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選2020全國“百班千人”讀寫計劃共讀書目
福建省2020年暑期讀一本好書
廣東省2020年暑期閱讀書目
“成長樹”“朵媽”等大號
五位*自然文學大師的典范之作 首次呈現在中國孩子面前
世界*繪畫大師手繪彩圖, 國內翻譯大師領銜翻譯
出于對生命和自然的熱愛,五位*的俄羅斯自然文學大師,總是孜孜不倦地觀察和記錄著大地上跑動著的和生長著的一切東西
自然文學不是坐在家里的人能寫出來的
只有那些行走在密林之中、原野之中、河流之中、沙漠之中,甚至是懸崖峭壁、茫茫雪域中的人,才能寫出來的
所以,這樣的文字很少,這樣的文字特別珍貴

基本信息
《密林中的熊》
《草尖上的老師》
《月光下的刺猬》
《荒野火狐貍》
《洞穴里的狼》
《大自然里的故事填色書》

密林中的熊
阿尼西婭奶奶的兒子,綽號叫大彼佳,他在戰爭中犧牲了,留下阿尼西婭奶奶和她的孫子,大彼佳的兒子小彼佳一起生活。小彼佳的媽媽達莎在小彼佳兩歲的時候也去世了,而小彼佳已經完全忘記了媽媽的模樣。
“你媽媽總是搖著你,逗你開心,”阿尼西婭奶奶對小彼娃說,“可是,她在秋天里受了風寒死了。你完全像她,只不過她愛說話,而你怕見生人,總是躲在角落里想著心事。可是想事兒對你來說還早,你還有一輩子的時間可以用來想心事。日子長著呢,一輩子有多少天啊!你數都數不過來。
等小彼佳長大一點,阿尼西婭奶奶就讓他去集體農莊放小牛。
牛犢們像挑選過的,都長著招風耳,性情十分溫順。只有一頭叫“莊稼漢”的小牛,用毛茸茸的額頭撞過彼佳的腰,還踢他。彼佳趕著牛犢們到高河的草地上吃草。老牧人“茶罐子”謝苗送給彼佳一只角笛,彼佳在河邊吹著角笛,召喚著牛犢們。
也許找不到比這條河更好的河了。河岸陡峭,上面長滿了樹木和多穗的草,高河上什么樹都有。
老柳樹長得茂密,有些地方甚至連大中午的時候都陰沉沉的。它們將自己強有力的枝條伸到水里,細長的銀色柳葉像歐白魚一樣在水流中擺動著。當你從老柳樹下走過,林間空地上的陽光是如此燦爛,不由得讓你會瞇起眼睛。
年輕的白楊樹,一叢叢擁擠地生長在河岸上,所有白楊樹葉都在陽光下一起閃閃發光。
陡岸上的懸鉤子牢牢地抓住彼佳的腿。彼佳使著勁兒,鼻子里“呼哧呼哧”地出著氣,折騰了很長時間才摘下多刺的藤蔓。但他從不像其他小男孩一樣,他不會生氣地用棍子抽打或用腳踩懸鉤子。
高河里住著河貍。阿尼西婭奶奶和“茶罐子”謝苗嚴肅地叮囑彼佳,讓他不要接近河貍的洞穴。因為河貍是一種警覺而又獨立的動物,一點兒也不怕村里的小男孩,它能一下子抓住人的腿,使人終生跛腳。
但是彼佳很想去看看河貍。因此,傍晚時分,當河貍們都從洞里鉆出來時,彼佳盡量保持安靜地坐著,以免驚嚇到警覺的河貍。
