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 id="2ua4q"></center>
<center id="2ua4q"></center>
<sup id="2ua4q"></sup>
<center id="2ua4q"><wbr id="2ua4q"></wbr></center><center id="2ua4q"></center>
<center id="2ua4q"><div id="2ua4q"></div></center>
<center id="2ua4q"></center>
<optgroup id="2ua4q"><wbr id="2ua4q"></wbr></optgroup>
首頁 / 商品詳情

【當當網正版書籍】西南聯大通識課套裝3冊 文學課+哲學課+國史課 收錄陳寅恪張蔭麟馮友蘭朱自清等作品教育中國版人類群星閃耀時

原價:¥84.06優惠券:¥5券后價:¥79.06

★諸子百家之后,又一場思想文化的盛宴!

★大師上的大學,堪稱中國版“人類群星閃耀時”!

★首次聯合收錄陳寅恪、張蔭麟、馮友蘭、朱自清等西南聯大著名教授作品,再現西南聯大通識教育的面貌。

★選篇范圍廣、內容多、系統性強,全面展現陳寅恪、朱自清、馮友蘭等教授新穎、前沿性十足的學術成果。

★篩選20多種底本,精心編校2年,勘誤300余處,保證內容的純粹、完整。

★每本書高含2000多個知識點,國學知識一手掌握!《西游記》作者究竟是誰、明朝的建立與宗教的關系、孔子和孟子思想的不同之處……這些問題都可以在書中找到滿意的答案!

★深刻影響過楊振寧、鄧稼先、許淵沖、汪曾祺的大師課,也是國人的必修課!

★多幅西南聯大老照片,真實走進西南聯大。

★附帶西南聯大紀念碑文拉頁,從碑文里了解西南聯大建校始末。

基本信息

《西南聯大文學課》

/ 章/

朱自清、游國恩講先秦兩漢文學

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詩經》

新型歷史著作《左傳》《國語》

先秦諸子

屈原和“楚辭”

司馬遷與《史記》

西漢后期的散文和辭賦

班固與《漢書》

東漢文人的五言詩

《古詩十九首》及其他

/ 第二章/

羅庸、蕭滌非講魏晉南北朝文學

曹氏父子的“一家辭賦”

