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67年印刷出版的《中國紋樣》,是藝術史上的一本經典著作,作者是現代設計和色彩理論的先驅歐文·瓊斯。
★在書中,瓊斯繪制了100幅代表性的中國紋樣,這些紋樣多出自中國皇家明清陶瓷,包括青花瓷、粉彩瓷器和景泰藍等紋樣,品質,精美絕倫。
★此次推出中文典藏版,內容方面新增王冠宇博士撰寫的長篇導讀,該導讀介紹了歐文·瓊斯的成長經歷、《中國紋樣》的成書背景,并詳細追溯了書中收錄的藝術珍品的來源。
★高清大圖,雅昌印制,完美還原圖版本身的色彩。青花的幽幽藍色,景泰藍和琺瑯器的奢華金邊,粉彩的清雅細膩,都得以唯美呈現。
★裝幀設計精美雅致,適合收藏。精裝外包紙盒,封面用細格紋紙印刷,書名處壓凹貼中式標簽紙,硫酸紙腰封下花紋若隱若現。

基本信息
導
讀
引?言
一?設計大師的成長之路
二?與中國裝飾藝術的相遇
三?《中國紋樣》的成書背景
四?《中國紋樣》收錄的藝術珍品
(一)青花瓷器??
(二)釉里紅及青花釉里紅瓷器??
(三)釉上彩瓷器??
(四)掐絲琺瑯及銅胎畫琺瑯器?
五?《中國紋樣》藝術珍品的流轉與散佚
小?結
序
中 國 紋 樣

導讀
四?《中國紋樣》收錄的藝術珍品
《中國紋樣》所錄瓷器及琺瑯器,大多源于清宮舊藏,品質,精美絕倫。然而遺憾的是,作為設計師及藝術理論家的瓊斯,在籌備此書時,主要聚焦于中國紋樣及其鋪排布局的和諧與美感,并未關注中國藝術品的材質、工藝以及其他特性。因此,書中圖版皆是擷取自器物表面裝飾的局部或細節圖樣,無法展示原物形貌。《中國紋樣》再版的,讀者們對于中國古代藝術的認知與理解已遠超百余年前,在欣賞紋樣之美的同時,亦普遍關注器物的年代、形制、裝飾工藝等諸多方面的特征與信息。因此,本文將嘗試補充《中國紋樣》原著的缺失,通過實物資料與瓊斯手繪圖稿的對照,探索載有此紋樣或相類紋樣的器物原型,并對其形制、工藝、紋樣特征以及流行時代等加以說明,為大家還原《中國紋樣》所錄器物的“原貌”,帶領讀者重溫歐洲學者、藝術家及收藏家們初見這些中國藝術珍品時的驚艷與贊嘆。實物例子的搜錄選取,主要集中于英國維多利亞和艾伯特博物館、大英博物館、臺北故宮等機構收藏,重要私人收藏,以及過往歷年出現在藝術品市場的流傳品。而對照實物的遴選,基于《中國紋樣》原著的紋樣及其簡單說明,除特別注明外,并非瓊斯臨摹原物。
瓊斯摹繪的器物主要包括青花瓷器、釉里紅瓷器、青花釉里紅瓷器、釉上彩瓷器、掐絲琺瑯器及銅胎畫琺瑯器等類,為了更清晰地展示不同材質及裝飾工藝所呈現的藝術效果,下文會分類進行闡述。
(一)青花瓷器
青花瓷器是一種以氧化鈷為呈色劑的高溫釉下藍彩瓷器,創燒于元代的江西景德鎮,在誕生之初,已經行銷世界。明清以降,隨著御器(窯)廠在景德鎮的建立,官方的管理與支持,原料與工藝的不斷完善,推動景德鎮青花瓷器的生產走向新的。《中國紋樣》收錄了十六幅源自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及道光時期青花瓷器的表面裝飾圖樣,當中也包括了一些已流傳于歐洲的外銷瓷器,均是極為精致且具代表性的器物。
圖版 VII 以輻射狀為布局特征的花卉紋圖樣(圖 32)應來自康熙時期( 1662—1722)的青花瓷盤。維多利亞和艾伯特博物館藏的喬治· 薩廷遺贈瓷器當中,便有類似例子(圖 33),瓷盤為十六瓣花口,釉面光潔瑩潤,青花藍中泛紫,胎體輕薄。器腹裝飾十六朵菊花,呈放射性布局,盤心則以五朵菊花為題,填繪漩渦形卷草紋。繪畫流暢,精巧。


圖32 《中國紋樣》圖版VII 圖33 清康熙青花菊花紋盤
英國維多利亞和艾伯特博物館藏


圖34 《中國紋樣》圖版IX 圖35 清康熙青花纏枝花卉螭龍紋大瓶
美國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館藏
圖版 IX 所示的分層紋樣(圖 34),可能源自康熙時期燒制的青花纏枝花卉螭龍紋大瓶(圖 35),這類瓶在西方又被稱作“龍騎士瓶”,其背后是“強力王”奧古斯都二世( Augustus II the Strong, 1670—1733)癡迷中國瓷器的歷史故事(圖 36)。作為神圣羅馬帝國薩克森選帝侯及波蘭國王的奧古斯都二世,力大無窮、身形魁梧,據說可徒手折斷馬蹄鐵,單手破墻,為人獨斷,在位期間展開大規模的建設,將長居首都德累斯頓打造成璀璨的文化之都,被認為是十七世紀末和十八世紀初的宮廷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他的特別之處,還在于對中國瓷器的熱愛與癡迷。為了換取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收藏的 151 件康熙青花瓷器,他不惜用手下精銳的——六百名全副武裝的龍騎士作為交換,這批康熙青花瓷器因此得名“龍騎士瓷器”。這些瓷器原本陳列在德累斯頓的茨溫格宮博物館( The Zwinger),包括 18件“龍騎士瓶”(圖 37)。 1920 年,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4 —1918)中戰敗,為了償還巨額戰爭賠款,德國政府將茨溫格宮收藏的部分瓷器拍賣以籌集資金, 4件“龍騎士瓶”因此流出。瓊斯可能在此機緣下,接觸到了收藏于英國藏家之手的“龍騎士瓶”,并將其收錄于《中國紋樣》中。如今,美國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館( Peabody Essex Museum) 亦 收藏有一件本屬于奧古斯都二世的“龍騎士瓶”(圖 35)。奧古斯都二世癡迷中國瓷器,對歐洲陶瓷史的發展也產生巨大影響。他在位期間,瓷器配方的秘密被破解, 1710 年,邁森成功燒造出歐洲早的瓷器,歐洲制瓷業迅速崛起。

