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8-14歲
普利策獎獲獎作者與剖面圖大師聯袂創作
該書作者帕特里克 狄龍是英國建筑師與歷史學家,曾獲得過普利策獎。繪者斯蒂芬 比斯蒂是英國知名手繪插畫家,享譽國際的剖面圖大師,DK御用插畫師。
俯瞰建筑3000年,了解人類磅礴歷史的另一面
建筑的故事縱向追溯了人類建筑3000年,從原始人寄居洞穴躲避野獸襲擊開始,到21世紀英國建筑師修筑草磚房以求與自然和諧共處結尾,而形成了一個完美的閉環,暗含了建筑史與人類史相伴隨的命運。
金字塔、帕特農神廟、萬神廟、巴黎圣母院、水晶宮等16座傳世建筑宛如群星閃耀在古典建筑、文藝復興建筑、哥特式、巴洛克、包豪斯等建筑流派的銀河里。每座傳世建筑背后不同尋常的故事,再次將讀者拉入波譎云詭的大時代,俯瞰建筑流派的演化、時代變遷。
寬幅全彩剖面圖圖解建筑,用建筑的語言去讀懂建筑
16座傳世建筑,16張全彩寬幅剖面圖,16次深入建筑肌理的抽絲剝繭,16次全程私人導覽。等比例繪制的建筑剖面圖讓建筑結構纖毫畢現,精心插入的圖例解密建筑語言,讓讀者身臨其境體會到建造者的天才靈感。
建筑是凝固的時代音符,掌握建筑的語言,去讀懂我們生活的世界。
在宏觀視角中穿針引線,呈現關于建筑和建筑史的驚人細節
書中既有氣勢磅礴的宏觀敘事:波譎云詭的大時代背景、建筑流派的螺旋式演化、16座傳世建筑的前世今生、文藝復興、美學革命和工業革命對建筑影響,也有微觀細節的鋪陳。技術的進步:砌磚方式、羅馬時代的空調地暖、下水道系統、拱券、混凝土、電梯、網殼結構等,影響建筑流派的關鍵人物:伊姆霍特普、莫里斯主教、安得烈亞·帕拉第奧等,幾次影響巨大的文化變革運動等等,所有這些細節都將帶領讀者進入熟悉而又陌生的建筑世界。
人類締造了建筑,同時建筑也改變了人類
每一座建筑都寄托了建造者的夢想和希望。人類既是建筑的締造者,同時也為建筑所改變。建筑一經建造,便擁有了自己的命運。它們承接了人類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見證了歷史的縱橫捭闔、帝王將相成王敗寇。讀懂建筑的故事,讀懂我們人類從哪來,又將到哪里去。
內容簡介
從稻草屋到摩天大樓,從宮殿到藝術中心,《建筑的故事》帶我們進行了橫穿世界大洲穿越數十世紀的建筑之旅。帕特里克·狄龍(Patrick Dillon)選擇了世界上16座十分具代表性的建筑,包括帕帕特農神廟,巴黎圣母院,泰姬陵,紫禁城,包豪斯學校,水晶宮,悉尼歌劇院和蓬皮杜中心等,并講述了每棟建筑背后非凡的故事。
斯蒂芬 比斯蒂(Stephen Biesty)細致微觀的剖面圖讓我們看到這些令人難以置信的建筑結構,并欣賞建筑的創作者的天才靈感。圖例和拉頁中還詳細解釋了結構名稱和建筑術語,本書末尾還附有一個索引與建筑大事記時間表。
這是一部真正具備全球化視野的建筑史,展出來自北美洲,歐洲,非洲,亞洲,大洋洲亞的經典建筑。
作者簡介
[英] 帕特里克 狄龍
狄龍是英國建筑師與歷史學家,曾獲得過普利策獎。他為兒童寫過一本《英國的故事》,并為大人撰寫過另外兩本評價極高的《*后的革命》與《琴酒的近代歐洲史》。他喜歡研究建筑,也熱愛說故事,他表示“書寫《建筑的故事》是很過癮的創作經驗!”。
[英]斯蒂芬 比斯蒂
比斯蒂是英國知名手繪插畫家,剖面圖大師。他熱愛歷史、建筑與繪畫,慣用墨水與水彩創作,據說他畫畫不用尺,每一張圖都是他一筆一筆畫下來的。他的畫受到兒童與成人的喜愛,目前引進到國內的圖書有《科學全景圖:典藏版》《古代文明驚奇透視》《DK兒童穿越時空的旅行》。知識插畫領域的貢獻讓他榮獲1993年紐約時報*佳繪本 (The New York Times Best Illustrated Book Award),以及 2004 年英國兒童文學圖書大獎 (The UK Literary Association Children’s Book Award) 等多項獎項的肯定。
精彩書評
該書既有基本建筑概念的清晰解釋,例如拱券、拱門、圓頂、鋼筋混凝土等等,也有對稱、幾何、建筑模式等抽象原理的闡述。斯蒂芬·比斯蒂精心描繪、圖例清晰的剖面圖將每個章節做出劃分,剖面圖讓讀者有了一個如萬花筒但又緊密集成的視覺維度,為讀者進行了知名建筑的翻譯解讀。