所謂建安七子

左思、劉琨、郭璞

陶淵明及其作品

山水文學之肇始

鐘嶸《詩品》及蕭統《文選》

/ 第三章/

羅庸、聞一多講隋唐五代文學

隋唐統一與文學之變古

唐詩及盛唐詩人

孟浩然及其作品

杜甫及其作品

中唐文學之創新與復古

晚唐五代文學及其文藝論

/ 第四章/

浦江清講宋元文學

宋初的詩文革新運動

歐陽修及其作品

王安石及其作品

詞曲的發展和詞的概況

蘇軾的散文

蘇軾的詩

蘇軾的詞

雜劇作家的時代分期

關漢卿與《竇娥冤》

王實甫和他的《西廂記》

/ 第五章/

浦江清講明清文學

《三國演義》

《水滸傳》

《西游記》

《金瓶梅》

清初的詩詞與散文

孔尚任與《桃花扇》

蒲松齡與《聊齋志異》

吳敬梓與《儒林外史》

曹雪芹與《紅樓夢》

《西南聯大國史課》

/ 章 /

張蔭麟論夏、商、周

夏商大事及以前之傳說

周朝的興起

周代的封建社會

封建組織的崩潰

楚的興起

齊的興起

晉楚爭霸

吳越代興

秦的變法

/ 第二章 /

張蔭麟論秦、漢

六國混一

新帝國的經營

帝國的發展與民生

楚漢之爭始末

純郡縣制的重建

武帝的新經濟政策

武帝開拓事業的四時期

東漢的建立及其開國規模

/ 第三章 /

雷海宗講魏、晉、南北朝

曹操與三國

西晉與中原之淪喪

五胡亂華

南北朝

新宗教之醞釀與成熟

/ 第四章 /

陳寅恪講唐代政治制度

李唐先祖來源

關中本位政策

藩鎮與中央對立

安祿山集團的民族構成

/ 第五章 /

張蔭麟、雷海宗論宋、元

宋朝的開國和開國規模

北宋的外患與變法

宋之積弱與變法失敗

宋? 亡

元朝的迅速衰敗

/ 第六章 /

吳晗講大明帝國

明太祖之建國與開國規模

靖難之役與遷都北京

明初的恐怖政治

明教與大明帝國

明代的錦衣衛和東西廠

晚明仕宦階級的生活

/ 第七章 /

雷海宗講清朝盛世

清朝的統治手段

傳統政治文化之總崩潰

甲午戊戌與庚子辛丑

《西南聯大哲學課》

/ 章 /

馮友蘭講子學時代

泛論子學時代

孔子及儒家之初起

墨子及前期墨家

孟子及儒家中之孟學

《老子》及道家中之《老》學

莊子及道家中之莊學

荀子及儒家中之荀學

/ 第二章 /

馮友蘭講漢代儒學

——以董仲舒為例

董仲舒在西漢儒者中之地位

元、天、陰陽、五行

四時

人副天數

性情

個人倫理與社會倫理

政治哲學與社會哲學

災異

/ 第三章 /

湯用彤講魏晉玄學

魏晉思想的發展

魏晉玄學流別略論

王弼之《周易》《論語》新義

向郭義之莊周與孔子

謝靈運《辨宗論》書后

/ 第四章 /

湯用彤講隋唐佛學

隋唐佛學之特點

西行求法之運動

唐太宗與佛教

玄奘法師

韓愈與唐代士大夫之反佛

/ 第五章 /

賀麟講宋明理學

宋儒的新評價

陸象山與王安石

王安石的哲學思想

王船山的歷史哲學

知行合一新論

/ 第六章 /

馮友蘭講清代思想

清末之立教改制運動

康有為

譚嗣同

廖平

東漢文人的五言詩

/ 游國恩/

現存有主名的東漢文人五言詩,數量雖然不多,但大體上可以看出文人五言詩的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從文獻記載看,東漢時代的早期作家班固寫的一首《詠史》詩,內容是詠緹縈救父,漢文帝除肉刑的事,可能是他被逮洛陽獄中所作。雖“有感嘆之詞”,但“質木無文”,缺乏形象性。這說明文人初學五言新體詩,技巧還很不熟練。其后張衡作《同聲歌》,用新婚女子自述語氣,可能有所寄托。這首詩感情真摯,詞采綺麗,表達技巧已有一定的進步。如“思為莞蒻席,在下蔽匡床;愿為羅衾幬,在上衛風霜”數句,頗有樂府民歌情調,后來陶淵明《閑情賦》中“愿在衣而為領”一段,便是受了它的啟發。東漢末,桓、靈之際,五言詩作者有秦嘉、蔡邕、酈炎、趙壹、辛延年、宋子侯等。秦嘉既作《述昏》等四言詩,又作《留郡贈婦詩》三首五言詩,說明詩人已不滿于四言的舊形式,而在試探五言新體詩的創作。《贈婦詩》敘述作者奉役離家,不得與其妻面別的惆悵情緒,如云:“長夜不能眠,伏枕獨輾轉。憂來如尋環,匪席不可卷。”又云:“河廣無舟梁,道近隔丘陸。臨路懷惆悵,中駕正躑躅。浮云起高山,悲風激深谷。良馬不回鞍,輕車不轉轂。”以整齊排偶的語言,寫真摯深厚的感情,樸素自然中表明了文人學習五言詩的技巧已漸趨熟練。蔡邕的《翠鳥》以鳥自比,反映了作者遭遇迫害,幸脫世網的心情。酈炎的《見志詩》二首(酈詩第二首《藝文類聚》題作《蘭詩》,玩其詞意,恐非)表示作者不信宿命的思想、超邁絕塵的雄心壯志和賢才被抑不用的感慨。特別是趙壹的《刺世疾邪賦》篇末二詩,揭露東漢末年政治社會的黑暗,充滿憤激情緒,其首有云:“文籍雖滿腹,不如一囊錢”,使人聯想到李白的詩句:“萬言不值一杯水!”正是封建文人生不逢時的共同命運。東漢的文人五言詩之所以日趨成熟,是和學習樂府民歌分不開的。上述幾首詩,無論語言風格、比興手法等方面,都可以看出樂府民歌的影響。但其影響顯著、藝術成就出色的則為辛延年的《羽林郎》和宋子侯的《董嬌饒》二篇。前者寫胡姬的抗拒豪強,后者假設桃李和采桑女子互相問答,感嘆盛年一去,即遭捐棄的不幸命運。風格逼近樂府民歌。不但表現技巧純熟,而且深得樂府民歌的精神。現錄《羽林郎》一篇如下:

