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 抑郁自救手冊4冊
定價: 192
作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用紙: 膠版紙
裝幀: 平裝
開本: 32
ISBN: 9787508696065T

《我在精神病院抗抑郁》對于抑郁癥患者來說,這本書可以幫助他們更了解抑郁癥以及正視并接受得了抑郁癥這件事兒,給予他們抗爭的勇氣。左燈的經歷證明,所有的會好起來的,只要去勇敢面對、配合治療。對于被抑郁和低落、沮喪等情緒所困的讀者來說,這本書可以幫助他們明確分辨抑郁與抑郁癥,不給自己亂扣帽子,也不耽誤治療的時機。對于抑郁癥患者的家人與親友來說,這本書可以告訴他們,應該怎么跟抑郁癥患者相處,可以說什么做什么,以及不可以說什么做什么。對于那些想了解抑郁癥的讀者群體來說,再沒有一本書可以讓他們在全面深刻地了解抑郁癥的同時擁有妙不可言的閱讀感受。對于那些對精神病院和精神病患者存有好奇和恐懼情緒的人來說,這本書可以滿足他們的所有好奇心,看到一個充滿溫情的精神病世界。正常人的世界里,沒有人會在你壓抑自己需求和感受的時候,提醒你:那你的感受呢?但是精神病院的世界有人會這么做。生而為人苦,當全世界的惡意洶涌而來,這本書是一位抑郁癥患者所能給予我們的善意和溫暖。
《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一個輕郁癥女孩與心理醫師的12周療愈對話》從自費出版到熱賣40萬冊,這本溫暖的小書,在韓國創造了出版界的奇跡。繁體版也登上臺灣誠品書店暢銷榜榜shou。◎“如果看到過去或未來的自己,我會跟他說:不要過得那么辛苦。”這本書是Super Junior隊長利特在《旋律書屋》節目挑選的書◎這本書不是一般意義的散文,作者將自己和心理醫師的12周對話完整錄音,每天回家聽著錄音,重溫自己的治療過程,讀者在讀的時候會有很強烈的現場感,就好像自己也和作者一起,坐在心理咨詢室中,隨著醫師的引導,一點點說出內心的困惑,找到各種問題的解藥。幾乎所有人讀后會驚呼:天哪,這說的不就是我嗎?
《你的本抑郁自救指南》
?獻給我國9000萬抑郁癥患者群體的一本有溫度的實用指南;科學的認知,有溫度的方案!?書后附有SCL-90癥狀自評量表,讀者可自行做初步檢測。?隨書附贈抑郁研究所特別產品“解憂處 方箋”,25張卡片幫助你調節情緒,讓你的生活回歸正軌。?安肯醫療創始人楊怡博士/壹心理創始人黃偉強/新氧創始人金星/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客座心理專家汪瞻博士/《生而貧窮》作者趙皓陽/閃送創始人姜天鵬/首醫科大學抑郁癥人工智能團隊首 席科學家黃智生教授/愈見心理創始人劉東聯袂!
《還是想吃辣炒年糕2:與精神科醫師的14周療愈對話》
1、本書是韓國暢銷50萬冊的《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的續集,本記錄了作者前12周的治療過程,這本書是后14周的治療對話記錄。兩本合在一起,是一個完整的心理治療全過程,讀者仿佛也隨著作者一起坐在診室里,在醫師的引導下,逐步走出內心的黑暗,獲得治愈和解脫。2、《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一書在2018年和2019年兩年的時間里成為備受讀者喜愛的心理學讀物,在韓國常踞暢銷書榜,繁體版一上市也即刻登上誠品暢銷書榜。3、本書和上一本書一樣,是根據作者與精神科醫師的對話錄音整理而成,非常真實可信,沒有經過任何修飾,幫助普通讀者了解抑郁癥是如何發生,如何表現以及如何治療的。書中有來自專業醫師的指導和建議,也能夠讓我們學習到實用的心理學知識。4、《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出版后產生巨大反響,作者不再害怕將自己的故事講給別人聽,而是更加勇敢地“自揭瘡疤”,告訴大家不要因為有心理的創傷就覺得跟人不一樣,抑郁癥患者去醫院尋求幫助其實就像人得了感冒要去看醫生一樣,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我在精神病院抗抑郁》
這本書是重度抑郁癥患者左燈對自己經歷過的抗抑郁過程的全程直播。2017年9月下旬,由于某些原因的觸動,左燈的抑郁癥被誘發。在經歷了病發、懷疑、確診、病重、自殺、送醫等一系列“精彩紛呈”的事件以后,左燈終于被送進精神病院,可謂踏上了“人生新征程”。
在這本書中,左燈記錄了自己在精神病院經歷的所有。通過她的文字,我們可以切膚體會到,抑郁癥患者的真實感受:抑郁發作真的是一件很妙的事情,在當下,中了1000萬元大獎喚醒不了你對生活的熱愛。通過這本書,我們也得以對精神病院和精神病患者群體有更多了解:精神病院并不可怕,相反的,我覺得世界上再也沒有這么可愛溫情的地方了。當全世界的惡意洶涌而來,希望這本書能給你提供一些善意和溫暖。
《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一個輕郁癥女孩與心理醫師的12周療愈對話》
“我已經努力活著了,而且是做著我想做的事情。20歲的我見到現在的我,應該會哭出來。可以了,做到這樣已經足夠了。”
一個90年生的韓國女孩,生活沒有什么大起大落,卻總有著難以言喻的痛苦;會因為朋友的玩笑而放聲大笑,在嬉笑過后卻又涌上一股說不出的空虛;努力融入團隊,外表強裝正常,但內心早已千瘡百孔,每天生出離職的念頭;一直被男友喜歡著,卻又總是懷疑他為什么會愛上這樣平庸的自己。每次聽到別人說“加油”會更加厭倦,當然,肚子餓的時候,她還是會跑去吃辣炒年糕。這種并非抑郁,卻又無論如何也不幸福的感覺,時刻折磨著她,終于有一天,她鼓起勇氣走進心理醫生的診室。她把和醫師的12周對話錄了音,每天回家聽著錄音重溫治療時的內容,于是就有了這本書。她希望我們能看到她奮力高舉著的,搖晃的雙手,希望和她情況類似的朋友,能因為看到她的案例而感到安心,“原來并不只是我這樣”。
請記得,感到辛苦時,覺得無論如何是自己慘,這并不是什么自私的念頭。
《你的本抑郁自救指南》
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全球有超過3.5億人罹患抑郁癥,近10年來患者增速約18%。中國有超過9000萬抑郁患者。隨著國人對抑郁癥的關注度在不斷提高,疾病教育不充分、病恥感強、精神心理健康服務資源匱乏、地域分布不均等問題凸顯。本書匯集了抑郁研究所在近兩年內對抑郁癥患者和治療現狀的調查和研究,不但告訴你抑郁癥是什么,懷疑自己得了抑郁癥該怎么辦,如何告訴家人你得了抑郁癥等,還分享了各類典型抑郁人群的故事,為不同階段抑郁癥患者開具了應對的方案。這是一本幫助你深度認識抑郁癥和抑郁人群的有料、有故事、有溫度的讀物。無論你是偶爾的失眠焦慮,還是抑郁患者的家屬親友甚本人,希望能用這本書傳遞科學的認知和有溫度的關懷,筑建心理壓力防線。
《還是想吃辣炒年糕2:與精神科醫師的14周療愈對話》
“對于想要治療抑郁癥的人,這本書可能不是一本很有用的指南。我只是想通過自揭傷疤,帶動大家也去發現自己從未察覺到的內心黑暗面。”
一個90年生的韓國女孩,多年飽受輕郁癥與焦慮障礙的困擾。2017年終于找到適合自己的精神科醫師,開始接受心理治療。她把和醫師的12周對話錄了音,每天回家聽著錄音重新溫習治療時的內容,后來整理成書《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接下來她的情況并沒有好轉,有一段時間,她會因為討厭看見自己,用棉被把自己從頭到腳蓋住。在昏暗處她會戴著眼鏡,將大部分臉遮擋起來,才感到心安。她請了一個長假,整個人像得了昏睡病一樣不分晝夜地睡覺。她不想走進公司,厭惡和同事坐在一起開會。她開車出了車禍,時間想到的是“為什么我還沒死”。她多么希望這樣的人不是她。本書是她從3周到26周與精神科醫師對話的記錄。關起門來的診室內,究竟發生了什么?醫生和患者之間,究竟是如何講述,如何傾聽,如何引導,如何治療的?這本真實的記錄會讓你找到答案。

《我在精神病院抗抑郁》
楔子 01 初來乍到,請多關照! 02 “突突突突突” 03 “配合治療,你會好的” 04 快祝我,生日快樂! 05 好啊!親愛的病友們! 06 精神病院的歡樂生活 07 秘密是:我喜歡你 08 他,是我爸爸 09 抽煙嗎?帥哥? 10 本章關鍵詞:易糴 11 耶!崩潰“三連擊”! 12 雷打不動的“鐵三角” 13 雄起吧!神助攻! 14 一根“老油條” 15 約會吧!年輕人! 16 不能死!不能死啊! 17 日常瑣碎:哀傷與“確幸” 18 “越獄”大法好啊 19 五花八門的“病腦袋” 20 Mario !余生多指教呀! 21 瑞雪兆豐年呀 22 做人不能太嘚瑟 23 I ? U 24 元氣少女復原記 25 出院?假動作! 26 見怪不怪,其怪自嗨 27 愛要坦蕩蕩 28 多謝關照!咱們社會見! 29 無業游民的“療養”歲月 30 一起去玩吧! 31 好久不見啊!老朋友們! 32 學會與時好時壞的 Mario共處 33 有朋自遠方來 34 啊!陽光真好啊! 附錄 我們看不見的世界
《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一個輕郁癥女孩與心理醫師的12周療愈對話》
目錄 · · · · · ·周──我只是有點憂郁?刺猬困境?