——《美國圖書館期刊》(School Library Journal)星級評鑒
世界上16座傳世建筑的高光時刻……斯蒂芬·比斯蒂用彩鉛畫出了更細膩的線條,豐富的細節。如果愿意的話,讀者甚至可以精確數出紫禁城太和殿的階梯數。每張剖面圖都有詳盡但絲毫不破壞構圖的圖例解釋……文本部分講述了建筑營建過程中的故事,將讀者重新帶回了那些遙遠的時代。引人入勝的剖面圖和明晰的章節劃分讓讀者可以從任何一個喜歡的部分開始閱讀。圖書末尾還附有索引和建筑大事記時間表。
——《號角雜志》(The Horn Book) 星級評鑒
這本書對世界建筑進行了入門介紹,非常適合有志成為建筑師的孩子,書里還有比斯蒂引人注目的剖面圖。
——《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
這本大開本、美觀、內容豐富的圖書用歷史逸聞和精美的剖面圖,將從古代到現代的重要建筑完美呈現。剖面圖大師斯蒂芬·比斯蒂的彩色鉛筆圖為讀者提供了良好的比例感,完美在紙上再現建筑的宏偉壯觀。通過他標志性的剖面圖,還可以看到室內和建筑的細節。
——《書單雜志》(Booklist)
經典的建筑從來不僅僅是粗糙建筑結構的總和,它們滿足著建造者的實用需求,更承載著建造者的想象和夢想。斯蒂芬·比斯蒂精準地捕捉到了這些建筑物所具備的難以捉摸的特點,用精美的插圖再現了這些傳世建筑的輝煌。在精心繪制的頁面上,10~16歲的讀者(以及他們的父母)可以沿著從古代到現代的時間線探索著名建筑。這本書是獻給與人類史相伴隨的建筑頌歌,極具可讀性。
——《華爾街日報》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目錄
引言:建造一棟房子
征服時間的國王
希臘神廟
人民的游行
古羅馬建筑
城市之心
披著白袍的教堂
主教的夢想
世界各地的建筑
天子居所
歐洲文藝復興建筑
完美的房子
皇帝的哀思
歐洲巴洛克風格建筑
法國最富有的人
皇家修道院
沼澤上的城市
新古典主義
玻璃宮殿
現代建筑
建筑學校
美國建筑
直沖云霄
國際主義風格
建筑師的草圖
變革的時代
三思而后建
索引與年表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建筑的故事(一部手繪全球建筑史:普利策獎獲獎作者為你講述建筑的前世今生,剖面圖圖解16座傳世建筑!)》:
在非洲腹地的深處,一條壯闊長河從山間發源—尼羅河,向著北方的大海奔流而去。它一路澆灌著周圍的田地,讓它們煥發出生機,讓種子萌芽,讓植物生長。很久以前,農夫們便聚集在了這片肥沃的河谷上,辛勤耕作,種植莊稼,于是埃及就這樣在這片土地上誕生了。
尼羅河水不僅灌溉了埃及人的莊稼,也載著他們在河道上來來往往。憑借著蘆葦舟,人們在尼羅河上交換著貨物和消息。埃及逐漸變成了一個富裕且秩序井然的國家,農民、商人和水手在這里安居樂業。當時,埃及的統治者是被稱為“法老”的強大國王。
農民們在自己的土地上生活,商人們則聚集在城鎮中。在埃及東北方向的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沿岸,出現了第一批城鎮。法老們聽說了那些關于城鎮的故事:數公里外就能看到的聳立在平臺上的磚石廟宇,強大的軍隊,居住在裝飾有動物石刻的宮殿里的強大領袖們。于是法老們也建造起了屬于他們自己的廟宇和宮殿,組建軍隊,準備出征鄰國。
左塞爾(Djoser)法老是所有埃及統治者中最為偉大的一位。他將王國的疆域從非洲拓展到阿拉伯一帶,他的人民奉他為神明。但隨著時間流逝,一種不安的情緒逐漸侵襲了他的內心。他在深夜無法安眠,手中攥著床單,長久地凝視著黑暗。他雖然是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君王,但是在將來某一天,他也會和最窮苦的乞丐一樣直面死神。他擊敗了所有敵人,卻唯獨無法征服時間。
他的祭司試圖安撫他。他們告訴法老,他的亡靈會和神靈同在。但這種說辭未能寬慰左塞爾一二。他的肉體依然會化為塵土,家族會消亡,仆從會死去,其他國王會征服埃及。在一千年甚或五千年以后,還有誰會記得左塞爾的名字?
