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像在無數個午夜里突然驚醒時胸口的那一絲熱血,還會如毒蛇一般咬中你的心臟:此生為何而活?
《英雄志》,恰好就是能夠回答這個問題的武俠小說。
二十年的旅程,新版《英雄志》將會是什么樣的面貌?
英雄志新版,華文創作的異數,深度思考歷史中的人心人性
一部跨出江湖的武俠小說
多年過去,某一天我突然發現一句暗號一樣的話在悄悄流傳:金庸封筆古龍逝,江湖惟有英雄志。難道金古級別的高手,又重現江湖了嗎?帶著因為太多的失望而導致的疑慮,我開始看孫曉的《英雄志》。
起初的印象并不佳:文字拖沓、啰嗦,情節緩慢,幾乎讓我放棄。但是這里面有一些讓我心動的元素,一些在其他武俠小說作家那里從來沒有看到的細膩而有深度的描寫。更讓我吃驚的是他一章比一章寫得好,于是我硬著頭皮堅持了下去。蒼天有眼,這一次,我終于得到了回報。到第七卷劍神卓凌昭大戰各路英豪的時候(此書有二十多卷,到現在還沒完),我終于看到了只有在金庸那里才能一睹的大手筆、大場面。這是一場堪稱經典的車輪大戰,各種花樣層出不窮,巨浪疊出,而且一浪高過一浪,其頭緒之繁復,文氣之悠長綿密,甚至在某些方面猶勝金庸。
——復旦大學教授 嚴鋒

基本信息

一 銀川公主
初冬的朝陽緩緩升起,一點一點照亮了輕煙薄霧的北京,城
樓的影子覆在青石大道上,有如帝皇無所不在的天威。昨夜殘雪
漸漸消融,但掩不住的寒意卻從光禿禿的樹枝上透了出來。寧靜
寒冷,和煦中自有一股肅殺。
冬日的京城,原來是這幅景象。
一名年輕將校跨坐在馬上,目望遠方阜成門。天才剛亮,只
見他腰懸鋼刀,肩披甲胄,緊鎖的長眉下似有說不完的心事,揮
之不去的書卷氣,略略消弭了一身戎裝的騰騰殺氣。
看得出來,這人并非是世襲軍戶的武人,而是個落第從軍的
讀書人。
“盧參謀!盧參謀!”一聲聲的叫喚敲破了初冬的寧靜,雪
地上一名小兵快步奔跑著,向那名年輕將校奔去,顯然身有急事。
那小兵氣急敗壞,大聲地叫著:“盧參謀!”
那年輕將校陡地轉過頭來,臉上還帶著一絲疑惑,似還不熟
悉旁人如此稱呼,那小兵渾沒留意這些細節,只大聲傳令道:“啟
稟盧參謀,秦將軍有急事相尋,請你快快回到本營。”
1那年輕將校點頭道:“我立時便到。”兩腿一夾馬腹,如離
弦之箭,縱馬飛馳而去。
馬蹄急震,不過一眨眼工夫,好大一片營帳已在眼前,只
見正中一座帥營,兩旁高掛黃色大招,上書“圣詔 善穆侯征
北大都督柳昂天”十三個血紅大字,正面懸著一面迎風招展的
旌旗,上頭卻是一個大大的“秦”字。
帥營的布幔猛地掀開,一條大漢斜彎著腰,當先走出帳來,
那人抬頭看著初生的朝陽,瞇起了雙眼,朗聲笑道:“好暖的日
頭!”日光映上這人的臉龐,卻見他高鼻闊口,濃眉斜飛,眼
神滿是睥睨,一臉天不怕地不怕的神氣,那大漢見了奔馳而來
的飛騎,嘴邊卻換上了淡淡的微笑,擠出了腮邊幾條深深的皺紋,
足見是個飽歷風霜的豪杰。
眼看參謀疾馳而來,那大漢笑道:“不壞!不壞!我命人傳
你回來,不過從一數到五,盧兄弟便趕來啦,嘿嘿,老弟還真
給我面子。”那年輕將校翻身下馬,道:“所謂軍法如山,軍紀
為治軍之本,我身為參謀,又豈會壞了秦將軍的規矩?”
那大漢甚是高興,說道:“江湖上都說你桀驁不馴,我怎么
一點也沒看出來?”那年輕將校道:“秦將軍治下,天王老子都
要乖順,盧云不過是個硬脾氣的小伙子,豈敢造次呢?”
兩人相顧大笑,滿是惺惺相惜之意。
那大漢正是“火貪一刀”秦仲海,眼前那年輕將校不是別
人,正是他費盡苦心尋來的參謀盧云,兩人此次奉命保駕和親,
現下正等待著公主的儀仗車隊出城。此番召喚,則是秦仲海生
2平第一回對盧云下令,一來想瞧瞧他愿否聽命行事,二來也是
測度盧云投軍的誠心。
方今世道,“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雖說秀才不值
錢,但人家好歹功名在身,與舉人也僅一步之遙,焉知入伍后
不會把軍紀踩在腳下?豈料盧云毫無讀書人的架子,一聲令下,
隨傳隨到,對軍令分毫不敢怠慢,秦仲海高興之余,便大大夸
獎了幾句。
兩人并肩駕馬,忽聽城北傳來悠揚鐘聲,卻是北安門外的
鐘鼓樓報時了,秦仲海頷首道:“卯時已過,看來公主即刻便要
出城,咱們得準備準備。”說著命人吹起號笛,只聽嗚嗚的聲
音響過,眾軍士陡地齊聲大喊:“拔營!”聲音豪壯,仿佛要喚
醒睡夢中的京城,五千兵卒隨即拆卸營帳,只見他們舉動利落,
想來習練有素。
不到片刻,五千騎兵已然穿戴整齊,安安靜靜地排列在雪
地上,等待秦仲海的號令。日光下只覺刀光耀眼,盔甲明亮,
人人精神抖擻,說不出的整齊劃一,足見治軍之嚴。
秦仲海笑道:“我軍氣勢如虹,盧參謀以為如何?”盧云贊
道:“往日只聽說秦將軍治軍森嚴,想不到一精如斯,真無愧將
軍威武之名。”秦仲海笑道:“你拍我馬屁啊?你該說些話來罵
我才是,不然老子日后狂了起來,誰還敢說我一句半句?”盧
云忙道:“我也是新入伍,凡事多看多聽。”兩人還待要說,卻
見傳令駕馬狂奔而來,叫道:“公主玉輦已到城外一里!”
秦仲海點了點頭,說道:“大軍前隊變后隊,這就開拔,迎
3接公主圣駕!”
眾軍士暴吼一聲:“是!”五千軍馬奔騰向前,蹄聲隆隆,
如擊大鼓,如震天雷。
行不數里,只見遠處兩面大招高高地舉著,上書“回避”“肅
靜”,前頭百來名宮人手持絲鼓樂器,正自吹奏樂曲,樂聲中
公主的座車緩緩向前行來,玉輦漆金鑲玉,寶異非凡,十六匹
長腿白馬分作四列,在前頭放蹄慢跑,拉著座車前行。一名大
臣跟隨車旁,此人腳跨青驄玉馬,身穿錦緞紅袍,正是御史何
大人。
秦仲海翻身下馬,跪倒在地,道:“末將遼東游擊秦仲海,
特來迎接公主圣駕。”何大人點了點頭,笑道:“有仲海在此,
咱們此去定然平安。快快起來吧。”秦仲海正要站起,忽聽一
個尖銳的聲音道:“你這小子好生無禮!只看見何大人,卻沒見
到我嗎?”
秦仲海一怔,抬頭一看,卻見一人臉上撲著厚厚的白粉,
嘴唇擦得紅亮,怪模怪樣地盯著自己,隨即認出他便是大內副
總管薛奴兒,只見他身邊跟著十來個太監,想來都是東廠的人。
這薛奴兒是宮內的隨堂太監,武功高,資歷深,按理是一
個強援,只是他性情古怪,生平不知整害過多少朝廷命官。秦
仲海眉頭一皺,想不到這人也跟著公主前來,倒是麻煩一件。
薛奴兒冷冷地道:“你見到我,卻怎地不拜見?”要是其他
武將見了薛奴兒,必然卑躬屈膝,就怕得罪了此人,誰知秦仲
4海一向膽大包天,此時見了這名“花妖”,卻只皺了皺眉,不
見其他。薛奴兒見他良久不動,當即怒道:“姓秦的,你愣在那
兒做啥?不知道過來請安么?”
秦仲海心道:“這不男不女的老妖不知在神氣什么,且先給
他一個下馬威,壓壓他的氣焰再說。不然這人愈加蠻橫,日后
要怎么辦事?”他笑了笑,道:“原來是薛副總管駕到,方才一
時沒瞧見,還請原恕則個。”說著便站起身來,一副懶洋洋的
模樣