第二周──我是不是患了“說謊癖”??今天也是逐漸痊愈的過程?
第三周──我會監視自己?二十歲的我,致現在的我?
第四周──想要與眾不同的想法一點也不特別?孤島?
第五周──討人厭的自尊感?讓自己不依賴任何人?
第六周──怎么做才能了解自己??“我”這個存在?
第七周──認定、斷定、失望、離開?當天的真相與人生的真相?
第八周──終于,有所緩解?就算是微不足道的小意義?
第九周──過度的外貌強迫癥以及表演型人格障礙?矛盾的我?
第十周──他為什么喜歡我?即便這樣也喜歡嗎??人生?
第十一周──我覺得自己好丑?自由死?
第十二周──跌入谷底
◆尾聲 沒關系,沒有陰影的人本來就無法理解陽光◆心理醫師的話:不的我致不的你◆附錄 憂郁的良性功能
《你的本抑郁自救指南》
部分 你真的了解抑郁癥嗎? 什么是抑郁癥? 抑郁癥有哪些常見癥狀及表現? 不高興就是抑郁嗎? 得了抑郁癥,該怎么辦? 心理咨詢是怎么回事? 失眠自救篇 自殺可以被干預 父母應如何正視孩子的抑郁癥
第二部分?抑郁癥背后的真相抑郁癥會殺死人類嗎? 抑郁癥是上帝的懲罰嗎? 抑郁了,我只能休學或辭職嗎? 創業致抑郁? 青少年抑郁癥 女性特色抑郁 產后抑郁癥 人到了冬天更容易患上抑郁癥嗎? 抑郁癥可以實現群體免疫嗎? 互聯網帶來的群體性孤獨 越成功,越抑郁? 創傷事件下,我該如何面對?抑郁癥患者如何擁抱愛情 抑郁癥患者那些甜蜜的愛情 精神病院的真實樣子給瓊瑤劇里的人物診斷精神疾病 第三部分 關于抑郁癥的常見問題與誤區抗抑郁藥物會不會讓人發胖? 治療抑郁癥要花多少錢?關于治療的20個疑問 關于抑郁癥治療的錯誤認知
第四部分 有溫度的抑郁癥解決方案陪伴者計劃 動物療法
《還是想吃辣炒年糕2:與精神科醫師的14周療愈對話》
序 面對自己從未察覺的傷痛3 周 想要被人愛有什么不好?4 周 擺脫不掉的強迫癥5 周 我習慣用他人的眼光看自己6 周 我需要肉眼可見的傷口7 周 不論死活,令我感到害怕8 周 有人衷心期盼我幸福9 周 和我自己對話第20 周 內心的中間地帶,變寬闊吧!第21 周 其他人又沒經歷過我的人生第22 周 不論是偽善還是真誠,要做自己第23 周 我這人到底有沒有原則?第24 周 彈性思維和短暫休息的勇氣第25 周 盡量去看自己光鮮亮麗的部分第26 周 總之,人生還是會繼續走下去尾聲 我已經不再討厭我自己

《我在精神病院抗抑郁》
1.復雜自己得病之前,在談及因抑郁癥自殺的名人明星時,我輕描淡寫地說著:“太消極了!”“開心點不好嗎?”“這世界這么多未知的美好沒有體驗,怎么舍得去死呢?”“真的應該想開一點啊!”所以說:天道好輪回,蒼天饒過誰。現在,我的耳際也充斥著類似所謂勸解和鼓勵的話。親人、朋友和以前的我一樣,輕輕松松地說著“開心點喲”“堅強些”“會好的”云云。我微笑點頭,畢竟不能辜負別人的好意,但事實上,如果我可以遇見以前正常的自己,會對說那些話的自己說:站著說話不腰疼!你懂個屁!!!真的,事情比我想象的復雜得多。
2. 退化 在人們的普遍認知中,抑郁癥就是“不開心”。但其實,持續的情緒低落只是冰山一角。 抑郁癥可怕的,是不可控的機體機能的退化,還有不可控的思維認知的改變。
回溯過往,細細想來,病癥其實很早就向我發出了“通知函”。 大概 2017 年 9 月,我開始沒由來地對事務喪失興趣,包括熱愛的音樂、電影、書籍等。走進電影院像是上墳,音響覆蓋了細細的一層灰塵,木心的詩集也長久地停留在同一頁。 就是覺得沒意思。莫名其妙地覺得沒意思。起初以為是天氣變化引發的倦怠,就沒有在意。 后來,身體機能開始明顯退化。 胸疼、頭疼開始侵襲,嚴重的時候我只能自捶胸口;記憶力、思維明顯減退,拿著眉筆找眉筆,一天到晚在找手機;行動力變慢,如果別人的生活是流暢的畫面,我簡直就是以三分之一的速率放慢速度;打翻水杯,打翻飯碗,成了一種常態;有些時候,會莫名涌出淚水,但你不懂自己在哭什么;更多時候,你就是發呆,無意義地耗費著無意義的時間。 人變得非常非常疲累,一開始我晚上10 點睡,后來晚上8點 就睡,再后來我下班回家7點就能入睡。即便這么長的睡眠時間, 我依然覺得疲倦不堪,每天感受著“身體被掏空”的無力,每天覺得被人持續暴打了一頓。說一句話感覺耗費了一輩子的力氣。能量像是被榨干了。以前挪用一分力氣可以地干成一件事,現在動用自己身體的能量,卻只能吐出兩個字。網上流傳甚廣的一句話可能可以對抑郁癥做出解釋,為真正的抑郁癥正名:抑郁癥的反面不是“快樂”,而是“活力”。
3.障礙“大概是被豬精女孩附身了吧?”病發初期,在我還沒意識到這是抑郁癥前兆的時候,我是這樣對自己解釋的。 什么時候開始意識到事情不太對勁的呢?我出現了閱讀障礙和表達障礙。 有一次,我面對采訪對象,突然不知道自己要說什么。整個過程中,我不停地磕巴、停頓,轉換表達方式,卻依舊詞不達意。好幾次,對方也被我問得一頭霧水。這種錯愕讓一直以來思維流暢、口吐蓮花的我非常不安。 此外,雖說我寫作不算行云流水、妙筆生花,但我趕稿的速度與質量還算可以稱道。但那一段時間,我對著電腦,把一句話捯飭來捯飭去,把主語、謂語、賓語來回放置,也拼湊不出一句完整的話來。 我覺得這地傷害了我作為文字工作者的自尊。
6. 意義 抑郁折磨你的,還有你不自控的對意義的詰問。 從早上睜眼開始,你就開始做一份“考卷”,所有的問題格式 是清一色的“××× 的意義是什么?”:
——你睜眼的意義是什么? ——你起床的意義是什么? ——你穿衣服的意義是什么? 這種無意義的對意義的質問,可以一直持續到你閉眼躺在床上,跳出后一問——你閉眼的意義是什才算落幕。在無數尋求意義的詰問下,整個世界變得迷蒙了,像是真的,又像是夢……就是老隔著一層透明的薄紗,讓你看不清楚,摸不真切。總是莫名其妙地想倒下,卻每分每秒被某些黏稠又有力的絲線拖拉著走。光天化日之下,歡聲笑語中,你卻在盤算著怎么結束這。很妙,這種被全世界隔離的感覺。任憑誰,對你做什么,你體會到的是一種隔靴搔癢般的無力感。