昔有霍家奴,姓馮名子都。依倚將軍勢,調笑酒家胡。胡姬年十五,春日獨當壚。長裾連理帶,廣袖合歡襦。頭上藍田玉,耳后大秦珠。兩鬟何窈窕,一世良所無!一鬟五百萬,兩鬟千萬余。不意金吾子,娉婷過我廬。銀鞍何煜爚,翠蓋空踟躕。就我求清酒,絲繩提玉壺;就我求珍肴,金盤膾鯉魚。貽

我青銅鏡,結我紅羅裾。不惜紅羅裂,何論輕賤軀?男兒愛后婦,女子重前夫。人生有新故,貴賤不相渝。多謝金吾子,私愛徒區區。

辛延年、宋子侯,生平不可考,可能是熟悉樂府民歌的下層文人。《羽林郎》是樂府中的“雜曲歌辭”。它反映漢末官僚貴族、豪強惡霸對人民橫加欺壓的不法行為,故事情節頗與《陌上桑》相似。詩中極力描寫胡姬服飾的豪華,有模擬《陌上桑》跡象。胡姬拒絕金吾子的調戲和引誘,顯示了她的堅貞不屈的品格,這也和羅敷一樣,都是民間女性中的光輝形象。詩中的故事、對話、結構和夸張的描寫方法都具有樂府民歌的特色。

此外,東漢末年還有數量不少的無名氏“古詩”,其中一部分代表了那時文人五言詩的藝術成就,也標志著東漢文人五言詩成熟的新階段。

西南聯大的通識教育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的一代學者,為他們所創造的成就奠定了深厚的基礎。本套叢書力圖通過在西南聯大擔任過教授的13位大師的優質文章,從文學、歷史、哲學三個方面呈現西南聯大通識課的面貌,并展現西南聯大的學術風采,以及朱自清、馮友蘭、陳寅恪等諸位大師的教學風格和人格修養。這些文章都是大師們在各自擅長領域所寫下的,從中不但能看到大師們對于學問的認真,對于教育的堅持,還可以在這些文字后面看到大師們在時代劇變中始終屹立不倒的身影。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國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一生著作頗豐,有《光明》《新年》等詩;也有《荷塘月色》《背影》等散文名篇,其中散文《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被譽為“白話美術文的模范”;還有《詩言志辨》《新詩雜談》等文論著作。其作品今被收錄至《朱自清全集》中。

陳寅恪(1890—1969),中國現代集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詩人于一身的百年難見的人物,與葉企孫、潘光旦、梅貽琦一起被列為清華大學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與呂思勉、陳垣、錢穆并稱為“前輩史學四大家”。

馮友蘭(1895—1990),中國著名哲學家,歷任清華大學教授、哲學系主任、文學院院長,西南聯合大學教授、文學院院長,著作《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貞元六書》等為20世紀中國學術的重要經典,對中國現當代學界乃至國外學界影響深遠,稱譽為“現代新儒家”。

<center id="2ua4q"></center>
<center id="2ua4q"></center>
<sup id="2ua4q"></sup>
<center id="2ua4q"><wbr id="2ua4q"></wbr></center><center id="2ua4q"></center>
<center id="2ua4q"><div id="2ua4q"></div></center>
<center id="2ua4q"></center>
<optgroup id="2ua4q"><wbr id="2ua4q"></wbr></optgroup>
黄色片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