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非暴力溝通中心”(the Center for NonViolent Communication,簡稱CNVC)的創辦人馬歇爾·盧森堡博士(Marshall Rosenberg,1934~2015)說:“在世界各地, 在每一種文化中, 人們都在打兩場比賽中的一場。其中一場比賽被稱為‘誰是對的,誰是錯的’,另一場比賽叫‘我怎樣能讓生活更精彩’。”
馬歇爾分享,暴力溝通建立在判斷、批評、貼標簽、欺騙他人、逃避責任和指責、命令、威脅和偏見的基礎上,使用靜態的“豺狗語言”指出對和錯,目標直指獎懲,這是使“生命脫節、生活疏離的思維和語言”。非暴力溝通則相反,它教人使用過程語言——“長頸鹿語言”(又稱“愛的語言”)處理當下的人際關系問題,以和諧而非沖突的方式分享自己的觀點,也學會傾聽令人不舒服的陳述——比如指責、判斷、批評或言語攻擊等——背后更深層次的價值觀和需求,從而用富同理心的溝通來促進相互理解,化解潛在沖突,終實現雙贏的結果。
暴力溝通是“4D”的,整個溝通過程多有過分診斷(Diagnosis)、否認或否定(Denial)、命令或威脅(Demand)與說教(Deserve)的存在。
非暴力溝通過程的“說”和“聽”,也就是給予和接受,則都以“同理心”和“誠實”為基礎,由四個部分組成:
觀察——仔細觀察正在發生的事情,不管是否喜歡,清楚而具體地說出中立的事實,要點是不做任何判斷或評論。
感受——說出基于事實的身體感覺和內在情感狀態,比如害怕、開心、受傷、生氣等。自己這樣做,也引導對方這樣做。
需要——體會與正發生的事情和感覺相關的人類共通的需要(如食物、信任、理解等)是否得到了滿足。
請求——根據需要,用合理的方式提出具體、明確的請求(要什么,而不是不要什么)。
生活中,人們的語言常常隱藏著許多暴力,父母、伙伴與他人的暴力語言常常會令孩子在不經意間受傷,同時孩子們也會耳濡目染,同樣以暴力語言傷害身邊的人。“非暴力溝通中心”成立五十多年以來,已協助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成年人處理情緒反應與人際溝通的難題,意大利分社更是應學員們的要求,進一步將幫助對象擴大到了兒童。非暴力溝通中心意大利分社Esserci社長朱利亞·科爾西說,他們出版的多套童書已在美國、英國、意大利、法國、德國、瑞典、波蘭、荷蘭、韓國等許多國家發行,幫助了無數的孩子。
如今,我們特別將非暴力溝通繪本《長頸鹿吉拉的愛語心歌》系列引介給中國的小朋友與家長、老師們。借著這些圖文并茂的動物寓言故事,把生活中一些常見問題如何用“長頸鹿語言”來處理示范給孩子們,比如:在跟小伙伴觀點不同時,要怎樣溝通才能滿足彼此的需要;如何面對拒絕、學會傾聽;如何在事情不如意時控制自己的脾氣,跟小伙伴有默契的合作,等等。
好的繪本不僅會讓孩子們著迷,更可以對每個人的心來說話。阿爾貝托·貝內韋利和洛雷塔·塞羅菲利善于通過可愛、豐富又易于仿畫的卡通形象,充滿圖像、動感、音效和喜感的故事,寓教于樂,在歡樂溫馨的氣氛中,不著痕跡地傳達出深刻的教育意義。此外,他們還在這套繪本的每一本后特別設計了針對其內容的“非暴力溝通”練習,這個貼心的小細節也使作品擁有了更強的實用性。
這套繪本不僅可以幫助孩子熟悉“長頸鹿語言”,從小訓練他們運用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點,使高情商社交成為他們的習慣,更可以通過親子共讀讓非暴力溝通進入家庭和社區,使不同的家庭聯起手來,共同打造和諧的社會。讓我們共同努力,從小做起,在非暴力溝通中使生活更精彩吧!

基本信息
......

......

世上有一種美麗的語言,叫“長頸鹿語言”,這是一種愛的語言,它的名字叫“非暴力溝通”。
長頸鹿吉拉唱著一首神奇的歌,到處旅行。
這首愛語心歌讓大家學會和諧相處,傾聽自己的心聲,也傾聽他人的心聲;讓大家發現彼此真實的需要,表達真實的感受,提出具體的請求。
非暴力溝通,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

阿爾貝托
·貝內韋利
(Alberto Benevelli)堪稱全世界孩子的故事大王。他的八十多種書已經以十幾種語言,在法國、德國、奧地利、瑞士、芬蘭、荷蘭、西班牙、希臘、韓國、中國、墨西哥、美國等國家翻譯出版。他與洛蕾塔·塞羅菲利一起構思,舉辦了多次“童話故事”圖畫展。他說:“我承認自己在寫,但我不是作家——作家為文字寫作,而我是為圖畫而寫。”
洛蕾塔·塞羅菲利
(Loretta Serofilli)是阿爾貝托童書創作的搭檔,也是他的太太。她畢業于博洛尼亞的阿爾蒂學院,多才多藝且創作力豐沛,作品近一百本,散布世界各國,她的畫受到世界各地人們的贊譽。除了畫插畫,她也在小學和圖書館教兒童美術,與孩子們有各種互動,很了解小朋友的品味和心理,這種親密接觸是她創造力與風格的靈感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