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幾千年的農業文明,蘊育出鄉土中國的過去和現在。《鄉土中國》的書寫,是在一個完整的生活圈或文化圈里,地研究鄉土建筑的整個系統,把鄉土建筑和鄉土生活、鄉土社會聯系起來研究,以人為本,通過鄉土建筑理解、記錄、保護中國鄉土文化。本書收錄的十一個個案研究,在記錄了大量中國鄉土社會和文化遺存的同時,還體現了一種全新的中國建筑社會史的研究范式。本書與《中國鄉土建筑》一起,展現了陳志華教授鄉土建筑研究從理論到實踐的各方面成就。

基本信息
一 楠溪江中游鄉土建筑
二 楠溪江中游古村落
三 諸葛村
四 婺源
五 關麓村
六 樓下村
七 張壁村
八 俞源村
九 磧口
十 福寶場
十一 楠溪江上游古村落

......

從1990年開始,陳志華的研究重心轉向鄉土建筑領域。他帶領清華大學鄉土組,在浙江、福建、廣東、四川、安徽、江西、云南、山西、陜西、河北進行或以村,或以鎮,或以村落群,或以一鎮及其附近村落群的鄉土建筑為主題的調查和研究工作,直至2010年,累計近二十個課題。在這二十多年的調查研究成果中,古村落的個案研究與寫作獨樹一幟并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本書即收入其中由陳志華主筆的十一種專題研究專著。







陳志華(1929— ),建筑學家、建筑教育家。1952年畢業于清華大學建筑系,并留校任教。長期從事外國建筑史、園林史、建筑學理論、文物建筑保護的教學和研究工作,著譯了多種重要的建筑史和建筑理論作品。1989年開始,帶領清華大學鄉土建筑研究組從事鄉土建筑研究,出版了大量有影響力的專著。持續撰寫建筑評論文章,堅守建筑發展的科學觀和民主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