有一次,彼佳看見一只河貍鉆出了水面,坐到岸邊,開始用爪子搓揉自己的胸脯,拼命地撓胸脯,想把它晾干。彼佳忍不住笑了。聽到笑聲,河貍回頭朝他看了一眼,發出“咝咝”的聲音,然后鉆進了水里。
另一次,一棵老赤楊突然“轟隆”一聲倒到河里。水下受到驚嚇的小白魚像閃電一樣飛了起來。彼佳跑到岸邊的赤楊樹旁,看見河貍啃到了赤楊樹的樹心。那時,“茶罐子”謝苗告訴彼佳,河貍先啃咬樹干,然后用肩膀按壓它,將它推倒,足夠粗的樹被河貍用來修建水壩,比較細小的樹就成了它的美食。
高河上的樹葉擠擠挨挨,感覺樹上總是動蕩不安:各種不同的鳥兒在那里忙碌著。啄木鳥,像鄉村郵遞員伊萬·阿法納索維奇一樣,同樣的尖鼻頭,有著一雙機靈的黑眼睛,它用喙使勁地敲打著黑楊樹。它每敲一下,就迅速把頭縮回來,瞄一眼,量一下,然后瞇起眼睛,再次非常用力地敲一下,以至于從黑楊樹梢到樹根都“嗚嗚”地響了起來。直到現在彼佳還感到驚訝:啄木鳥的腦袋是多么結實啊!它整天敲著木頭,卻依然感到快樂。
“也許它的腦袋不疼,”彼佳想,“但是腦袋里面的回聲肯定是十分響亮的。一整天都敲敲打打可不是開玩笑!這個小腦袋到底是怎么經受住的!”
樹下生長著各式各樣的花朵,有傘形花,十字花和像車前草一樣不起眼的花。在花兒上方,飛舞著長著絨毛的熊蜂,蜜蜂和蜻蜓。
熊蜂沒有理會彼佳,蜻蜓則停在彼佳頭上,不時抖動著翅膀,睜著凸起的大眼睛觀察著他,仿佛在盤算著:是突襲他的額頭,把他從岸邊嚇走;還是不值得理會這個小家伙?
其實不僅岸上有趣。水里面也很精彩。當你在岸上看時,你會禁不住想潛下去:看看在那搖曳著的水草深處有什么?總覺得在河底似乎有奶奶洗衣盆那么大的蝦,它游著,張開鰲,而魚兒擺動著尾巴,后退著躲開它。
漸漸地,動物們都習慣了彼佳的存在,并且有時候會在早晨留心聽著,聽他的角笛何時會在灌木叢后面吹響?一開始,它們只是習慣了彼佳,后來因為他不調皮而愛上了他。他沒有用木棍將鳥窩擊落,也沒有用繩子把蜻蜓的腳纏起來,更沒有朝河貍扔石頭,也不用有腐蝕性的石灰去毒魚兒。
白楊樹葉迎著彼佳輕輕地響著。它們記得,他從未像其他小男孩一樣,把細細的白楊拽到地面,任由它們痛苦地顫抖著,樹葉簌簌作響抱怨著,來欣賞它們伸直時候的樣子。
只要彼佳一撥開樹枝,走到岸邊,鳥兒們就立刻開始啼鳴;熊蜂飛到空中喊著:“讓路!讓路!”魚兒們為了在彼佳面前炫耀五光十色的鱗片,紛紛跳出水面;啄木鳥這么用力地敲擊著黑楊樹,以至于河貍都蜷縮起尾巴,碎步快走到洞里;飛得比所有鳥兒都要高的百靈鳥發出了悠揚的啼鳴;以至于藍色的風鈴草都樂呵呵地直晃腦袋。
“我來了!”彼佳說著,扯下舊帽子,用它擦了擦被露珠打濕的臉頰,“你們好!”
