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一部在廟堂與江湖之間的漕運碼頭傳奇
一部大驚大險、大悲大合的運河子弟人生傳奇
一部篳路藍縷波瀾壯闊的漕運船幫創業史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通州運河人,作家王梓夫深諳運河的各種歷史掌故,素有“漕運史公”的美譽。為了尋找創作的原型和素材,他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深入挖掘搜集整理運河史料,沿著京杭大運河做過多次實地考察,確立了將集運河碼頭文化和幫會文化之大成之——民族精神、江湖義氣作為自己“漕運系”小說的精神魂魄。“漕運三部曲”(《漕運碼頭》《漕運古鎮》《漕運船幫》)以宏大的歷史視野再現了清朝中葉中國的漕運盛況、漕船建制、運輸典章及京杭大運河兩岸的風俗民情、世道人心,展示了大運河在歷史*上的重要作用及對京畿文化的深刻影響。
內容簡介
長篇小說《漕運碼頭》是作家王梓夫“漕運三部曲”的第*一部。本書以時世巨變的道光一朝為背景,描寫了清王朝由盛到衰的復雜歷史斗爭。愛新覺羅·鐵麟臨危受命,為鏟除大清王朝的“漕弊”毒瘤,來到了官衙林立、貪污腐敗、黑幕重重的漕運碼頭獨立王國,立志大刀闊斧地革除“漕弊”,卻陷入了驚心動魄的血腥迷霧之中。小說充分展示了清王朝從皇室到中樞,從官場到民間的種種憂患及掙扎。無論忠良烈士或亂世賊子,無論江湖人物或風塵兒女,皆刻畫傳神,極具典型。作品文化底蘊深厚、品位高雅,故事懸念叢生,是一部雅俗共賞的長篇佳作。
長篇小說《漕運古鎮》是作家王梓夫“漕運三部曲”的第二部。漕運古鎮張家灣,既是京杭大運河的漕運碼頭,又是三教九流盤踞爭奪的江湖碼頭。小說圍繞主人公馮含真大起大落、大驚大險、大悲大合的命運展開,丐幫的滑稽森嚴,青幫的神秘奠測,官府與黑惡勢力的狼狽為奸,使漕運古鎮成為了一個光怪陸離的獨立王國。而曹雪芹的情癡、方觀承的傳奇、紀曉嵐的神采、劉統勛的威嚴、乾隆皇帝的風流均刻畫得淋漓盡致,可謂大家手筆。如果說《漕運碼頭》寫的是橫斷面,《漕運古鎮》寫的便是縱斷面,寫一個人物的生命軌跡,將經典人物和歷史傳奇完*美融合。
長篇小說《漕運船幫》是作家王梓夫“漕運三部曲”的第三部。本書以清雍正、乾隆朝為背景。雍正皇帝厲行改革,欲暢通糧運之道,大出皇榜招民間興辦水路糧運。杭州三位異姓好友翁巖、錢堅、潘清揭皇榜受此任,結為兄弟,創立安清幫。安清幫徒眾皆以運漕為業,又稱糧船幫。大江南北,入幫者頗眾,是清初以來流行較廣、影響深遠的民間秘密結社之一。漕運船幫與門下弟子共同訂定家規法則,勸戒幫眾修德論道,強調師帶徒的體制,幫中大小以字輩論之,將一幫市井船夫治理得有條有序,良才輩出,大力推動了漕運事業的發展與興盛。《漕運船幫》是“漕運三部曲”中占有史料較為豐富的一部,作者在運河典章與民間典故的歷史縫隙中,書寫了一部波瀾壯闊蕩氣回腸的漕運創業史。
作者簡介
王梓夫,北京通州人,畢業于武漢大學中文系。供職于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國家一級編劇,原創作室主任。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北京作家協會理事,大運河文化研究會會長,北京通州區文聯名譽主*席。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異母兄弟》《梨花渡》《漕運碼頭》《漕運古鎮》《漕運船幫》;中短篇小說集《昨夜西風》《蜜月日記》《格外》《王梓夫小說選》《男人氣象》《報告政府》;散文集《往事門前》《感悟生命》《通州賦》《漫長漫長的冬天》《走不出的江湖》《挽不住的鄉愁》;長篇隨筆《尋求活法》;《王梓夫自選集》(3卷);《王梓夫小說精品》(5卷);《中國專業作家作品典藏文庫·王梓夫小說卷》(10卷);《中國專業作家作品典藏文庫·王梓夫散文卷》(3卷);《中國專業作家作品典藏文庫·王梓夫戲劇卷》(2卷)及影視劇作品多部。作品曾獲多種獎項,其中,長篇小說《異母兄弟》獲北京市建國45周年優*秀作品獎,長篇小說《漕運碼頭》獲北京市建國55周年優*秀作品獎、第二屆姚雪垠長篇歷史小說獎,并拍攝成40集電視連續劇,作為北京電視臺建國60周年開年大戲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