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底本珍罕,為南宋紹興二年《思溪資福藏》本。
2.翔實深入、論據充分,對古代中亞和南亞歷史、地理、考古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一部關于西域的綜合著作,彌補了正史的缺漏。
3.《大唐西域記》是我們認識佛教傳播,了解境外佛教的一個窗口,是佛教研究者不可忽視的一本重要的文獻資料。
4.《大唐西域記》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中西交通史的珍貴資料,對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化都有著突出貢獻。
5.成為印度學者們研究和挖掘印度歷史所不可或缺的珍貴材料。
6《大唐西域記》是一部蜚聲海外的名著,被譯成法、英、日、德等多種外文譯本。

基本信息
......

......

《大唐西域記》十二卷,唐玄奘、辯機撰。采用南宋紹興二年《思溪資福藏》本為底本。唐朝是宗教文化研究發展*繁榮的時期,佛教徒在對佛教教義的研究中出現了諸多分歧,為探明教義,尋求真諦,考察源頭,他們西行印度,朝圣求法,他們將沿途見聞綴以成書,其中*著名的就是玄奘撰、辯機編次潤色而成的《大唐西域記》。按照玄奘西行的路線詳實深入地介紹了足跡所至國家和地區的疆域、山川、氣候、風土、宗教、史輿、民俗、語言、神話、政治等情況,是對古代中亞、南亞諸國及我國新疆地區的真實記載,為后人了解這些地區歷史的重要史料,也是研究佛教史學、佛教遺跡的重要文獻。






玄奘(602一664),俗姓陳,名祎,法號玄奘,賜號“三藏法師”,后世俗稱“唐僧”。歷史上杰出的佛學家、翻譯家。貞觀年間,自長安西行求法,歷時10余年,徒步5萬余里,足跡遍及138個國家和地區。后奉唐太宗之命將西行天竺所見所聞撰寫成《大唐西域記》,由弟子辯機編次潤色而成。譯著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