7.自殺直到現在,還有人會問我:“你當時到底怎么想的?”而我的回答也是:“我不知道,我被操控了。”我,被,操,控,了。從一顆一顆剝出藥片,聚合在掌心,一口吃進嘴里,到后喉頭滾動吞咽下去。這樣一氣呵成的動作,是有人在“指揮”我。真的。他用半死不活又亢奮陰鷙的聲音蠱惑著我:“吃下去,你就自由了!你就自由了!!”像演繹著一場萬劫不復的魔咒。而我要自由。——這就是我自殺的原因。
《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一個輕郁癥女孩與心理醫師的12周療愈對話》
自序
明明日子過得好好的,為什么內心卻總是感到空虛
若要幸福,就別害怕承認兩個事實:一是我們總是感到不幸,二是我們的悲傷、痛苦、害怕有其存在的理由,這些情感是不能被拆開來單獨看待的。——摘自馬丁·佩奇 (Martin Page) 的《的一天》
上面這段文字,是我喜歡也有共鳴的文字之一。我承受著難以忍受的郁悶,卻還是會因為朋友們的玩笑而放聲大笑,在一陣嬉笑喧鬧過后,內心又會有一股說不上來的空虛,然后因為肚子餓又跑去吃辣炒年糕,這樣的自己讓我覺得可笑。我一直被這種算不上憂郁卻也稱不上幸福的無力感所折磨,特別是從不知道這兩種情感會同時產生, 所以讓我更加痛苦。為什么大家不會把自己的內心狀態誠實地展現出來? 難道是因為已經心力交瘁,所以連開誠布公的力氣沒有了?我總是感受到內心有一股莫名的饑渴,渴望有人對我的心境感同身受。因此我決定,與其到處尋覓這種人,不如自己先成為那個人。我奮力高舉、搖晃著自己的手,告訴大家我在這里,希望和我情況類似的朋友,能因為看到我的案例而感到安心。這本書收錄了患有輕郁癥(指不是嚴重的抑郁癥,但有持續性的輕微憂郁)的我接受心理治療的過程,雖然是非常私人且瑣碎的內容,但這是因為我把重點放在通過具體情境找出根本原因,然后往健康的方向邁進,而不是一味地去壓制負面情感。我很好奇那些跟我一樣,外表看似正常,內心卻早已千瘡百孔,把強顏歡笑當成習慣的人,因為這個世界仿佛只關 注陽光或黑暗的部分,鮮少有人會注意到我這種人。這讓我想起過去周圍有很多人不能理解我這種憂郁。到底 要糟糕到什么地步,才能獲得他們的理解呢?還是這根本不在他們的理解范圍內?總之,我希望讀者朋友們看完這本書以后,能夠恍然發現,“原來不只有我這樣”或者“原來世界上真有這種人”。我認為藝術是可以撼動人心的,它也確實給了我信心, 讓我相信“就算今天不會是的一天,少也是不錯的一天”“就算憂郁了一整天,也會因為一件小事而會心一笑,這就是人生”,以及“展現陰暗面就如同展現開朗面一樣,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我按照我的方式進行藝術創作,我想要不帶任何私心地走入讀者的內心深處。
白世熙(???)
第9周 過度的外表強迫癥以及表演型人格障礙
醫生這星期過得好嗎?我好一些了。(藥物副作用消失了。)醫生周圍人的反應如何?我 上星期我一直對公司同事嚷嚷著想離職,后來我告訴他們是因為藥物副作用以后,他們也感到非常吃驚, 他們原以為是我的工作太辛苦,才會不停地發牢騷。我后來也問過男朋友:“我前陣子很敏感嗎?”他說:“有一點,但不嚴重。”我現在感覺好多了。醫生所以上星期應該很煎熬吧?我對,非常煎熬,而且我到現在還是很不想工作。醫生沒什么特別的事情嗎?我 沒有。我今天打算說一件從來沒對任何人說過的事, 您聽了以后可能會覺得沒什么,但對我來說是困擾已久的問題。您也知道,我的自尊感很低,所以會特別在意別人如何看我,這樣說雖然很丟人,但我真的對自己的外表很沒自信,也有嚴重的強迫癥,我討厭自己的長相,比方說,我會因為害怕別人評論我的外表而不敢去和男朋友的好哥們兒見面。醫生你看其他人的外表時也會這樣嗎?我您是指我會不會對別人的外表品頭論足嗎?醫生對。我當然會啊,因為我也經常被其他人評論長相。醫生什么意思?
我 這樣說有點好笑,但是站在我的立場就是如此,我經常被人評論外表,感覺那就是一種語言暴力,那些話真的傷我很深,我希望任何人不要談論我的外表。我臨時鼓起勇氣說出這些話,聽起來好像沒頭沒尾, 直截了當地說吧,通常女人會覺得我長得挺漂亮,但很少有男人這么認為,所以我不是什么萬人迷。有時候公司的女同事就會故意用“她是我們公司美的員工”來介紹我,我實在討厭這種頭銜,因為這也算是一種外貌評價。去年夏天,我去見朋友和她的男性朋友時,我那位朋友就用這種方式介紹我,當時我連忙反駁:“干嗎這樣說?明明就不是!”但是朋友一副無所謂的表情,回答我:“這有什么呀?這只是我個人的主觀評價啊!”然后她的那位男性朋友語帶嘲諷地說了一句:“聽說您是全公司漂亮的員工?”我聽了以后超級尷尬。醫生你覺得那是嘲諷的語氣嗎?我 我覺得是。因為那個男的后來還說:“不過……你不是我的菜。”當時我覺得既委屈又生氣。我經常遇見這種事情,所以才老是覺得自己不是男性認為漂亮的類型,但是我又很難接受這樣的想法,覺得很別扭,這也成了我很自卑的因素,您能夠明白我的意思嗎?醫生嗯。我那您干嗎擺出一臉茫然的表情?(我怎么說話這么嗆人。)醫生不不,我只是覺得……有點復雜。我我男友說,我是他的理想型,所以在他眼里自然是漂亮的,也會經常與周圍的人分享我的事情,但他越是 這樣,我就越不想見到他的朋友們。昨天我出去遛狗, 順便去了一趟男友家,他和兩個朋友合住,我當時以 為只有他自己在家,結果沒想到去了以后才發現,竟 然還有另外兩名室友,我當時幾乎素顏,什么妝也沒 化,自然心跳加速,連正眼不敢瞧他們一眼,后 只好迅速地打過招呼便走了出來。出來后我對我男友說:“我剛才表現得太尷尬了,因為人實在太多。”男友安慰我:“是因為人太多了吧?我也沒想到他們會在家。”但是這次碰面真的令我感到羞愧。醫生有必要滿足所有人對你外表的期待嗎?