一天夜里,他走到了沙漠里。月光灑落在沙丘上,他看見了遠處的連綿群山,忽然靈光一閃。他想:山不會死亡,巖石也不會粉碎為塵土,人生短暫,而山石卻永恒矗立。如果他為自己建一座石頭陵墓,結果會如何?毫無疑問,他的名字將永垂不朽!
第二天早晨,左塞爾命令大臣伊姆霍特普(Imhotep)為他建造一座巨石陵墓。這座陵墓將成為埃及最為壯麗的景觀。過去法老們用方磚土塊砌成陵墓,但它們的墻壁很快便被侵蝕風化。而一座石頭陵墓則可以抵御沙漠狂風,無視時間的威脅。
伊姆霍特普訓練泥瓦匠們,教他們將石頭表面打磨光滑,然后把石頭砌在一起,組成一個平整的墻體。當他們建好一個方形石臺作為陵墓基座后,伊姆霍特普便命令他們繼續在此之上建造一個更小的方形石臺,緊接著又是一個更小的石臺。就這樣石臺層層相疊,直到一座巨大的白色石造金字塔,如同山峰般聳立在埃及的蔚藍天空下。接下來,他計劃在金字塔周圍建一座神廟。大多數神廟都難以長久矗立,烈日會讓它們的磚墻坍妃,木柱也會漸漸腐朽。不過伊姆霍特普下令用石頭來建造整個神廟。
神廟的墻壁和金字塔一樣光滑,并有凹槽雕飾,當陽光照耀其上時,這些凹槽便會投下陰影。神廟的入口在正中央,其他開口對稱地分布在其兩側。在神廟里,伊姆霍特普命令工匠打造了巨大的石柱撐起屋頂。過去使用的木柱常常用蘆葦束作為裝飾,所以工匠們也雕刻出蘆葦束狀的紋飾;木柱的頂部通常飾以棕櫚葉,因此他們在石柱頭也雕刻出了披散的棕櫚樹葉子。他還召集了埃及最好的藝術家來裝飾墻壁,伴隨著錘子此起彼伏、叮叮咚咚的聲響,那些記錄著左塞爾的戰斗和勝利的壁畫逐漸浮現在神廟之中。
左塞爾去世后,他的遺體隨著樂聲被安放在金字塔中,隨后墓室大門被封上。其他法老也紛紛效仿他,建起了一座座屬于他們自己的金字塔。古埃及王國屹立幾千年不滅,但是最終,正如左塞爾所擔憂的那樣,更為強大的王國征服了埃及,推翻了法老們的統治。
但是,塞加拉的左塞爾金字塔并未坍妃。它像一座山峰一樣,仍然凝視著埃及的天空。風沙掩埋了金字塔旁的神廟,但是幾千年后,當它從沙中重見天日之時、它的墻壁仍如當初一樣光滑堅固。
今天,人們在埃及旅行時,仍然驚嘆于法老的權勢和財富。左塞爾是正確的:國王有死,然而石頭永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