“好!好!”一只烏鴉替大家回答道。它無論如何也學不會,像“你們好”這樣簡單的人類詞語。烏鴉的記憶在這上面不夠用了。
所有的動物都知道,在河對岸的密林深處住著一頭老熊,它的外號叫做“密林之熊”。它的毛皮的確像茂密的森林,渾身都是黃色的松針、被壓扁的越橘果和樹脂。雖然它是一頭老熊,身上有些地方的毛甚至都發白了,但是它那雙綠眼睛像螢火蟲一樣放著光,好像年輕人的眼睛。
……

這是一套發生在隱秘大自然里的兒童文學故事。在故事里,生活在密林深處、廣袤苔原、沼澤湖邊的動物、植物,輪番來到你的眼前,呈現出你從未遇見過的種種精彩和美妙。
這些故事是五位俄羅斯自然文學大師的智慧創作,作家們簡直能聽懂樹的談話、花的低語、泉的淺唱、飛禽走獸的喜怒哀樂。
這些大師的典范作品迷人、奇趣、稀罕,教科書級別的文學語言,更能給小讀者的寫作提供寶貴借鑒。










康·帕烏斯托夫斯基(1892-1968)
世界名著《金薔薇》的作者。曾經進入諾貝爾文學獎決選名單,是和屠格涅夫、列夫·托爾斯泰齊名的國際一流文學大師。被人們譽為“先看見世界晨曦的人”的康·帕烏斯托夫斯基,是幾代中國作家的文學導師。在本書里,他以浪漫的筆法,描繪了多姿多彩的田野和森林,池塘和河流,日出和日落,把小讀者們引入森林、河流、湖泊、草地,讓他們欣賞大自然無法形容的美麗。
維·比安基(1894-1959)
俄羅斯自然文學的奠基作家,世界名著《森林報》的作者。被人們譽為“發現森林人”的維·比安基,是俄羅斯自然文學的奠基作家,其自然文學作品數量之多、品味之高、流布空間之廣、傳播時間之長、贏得讀者之多,在世界兒童文學史上實屬少見。
其作品《森林報》(春夏秋冬),也是中國統編《語文》閱讀書目。
米·普里什文(1873-1954)
被人們譽為“蘇俄文學史上完整的大藝術家,俄羅斯語言百草”的米·普里什文,一生足跡幾乎遍布整個俄羅斯大地。他長年穿行于森林、湖泊、原野、沙漠,樂此不疲地觀察和記錄著大地上跑動和生長著的一切東西。他的自然文學作品比《瓦爾登湖》更細膩溫情,比《獵人筆記》更貼近自然。其中《金色的草地》《林中水滴》等作品入選我們《語文》教材。
尼·斯拉德科夫(1920-2001)
被人們譽為“在大自然里能發現嶄新東西”的尼·斯拉德科夫,始終睜著孩子般大大的眼睛觀察著自然世界,一生只寫他親眼目睹和使他十分吃驚的事物。在作品中,作者總是通過自己的各種細小發現去激發孩子們的求知欲,使得無數少年兒童讀他的作品如蜂附蜜,欲罷不能。
愛·希姆(1930-2006)
被人們譽為“懂野獸和鳥兒語言”的希姆,真的是對林中所有生物充滿著深深的迷戀、好奇和喜悅。作者一生在森林里行走,在白晝、在黃昏、在深夜、在黎明,各類動植物的一舉一動,都躲不過他極其敏銳的眼睛。作者是“人民友誼勛章”的獲得者,被俄羅斯人民稱為“偉大的作家”。
繪者:伊·茨岡諾夫
俄羅斯知名插畫家,創作了50多本兒童讀物。俄羅斯藝術家聯盟成員,為許多俄羅斯著名兒童作家和經典圖書繪制插圖,他的繪畫風格獨一無二,他的動物插畫作品非常符合文學作品的基調,程度貼近現實中的動物形象,讀者常常評價其“畫里的情緒都在小動物的臉上”。
翻譯:沈念駒
主持編輯出版過《外國文學名著精品叢書》、《外國著名詩人詩全集書系》、《世界戲劇經典全集》等大型叢書及外國文學其它名著多種; 業余從事俄羅斯文學翻譯,發表有:季馬羅夫中篇小說《記憶》,蒲寧游記《鳥影》;比安基小說集《阿爾沙克的秘密》,《比安基動物小說》;康·帕烏斯托夫斯基的小說集《煙雨霏霏的黎明》中《煙雨霏霏的黎明》,屠格涅夫長篇小說《貴族之家》、中篇小說《春潮》、霞普希金中短篇小說《杜勃羅夫斯基》、《黑桃皇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