暴地拉扯出。接著娶了她的姐姐埃倫產下一子一女,那是 ——(一點也不斯文地產下的,按照羅沙小姐的說法)——一點也不斯文。這些子女本該成為他引以為榮的寶貝和他老年時期的保障和安慰,可惜 ——(可惜他們毀了他或是諸如此類的事,或是他毀了他們或是諸如此類的事。后來死了) ——后來死了。毫不遺憾,羅沙·科德菲爾德小姐說 ——(除了是她覺得遺憾)是的,除了是她。(還有昆丁·康普生)是的。還有昆丁·康普生。
《去吧,摩西》
這一回,故事里也是有一個人和一條狗。有兩只野獸,包括老班那只熊,有兩個人,包括布恩·霍根貝克,他身上有一部分血液是和山姆·法澤斯的一樣的,雖則布恩的血是平民的血,而這里面,只有山姆、老班和那雜種狗“獅子”是未受玷污而不可敗壞的。
他十六歲了。他成為正式的獵人已經有六年了。六年來,獵人們所講的精彩的話,他都聽在耳里。他們講的是關于荒野、大森林的事,它們之大,之古老,是不見諸任何文件契約的——文件記錄了白人自以為買下了哪片土地的狂妄行為,也記錄了印第安人的膽大妄為,竟僭稱土地是自己的,有權可以出售;荒野與森林可比德·斯班少校與他僭稱為自己私產的那小塊土地大,雖然他明知道并不是自己的;荒野與森林也比老托馬斯·薩德本老,德·斯班少校的地就是從他手里搞來的,雖然薩德本明知道不是這么回事;荒野與森林甚至比老伊凱摩塔勃都要老,他是契卡索族的酋長,老薩德本的地正是從他那里弄來的,其實他也明知道不是這么回事。獵人們還講關于人的事,不是白人、黑人或紅種人,而是關于人,獵人,他們有毅力,不怕吃苦,因而能夠忍耐,他們能屈能伸,掌握訣竅,因而能夠生存,獵人們還講關于狗、熊和鹿的事,這些動物混雜在一起,像浮雕似的出現在荒野的背景之前,它們生活在荒野里,受到荒野的驅策與支配,按照古老的毫不通融的規則(這些規則不知道什么叫惋惜也不懂得寬容),進行著一場古老的永不止息的競爭;—是最了不起的活動,當時的那種吐露是妙不可言的,傾聽時的全神貫注更是美妙無比,講的人壓低了聲音,但很有分量,存心讓人回味,讓人追憶,并精確地講到那些具體的戰利品是怎么得來的 —那些折斷的槍啦,獸頭啦,獸皮啦 —它們有的掛在鎮上公館的書房里,有的張在種植園宅第的賬房間,還有的就掛在營地里(那才是最精彩的),這些獸肉還原封未動、熱氣騰騰的呢,殺死野獸的那些人就坐在壁爐中熊熊燃燒的圓木前,如果那里正巧有房子和壁爐的話,否則就是坐在帳篷前冒煙的篝火旁。人群中少不了有一瓶酒,因此,在艾薩克看來,心、腦、勇氣、計謀與速度的最緊張、最美好的一瞬間,都集中、凝聚在這棕色的液體里,那是不讓婦女、孩子與娃娃喝而只有獵人能喝的,他們喝的并非他們打死的野獸的血液,而是某種從狂野的不朽精神里提煉出來的濃縮物,他們有節制地甚至是畢恭畢敬地喝著,并不懷著異教徒飲酒時的那種卑劣的、毫無根據的希望:一杯酒下肚便能在計謀、膂力、速度上勝人一籌,而倒是通過干杯向這些本領表示敬意。因此,在他看來,在這個十二月的早晨,事情由威士忌開始便不僅是自然的,而實際上是恰當的了。