圖36 《馬背上的“強力王”奧古斯都二世(Augustus II the Strong,1670-1733)》
(繪制于1718年前后,收藏于德累斯頓國家藝術收藏館Staatliche Kunstsammlungen Dresden)

圖37 茨溫格宮博物館(The Zwinger)收藏的清康熙龍騎士罐
(筆者拍攝于2018年)


圖38 《中國紋樣》圖版VL 圖39 清康熙青花纏枝花卉如意云肩紋大罐
圖版 VL 展示的中國傳統的如意云肩紋樣,很可能來自流行于清康熙時期的大罐(圖 38)。云肩,也稱披肩,是唐宋以降逐漸流行的一種衣飾,常采用四方四合云紋為布局形制,因此得名。而云肩作為一種裝飾紋樣,亦廣泛用于古代建筑以及工藝品、日用器物的修飾中。圖版所展示的云肩紋,以藍為底,反白表現纏枝花卉,外形以如意云邊勾勒,再襯于白地之上,多重的藍白對比,表現出豐富的視覺層次。紋樣包覆于大罐的頸肩,豐腴可愛。這類大罐帶有穹窿形蓋,寬折沿,蓋頂設寶珠鈕,狀似軍士頭盔,再加上肩部渾圓,體形碩大,因此又俗稱為“將軍罐”(圖 39)。“強力王”奧古斯都二世的珍藏中亦包括了此類大罐,被稱作“龍騎士將軍罐”(圖 40)。

1867年印刷出版的《中國紋樣》,是藝術史上的一本經典著作,作者是現代設計和色彩理論的先驅歐文·瓊斯。在書中,瓊斯繪制了100幅代表性的中國紋樣,這些紋樣都出自中國皇家明清陶瓷,包括青花、景泰藍、粉彩和琺瑯紋樣。《中國紋樣》,令19世紀中期之后的西方人,對中國紋樣之美,充滿了贊嘆。瓊斯一度是輕視中國裝飾藝術的,他曾在另一本著作《裝飾原理》中說過:“中國人沒有能力處理傳統紋飾及圖樣。”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后,中國的一些皇家藝術精品流向了歐洲,它們與瓊斯之前見到的迎合西方喜好的“外銷瓷”有著天壤之別。瓊斯這才意識到,自己之前的結論太輕率了。他稱贊這些作品“前所未見”“色彩和諧”“通體完美”。
中文版瘦長16開,保留了原圖的比例。原書畢竟已經出版了150年,本書編輯參考了各種版本,力求按照青花瓷、景泰藍、掐絲琺瑯和清粉彩瓷的味道,還原圖版本身的色彩。青花的幽幽藍色,景泰藍和琺瑯器的奢華金邊,粉彩的清雅細膩,校正顏色時,都要力求完美還原。本書由雅昌印制,體現了現今印刷的高水準,在2016年美國印制大獎(相當于印刷界的奧斯卡)中,《中國紋樣》獲得了優異獎。
此次推出中文典藏版,改為精裝,外包紙盒。裝幀設計方面力求精美,封面用細格紋紙印刷青花瓷紋樣,書名處壓凹,貼中式標簽紙,硫酸紙腰封下花紋若隱若現。內容方面新增王冠宇博士撰寫的長篇導讀,該導讀介紹了歐文·瓊斯的成長經歷、《中國紋樣》的成書背景,并詳細追溯了書中收錄的藝術珍品的來源,通過實物資料與瓊斯手繪圖稿的對照,探索載有此紋樣或相類紋樣的器物原型,并對其形制、工藝、紋樣特征以及流行時代等加以說明,為大家還原《中國紋樣》所錄器物的“原貌”。

......

歐文·瓊斯(Owen Jones,1809-1874),英國建筑師和設計師,19世紀有影響力的設計理論家之一。他也是現代色彩理論的先鋒,他關于平面裝飾的理論,至今仍有影響。
歐文?瓊斯出身優越,父親是的古物收藏家及慈善家奧因·邁菲,因從事皮貨生意而積累大量財富。受父親安排,歐文?瓊斯十五歲時便師從建筑大師劉易斯·維利米 (Lewis Vulliamy)學習設計及建筑學理論。19世紀50年代曾任教于倫敦的南肯辛頓設計學院,同時也是1851年世界工業博覽會的建筑師之一。1852年他受命擔任新水晶宮的設計總監,水晶宮位于倫敦南方的悉丹翰。他還設計了倫敦的圣詹姆斯大廳,1856年寫的《世界裝飾經典圖鑒》一書是他留給世人的寶貴遺產,書中配有各種不同文化和時期的豐富的裝潢圖案,并成為一部不朽的古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