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集16位浮世繪巨匠,包括葛飾北齋、歌川廣重、河鍋曉齋、小林清親等,從江戶時代跨越到明治時代,一窺浮世繪各流派風格,縱覽日本版畫藝術的*!
◎收錄103幅風景名畫。精選于富岳三十六景、名所江戶百景、東海道五十三次等系列,囊括了富士山、金閣寺、伏見稻荷社、上野公園等經典景點,開啟一場穿越百年的江戶名勝巡禮。
◎足不出戶,飽覽5大博物館珍貴藏品。書中畫作收藏于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紐約公共圖書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美國國會圖書館,宅在家中,便可享受藝術盛宴。
◎特別收錄永井荷風的《江戶藝術論》(節選)。日本唯美主義文學大師,從技法、取材、用色、構圖等方面,全面剖析歌川廣重和葛飾北齋的特點。
◎ 作品鑒賞+名所地圖+畫師略傳,全方位解析知識要點,無障礙欣賞傳世名作。
68014262

基本信息
江戶——
霞之關
虎之門
東都葵岡之瀧
江戶日本橋
日本橋晴嵐
日本橋 朝之景
江戶橋望日本橋之景
江都駿河町三井見世略圖
大橋安宅夕立
東都三股之圖
鐵炮洲筑地門跡
佃島
東都佃島之景
增上寺朝霧
芝愛宕山吉例正月
三日毗沙門之使
本芝札之辻
高輪之明月
品川海苔
品川 從御殿山望宿場
芝浦晴嵐
大師河原大森細工
東都目黑夕日之岡
玉川堤之花
高田馬場
落合螢火
武藏小金井
井頭池弁財天社雪景
王子稻荷
飛鳥山
東睿山花盛
上野清水堂不忍池
池之端
御茶水
神田紺屋町
神田明神
淺草金龍山年市
淺草寺本堂
猿若町夜景
吉原仲之町夜櫻
新吉原日本堤衣紋坂曙
酉之丁銘物熊手
隅田川八景 三圍暮雪
向島花屋敷七草
東都隅田堤
堀切花菖蒲
深川八幡
洲崎汐干狩
龜戶天神太鼓橋
龜井戶天滿宮
龜戶梅屋敷
兩國橋夕照
東都兩國橋夏景色
京都——
皇都祇園祭禮四條河原之涼
京師 三條大橋
洛中 三條大橋
四條河原夕涼
四條納涼
三十三間堂后堂之圖
島原出口之柳
北野天滿宮境內
祇園社雪中
祇園社西門
清水
京清水寺
京都西大谷目鏡橋之圖
知恩院本堂之傘見
如意岳大文字
下加茂
加茂競馬
金閣寺
金閣寺雪景
龍安寺雪曙
御室仁和寺花盛
嵐山滿花
嵐山渡月橋
山城嵐山吐月橋
京都東福寺通天橋
伏見稻荷社
石清水
丹后 天橋立
山城井出
淀川
淀川
大阪——
八軒屋著船之圖
攝州天滿橋
大阪河崎造幣寮之圖
露之天神
雜喉場魚市之圖
新町九軒丁
道頓堀之圖
心齋橋通初賣之景
今宮十日惠比壽
四天王寺
安立町難波屋之松
住吉反橋
攝津 住吉出見之濱
攝洲阿治川口天保山
大阪天保山夕立之景
滋賀——
矢橋歸帆
唐崎夜雨
奈良——
吉野
和州吉野義經馬洗瀧
大和長谷寺
浮世繪小講堂
浮世繪風景畫與江戶名所
浮世繪畫師略傳
參考書目
作品清單
68014262