我 那是很主觀的領域,所以自然不可能滿足所有人,我自己也知道,但很難不受影響,我真的會因為這種問題而感到自責。其實就算是明星、藝人,也不可能討所有人喜歡,我又算哪根蔥,其他人憑什么得說我漂亮?我自己也知道這樣的想法根本不合理,很討厭自己這樣想,卻又一直改不掉。醫生 那你認為你的外表如何?因為你剛剛說,通常女人會認為你長得漂亮,但男人并不這么認為,所以你是以男人的視角來看自己的長相嗎? 我對,所以我很討厭我的外表。 醫生討厭到想要動手術的程度嗎? 我之前想過,也想過削顴骨。醫生那你實際去打聽過這些手術嗎?我打聽過啊,我還去整形外科咨詢過。醫生那后為什么沒有做呢?我我在想真的有必要這樣做嗎?后是接受我的長相、愛惜我的外表這份意志阻擋了我去整形。醫生你沒有想過長這樣已經算不錯了嗎?
我 有時候的確會這么想,但大多數時候不會這么認為。我和朋友們組織了一個寫作的社團,他們不是需要我費心討好的對象,所以我在他們面前總是表現自如,一點也不尷尬。但是有一天,我的被害妄想癥又啟動了,上星期我發現有兩個男人一直對我朋友獻殷勤,我那位朋友本來就很受異性歡迎,所以我當時心想:“這兩個男人應該也看上了我朋友。”后來我又陷入“他們怎么不喜歡我?應該是因為我又丑又沒魅力吧”這樣的自責感當中,痛苦不堪(唉,寫這種內容真的難受,自己實在太像瘋女人)。我討厭有這種念頭的自己。真正奇怪的是,如果去參加一場聚會時沒有任何人對我感興趣,那我就會覺得快要瘋掉,我會等待異性評價我,根據異性的反饋來判斷自己的價值。更好笑的是,我對那些男人根本不感興趣,卻又暗自希望他們喜歡我。唉,我實在是很討厭這樣的自己。醫生那如果情況正相反,你出席了一場只有女性的聚會, 但并沒有人夸贊你的外表,你會有什么感覺?我不會有任何感覺。醫生真的無所謂?我對!醫生如果她們稱贊了別人,卻沒有人稱贊你呢?
我我會吃醋,沒錯,也會吃女人的醋,所以我也會吃公司同事的醋。醫生那你會因此而花更多心思打扮嗎?我那倒不會。醫生,是不是很少有人像我這樣?醫生很多的。我很多?有人也會對您說這種煩惱?我現在覺得很丟人。醫生有些人會說得比較直接,有些人則說得比較委婉,但終是這個意思。我是嗎?那我應該算說得比較直接的人,對吧?
醫生對,有些人只重視自己的外表,有些人則是把焦點放在有沒有受到別人關注這個問題上。我對,我沒自信的地方就是我的長相和魅力,我認為自己是一個缺乏魅力的人。醫生 我不這么認為,正因為你有魅力,所以才會一直是眾人的焦點、關注的對象,但是每當你覺得自己不再備受關注時,就會心里不是滋味,是這樣嗎?我到底為什么會這樣呢?我想擺脫這種感覺。醫生你聽說過“邊緣性人格障礙”嗎?我沒有,我的癥狀是屬于“邊緣性人格障礙”嗎?醫生是有一點這樣的傾向,就是不論走到哪里,希望自己是全場的焦點。我對對對,就是這樣!
醫生這種情況通常分兩種類型,一種是為了更凸顯自己的魅力而故意穿裸露的衣服或瘋狂健身,另一種則認為自己如果無法成為全場焦點就會被其他人討厭,所以一直自責。我那我應該是屬于后者。
醫生 對,但是你已經認識到自己有這樣的傾向,說明你非常關注自己,一般人不太會察覺自己有這樣的問題。我 我的確對這方面有很深的認知,也正因為這樣,別人無心的一句話在我聽來也會猶如晴天霹靂。舉例來說,我參加寫作社時摘下了隱形眼鏡,改戴有框眼鏡去上課,結果大家的反應出乎意料地好,一個朋友甚說:“哇,你戴眼鏡真可愛,以后干脆戴眼鏡來吧!”于是我心想:“那你的意思是我戴隱形眼鏡的時候看起來很土嘍?”醫生是嗎?可以這樣解讀嗎?我 我是不是又很?總之,我當時聽到這句話感覺不是很好。后來和大家一起拍大合照,有個女孩對我說: “你真的很不上相啊。”而且還對其他男孩說:“你們不覺得她真的很不上相嗎?”結果那些男孩回答:“沒有啊,看起來挺不錯呀。”其中有一個男孩甚認為照片比本人好看,讓我心情變得很差。
醫生所以你覺得自己的確不上相嗎?我對,因為那張照片里我真的被拍得很奇怪……從此以后我就心想:“我果然是個丑八怪。”醫生這樣就成了丑八怪?我我是這么認為的,因為我很,唉,真的好想死。醫生但你總是把的那一面隱藏起來,是嗎?我我隱藏了嗎?醫生可能因為你太了解自己,所以會更想隱藏那些部分。
我 大家說我性格直爽,但是我仔細想過:“我真的是性格直爽的人嗎?”后來我發現,原來有些東西我選擇了隱藏,并沒有說出來,也就是關于外表這方面的問題,所以我今天想要向您坦承,因為過去我一直選擇了隱瞞、不承認。醫生 要承認這種事情的確不容易,我為什么會說你隱藏呢,你還記得你次來接受心理咨詢時填寫的五百道題目嗎?那是為了檢測你的性格傾向而進行的心理測試,但是根據測試結果,你是沒有這種傾向的, 所以和我預想的不一樣。我什么預想呢?醫生 對外表的強迫癥,以及執著于他人評價的性格傾向。當時的測試結果是沒有顯示這些傾向的,從你平時的回答里也沒有感覺到。我所以我應該是隱藏得很嘍?醫生對(哈哈哈)。有時候你會擔心其他人認為你不好看, 但如果按照你的思考方式,說你不好看就等于說你是 丑八怪。我對,如果別人對我不感興趣,我就會直接認為自己是沒有魅力的人。醫生你不覺得這種想法好像一直在反復上演,你一直有相同感受嗎?我什么想法?醫生持續不斷的二分法思維。我嗯,就是思想很,對吧?醫生 我想,任何人會想當主角,當然,也有些人可能天生就想當配角,但是你現在的思維就像是人生只有主角和臨時演員之分,一旦自己沒有備受關注……我就會變成路人甲?醫生對,然后覺得自己會被人遺忘,沒有人發覺你的存在。我 嗯,看來真的很。我為什么會這樣呢?(感覺自己就像鋼琴譜上的反復記號,每次會問醫生同樣的問題,然后聽完回答又忘記。)醫生 這個嘛……很難用一句話來說明,可能是因為你看待自己的視角非常狹隘,屬于自我貶低型,你沒辦法用更多元、更寬廣的角度看自己,所以就干脆用二選一的方式,讓自己心里好過一些。我 雖然不太能理解,但我決定以后要坦率一點。今天的治療記錄我也會如實寫下來,如果男友的朋友們覺得我長得不怎么樣,我會擔心男友會不會哪天也覺得我根本不是什么貌若天仙的美女。醫生你對男友施了什么魔法嗎?我沒有,但戀愛初期不是會情人眼里出西施嗎?醫生那你自己呢?我我自己也是啊。這種事情其實不會受他人影響。醫生 那你聽說過“表演型人格障礙”嗎?(注:會做出夸張的情感表現,想持續受到周圍人的關注。)我我有這種障礙嗎?