金庸封筆古龍逝,江湖唯有英雄志,孫曉傾二十年心力全新修訂。
書中無人不可以為英雄,販夫走卒、市井小民、娼婦與公主、乞丐與皇帝,莫不可以為英雄。
這是長篇武俠小說《英雄志》的5-8卷,即第五卷《西出陽關》,第六卷《一代真龍》,第七卷《天下第一》,第八卷《金榜題名》。
《英雄志》于1996年開筆,2000年正式發行,至今已有二十年歷史,為當代武俠界的重要作品,影響了一整代讀者。
《英雄志》虛構了一個歷史舞臺,以明朝歷史上的“土木堡之變”為模擬,以“武英西征”為開始,以“景泰王朝”與“正統王朝”的興替為主線,劇情貫穿五十年,出場三百多個人物,計四百多萬字。
復辟是《英雄志》的主軸,隨著政局變動帶來的種種變化,逼迫每一位主角做出命運的抉擇,是與非、罪與罰、死與降,他們的悲歡與遭遇的人性考驗,重寫了英雄的定義,這一段歷經十年的漫長路途,總結為“英雄志”。
小說分為三大部,分別是“景泰王朝”(一西涼風暴至八金榜題名)、“復辟之戰”(九神劍擒龍至十五鎮國鐵衛)、“正統王朝”(十六業火魔刀至二十六英雄再會)。
5-8卷,《英雄志》四大主角楊肅觀、秦仲海、盧云、伍定遠齊聚京城,步入他們的柳門生涯,開始與朝廷中的其他兩大勢力劉敬、江充抗衡,盧云和秦仲海護送銀川公主遠嫁邊塞,伍定遠因緣際會成了武功蓋世的真龍傳人,寧不凡退隱前與劍神卓不凡進行了平生最后一戰,盧云歷盡波折,高中狀元,看似柳暗花明,卻是又一段曲折的開端。

......

孫曉,生于臺北市,年已知天命,臺灣大學政治學系畢業,美國羅徹斯特大學公共政策碩士。1996年,開始創作《英雄志》,2000年,創辦出版社“講武堂”,發表首部長篇小說《英雄志》,此書篇幅浩瀚,結構宏闊,尤以深厚的人文思想和沉重的精神探索見長,被公認為具有“清明上河圖”風貌的武俠小說。另有長篇小說《隆慶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