他后來才明白,整個事情早在這次打獵之前就開始了。它在那一天就已經開始了,他在那一天第一次用兩位數寫自己的年齡,他的表外甥麥卡斯林第一次帶他到打獵營地來,到大森林里來,讓他向荒野為自己爭取獵人的稱號與資格,假如他這方面有足夠的謙遜與毅力的話。當時,他雖然還未見到那只巨大的老熊,但已經繼承了熊的精神,這只熊被捕獸夾傷過一只腳,方圓百里之內無人不知,像個活人似的享有具體的稱呼 —有許許多多傳說,說它如何經常搗毀谷倉,把儲藏的玉米棒子偷走,說它如何把一整只一整只的豬娃、大豬,甚至牛犢拖到森林里去吞吃掉,如何搗毀陷阱,掀翻捕獸夾,把獵狗撕咬得血肉模糊,死于非命,還說獵槍和甚至步槍近距離照直了對它放,也如同小孩從竹筒里吹出來的豌豆,一點也不起作用 —這是一連串在小艾克出生前即已開始的破壞與毀滅行動。在這些行動里,這毛茸茸、碩大無比的身形像一臺火車頭,速度雖然不算快,卻是無情地、不可抗拒地、不慌不忙地徑自往前推進。在孩子見到大熊之前,腦海里就常常出現它的形象。大熊在他的夢里朦朦朧朧地出現,高高地聳立著,當時,孩子甚至都沒見過這片未經斧鉞的森林,在那里,大熊留下了它歪扭的腳印,這頭毛糝糝、碩大無朋、眼睛血紅的大熊并不邪惡,僅僅是龐大而已,對于想用一通吠叫把它嚇住的獵犬來說,它是太大了,對于想用奔馳把它拖垮的馬兒來說,它是太大了,對于人類和他們朝它打去的子彈來說,它是太大了;甚至對限制它的活動范圍的那一帶地方來說,它也是太大了。孩子似乎已經憑直覺領悟他的感官與理智還沒有掌握的情況:這荒野是注定要滅亡的,其邊緣正一小口一小口地不斷被人們用犁頭和斧子蠶食,他們害怕荒野,因為它是荒野,他們多得不可勝數,彼此間連名字都不知道,可是在那片土地上,這只老熊卻享有盛名,在這荒野里飛跑的甚至都不是一只會死的野獸,而是一個從已逝的古老年代里殘留下來的頑強不屈、無法征服的時代錯誤的產物,是舊時蠻荒生活的一個幻影、一個縮影與神化的典型。孱弱瘦小的人類對這古老的蠻荒生活又怕又恨,他們憤怒地圍上去對著森林又砍又刨,活像對著打瞌睡的大象的腳踝刺刺戳戳的小矮人;—這只老熊,孤獨,頑強,形單影只;沒有配偶,沒有兒女,也無所謂死亡 —簡直就是喪失了老妻并比所有的兒子都活得長的老普里阿摩斯。
他還是個小小孩那陣,當他還要等上三年然后是兩年最后還有一年才能成為一個正式獵人時,每年十一月,他總要瞧著大車裝載著獵狗、被褥、食物、獵槍和他表外甥麥卡斯林、譚尼的吉姆還有山姆·法澤斯(后來山姆干脆搬到營地去長住了),出發到大洼地也就是大森林里去。在他看來,他們并不是去獵熊和鹿,而是去向那頭他們甚至無意射殺的大熊作一年一度的拜訪的。兩星期后他們便會回來,不帶回任何戰利品與獸皮。他也不指望他們會帶著這些東西回來。他甚至并不擔心哪一次大熊會和別的獸皮、獸頭一起讓大車帶回來。他甚至都不幻想在三年、兩年、一年后他參加打獵時打中大熊的說不定正好是他的那支槍。他相信只有當他在森林里學藝期滿、證明自己有資格當獵人時,才能獲準去辨認扭曲的趾印,而即使到了那時,在每年十一月的那兩個星期里,他也只能作為又一個第二流的獵人,和他的表外甥、德·斯班少校、康普生將軍、華爾特·艾威爾、布恩一起,和那些不敢對著大熊吠叫的獵狗與無法使大熊流血的步槍一起,去參加一年一度向這頑強的、不死的老熊表示敬意的莊嚴儀式。
《喧嘩與騷動》
1910 年 6 月 2 日
窗框的影子顯現在窗簾上,時間是七點到八點之間,我又回到時間里來了,聽見表在嘀嗒嘀嗒地響。這表是爺爺留下來的,父親給我的時候,他說,昆丁,這只表是一切希望與欲望的陵墓,我現在把它交給你 ;你靠了它,很容易掌握證明所有人類經驗都是謬誤的 reducto absurdum,這些人類的所有經驗對你祖父或曾祖父不見得有用,對你個人也未必有用。我把表給你,不是要讓你記住時間,而是讓你可以偶爾忘掉時間,不把心力全部用在征服時間上面。因為時間反正是征服不了的,他說。甚至根本沒有人跟時間較量過。這個戰場不過向人顯示了他自己的愚蠢與失望,而勝利,也僅僅是哲人與傻子的一種幻想而已。