醫生沒有,只是有一點這種傾向,但也不符合。我只是覺得你會害怕自己被人比下去,其實就算被人比下去,你也可以自己找個臺階下,但你總是把這種事情視為有人在下面扯你后腿,叫你下來,仿佛有一股比實際情況更嚴重的恐懼感一直在誘發你內心的不安, 算是一種強迫癥。我 我其實很會自我客觀化,我知道自己長得不算丑,但也不到美女的程度,我知道自己就是鄰家女孩那種類型,所以更討厭自己。醫生明星不是很喜歡這樣說嗎?我誰?醫生像張東健那種大帥哥,會說:“我長得很普通。”我對,真是不理解。醫生 可是他自己很可能就這么認為,就像你現在說的話一樣,如果有人覺得你其實長得很漂亮,那么你現在說的這番話,聽起來就很像在吹噓。我我不想這樣,該怎么做才好呢?
醫生強迫自己會有用嗎?我我曾經試過故意不打扮就出門,什么妝也不化,穿著一身松松垮垮的衣服,只是為了避免別人評價我外表,這樣會讓我不那么受傷,心里也自在一些。醫生這番嘗試得到別人的認可了嗎?我好像也沒有。醫生當時沒有人說你漂亮嗎?我啊,好像有人說過。醫生那還要鉆牛角尖到什么地步才肯罷休呢?
我 是啊。我之前有一陣子喜歡女孩勝過男孩,當時我反而擺脫了以男性為主的視線的困擾,覺得反正自己喜歡女孩,也沒必要討好男孩了,就算不被男孩喜歡也無所謂,當時心態上是挺舒適自在的。醫生 這就好比你認為自己“不到丑八怪的程度,但也不是什么大美女”一樣,只要你把自己想成“我不屬于這里,也不屬于那里,從分布圖來看,我應該是屬于中上的”,不就好了嗎?我什么意思?
醫生 你可以這么想,“我大概屬于這種等級,每個人的審美標準不盡相同,所以在他們眼里我可能是這一等,也可能是那一等”,這樣不是很好嗎?我醫生,我經常做這種練習,因為我很了解自己,但是像昨天面對突如其來的瞬間,在沒有心理準備的狀態下遇見男友的朋友,我就會瞬間忘記這種想法。醫生 你會感到有負擔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假如換成是我, 一直對朋友炫耀我的男友,那他也會覺得很有壓力。你的問題在于,一直想滿足大家對你的期待……我 (抓住頭發)唉,到底有什么好期待的,到底有誰會對我有所期待?真是太荒謬了。醫生 我認為這不是什么需要擺脫的問題,而是要懂得樂在其中,也就是根據自己每天的心情來決定,想要打扮得漂亮一點時就好好打扮自己,不是很想打扮時就抱著“隨你們怎么評價我無所謂”的心態出門。我那我想要受人矚目、受人關心 , 這是一種什么心態?醫生我覺得你應該是對于受人矚目、受人關心感到害怕, 實際性格應該并不希望備受關注,如果你真有這種傾向,就會像剛才我所說的,喜歡穿著暴露或者刺一些華麗的刺青,通過實際行動展現。我但我沒有這些實際行動,對吧?
醫生 對,你只是害怕被人比下去。不用總是想著“我不能讓大家發現我有這樣的一面,必須當作秘密”,你太負面看待這件事情。我們不可能每天穿得光鮮亮麗出門,有時候會穿得很邋遢去對面超市買個東西,有時候則會精心打扮,每天的情況不一樣,所以真的不用想太多,一直煩惱著:“其他人會怎么看我?”“為什么我會有這樣的想法?”有時候你可能會感到失望,認為:對方是不是對我沒興趣?怎么變了?但那也并不代表對方討厭你,或者覺得你長得丑。我 我看我是用思維活太久了,所以老是會忘記。您上次不是建議我,叫我換個方向思考,試著創造一個中間值,所以像這種情況,我是不是也應該嘗試往中間方向思考?醫生 是啊,有很多種方向可以思考,每個人的眼光也不同。我 我很喜歡跟自己風格正好相反的臉蛋,雖然我不知道那是我個人的偏好,還是在以男人的視角做判斷。醫生應該是因為你自己沒有那一面吧。我 我很想愛自己的長相,但是因為我喜歡的是截然不同的長相,所以我沒辦法認為現在的自己是漂亮的。有時候我也暗自想過:“我長得挺美的嘛!”但是每當聽到有人夸贊我的外表時,大多時候我會無法認同。醫生就像你說的,那些人可能是美女,但你不喜歡的那種長相的人也很可能是美女。我這也夠的。醫生 只要說那種長相不是你喜歡的類型就好了。你愿意說出這件事,就已經是鼓足了勇氣,你現在應該也感到心里舒坦了許多吧?我我現在覺得內心很舒暢。
醫生其實恐懼感在只有你自己知道某件事情時才會加劇。 與其自己一個人承受痛苦,不如像現在這樣對某個人 傾訴,說不定會讓你舒服些。如果不想見男友的朋友, 大可不見。我我很害怕見面以后聽到他們對我的評價,也不想聽到他們說我不漂亮。醫生其實讓他們失望一次,下次見面是不是就可以更自在一些了呢?我也對。
醫生要是他們說:“哇!太美了!”那從此以后不就要一直打扮得漂漂亮亮給他們看?
