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濃縮人類文明的34座博物館!
◆
人類文明的精華
盡在博物館,歐美博物館的精華就在本書!
◆
盧浮宮博物館:
世界四大博物館之首,綜覽歐洲藝術史的殿堂。
◆
大英博物館
:藏品量居世界博物館之首,800萬件藏品幾乎囊括人類知識的全部領域。
◆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非洲圖騰、美洲藝術……人類多元文明的碰撞與呈現。
◆
400+高清大圖
全方位呈現博物館精華,近距離感受人類文明!
◆ 作者榮獲意大利總統文化與藝術金質獎章、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勛章!
◆ 翻開本書,走進34座博物館,一覽歷史、社會、宗教、文化、藝術交織的人類文明精華。
◆ 歐洲著名藝術評論家菲利普
·
大衛里奧力作!
◆ 意大利國家翻譯獎獲得者、北京外國語大學意大利語教授李婧敬譯作!

基本信息
梵蒂岡博物館 巴杰羅博物館
布雷拉畫廊 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
雅典國家考古博物館 埃及博物館
盧浮宮博物館 奧賽博物館
蓬皮杜中心 比利時皇家美術博物館
普拉多博物館
艾爾米塔什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維多利亞和艾爾伯特博物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波士頓美術博物館
提森-博內米薩國立博物館 古爾班基安博物館
柏林畫廊 老繪畫陳列館

《濃縮人類文明的3
4
座博物館》(前言節選,有刪減)
本書嘗試尋找歐洲各國的文化共同點,發現它們顯著地集中于各大機構在近幾個世紀里各自保存的豐富藏品之中——如今,這些機構仍在繼續擴充并宣傳它們的收藏。本書提及的諸多博物館構成了某種切實的群體記憶,記錄了一個奇跡般大一統的歐洲。本書講述的,是在由文藝復興向現代過渡的歷史時期,以及在歐洲及直接受歐洲影響的其他地區,“博物館如何誕生”的恢宏史詩。讀者將在本書中讀到的,絕不是能在網絡中輕易搜索到的導游信息,而是每一家博物館創建的歷史。
從某種意義上說,它講述的也是關乎歐洲人、關乎各大家族和王朝、關乎社會文明進程及其推進者的文化遺產史。為了激發讀者的夢想和好奇心,本書在就每一座博物館展開講解的過程中,提到的均是能引發思想交鋒的作品,而不一定是很受人追捧的作品。事實上,博物館從來不是一個“中性的盒子”:其中容納的作品在另一個空間也能獲得同樣的含義。從這個意義上看,一座博物館與一篇科研論文的功能恰恰是相反的。在博物館里,參觀者有機會通過作品的解說標識牌,捫心自問,究竟是什么讓自己在回廊間漫步的過程中停下腳步,駐足于某一件作品。在博物館里,完全有可能發生某種夸張的情形,參觀者關注展陳空間甚于懸掛于墻面的畫作、置于空間中央的雕塑和收藏于櫥窗里的珠寶。然而,參觀者的此類舉動并沒有錯。因為盧浮宮里用來陳列畫作的那些15世紀的大廳,還有那些裝飾精美的窗框都如此讓人心醉神迷!若是置身于盧浮宮或艾爾米塔什博物館,不像當年的王公貴族那樣憑窗欣賞窗外的河流,那便無異于睜眼的盲人!革命黨人孔多塞侯爵有言:“君主制的遺產即主權在民。”如今,當貌似已成為主權者的參觀者在博物館里擺出當年路易十四或沙皇尼古拉二世尚未倒臺前的姿態時,內心或許也能獲得某種安慰吧。
對于每一個試圖重走啟蒙運動時期興起的“壯游”的參觀者而言,博物館都是極具吸引力的目的地。當人們穿行于舊大陸上的一座座城市,理應在他所能見到的每一座博物館里駐足思考,猶如中世紀的游方僧流連于每一所修院和早期大學的圖書館。本書的主題可以用一句古老的法國諺語來概括——“旅行塑造青年”——這句諺語的含義是指青年在旅行的過程中成長,如同中世紀的古老手工業行會成員在游歷不同城市的過程中精進其技藝。我們所有人,都有必要好好繼續學習。
阿里巴巴一定深愛各種各樣的財寶,才會將它們深藏于自己的洞穴之中,但他從沒想過將這洞穴變成一座博物館。柏拉圖也有一座洞穴,但藏于其中的只有理念。這些理念與具體的現實相結合,便形成了世界。對于柏拉圖而言,美無非化身為自身之鏡的理念。正因如此,他的后一位追隨者普羅提諾認為惟妙惟肖的肖像畫是不可能存在的,因為肖像畫反映的并非理念,而是作為理念之鏡的現實。柏拉圖的老師是蘇格拉底:此人不美,卻善,與“美善合一”的理論格格不入。柏拉圖曾有過這樣的想法,要在雅典的一座優美的花園里教學,換言之,要讓學生們聚在雅典的一片小樹林里學習。這樹林名為“Hekademia”(意為“學園”),它面朝一座戶外廣場,廣場上矗立著繆斯女神的雕像。就這樣,座“Mouseion”(意為“供奉繆斯女神的場所”,是“博物館”一詞的來源)在柏拉圖學園的旁邊誕生了。那是一處獻給宙斯和掌管創造與記憶的女神謨涅摩敘涅所生之女的場所,供人享受,或展開智力思考。繆斯女神共有九位:克利俄掌管歷史和史詩,歐忒耳佩專司抒情詩詞,塔利亞笑臉盈盈且逗人發笑,墨爾波墨涅的歌唱讓人潸然淚下,忒耳普西科瑞負責翩然起舞,厄剌托書寫和朗讀的詩篇激發情欲,波林尼亞是啞劇女神,烏剌尼亞研究星象,卡利俄佩用無盡的挽歌升華靈魂,卻沒有一位女神負責售賣畫作和雕塑。她們都從事著今天被我們稱為表演藝術的職業。就實質而言,繆斯女神掌管的都是腦力勞動。當今的人們所理解的各類藝術與“Mouseion”供奉的繆斯女神并無多大關聯。
古希臘雕塑家普拉克西特列斯和畫家阿佩萊斯的工作并不是去逢迎繆斯女神,而是另有其他。按照普林尼的說法,他們的時間是不容浪費的:早在那個年代,他們的作品售價就堪比如今大型拍賣會上拍出的價格,各個城邦常常為了購置他們的杰作而背負債務。塑形藝術一直被視作機械技藝——不僅靠腦力完成,也得靠手工操作。這一觀點貫穿于整個中世紀,直到文藝復興時期才得到改變。
在柏拉圖的阿卡德米學園里,走出了一位名為亞里士多德的學生。亞里士多德帶著他的逍遙派門徒徜徉漫步,榮幸地將亞歷山大大帝收為自己的弟子。亞歷山大大帝贊助了雕塑家留西波斯(Lysippos),并于公元前332年在埃及建造了亞歷山大市。短短數年后,埃及托勒密王朝的君主們就建立了一座“Mouseion”。這一場所與雅典的露天“Mouseion”大相徑庭,是一處與著名的圖書館類似的室內空間。就這樣,座博物館誕生了,學者們除了收集實物藏品,還在此進行科學研究,首次以極小的誤差測定了地球的周長。自那時起,博物館就成了某種具有穩定特質的機構,一直延續至今:一座真正的博物館致力于購置、收藏、研究和探尋。至于繆斯女神,博物館也保留有她們的痕跡,因為她們的母親——記憶女神謨涅摩敘涅——一直隱身于博物館,并成為其發展的幕后推手。這便是在亞歷山大市這座美麗的國際化城市里所發生的一切。