浮世繪風景畫與江戶名所
——永井荷風
歌川廣重的山水畫中有很多是描繪江戶風景的,例如題為《名所江戶百景》《江戶近郊八景》《東都名所》《江都勝景》《江戶高名會亭盡》《名所江戶坂盡》等的單張彩色版畫,此外還有《江戶土產》(十卷)、《狂歌江都名所圖會》(十六卷)等繪本。
西歐的鑒賞家認為,歌川廣重與葛飾北齋或可并稱為“日本畫家中的兩大山水畫家”。這兩位畫家都以西洋畫透視法和浮世繪傳統寫生技法為基礎,描繪過好幾幅同一地點的風景。但顯而易見的是,他們的畫風迥然不同。北齋在傳統的浮世繪中加入了許多南畫與西洋畫的特色,廣重則像是完全取法自狩野派分支的英一蝶。北齋畫風濃烈而堅硬,廣重柔和而靜謐。就寫生技法來說,廣重的技巧往往比北齋更細致,但看起來卻比北齋的草畫更為輕快利落。以文學來譬喻,北齋如同大量使用華美辭藻的游記文,廣重則恍如以細致平緩之筆調隨意寫出的江戶通俗小說。因此,正如前所述,北齋成熟期的杰作往往令人感覺不像是日本的畫風,相反,觀賞廣重的畫作時,卻能立刻感受到一種純粹的日本地域特色。如果離開了日本的風土,廣重的藝術將不復存在。我認為,廣重的山水和尾形光琳的花卉,是能夠讓人了解日本風土特色的寶貴的美術作品。
北齋在描繪山水時,并不僅僅滿足于山水,還經常運用別出心裁的構思,令人驚嘆;相反地,廣重的態度始終保持冷靜,因此不免單調而缺乏變化。北齋喜以暴風、電光、急流來激活山水,廣重善以雨雪月光或燦爛星斗使寂寥的夜景更添閑寂之情。北齋山水畫中出現的人物,大都在孜孜不倦地勞動,要不就是在指著風景,故作贊嘆或驚愕之狀。而廣重的畫作則大異其趣,劃舟的船夫似乎不疾不徐,頭戴斗笠的馬上旅人疲憊地在打盹,江戶繁華街道上的行人也仿佛流露出一副要與路邊之犬共度長日似的悠然神態。從兩位畫家的作品展現出來的不同特色,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倆的性情是截然相反的。北齋在下筆前會深思熟慮、煞費苦心,非要發揮出新創意、新構思不可。而廣重似乎并無特別用心,只是看見什么便隨心所欲地畫什么。即便是速寫的草圖,北齋也并非隨意為之,更像是苦心思慮之作;而廣重的草圖則無論怎么看都像是當場即興發揮之作。因此,如今從浮世繪刻版師的角度來比較兩者的色彩,會覺得廣重并不如北齋用心。尤其是他晚年在安政時代刊行的《名所江戶百景》,盡管創意奇特、筆勢輕快,但其中紅與綠的著色卻令人大失所望。廣重像是在畫傳統的日本畫一樣,所有輪廓線都使用墨色,而只把彩色當作彌補畫面單調的權宜手段。然而,他那單純的二色或三色的配色法,卻反而能巧妙地營造出復雜美妙的效果——在這點上可謂無人能及。舉例而言,他會用白云搭配綠水和淡紅色的夕照天空,又或者在夜晚碧綠河水的上方畫一整片淺黑的天空,并在其間配上黃色篷頂的小船……如此簡單明了的配色,因其簡單,反而讓觀者產生了一種能自由地感覺到時間、空氣和光線的余裕。明治三十一年(1898)小林文七主辦了浮世繪展覽會,美國人費諾羅薩在其展會目錄中論及廣重的畫作《愛宕山》:“他畫了遠處的海面,并以白帆點綴其間,巧妙地表現出微風,而且還在遠景中自然而然地表現出光線的反射。廣重和同時代的英國大畫家透納一樣,經常會在畫中配置一些站樁似的小人物,其實這同樣能起到加強畫中各處風景的作用。”另外,他還談到廣重的畫作《永代橋》:“船的表現手法是很基礎、很有規則的。他搭配運用兩種鮮明的色調與黑白兩色,使畫面各部分色彩各異其趣。雖然大家都同樣用濃烈的油畫顏料,但別人卻很難達到這種效果。比起惠斯勒有名的銅版畫,我更喜愛這幅作品。”原書中的這段譯文非常拗口,而且解說過于簡略,所以對不記得當時展品的人來說,無從得知他贊美的是什么樣的版畫,但也足以由此窺知廣重版畫的特征。
廣重所描繪的江戶名勝,一種是題為《東都名所》或《江都勝景》的橫向畫,一種是題為《名所江戶百景》的縱向畫。盡管這兩種畫都同樣是描繪江戶市街與近郊的風景,但因為刻版年代以及縱橫樣式差異而自然地呈現出不同的畫風。橫向畫《東都名所》與《東海道十三次》類似,構圖基于細致的寫生,色彩也不甚濃烈, 因此能夠讓我們感受到一般浮世繪色調的妙趣。相反,《名所江戶百景》則頗為可惜,構圖脫離了寫生的基礎,所以盡管筆勢奔放、構思奇特,但作為版畫來說,色彩卻不甚美妙,尤其紅色與綠色過于濃艷,令人大失所望。由此也可知,在天保年間(1830—1844)之后,浮世繪的刻版技術逐年退化。龔固爾在著作《歌麿傳》的結尾處這么寫道:“廣重多次印刷版畫,希望能重新回到喜多川歌麿時期的盛況,但終卻沒有成功。”
68014262

浮世繪,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流行的繪畫形式,分為肉筆畫和木版畫。其題材大多是美人、歌舞伎演員、風景、民間風俗等,表現了當時民眾喜聞樂見的市井百態和流行風尚。19世紀后半葉,浮世繪流傳到歐洲,對印象派畫家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其中,凡·高受其影響*深,他不僅臨摹過多幅浮世繪作品,還將浮世繪的元素融入自己的作品。
本書收錄了葛飾北齋、歌川廣重、歌川國芳、小林清親等16位浮世繪巨匠的100多幅風景畫。每幅畫都配有簡要的賞析,介紹創作的時間、背景及畫中的地點、建筑,解析運用到的技法,講解欣賞要點。書中不時穿插著“浮世小講堂”,介紹當時當地的人文風俗,全方位地幫助讀者體會浮世繪的奧妙以及作品背后的文化內涵。另外,還特別收錄了浮世繪畫師略傳、日本唯美主義文學代表作家永井荷風的《江戶藝術論》(節選)。
68014262







68014262

遠足文化編輯部,策劃出版歷史地理、民俗文化、日本美學、藝術等領域的書籍,以“圖文并茂”的特色著稱。
68014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