我 嗯……也是。所以通常經歷過這種痛苦的女性會干脆選擇整形嗎?醫生 對,罹患表演型人格障礙的人中,有些人是患有身體型疾患的,他們會一直認為自己有問題。舉例來說, 他們會覺得鏡子里的自己是有缺陷的。我我好像也有一點這種癥狀!醫生 哈哈,那是因為你現在聽我這么說,才會這么認為, 算是一種妄想吧。我唉,真希望自己不要變成那樣。
《你的本抑郁自救指南》
序改革開放40年以來,特別是21世紀后的20年,中國經濟一直保持著高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豐富,衣食住行得到了全面保障,現在的年輕人基本不用再考慮衣食住行的問題。相反,對價值感、社會認同感的追求成為年輕人的新需求。生活節奏的加快、大城市生活成本的陡增、工作競爭壓力的增加,以及教育升學的壓力、跟父母價值觀的不合、跟家人的瑣事摩擦等等,讓每個人追求自己價值實現的道路是艱辛曲折的。在多年前還不曾被提及的抑郁癥,近幾年已經開始逐步進入每個人的認知中。這是伴隨每個人在追求自我價值實現道路上的一種疾病,就好像伴隨解決溫飽問題出現的高血壓和糖尿病。據世界衛生組織于2017年發布的《抑郁癥及其他常見精神障礙》的數據顯示,抑郁癥的全球平均發病率在4.4%左右。在中國,由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黃悅勤教授牽頭歷時數年、覆蓋31個省份的性精神障礙流行病學調查于2019年發布的數據顯示,抑郁癥在中國的終身患病率為 6.9%,12個月患病率為3.6%。除了達到《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診斷標準的抑郁癥,其實每個人會受到抑郁狀態和情緒的困擾。因為每個人是具有的人格特質的個體,在面對生活中的復雜親密關系、工作職場壓力和人際關系,必然會出現短期或者長期的痛苦和不適應。這個時候機體情緒系統、交感神經系統、免疫系統和各器官就會出現應對這些痛苦感受的應激反應。所以情緒低落、不想干活、精力缺乏、失眠、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心臟和胃疼等癥狀就會出現。這些癥狀是好事,是你的身體在提醒你要注意,要去做些改變。抑郁狀態是你的身體在提醒你,自己的性格和目前的應對方式不太適應當下的生活狀態,你需要做出調整和改變。我們每個人應該正視它,并且積極地尋求適合自己的應對辦法,這樣才能更好地追求和實現自身的價值。雖然在中國受到抑郁困擾的人很多,抑郁癥的發病率比較高,但就診率不足10%。因為大家的固有思維認為它是一種精神疾病,跟大家常說的“神經病”(專業上叫精神分裂癥)一樣恐怖。如果被周圍的人知道了,自己和自己的家人會被看不起。可喜的是過去幾年公眾對抑郁癥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很多成功人士也主動分享自己的得病和治療經歷,讓這種疾病不再像以前那樣受到廣泛的歧視。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關注自己的心理狀態和情緒變化,思考自己生命中的某個時間段好像也出現過情緒低落、不想干活、精力缺乏、失眠、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心臟和胃疼等癥狀,思考自己是不是也應該去尋求專業醫療機構的幫助。但是大部分人還是不愿意馬上去就醫。所以如果能有一本書,先系統地告訴大家,如何判斷自己得了抑郁癥,得了抑郁癥該怎么辦,治療抑郁癥有哪些方式,治療抑郁癥要花多少錢,抑郁癥患者如何回歸正常生活,讓你對抑郁癥有一個系統全面的了解,就可以幫助更多人去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得到更好的指導。《你的本抑郁自救指南》就是這樣一本書。所長任有病是一名從重度抑郁和自殺邊緣康復的抑郁癥患者,她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整理了抑郁癥患者分享的典型的痛苦經歷、得病原因、治療方案和康復路程,寫成了這本書。她希望像她創辦的“抑郁研究所”一樣,為中國受到抑郁困擾的人群提供有溫度的解決方案。期望每一位受到抑郁困擾的朋友能夠在本書中找到屬于自己的解決方案。
楊怡博士安肯醫療創始人中國非公醫協精神心理委員會秘書長湘雅二醫院精神醫學博士
寫在前面如果每個人很幸福,那么幸福也算不上稀有的了;如果每個人有點兒心理問題,那么抑郁癥也算不上什么大病。在我的工作文檔里,有3 500多篇自殺筆記。它們來自抑郁研究所病友社區一年來的聊天記錄和樹洞投稿,其中早的幾篇是我2018年患病期間的日記:“重度抑郁癥,中重度焦慮癥,伴隨嚴重自殺傾向,建議立刻住院治療。”當我拿到診療單時,病恥感像一桶黑色的油漆,從頭到腳浸透了我。“要是我突然遭遇一場車禍就好了。”“要是我坐的飛機掉下來就好了。”我渴望所有體面、合理的死亡方式,幫助擺脫這種如身在牢獄般的折磨。有時候我甚想,是不是死亡才是越獄的方式。為了不讓公司知道我去精神病院看病,每次復診和做咨詢時,我要想一個區別于“看牙醫”“痛經”的新理由給人力部門。我每天思考多的問題就是:如何假裝自己是一個正常人?即使身處日復一日的噩夢、驚恐發作和嚴重的軀體化病變中,我依然不敢請假休息。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已經發生生物性紊亂的我,喪失了睡覺、記憶、學習的基本能力,我害怕如果再被解除勞動關系,那么我可能會失去維系生活運轉的慣性。作為人群中格格不入的少數派,我愈加自罪自責,經常在開會、寫工作文檔時就忍不住地流眼淚,衛生間成了我的避難所,幾乎每小時要躲在里面哭20分鐘。直到身邊親近的朋友問我,我為什么會表現得這么異常,我才不得不低著頭承認自己患上了抑郁癥。我以為他會安慰我、同情我,沒想到他如釋重負地笑了:“哦,原來是抑郁癥啊,我前女友也得過。我們清華校醫院開的多的,除了藥就是抗抑郁藥了。”他這樣輕描淡寫雖然沒有給我足夠的安慰,但我也突然意識到,其實每個人有可能抑郁。在抑郁研究所現有的30萬用戶中,60%以上是18~25歲的年輕人,他們大多居住在沿海城市,受教育程度較高,從事腦力密集型行業。我曾在很多受教育程度較高的人群中見到科學沙文主義的傲慢。他們自以為了解病理機制,便可以迷信科學的客觀性和功用性,而蔑視人文社科的批判性和情懷感。有醫生說:“你說的那些癥狀我10年前在教課書上就學過了。”他們以此為由拒絕理解患者的“小宇宙”是如何出現故障和發生爆炸的。有父母說:“你既然繼承了我這么優秀的基因,遺傳抑郁也是無可厚非的,吃安眠藥就是了。”一個朋友說:“我不會和抑郁癥患者談戀愛,以降低后代攜帶抑郁基因的概率。”更有企業雇主坦言,在招聘高管的時候,雖然有的候選人能力匹配,但考慮到他有抑郁病史,就放棄考慮了。這些聲音讓我一度很挫敗,甚產生了懷疑:消除病恥感是不是一個偽命題?就像女性、95后、性少數群體、民族、星座、抑郁癥、業務形態、學歷背景、創業節點一樣,它們是被貼在人們身上的形形色色的標簽。如果說病恥感仍然存在,那么我們就必須放下標簽和偏見。