博物館是人類文明的精華,本書選取了歐美具有代表性的34座博物館,體現了濃縮人類文明的不同側面。
盧浮宮博物館——世界四大博物館之首,綜覽歐洲藝術史的殿堂;
大英博物館——藏品量居世界博物館之首,800萬件藏品幾乎囊括人類知識的全部領域;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非洲圖騰、美洲藝術……人類多元文明的碰撞與呈現;
艾爾米塔什博物館——俄羅斯文化的積淀,保存了女皇在全歐洲搜尋的藝術珍品;
雅典國家考古博物館——集中地展現了西方文明的起源;
梵蒂岡博物館——宗教特色濃郁,以西斯廷禮拜堂的宗教壁畫聞名;
埃及博物館——羅塞塔石碑、圖特卡蒙黃金面具、木乃伊,重現神秘的法老文明;
翻開本書,走進34座博物館,一覽歷史、社會、思潮、宗教、文化交織的人類文明精華。













【意】菲利普
·
大衛里奧
歐洲著名藝術評論家、暢銷書作家,巴勒莫大學建筑設計院教授,米蘭大教堂博物館前藝術總監。
曾獲 “意大利總統文化與藝術金質獎章” “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勛章”,其作品包括《另類說藝術》《現代的漫長百年》等。
譯者簡介:
李婧敬
2018年度“意大利國家翻譯獎”獲得者,北京外國語大學意大利語專業教授,北京外國語大學意大利語博士,意大利那不勒斯東方大學意大利研究博士。譯著有《達·芬奇傳》《但丁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