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物的尺度:看得見的單位
說起1米(m)或1千克(kg),你會想到什么?
請找一下身邊長1 m的東西吧。實際上,不管是在家里,還是在戶外,都很難發現剛好1m長的東西。(→P9)
那么重1kg的東西呢?你可能會想到容量為1000亳升(mL)的一瓶飲料或一盒牛奶。那飲料瓶和牛奶盒的體積又有多大呢?它們的底面面積和高度你可能并不知道。如果你去測量一下牛奶盒的實際尺寸,算出來的體積會正好等于1000mL嗎?(→P26)
這本圖鑒就是通過各種照片和圖畫,以簡單易懂的方式,介紹讓人似懂非懂的“單位”。
比方說,為了讓讀者感受到1kg到底有多重,本書展示出了總質量為1kg的蘋果、卷心菜、菠菜、硬幣的實拍圖片。(→P32)
你知道與亮度相關的單位嗎?
你或許見過“勒克斯”這個單位,那你見過“坎德拉”和“流明”嗎?這兩個單位就很少見了吧。不過,你讀完這本書,對生活中不常見的這些單位也會有很好的理解了。(→P44、45、46)
所以說,本書不僅會介紹生活中常見的單位,也會列舉很多大家都比較陌生的單位,它們是用來表示什么,表示多長、多大、多重或者多強——這些知識本書都會逐一解釋,讓大家一目了然。
比如說,在表示地震規模的“震級”這一節中,本書會用獨特的方式來說明,震級每增加1級,地震釋放的能量會增加多少。(→P62)
過去,同樣的長度和質量,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會用不同的單位來表示。單位不同帶來了許多不便,隨著國際交流范圍的擴大,很有必要建立統一的國際單位制。尤其在工業革命后,這個問題迫切需要解決。
因此,18世紀末,長度單位“米”在法國誕生了,如今這個單位已被約180個國家采用。當時,法國人決定將1m定義為“從地球赤道到北極點的距離的1000萬分之1”(→P10)。到了1983年,這個標準被修改,因為隨著科學日新月異的發展,人們需要更加的單位標準。
翻開這本書的讀者們,是不是已經感受到“單位”的魅力了呢?如果你想查閱你不明白的某個單位,這本書當然可以幫助你。但是,我們能做到的不只有這些。我們相信,通過閱讀本書,你還能感受到知識帶來的快樂。
那么,就讓我們通過認識單位來加深對世間萬物的理解吧!
比較之書:認識我們的世界
英國科普作家及插畫家合力創作,作品榮獲2018年塞恩斯伯里圖書獎。
科學性與趣味性兼備的科普童書,英國作家傾心創作。作者作品曾榮獲2014年度英國皇家學會青少年圖書獎、2019年度藍彼得非虛構圖書獎、史密森學會獎、美國納帕獎金獎等眾多獎項,本書榮獲2018年塞恩斯伯里圖書獎。作品曾被翻譯為多種語言出版,廣受好評。
科學實用的比較認知法,數百種意想不到的趣味對比,輕松了解各類抽象概念。
用對比的方法,把抽象的概念變得簡單清晰、容易理解。讓孩子輕松理解長度、高度、重量、速度、時間、引力、電能、物理能等概念。來比較里氏一級地震和兩個蛋糕蘊含的能量,比較珠穆朗瑪峰和世界建筑哈利法塔的高度,比較一棵樹和一個小朋友的體內誰的水分更多。
41個精彩主題,為孩子打開認識世界萬物的窗口,拓寬知識層面。
威風的恐龍、巨大的機器、離奇的氣象、高聳入云的建筑,還有大自然的奇妙景觀、廣闊的太空和人類自身。在這本書里,你會知道在冥王星上你可以跳30多米高,藍鯨的舌頭可以承受兩支足球隊,甚大望遠鏡能觀測到比肉眼可見光暗40億倍的宇宙光線!
活潑不失嚴謹的插圖,鍛煉認知觀察,培養科學思維。
大量精彩手繪插圖,不僅能帶來輕松愉悅的視覺享受,更能直觀體現出不同事物的對比結果。引導孩子主動運用科學的思維觀察、辨識、思考,讓科普閱讀的體驗更輕松,收獲滿滿!

基本信息
......

......

萬物的尺度:看得見的單位
數字 單位,是我們度量世界的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見到米、畝、秒、升、千克、噸等單位,還會接觸到桶、牛頓、安培、伏特、馬力、瓦特、焦耳、赫茲、dpi甚至風級和震級等單位,但你真正知道這些單位是怎么確定的,有多長、多大、多重、多快、多強嗎?這本書用圖鑒的方式幫助你理解近80種單位,讓抽象的單位也能帶來具體的感受,讓你能夠更深入理解世界。
本書特點在于用十分形象的圖畫和照片向讀者展示多種抽象單位的量,既可以作為課堂知識的補充,也可以作為趣味的課外延伸讀物,有利于培養科學頭腦。
比較之書:認識我們的世界
科普童書,本書用對比的方法,把抽象的概念和復雜的事物變得清晰易懂,讓孩子輕松了解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的各種事物。全書共有41個精彩主題,包括天文、地理、動物、植物、人體、建筑、運載工具等,讓孩子們通過比較,深化對世界萬物的認知,輕松掌握長度、重量、速度、重力、能量等理科概念。
本書語言風格簡潔明了,每個章節均有大量活潑可愛的手繪插圖,能夠直觀體現各類事物的對比效果,一目了然,讓讀者閱讀更輕松。書后附有索引,便于讀者查閱。









""

主編:丸山一彥,1970年出生于日本三重縣。日本成城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博士,曾任成城大學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日本明治大學理工學院講師、日本富山短期大學經營情報系教授,現任日本和光大學經濟學院工商管理系副教授。研究領域涉及創新設計、新產品開發管理、市場戰略、購買行為分析等。
編寫:日本兒童俱樂部,主要從事兒童書籍的策劃和編輯,主要涉及兒童游戲、教育和福利領域。代表作有《身邊的科學》《寶寶看圖學英語圖鑒》《小學英語圖鑒》《日本的工業》《自然災害的認識和預防》《歷史實物大圖鑒》《汽車大全圖鑒》《poplardia大圖鑒WONDA鐵路》。每年策劃編輯的圖書達100余冊。
克萊夫·吉福德(Clive Gifford):英國作家,著有180多本兒童及成人讀物,主題涉及科學、人文、藝術、體育等。作品曾榮獲2014年度英國皇家學會青少年圖書獎、2019年度藍彼得非虛構圖書獎、史密森學會獎、美國納帕獎金獎、塞恩斯伯里圖書獎,曾入圍英國圖書獎和TES年度知識類圖書獎。出版了《萬物比比看:認識我們的世界》《這不是一本數學書》《這不是一本科學書》《難以想象的生活》等作品。
保羅·波士頓(Paul Boston):英國插畫家,在英國布萊頓大學主修插畫和工業設計,有超過15年的插畫經驗。他從1950年代的兒童讀物、歷史悠久的地圖和圖表、17世紀雕塑作品、哥特式藝術和日本的版畫等作品中獲取創作靈感。保羅用靈動的圓珠筆創作初稿,通過電腦掃描將作品向世人呈現。他對人和空間的獨特詮釋廣受全球廣告商和出版社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