那段日子朋友怕我出事,每晚接力給我打電話。有一天,我覺得自己所有的眼淚流干了,他們依然不掛電話,而是對我說:“不想說話就不說,哭一會兒也行,我等你哭累睡著了再掛。”原來,此刻沉穩睡去,明天能夠醒來,就是大家對我的期待。“為什么要為一個病人浪費這么多時間?”“因為你值得。”這五個字擊破了我一直秉持的“價值交換是所有關系的尺度”的信念。朋友們浪費在我身上的時間使我變得珍貴,他們不求回報的善意幫我重新建立起自己值得被愛的勇氣。我每天在日記里記錄:今天是我確診抑郁癥的第40天,我已經連續12個小時沒有產生自殺的念頭了。今天是我確診抑郁癥的50天,我已經有兩天沒哭了。我開始以“任有病”的身份去分享自己的抑郁日記。病友群里有個男生曾表示想自殺,另外幾個病友給他留言說:“你去看看任有病的微博,她比你還慘呢,但現在還不是活得好好的!”我忽然意識到,一個已經康復的患者案例或者一個即使身患抑郁癥卻堅持活下去的病友,對其他患者來說是多么強大的目標錨點啊!24年前,是父母給了我次生命。飽受抑郁癥折磨的我,曾經對自己執行了好幾次死刑。24年之后,我完成了人格重建,重啟生活的熱情。這一次,是我讓自己重生,給了自己第二次生命。我不想白死一回,未來也不能枉活。于是我創辦了“抑郁研究所”。“過往的創傷就像一顆釘子釘在墻上,即使拔除了也依然有個礙眼的洞。抑郁癥令我反復地盯著這個洞看,周而復始地回憶釘入墻面時的恐慌。但當我把目光移開時,原來墻邊還有一片綠葉,桌上有一本書。視線再放得遠一點兒,我看到了窗外的整個花園。墻上的洞還在,但我已經不在意它了。”
《還是想吃辣炒年糕2:與精神科醫師的14周療愈對話》
第 16 周 我需要肉眼可見的傷口
星期天,我的抑郁又發作了,明明已經準備好要前往延南洞,卻臨時躺回了床上,吃了好多好多零食配啤酒。無力感籠罩全身,棉被則像棺材板一樣沉甸甸的,我好想死。睜開眼睛時已經是傍晚八點多,我起來喝了馬格利酒, 讀了一會兒書,刷刷手機,用巧克力和海苔當下酒菜,把酒喝得一滴不剩。就在這時,我突然有一股沖動想要自殘,想要在身上弄出一些肉眼可見的傷口。我在腦海中想象了許久自殘的畫面,原本打算要睡覺,也躺在床上了,此刻突然有了強烈的念頭,覺得非做不可,于是毫不猶豫地去拿了一把刀子,在自己的手腕上劃了好幾道。正當我心想“這樣應該就夠了吧” 的時候,我穿上夾克外套沖出家門。我爬上四樓的天臺俯瞰下方,那個高度并沒有使我感到恐懼,真正令我害怕的反而是掉到下面時感覺應該會很痛,我就這樣向下看了許久,要是酒再喝多一點,醉意再濃一些,也許我就跳下去了。還好, 后我清醒過來,在那里待了好長一段時間,又重返家中。我躺在男友身邊默默看著手腕上的傷痕,這時男友突然從睡夢中驚醒,他問我:“你的手怎么會這樣?是在哪里劃傷的?”我因為害怕而躲進了棉被,低聲呢喃:“是我自己弄的。”男友聽完一臉茫然,過了一段時間才起身去拿藥來幫我涂。我就這樣熬到了凌晨,然后終于睡著了。壓力與不安一直糾纏著我,我又因為宿醉而頭痛反胃,全身起了蕁麻疹, 光線照在我的皮膚上,看上去實在惡心,于是我拉下小房間的卷簾,阻隔光線。我躺著看了一會兒書,然后打電話給精神科醫師。醫生建議我立即住院,我淚流滿面,和男友一起哭了很久。到底為什么情況會變得如此糟糕?實在令我難以接受。我掛上電話以后躺在床上好一會兒,然后起身去洗了個澡,便前往醫院。
我您好(已經在哭泣)。醫生今天沒有去上班嗎?我對,我想要一直不上班。醫生如果需要住院的話,公司可以馬上批準你休病假嗎?我我想要直接辭職。醫生 辭職的事可以等之后再決定也不遲,要是住院可以請病假的話,就先請病假吧。你現在這種情況,你自己應該也知道不太正常,等你恢復正常的時候發現自己這段時間做了一些沖動的決定,我擔心你又會感到懊悔不已,要挽回也為時已晚,那又會變成另一種傷害。我我不想去上班……醫生 我理解,在這種狀態下,會不想上班的。依我看你現在好不要再去想公司的事,包括辭職這件事。我我想要辭職(重復)。醫生 我只是勸你過段時間再來做這個決定,就算到時候你依然決定辭職,也不會有任何人阻攔你,但是假如這個決定是在你身心狀態不穩定時做的,那么就算你已經思考了很多次,也很難保證是正確的決定(因為不是處于正常的狀態)。方便給我看看你手腕上的傷嗎?我(給醫生看)醫生天哪,這是分好幾次弄的嗎?我對。醫生用什么弄的?我刀子。醫生當時有什么感覺?我出乎意料,我覺得也沒什么大不了。醫生看到血流出來時有什么感覺?我原來我還會流血。醫生有覺得很爽之類的感覺嗎?我有一點類似解脫……終于解脫的感覺。醫生這件事是怎么開始的呢?我我也不知道是怎么開始的……醫生當時是處于精神恍惚的狀態嗎?我對,當時應該是沒有太多的情感或想法。醫生確定這樣做之前猶豫了多久呢?我的確猶豫了一段時間。醫生從前一天開始猶豫的嗎?我 沒有,就像我上次來治療時對您說的,我一直有這樣的沖動念頭。昨天因為我的狀態太差,坐了一整天,還喝了很多酒,本來想要喝完乖乖去睡覺的,已經在床上躺好了,結果還是按捺不住想繼續喝酒的欲望,重新起身去喝了整罐馬格利酒,然后躺在床上決定要睡覺,但是一直有一股很強烈的沖動,想要用刀子劃自己的手腕,所以后忍不住就去做了這件事。醫生你還記得當時所有情形嗎?我記得,但是不記得自己當時在想什么,感覺也沒特別想什么,就只是“嗯,我終于去做了”這種感覺。我不是對您說過我有自殺沖動嗎?我一直告訴自己,萬一真的走上絕路,要選擇用跳樓的方式,所以我去了四樓的天臺,不是真的去自殺,而是想要站在那里看看自己會不會清醒一點,也順便感受一下危險刺激的感覺。我住的地方是獨棟公寓, 所以屋頂就在天臺,于是我站上屋頂往下俯瞰,當時覺得非常可怕,而且感覺應該要在更高的地方跳下去才有辦法成功死掉,明明很害怕,卻又好像不怎么害怕,感覺只要下定決心,再多喝點酒,就真的能跳下去。醫生那你沒有想到男友嗎?我我不打算從現在住的那棟頂樓跳下去,因為這么做會對男友和鄰居造成困擾。醫生這是你當時閃過的念頭嗎?我不是,我一直這么想,所以每次在尋找自殺地點時,是以施工中斷或廢棄的建筑物為主。醫生 早上起床看見這些傷口有什么感覺? 我 嗯……感覺自己太沒膽量、太弱了。醫生 不會覺得痛嗎?我這其實劃得不深,所以不到很痛的程度。醫生當你在劃的時候想過要用這個方式自殺嗎?我 沒有,試過之后反而覺得不能用這個方式自殺,這只是殘害自己的手段,該怎么說呢……我對于自己終于執行了自殘這件事有如釋重負的感覺,但是割自己皮肉的感覺并不好。醫生你剛才不是說,要是再多喝一點酒就可以做到。我對,要是再多喝一點應該可以。醫生 雖然劃傷自己、跑去天臺是基于你的意志,但其實也有很多案例是后因為不小心而導致遺憾的事發生。比方說,原本只是想要去看一看,結果不小心失足墜落,或者嘗試其他方式,結果不小心弄假成真,旁邊也沒有人可以立即救援,所以當場身亡。要是這樣的話,你會有什么想法呢?我 您的意思是,在我還沒有準備好自殺的狀態下不小心身亡嗎?這個嘛…… 如果是嘗試上吊的話,應該會為了掙脫而不停掙扎吧?醫生對,通常會掙扎,但也因為掙扎而使繩子勒得更緊。我(驚訝)是嗎?如果是不小心失足墜落,就只是一瞬間的事,應該也沒機會產生什么想法吧。醫生總之,通過自殘感受到滿足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假如為了去體驗那份滿足感而發生失誤,豈不是太遺憾嗎?