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為中國恐龍建立譜系,追尋億年前中華大地上的恐龍足跡
2、精講100只中國恐龍的故事,構建系統、的知識體系
3、100張全新、科學的中國恐龍復原圖,重塑你的想象力
4、古生物學家徐星研究員課題組精心審讀
5、超值附贈:8堂免費邢立達中國恐龍課
483810003

基本信息
章:獸腳類
第二章:蜥腳類
第三章:基干新鳥臀類
第四章:鳥腳類
第五章:角龍類
第六章:腫頭龍類
第七章:劍龍類
第八章:甲龍類
483810003

我想要一張中國恐龍的全景圖
邢立達
恐龍是演化史上的禮贊,它們早出現在2.3億年前的晚三疊世,并絕滅于6600萬年前的小行星撞擊事件中,支配全球陸地約1.6億年之久。而我們人屬從古老的祖先到現在,也不過區區300萬年不到。
恐龍是“新產物”。從1824年命名的巨齒龍(Megalosaurus),1825年命名的禽龍(Iguanodon),到英國古生物學家理查德·歐文在1842年創建“恐龍”(Dinosauria)一詞,再到2019年我命名的迅猛龍(Xunmenglong),科學界認識只恐龍到現在,還不到200年。1842年,距離我們其實并不遠,在中國還是一個帶有恥辱印記的年份,道光二十二年(1842),《中英南京條約》簽訂。也就是說,從晚清開始,恐龍學才出現,并在北美發現大量之后開始風靡世界。
歐文在創建Dinosauria 這個詞的時候,基于巨齒龍等的發現,定義龐大、尖牙利爪、令人驚恐不已的這一類動物,得到了“恐怖的、龐大的蜥蜴”這樣的新詞。日本學者在引入這些概念的時候,將Dinosauria 翻譯為“恐竜”,竜是“龍”的異體字,中國地質學家章鴻釗將這個詞語引入中國,自然而然就變成了“恐龍”。將“saur”翻譯為“龍”是一個棒極了的創意,東亞的龍不同于西方的龍,是民眾心目中有著崇高地位的神獸。“恐龍”這個名字一開始,就遠遠比“恐蜥”“”要更容易深入人心。
當然,200年下來,恐龍的種類已經比歐文眼中的要豐富得多,包括了蜥臀目的獸腳類、蜥腳類,鳥臀目的鳥腳類、劍龍類、甲龍類、角龍類、腫頭龍類。恐龍的定義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的定義是:三角龍和現代鳥類的近共同祖先,及其近共同祖先的所有后代。這時候你們一定覺得眼前出現了奇怪的名詞——鳥類?這正是恐龍學在近幾十年掀起的革命,從20 世紀70 年代的恐龍文藝復興,也就是熱血恐龍假說開始,到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中國古生物學家在中國各地發現大量的帶毛,比如小盜龍等等,恐龍與鳥之間的關系不再模糊,鳥類被認為是恐龍存活至今的恐龍類群,用徐星老師的話說,“恐龍未亡,它們還在天上飛。”
在科學普及中,恐龍更是一馬當先,是孩子們的。那么有沒有一本書可以把恐龍都包括起來呢?恐龍的種類其實并不多,從屬一級來看,有1500多個,其中的物種就更少了。學者們和作家們做過很多嘗試,撰寫了很多恐龍百科,里面介紹了的、有代表性的恐龍,聊聊發現故事,提一提它們的親戚們。
我也編撰和翻譯過好幾本恐龍百科,早一本可能是大學期間寫的《恐龍真相》,其中羅列了國內外常見的百余種恐龍,市場反響是挺好的,以至于這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后來還持續了好幾年。現在想起來,不忍翻開,怕看到零零碎碎的錯誤或不足。因為直到自己到了加拿大,正兒八經學起了古脊椎動物學的時候,才知道不少恐龍背后有著復雜的故事,還有發現史、骨學、分類學,以及各種交叉學科的研究。
我現在還不敢寫一本世界恐龍百科,但寫一本我已經比較熟悉的中國恐龍的百科呢?中國恐龍,林林總總,大約300余個屬。我想象中的中國恐龍百科,應該是基于骨骼證據且包羅萬象的扎實干貨,而且要做到持續更新,紙面在再版時更新物種,平時在線上也齊頭并進,給讀者奉獻一道知識盛宴,把一本百科做成一個IP,才是我的訴求。這就是《中國恐龍博物館》誕生的初衷,我們為每一種中國恐龍編制一個檔案和畫像,做一次嘗試,為讀者們展現的中國恐龍圖景。
對恐龍感興趣的朋友們,翻開這本書吧,或許不會令您失望的。
483810003

青年古生物學者,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綦江龍等多種恐龍命名者;發現全球首例琥珀中的恐龍;榮獲得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基金會“非凡貢獻人物”獎;成為首位獲美國沉積地質學協會頒發的詹姆斯·李·威爾遜獎的中國人。
483810003

......
483810003

青年古生物學者,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綦江龍等多種恐龍命名者;發現全球首例琥珀中的恐龍;榮獲得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基金會“非凡貢獻人物”獎;成為首位獲美國沉積地質學協會頒發的詹姆斯·李·威爾遜獎的中國人。
483810003