表是支靠在放硬領的紙盒上的,我躺在床上傾聽它的嘀嗒聲。實際上應該說是表的聲音傳進我的耳朵里來。我想不見得有誰有意去聽鐘表的嘀嗒聲的。沒有這樣做的必要。你可以很久很久都不察覺嘀嗒聲,隨著在下一秒鐘里你又聽到了那聲音,使你感到雖然你方才沒有聽見,時間卻在不間斷地、永恒地、越來越有氣無力地行進。就像父親所說的那樣 :在長長的、孤獨的光線里,你可以看見耶穌在彳亍前進,很像。還有那位好圣徒弗蘭西斯,他
稱死亡為他的“小妹妹”,其實他并沒有妹妹。
透過墻壁,我聽到施里夫那張床的彈簧的咯吱咯吱聲,接著聽到他趿著拖鞋走路的沙沙聲。我起床,走到梳妝臺前,伸手在臺面上摸索,摸到了表,把它翻過來面朝下,然后回到床上。可是窗框的影子依然映在窗簾上,我差不多能根據影子移動的情形,說出現在是幾點幾分,因此我只得轉過身讓背對著影子,可是我感到自己像最早的動物似的,腦袋后面是長著眼睛的,當影子在我頭頂上蠕動使我癢癢的時候,我總有這樣的感覺。自己養成的這樣一些懶惰的習慣,以后總會使你感到后悔。這是父親說的。他還說過 :基督不是在十字架上被釘死的,他是被那些小齒輪輕輕的咔嚓咔嚓聲折磨死的。耶穌也沒有妹妹。
一等我知道我看不見影子了,我又開始琢磨現在是什么時候了。父親說過,經常猜測一片人為的刻度盤上幾根機械指針的位置,這是心智有毛病的征象。父親說,這就像出汗一樣,也是一種排泄。我當時說也許是吧。心里卻是懷疑的。心里一直是懷疑的。
如果今天是陰天,我倒可以瞧著窗子,回想回想對于懶惰的習性,父親又是怎么說的。我想,如果天氣一直好下去,對他們在新倫敦的人來說倒是不錯的。天氣有什么理由要變呢?這是女人做新娘的好月份,那聲音響徹在她徑直從鏡子里跑了出來,從被圍堵在一個角落里的香氣中跑了出來。玫瑰。玫瑰。杰生·李奇蒙·康普生先生暨夫人為小女舉行婚禮。玫瑰。不是像山茱萸和馬利筋那種貞潔的花木。我說,我犯了亂倫罪了,父親,我說。玫瑰。狡猾而又安詳。如果你在哈佛念了一年,卻沒有見到過劃船比賽,那就應該要求退還學費。讓杰生去念大學。讓杰生上哈佛去念一年書吧。
施里夫站在門口,在穿硬領,他的眼鏡上泛出了玫瑰色的光澤,好像是在洗臉時把他那紅紅的臉色染到眼鏡上去了。“你今天早上打算曠課嗎?”
“這么晚了嗎?”
他瞧瞧自己的表 :“還有兩分鐘就要打鈴了。”
“我不知道已經這么晚了。”他還在瞧他的表,他的嘴在囁動。“我得快些了。再曠一次課我可不行了。上星期系主任對我說——”他把表放回到口袋里。我也就不再開口了。
“你最好還是趕快穿上褲子,跑著去,”他說完,便走出去了。
我從床上爬起來,在房間里走動著,透過墻壁聽他的聲音。他走進起坐室,朝門口走去。
“你還沒有穿好?”
“還沒有。你先走吧。我會趕來的。”
他走出去了。門關上了。走廊里傳來他那越來越微弱的腳步聲。這時我又能聽到表的嘀嗒聲了。我不再走來走去,而是來到窗前,拉開窗簾,看人們急匆匆地朝小教堂 奔去,總是那些人,掙扎著把手穿進逐漸張大的外套袖管,總是那些同樣的書和飄飛的翻領向前涌去,仿佛是洪水泛濫中漂浮的破瓦碎磚,這里面還有斯波特。他把施里夫叫作我的丈夫。啊,別理他,施里夫說,要是他光會追逐那些騷娘們,那跟我們又有什么相干。在南方,人們認為自己是童男子是樁丟臉的事。小青
1467543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