又不是壽命已盡或者心理早已做好準備,是不是也應該想想因為失誤導致喪命或者半死不活, 經歷更大折磨的可能性?在我看來,你現在很像是因為現實生活中有太多不可控制的事情,所以才會想要去尋找一些可以控制的事情來做,例如自殘或者辭職。我我想要為所欲為,甚心想:“少要這樣大鬧一場,才會被人認為是真瘋而不是裝瘋。”醫生看起來像真瘋又會對你有什么影響呢?正面的或者負面的影響。我因為公司和周圍的人看不見我的內心狀態,認為我是在無病呻吟……實際上我也覺得自己挺異于常人的。總之,我感覺這樣做他們會更容易了解我, 當我提出辭職時,也可以直接給他們看這些傷痕。醫生給他們看這些傷痕有什么意義呢?我他們少會想:“嗯,看來這人真的瘋了。”然后相信我的說辭吧?醫生為什么需要讓他們相信呢?我我希望他們可以相信。醫生 任何人會有自己的辭職理由,比如找到其他工作、受不了主管等,有必要用如此特殊的方式“親身”提供證明嗎?仿佛是在告訴其他人:“我無法把心掏出來給你們看我有多苦,但我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展現給你們看。”真的有必要展現如此過度的真誠嗎?我不知道,我只是……我只是對自己感到很無語。我……(嘆氣)可能是我自己也認為自己無病呻吟吧。醫生 所以你為了讓人相信你并非無病呻吟,刻意表現自己是有病呻吟,而做出自殘行為?其實任何人感到痛苦會直接表示自己很難受。我難道我是缺乏關注,想要引人注意嗎?真希望有人能知道我現在有多痛苦。醫生其實先要知道自己痛苦的人是自己。我我就是很懷疑自己這一點,痛苦的時候會覺得“天啊,痛苦死了”,但是腦海中又會浮現另一種聲音:“你到底有什么好痛苦的……”醫生 我覺得你太在意周圍的人對你的看法,不論是停薪留職還是直接辭職,只要你認為自己太痛苦,就義無反顧這么做好了,為什么要向其他人說明或展示自己的痛苦程度?我覺得這不只是為了展現給別人看,很可能也是為了展現給自己看。我(哽咽)我真的不知道……自己到底為什么會這樣。醫生曾經有一名男子也是和你一樣,劃傷自己的手腕。他是一個軍人,起初劃的傷痕不多,后來他覺得其他人認為他在作秀,于是為了證明自己不是在作秀,他將整只手臂劃傷,然后來醫院找我。當他這么做以后,別人的認知真的因此而改變了嗎?就算看到他后來更嚴重的自殘,大家對他的印象就會改變嗎?從此以后他就會受到不一樣的對待嗎?當大家了解到“原來世熙承受著這么大的痛苦,真是辛苦了”的時候,接下來呢?會有什么不一樣嗎?我少想法應該會不一樣吧?醫生 但是在此之前,他們很可能就已經多少知道你的狀態了,不是嗎?我想要強調的是,你不需要在身上劃下這些傷痕,也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愿想辭職就辭職。我建議你多練習痛苦時就直接說自己有多痛苦,根本不需要一直隱忍到后,再來用自殘的方式告訴大家:“ 我其實已經忍很久了,已經痛苦到自殘的地步……”我 但就算對公司說我內心很痛苦,也不會有任何改變。醫生 痛苦只是我打的比方,如果到了足以決定去留的程度,我想在那之前你也已經思考過很多,但是每當你有那些煩惱時,你總是選擇獨自承受,也就是在說出“我不喜歡這樣”之前,你只是不斷地默默忍受。我可是不忍受又能怎樣呢?我只能忍受啊。醫生就是因為你這樣畫地自限……我 (爆炸)不是啊,我的工作就是做書,那就是我的工作,我要怎么去跟人家說我做不到呢?該做書的人說自己無法做書,那到底是要干嗎?醫生 我指的不是做書這件事本身,而是在這當中存在一些細微問題,感覺你只是默默忍受那些小問題,然后一直不斷地累積負面情緒。我所以我不知道該怎么辦,只想要辭職不干了。醫生 剛剛我在電話中也對你說過,在我看來目前的確是危機,但是擺脫危機的方法如果是自殘,我并不認為會對克服危機有多大幫助,可能向公司遞辭職信會使你爽快一時,但是這跟迫不得已辭職有什么兩樣?我 這真的不是什么迫不得已,我是真心想要這么做……醫生 好吧,就算是真心想辭職,我也希望你等恢復正常后再做這個決定,在那之前不如先來想想辦法如何擺脫現在的壓力。我在醫院里嗎?醫生 我建議你住院,現在的你需要住院,因為你在日常生活里受到的壓力或影響實在太大,應該很難用其他方式思考或者轉換觀點。當然,就算住院也不會讓你突然變幸福,世界變明朗,不會,但少可以讓自己休息一下,我知道你本來也想要休息,所以安排了一趟旅行,但壓力還是依舊在,不是嗎?這說明光靠旅行是不夠的。辭職的事情等你住院后再來思考也可以的,就好比當我們面臨狂風暴雨時,一開始可能只須撐傘、穿雨衣就足夠了,但是隨著風雨加劇,再也承受不了那樣的威力時,就必須趕快躲進某個地方避雨才行。我(已無話可說)您開的藥會使我起蕁麻疹嗎?醫生我叫你別吃的那顆藥,挑出來了嗎?我只有昨天挑出來沒吃。我腿上現在起了蕁麻疹。醫生 要拿掉那顆藥才行,當時我也告知過你,現在你在酗酒,一直往殘害自己的方向發展,那是因為你有選擇權。我這樣說可能會令你感到不悅,現在我要收回那份選擇權,我建議你住院,這樣對你有好處,少住院期間是不允許喝酒的,希望你可以因此而產生“好想趕快從這里出去”的欲望。假如喝醉酒以后煩惱就會消失不見,或者換一片天地,那么你大可以繼續喝醉,但現實是就算喝得爛醉,第二天醒來也不會有任何改變。要是再也忍受不了這樣的壓力,就應該鼓起勇氣說:“我好累,我需要在這里休息一下,等充滿電以后再重新上路。”而不是不惜劃傷自己的身體咬牙苦撐。我建議你不妨先去看看病房設施再做決定,如果覺得不行,也可以轉去大學附屬醫院,我認為你這幾天好住院,然后什么事情別做,發呆就好,給自己一段屬于自己的時間。我那可以看書嗎?醫生可以帶書進去。我只要打電話過去詢問能否住院就行嗎?醫生住院與否是由那邊的醫生決定,你必須先接受診斷,也需要先確認一下有沒有病房。我那我打電話問問看吧,也提前預約好門診。醫生嗯,隨時去可以,現在去應該也可以。 我好的,我了解了。醫生 我會開一張診斷書給你,你可以拿去給他們看,讓他們事先知道太多也不好,你直接去當面跟他們說比較好,要是他們認為需要額外的意見,再打電話給我。我好的。
希望是我,卻又希望不是我的矛盾心理
我拿著醫生給我開的藥和診斷書,直接去醫院掛了號。輪到我的時候,我走進診室,一名女醫師坐在里面,用單調的口吻問我各式各樣的問題——“當時是喝酒了嗎?”“是次自殘嗎?”“當時有什么感覺?”“現在的心情如何?”等等。問完以后醫生請我到外面稍等一下,又請家屬進去, 于是男友走進了診室。過了好長一段時間,男友終于出來,對我說:“我們還是回家吧。”我問他原因,他告訴我這里不是能讓我舒服休養的地方,而是要被隔離,每天還要按時間表做操,里面有很多人癥狀比我還要嚴重,反而容易對我這種患者造成心理壓力。醫生認為我目前需要的是戒酒和辭職,尤其戒酒重要。回到家以后,我把剩余的啤酒倒掉了,沒有一絲想要喝酒的念頭。男友一直陪在我身邊安慰我,訴說著那些不會到來(可能不會到來)的燦爛未來,就像一段有起承轉合、結構完整的故事,直到我入眠。我請了一個長假,整個人像得了昏睡病一樣不分晝夜地睡覺,自殘以后感覺時間流逝得更緩慢。終,我希望這是自己,卻又不希望是自己。真不知道這種錯綜復雜的矛盾感到底要帶我去向何方。
1131716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